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欲界天的天神他是修十善业道啊!十善业道他是不杀人的。你说那为什么有些人他是会被雷击而死呢?那是他过去的业,而不是因为那个雷神生气!不是这样子。所以说有些人如果被迫或是被骗(被人家骗了)而发了五雷轰顶的这种誓愿,你可以放心你离开都没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恶愿它是不会成就的,因为在佛法之中,在法界里面恶愿它是没有拘束力的,因为真正的善神他是不会用这种方 | admin 2020-02-21 |
![]() |
至于人们常常说的:愿力不敌业力,这句话其实有问题,并不是每个人都如此。我们要先探究:业力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业力虽然不是东西,但影晌我们非常的大。业----一般人都想得很神秘复杂,但它一点也不神秘,一点也不复杂。简单的说----习性、惯性,就是业。我们过去生贪惯了,生气惯了,无明笼罩惯了,所以这一生也是一样照那个习惯去做。如果我们今生听闻正法,精进修行;刚开 | admin 2020-02-21 |
![]() |
还有一种人,他不求生诸佛净土,他认为释迦世尊的秽土也是净土,要在这里修行,并发愿早日达到实相念佛,成就三明六通,或四禅、四无量心,可生生世世在此世间承担如来家业,帮助一切众生成就唯心净土,这也是大愿。如果有一天升进到此地步,他又发愿:愿我以念佛心,证入五蕴空的境界(从色蕴空一直到识蕴空。不是见空,而是证空),在未来生度无量无数的众生,同入菩萨道,这 | admin 2020-02-21 |
![]() |
弥勒菩萨说:【云何菩萨无倒回向?谓诸菩萨三门积集所有善根,即善修事业、方便善巧、饶益于他,去来今世一切摄取,以淳一味妙净信心,回求无上正等菩提;终不用此所集善根,希求世间余果异熟,唯除无上正等菩提。】(《瑜伽师地论》卷四十七)所以,我们从这里的圣教就可以知道,回向的主要目的,乃是希望自己所有的善根,透过这样的回向,让自己的以及他人实证三乘菩提的成就 | admin 2020-02-21 |
![]() |
我们平时作完早晚课以后,或者作完一些功德后的回向是这样的:弟子○○○愿以此功德回向十方法界一切有情众生,现前见闻者,历劫及现世父母师长、六亲眷属、冤亲债主,诸天护法圣众,本境山神、土地灵只,无祀男女孤魂、流产堕胎之婴灵,及日常作务中所误伤亡之一切众生,一切地狱众生、饿鬼众生、畜生众生、天魔外道等一切罪苦六道众生,仰仗阿弥陀佛威神之力,消除无始劫来之 | admin 2020-02-21 |
![]() |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如果没有进佛教来修行的凡夫,毕竟在无量劫以来,就是在六道轮回的世界里面,上上下下的浮浮沉沉,所以您可能这一世当帝王,或者当一个非常有钱的大老板;可是由于轮回的关系,由于因果业报的关系,所以下几世也许您就下堕了三恶道,这个事情在无量劫的时间里面,其实这些事情是经常发生的事情。所以按照这样来说的话,我们说众生一个特征,就是在六道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一个菩萨真实断我见,那他要给自己创伤疗愈就很容易了!创伤疗愈的关键就是在断我见与断我执!我们是因为有这个我见、我执或我所执,才会有创伤!譬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这个创伤,就是因为担心我被伤害!那什么是断我见呢?这个平实导师的书上都说的很清楚!大意就是说确实观行五阴十八界是虚妄无常,因缘和合的,五阴十八界并不是真实的我!只是一个组合体!而我们的 | admin 2020-02-21 |
![]() |
(《大乘起信论》卷2)假使有种种的障难的话,我们应该生起这样的心念来责备自己----我会有这些障碍阻难,都是因为我往世所修的善根仍很微薄,我自己业障厚重,所以会被虚妄外境所迷惑----不必牵拖天魔、鬼神,也不需要怪外道,都要怪自己善根微薄,以及业障深厚沉重、福德太小或信力不足,而导致威德不足,所以才会自成障难。为什么会说到信力不足呢?因为会得人身,不论是好 | admin 2020-02-21 |
![]() |
色身若坏时,意根末那是不随之败坏的,乃随业力牵引,随所生所系,于三界六道中往生,过去世中之意根染污习气也带至未来世中,直修至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灭受想定)时,意根末那会少分的消失,意根的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心所,灭了受想两心所,而入灭尽定,意根还有少分继续存在。入了无余涅槃时,十八界俱灭,意根末那则是永灭无余。以上略辨从信法师对意根之误 | admin 2020-02-21 |
![]() |
有许多人在学佛一段时间之后,了解到心中生起了无明烦恼,是去造作身、口、意恶业的根源;因为已经深信因果,所以就很担心造作了恶业会下堕三恶道长劫受苦,所以就开始努力地想要降伏烦恼,认为降伏烦恼是修行的首要工作。在禅修的道场中,大都会教导打坐数息的方式来去除念头以及烦恼。可是无论是数息也好、念佛也好,大多是修了十几年,还是无法数到一心不乱、妄想不起;这是 | admin 2020-02-21 |
![]() |
】(《优婆塞戒经》卷6)这边意思是说:身有三业,也就是杀、盗、淫;口四业,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这四业。不论是身或口所作的各种恶业道,如果是从贪所引生的就称为嫉妒的恶业道,如果是从瞋所引生的就称为瞋心的恶业道,如果是从愚痴而引生的就叫作邪见的恶业道。这十恶业道综归来说,无非就是从贪、瞋、痴所引生的。如果有贪、瞋、痴而只在心里面,没有付诸于实行,没有 | admin 2020-02-21 |
![]() |
因为经由前面的讨论,大家可以了解持戒以及持戒之后修学种种善法,可以自利利他与庄严菩提;但是这里面,大家也会很关心一个议题,那就是这些种种的功德与福德,虽然可以带到未来世去,可是出生在下一世的时候,有隔阴之迷,那如果在下一世还未受戒之前,就造作了与三恶道相应的业,那岂不是很危险!当然这个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如果懂得无作戒的道理,大家就会比较放心了。 | admin 2020-02-21 |
![]() |
虽然别人表面上看不出来他跟平凡人有多大的差异,可是他的道业却是在快速前进中,因为菩萨已经融入六尘中而行菩萨道了;如果能够摄护诸根,内心安住于正念,就能够依据佛菩萨的教导,而能身四威仪不作诸恶,能堪众苦不作邪命,就是在身四威仪行住坐卧中绝对不造诸恶,凡是对众生有害的事情都不做,因为既然已经走上修行之道就要不作诸恶,否则就违反了当初自己的发心,并且要成 | admin 2020-02-21 |
![]() |
这样的菩萨,还能够观察过去、未来、现在自己身口意业的轻、重,善知道是善,恶知道是恶,轻善知道是轻善,重善知道是重善;这于自己的当下的造作当中,在摄心为戒的制约之下,马上生起的一个念头是善?是恶?就已经是决定了这一个业的造作了;所以菩萨是心地戒,是摄心为戒,而不是像声闻戒必须要有造作到身行、口行才算作犯戒。这些道理何谓轻?何谓重?无妨请菩萨们自己去参 | admin 2020-02-21 |
![]() |
一个是把事情再解释清楚,可是有的人就觉得说不用再解释了!那我们应该采取方法是说,如果可以解释就把事情再解释清楚,可是这些解释的话它有一些技巧;就是说因为它是牵涉到两方面所面临的过去生所牵连的业报,所以你跟他讲话就会心里不痛快。可是菩萨应该要在这里想,我不应该执著过去生的这些业种,我不应该执取那些窄小的心量,我不应该用人的眼光、用人的角度来思量这一切 | admin 2020-02-21 |
![]() |
有一部经叫作《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里面就有提到:见他得利,心不欢喜;障他得利,为作留难;见他行施,无随喜心。这样的话就会让自己的资生受用,以及威势就会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佛告诉我们,这个法界完全是相应的。如果你看到别人得到好处,可是你心里面总是摆了一个不随喜的心,心里面偷偷摆起一张臭脸,甚至看到他想要得到好处的时候,想办法去阻挠他、想办法作 | admin 2020-02-21 |
![]() |
祈愿您能早日修除瞋恚的习气,以避免长时培植的珍贵功德大林,被一把无明火给烧毁殆尽,那您的道业当然也就能迅速增上,从此就能大步迈向学佛的坦途。------《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71集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张正圜老师 | admin 2020-02-21 |
![]() |
如果菩萨不小心作了有罪、有错的过失,应该心生惭愧,并督促自己不要再犯错,相信自己所作的种种罪业,未来世都要受种种的异熟果报。这是因为所造的点点滴滴善恶业,都含藏在自心如来里,从来没有遗失过,未来有因缘就要受可爱、不可爱的异熟果报。所以菩萨对于自己所造作有罪、有错的过失,应该心生惭愧,并督促自己不要再犯错。假使看到对方作善事,应该心生欢喜,并且随喜赞 | admin 2020-02-21 |
![]() |
《成唯识论》卷6:不放逸者:精进三根,于所断修,防修为性;对治放逸,成满一切世出世间善事为业。(《成唯识论》卷6)意思是说,所谓不放逸,就是能够勤修无贪、无瞋、无痴等三善根作为防恶修善的功能。也就是,对于所应断的恶事,能够防制而令恶事不再生起,乃至能够永远断除;对于所应修的善事,能够引导而令善事更加增长广大。不放逸可以对治放逸,也可以因此而成就一切世 | admin 2020-02-21 |
![]() |
譬如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572中的开示:如是有情因过去世修行善业得受人身,由近恶友于是深法不能敬信、生毁谤心,则为辜负过去善业。因为要得到人身都已经很不容易了,何况要修学正法,更是要有深厚的福德因缘。因此,如同经中的开示:我们千万不要辜负了自己过去世累积的善业与福德,一定要信受正法,尤其在有大善知识住世弘法的时代,一定要把握持戒修法的机会。从另外 | admin 2020-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