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无作戒:不需特别思维、造作,而不犯重恶。今生持好戒→今生做成习惯势力→未来世无作戒、有戒财。三、惭财四、愧财犯戒后忏悔、成长惭、愧财。有骄有慢就无惭无愧,说明惭财、愧财不够!骄指自己真的很好而欺负、教训人家;慢指高举或自己没那么好、变成好像很好!有骄慢的人会认为自己很好,就不会下手修行。菩萨在骄慢升起后应忏悔,忏悔增长惭、愧财,修行就会进 admin

2020-06-08

  于此十习因之后,佛又开示六交报的内涵,于《楞严经》卷8又说:【一切众生六识造,所招恶报从六根出。】(CBETA,T19,no.945,p.144,a28-29)众生由六识造,后时即由六根感果,就是六交报:一、见恶报:临命终时先见猛火遍满十方虚空,亡者神识即乘烟火坠无间地狱。见报发起有二种相,明见——能遍见各种物体,生起无量害怕畏惧;暗见——寂然黑暗而不 admin

2020-06-08

  至于众生是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楞严经》卷8有说:【众生自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CBETA,T19,no.945,p.143,c4-5)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 admin

2020-06-08

  法身佛有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依之建立三乘佛法及人天乘法;建立已,为诸有情施设五乘法,而有法施之作。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 admin

2020-06-08

  法身佛有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依之建立三乘佛法及人天乘法;建立已,为诸有情施设五乘法,而有法施之作。是故报化身佛之说法度众诸种事,悉依法佛之自觉圣智所缘境界建立而施作;此非等觉菩萨之真如所行境界,唯究竟佛地真如法身所行境界,佛地真如能与五别境及善十一心所法相应故,等觉菩萨以下之法身真如唯与五遍行相应,故真如无自觉圣智所缘境界,不起法佛大用。法身佛虽 admin

2020-06-08

  透过十回向救护一切众生的菩萨行愿与善净行,这些善净行的种子记持在自己与一切你所利益众生的如来藏中,由一切受您利益的众生如来藏与自己的如来藏,替您集存入地及未来成佛的福德资粮种子,未来入地所需的福德与未来成佛的无量福德都是由此开展出来。菩萨三大无量数劫的普贤行,有一个部分就是福德庄严的资粮修集;佛乃是两足尊,福德庄严具足、智能庄严具足,都由因地摄受 admin

2020-06-08

  ……转依真如心以后就不需要再作有求有作的事了,这就是菩萨所证得的另一种净三昧。所以菩萨兼得两种净三昧。】(《起信论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页291。)接下来我们就分别来看,大乘法中的这三种三昧:第一个空三昧,这个空三昧就是说,菩萨除了观察蕴处界诸法,空无真实体性之外,也能够观察诸法的根源----空性心如来藏,这个如来藏心虽然有真实的体性, admin

2020-06-08

  八识可分成三类,谓:眼识丶耳识丶鼻识丶舌识丶身识丶意(即意识),又称前六识,借助浮尘根和胜义根各自了别色丶声丶香丶味丶触丶法尘;第七识意根,是无色根,是心,非有色根,即是二乘法中所说的意根丶意处丶意,亦是大乘法中所说之末那识心体、意根;第八识如来藏,是前七识的具有依,是世间万法的根本,记录众生的心行和种,执持色身。众生意根末那识与如来藏如影相随, admin

2020-06-08

  若多闻圣弟子,于此六见处观察非我、非我所;如是观者,于佛狐疑断,于法僧狐疑断,是名比丘不复堪任作身口意、趣三恶道。正使放逸诸圣弟子,皆悉不从向于三菩提,七有天人往生,作苦后边。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小乘《杂阿含卷六,第一三六经》)略释:......【诸比丘们!色身是常?还是非常呢?答曰:色身是无常,世尊!佛又问:如果是无常的话 admin

2020-06-08

  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身口意的恶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戒相应。这是戒,叫做戒学。如果已经修到‘理一心’的话,它是属于‘性戒’,不是‘相戒’。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 admin

2020-06-08

  不管是有相念佛或无相念佛,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身口意的恶不会犯,这个叫做事相上的戒,也叫做‘定共戒’。虽然还没有到初禅,已经跟定共戒相应。这是戒,叫做戒学。如果已经修到‘理一心’的话,它是属于‘性戒’,不是‘相戒’。一般人受戒时必有戒相受持,如:不可以杀生,不可以邪淫,不可以窃盗,不可妄语,不 admin

2020-06-08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五种、六种、七种佛性若未来有者,云何说言断善根人有佛性耶﹖」佛言:「善男子!如诸众生有过去,因是故众生现在得受果报;有未来,以未生故终不生果,有现在烦恼。若无烦恼,一切众生应当了了现见佛性,是故断善根人以现在世烦恼因缘能断善根,未来佛性力因缘故还生善根。」迦叶言:「世尊!未来云何能生善根﹖」「善男子!犹如灯日,虽复未 admin

2020-06-08

  第一种的变异而熟是说:当种产生变异的时候,果报才会成熟。举例来说,如果一个人在恶念出现的时候,随着恶念接着作了一些盘算,然后心得决定,并且付诸实行,那么这个恶因就明确地种下了;如果在事后又没有诚心努力去忏除恶,那么在未来就一定会在因缘成熟的时候来受报。第二种的异时而熟是说:果成熟与造因必定是在不同的时间,今生所造,多半要到后世才会成熟。由 admin

2020-06-08

  而决定出生在哪一趣,就要靠他自己的先来决定。这里面没有提到阿修罗道,因为阿修罗道遍在其他的五趣之中。我们刚才说人舍报后,在出生到下一世之前,会经过中阴身阶段,因此相对于下一世投生于五趣之一,便有五种可能之中阴身。譬如在《大宝积经》卷56中的开示:此中蕴形,有其二种:一者、形色端正。二者、容貌丑陋。地狱中有容貌丑陋,如烧杌木;傍生中有其色如烟;饿鬼中 admin

2020-06-08

  我们再来看看经典的记载,《毘尼母经》卷1云:“佛告阿难:‘吾所以不听女人出家者,如世人家男少女多,家必坏;出家法中若有女人,必坏正法不得久住。……女人能行八敬法者听其出家,若不能者不听在道。所以为女人制八敬者,如人欲渡水先造桥船,后时虽有大水必能得渡。八敬法亦如是,怖后时坏正法故为其制耳。’佛告阿难:‘汝今为女人求 admin

2020-06-08

  到那个时节,我见断了就能接着断我执,我执断了以后还要管贪瞋痴做什么?三毒三因三,全都只是外我所引生的,根本不必管它啊!这样子才能够离开分别世间果的众生。那些分别世间果的众生,也就是当代那些大法师们,都不在断我见、我执上面去用心;所以你们看那一些大师的著作,写的都是:你应该要安祥啦!要和谐啦!要讲好话、做好事啦!不要说别人坏话,不要批评人&helli admin

2020-06-08

  在舍离忧受以后,对自己的道已能不害,对他人的道也能不害,并且必须观察确定而了知二俱不害,必须确实返观自己的心性已经如此而且决定不变了,才算是受具足戒了,所以佛说:二俱不害知。知就是确定的意思。这是在已断我见的前提下,从灭除贪爱、憎、嫉三受来证得心解脱,然后舍离心解脱的受阴而证得慧解脱,成为四果人而名为已受具足戒。--------平实导师《阿含正义(第四 admin

2020-06-08

  即对于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修习身慈,有疾病等违缘,互相照顾。由此法故,发起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无诤,和合共住。(5)口和无诤。即对于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修习语慈,有善德互相赞叹鼓励,有过失互相善意的谏止举发。由此法故,发起尊重爱敬,欢喜悦意,无违无诤,和合共住。(6)意和同悦。即对于同修清净梵行的道伴们,修习意慈,念诸道伴,皆是替佛宣 admin

2020-06-08

  如不修善持斋,唯造恶,诸天忧戚,降以不祥,减禄除算。(六度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禅定、六智慧也。八戒者: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坐高广大床、不着华鬘璎珞、不习歌舞戏乐也。斋者,过午不食也。)(四)每月二十三日,四天王遣辅臣观察。与初八日同。(五)每月二十九日,四天王遣太子观察。与十四日同。(六)每月三十日,四天王躬 admin

2020-06-08

  众生所造行舍报以后,p.94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呢?三世因果又如何在异熟果报中具体实现呢?其因在于各个众生都有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此识含藏着众生无始以来所熏习的善、恶、有漏、无漏的一切种,过去所造的善、恶与无记习气能影响种的流注而不断现行。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 admin

2020-06-08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