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精道邈志苦神和。卧不解衣食非别请。时岁不稔樵炊屡乖。每掬水漱流将期永日。体有疮疥手不涂摩。戒检遵修警慎心口。常以四种三昧炼磨身心。至于缄札题尺。颇闲辞翰虫篆之美。每有缁素负才学者异其辩说。或傍搜僻隐。欲为挫锐。伺之瑕玷。求其胜负。进虽傲然踞席。退乃踧踖赧容。来高我山去随四悉。洎会昌四年。春秋七十七。僧腊四十八。忽绝食数朝而说法罔惮。以二月十七日 三摩地

2018-07-19

道金陵,待制韩公子苍与语,喜之,以书闻枢密徐公师川曰:“顷见妙喜辩惠出流辈,又能道诸公之事,衮衮不辍,实僧中祀梓也。”抵云居,为众第一座。】又据《僧宝正续传》卷六,亦同样如是记载:【虏人犯顺,欲名僧十数比去,师为所挟;会天竺密三藏,日与论义,密尤敬服;寻得自便,趋吴门虎丘。闻圜悟迁云居,欲往省觐;道金陵,待制韩公子苍与语,喜之;以书闻枢 三摩地

2018-07-19

意根非自在心,不能持无色界天种(异熟种),要依第八识阿赖耶方能现行运作故(此理详见拙著《真实如来藏》此略不述),是故无色界天不能离于六七八识而有;要依六七八识之现行运为,方能有无色界天有情及境界故。次如:色界四禅天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六七八识于等至位中安住,方有色界四禅天等至境界。必须有第八识所变现之色界天身,而后八七六识及眼 三摩地

2018-07-19

乃辞渭阳寻师隶。或经筵首席。或论集前驱。或参问禅宗。或附丽律匠。其志渊旷欲皆吞纳之。年临不惑尚住神都。因受旧相房公融宅请。未饭之前宅中出经函云。相公在南海知南铨。预其翻经。躬亲笔受首楞严经一部。留家供养。今筵中正有十僧。每人可开题一卷。悫坐居第四。舒经见富楼那问生起义。觉其文婉其理玄。发愿撰疏。疏通经义。及归院矢誓写文殊菩萨像。别诵名号计一十年。 三摩地

2018-07-19

初就文纲律师隶毗尼。后入覆舟山玉泉寺。追智者禅师习止观门。于寺之南十里别立精舍。号龙兴是也。自天后中宗朝。三被诏入内供养为受戒师。以景龙三年奏乞归山。敕允其请。诏中书门下及学士。于林光宫观内道场设斋。先时追召天下高僧兼义行者二十余人。常于内殿修福。至是散斋。仍送景并道俊玄奘各还故乡。帝亲赋诗。学士应和。即中书令李峤中书舍人李又等数人。时景等捧诗振 三摩地

2018-07-19

又着善恶报及信福论。共二十三卷。大小乘禅门观及大乘观。共十一卷。受戒仪式礼佛仪式共六卷。四分律讨要五卷。四分律尼钞五卷。金刚经集注三卷。十部都一百五十三卷。世颇多著述。未测其终。名避太宗庙讳多行字耳。故时称玄恽焉。唐京兆大慈恩寺普光传释普光。未知何许人也。明敏为性。爰择其木。请事三藏奘师。勤恪之心同列靡及。至于智解可譬循环。闻少证多。奘师默许。末 三摩地

2018-07-19

隋大中出家受具。后隶名总持寺。律行精明经论该博。自幼挺秀。即有游方之志。因往洛京翻经馆。学梵书并语。晓然明解。属贞观中有北天竺僧。赍到千臂千眼经梵本。太宗敕搜天下僧中学解者。充翻经馆缀文笔受证义等。通应其选与梵僧对。译成二卷。天皇永徽四年复于本寺出千啭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一卷观自在菩萨随心咒一卷清净观世音菩萨陀罗尼一卷。共四部五卷。通善其梵字复究华 三摩地

2018-07-19

有敕令京城诸寺大德名殊众者同译。得罽宾三藏般若开释梵本。翰林待诏光宅寺沙门利言度语。西明寺沙门圆照笔受。资圣寺道液。西明寺良秀。庄严寺应真。醴泉寺超悟。道岸辩空。并充证义。六月八日欲创经题。敕右街功德使王希迁与右神策军大将军王孟涉骠骑大将军马有邻等。送梵经出内。缁伍威仪乐部相间。士女观望车骑交骈。迎入西明寺翻译。即日赐钱一千贯茶三十丳香一大合。充 三摩地

2018-07-19

婴守三。同彼金汤)护法篇第五(家有良吏。守藏何虞。法有名师。外御其侮)感通篇第六(逆于常理。感而遂通。化于世间。观之难测)遗身篇第七(难舍易捐。施中第一。以秽漏体。回金刚身)读诵篇第八(十种法师。此为高大。染枸橼花。果时瓤赤)兴福篇第九(为己为他。福生罪灭。有为之善。其利博哉)杂科声德十(统摄诸科。同归高尚。唱导之匠。光显佛乘)宋高僧传卷第一译经篇第一之一(正 三摩地

2018-07-19

或行身口意不善。菩萨见已则以智手拔之令出。不欲令彼流转生死受诸苦恼。是故此地复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所爱之子舍而终亡。父母愁恼愿与并命。菩萨亦尔。见一阐提堕于地狱。亦愿与俱生地狱中。何以故。是一阐提若受苦时。或生一念改悔之心。我即当为说种种法。令彼得生一念善根。是故此地复名一子。善男子。譬如父母唯有一子。其子睡寤行住坐卧心常念之。若有罪咎善言诱 admin

2018-07-19

而于未来不失果。虽知五阴于此灭尽。善恶之终不败亡。虽有诸不得作者。虽有至处无有去者。虽有系缚无受缚者。虽有涅槃亦无灭者。是名甚深秘密之义。尔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闻不闻。义是义不。然何以故。法若有者便应定有。法若无者便应定无。无不应生有不应灭。如其闻者是则为闻。若不闻者则为不闻。云何而言闻所不闻。世尊。若不可闻 admin

2018-07-19

屠家之子常修恶以见我故即便舍离。如阐提比丘。因见我故宁舍身命不毁禁戒。如草系比丘。以是义故。阿难。比丘说半梵行名善知识。我言不尔具足梵行乃名善知识。是名菩萨修大涅槃具足第四亲善知识云何菩萨具足多闻。菩萨摩诃萨为大涅槃十二部经书写读诵分别解说。是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一部惟毗佛略受持读诵书写解说亦名菩萨具足多闻。除十二部经若能受持是大涅槃微妙经典。书 admin

2018-07-19

无造故。故名无作。不入五见故名屋宅。离四瀑水故名为洲。调众生故。故名归依。坏结贼故。故名安隐。诸结火灭故名灭度离觉观故。名曰涅槃。远愦闹故。名曰寂静。永断必死故名无病。一切无故名无所有。善男子。若菩萨摩诃萨作是观时。即得明了见于佛性。师子吼言。世尊。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能见如是无相涅槃至无所有。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成就十法。则能明见涅槃无相至 admin

2018-07-19

所谓如来过去诸善不善无记因果报。烦恼五阴十二因缘。是名为无。善男子。如有无善不善。有漏无漏。世间非世间。圣非圣有为无为。实不实寂静非寂静。诤非诤界非界。烦恼非烦恼。取非取受记非。受记。有非有三世非三世。时非时常无常我无我乐无乐净无净。色受想行识非色受想行识。内入非内入。外入非外入。十二因缘非十二因缘。是名如来佛性有无。乃至一阐提佛性有无。亦复如是 admin

2018-07-19

这就是说,师徒合演一出无生法的戏,利益那些已得四禅及五神通而有往世恶所以障道的菩萨们。如来就说:「停止啊!停止啊!你不要作逆事啊!不要害死『我』。」我故意把「吾」字用个双引号括起来,因为一般人都误以为如来在这里讲的我是应身佛那个五蕴我。其实不是,是在说不要害死这个真实『我』。可是下一句又说:「『吾』必被害。」这个『吾』又同时讲五蕴了,说:「『我』 三摩地

2018-07-19

那如来为什麽要大费周章不直接告诉我们这实相密意就好了,为什麽呢?由于心性不善、善根不纯厚的人无法接受直说实相密意的事实,可能反会生起诽谤而造下恶,堕落深渊去受无止尽痛苦,只得以间接提示的方式让心性成熟的菩萨能得到点拨,而触证这法界的实相。因此「禅」是要让大家能够触证实相密意一个绝佳的方便跳板,这是一个开启宝藏钥匙的方便法门,因此「禅」并不是独立于 三摩地

2018-07-19

如果有人不懂六祖慧能“一悟即至佛地”的说法乃是方便说,还坚持那是正确的,不仅非常愚痴,而且也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未来的果报非常严重。如果这个人还主张他也悟了,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成佛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他已经成就世间最大的妄语,未来恐怕很难善了,不能不慎啊!所以说:“一悟即至佛地”的说法乃是方便说,并不是究竟说;唯除最后身菩 三摩地

2018-07-19

如果有人不懂六祖慧能“一悟即至佛地”的说法乃是方便说,还坚持那是正确的,不仅非常愚痴,而且也成就误导众生的大恶,未来的果报非常严重。如果这个人还主张他也悟了,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成佛了?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他已经成就世间最大的妄语,未来恐怕很难善了,不能不慎啊!所以说:“一悟即至佛地”的说法乃是方便说,并不是究竟说;唯除最后身菩 三摩地

2018-07-19

25)葛格云:在网络上有时候会看到还没来正觉讲堂上课的会外人士,他们很喜欢读平实导师的书,那他们有时候可能「自以为悟」或者自己觉得有些体会,因此喜欢在网络上使用机锋或分享公案,但这样的行为是不对的!是不如法而且会有恶的!(如果我们去按赞或分享的话也就会有共的!请千万要小心与远离阿!)因为使用机锋或讲解公案都是法主才能做的事情!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也只 三摩地

2018-07-19

但是末学想先向读者建议:当您眼见佛性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时,请千万不要急着参究佛性的答案,以免耽误自己的道。因为即使参出来也没有用,一定是看不见佛性的,会成为解悟佛性而没有十住位如幻观的亲证功德;不如先全面了解佛性及见性所需的条件以后,确实去履践,依著善知识的教导,一步一步去努力实修,才能在因缘成熟时,于善知识的引导下亲眼看见佛性,确实成为第十住位满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