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祂从本以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如佛门有些人主张的: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这样会将佛所说的真实有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第二个、《心经》所谈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是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本身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第三个、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本身是不生不灭的,而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的存在,是可以在世间上现前体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解释如下:舍利子!诸法是空性心所出生的法相,它从本以来不生,所以未来也不会灭;它从本以来没有染污,未来也不会有污垢;它从本以来没有增加过,未来也不会减少。有很多佛弟子们对于这段产生疑惑,因为他们知道诸法本来就是有生有灭、有垢有净、有增有减的法,怎么会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呢?譬如一个人在母胎为胎儿,出生为婴儿,慢慢长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在现象界上,生与死只是一种现象而已,必须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才有生与死的现象可言;如果不依于本来自在的真心如来藏,根本不会有生与死的现象出现。这告诉大众一件事:因为如来藏没有生死,所以才会有你、我五阴身生死的现象出现。这是因为有真心如来藏藉缘出生有情的蕴处界以及众生所了知的万法出现,所以死了以后,今世的蕴处界以及所了知的万法不见了,由真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心王菩萨叙述真心的体性是:没有得也没有失,没有觉也没有知、不会去作种种的分别,因为不分别的缘故,就是真心的清净体性。这样的体性,对教应成派中观六识论者一定不会相信。为什么?因为他们所认知的心一定有分别,不离意识所行境界,衪有时清净、有时不清净。不可能是从本以来不分别,从本以来就是清净的,过去如是、现在如是、未来亦复如是没有不清净的。由于他们不相信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说明如下:菩萨依所亲证的真心,及转依真心无智亦无得的体性来修行,心里不会有种种罣碍。因为没有罣碍的缘故,心里不会有种种恐怖事情出现,所以能够远离种种颠倒与梦想的境界,最后可以证得菩萨最究竟的涅槃,那就是佛地的无住处涅槃。《心经》已经告诉大众,证此无智亦无得真心,以此为基础来修行,到最后可以证得:既不住生死、也不住涅槃的无住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会执行因果律,也就是依照我们过去的造作因,公平地呈现我们的果报,丝毫都不会错乱。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是由自己的如来藏所出生,任何有情生命体,即使微小如蚂蚁,也有祂自己的如来藏。至于银河星系、山河大地,也是由大家的如来藏,共同感应所变现出来。如来藏是一位名符其实的神奇隐形魔术师佛陀告诉我们这个生命的秘密,就是希望我们了解生命的根源,而能离开一切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佛陀接下来就是讲说,正因为如此,所以僧团里面的比丘不会去城里面去特意展现神通。相反地,我们要向所有城里面的人展现的神通,其实就是我们修行解脱的神通;而这个修行解脱之所以叫作神通,就是因为所有一切世间的人都难以想象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更难以触及哪一种叫作真实的解脱。所以今天比丘向城里面的人展现的,将是所谓的解脱的神通,这个才是僧团的比丘应该展现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三界的一切,全部都是以心为自性;如果没有第八阿赖耶识,就没有七转识的存在;如果没有七转识,就不会有万法的存在。也许有人会这样想:若有人问您既然这样说,请问是不是心的自性?答案当然是嘛,它当然也是心的自性啊!那为何制造的物质是由众生心含藏业种所出生的呢?制造的物质是不是由众生心含藏的业种所出生的?答案当然是啊!造成的当然还是众生心的自性,会爆炸当然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接下来再继续比对,比对灭尽定跟无想定,就是非想非非想天的禅定,为什么?因为非想非非想天的这个无想定呢,其实也跟死亡接近,可是它跟灭尽定来比,它就没那么接近了,因为它还有觉知心存在,还有六识心的存在,可是灭尽定呢?它是六识灭了,所以想知灭了,而且连意根的五遍行中的受想心所都灭了,这个的差别在哪里?为什么要这样子去作对比?其实就在说明,进入灭尽定的声闻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祂从本以来就在,未来也不会灭,祂真实存在。不是如佛门有些法师、居士们主张:祂是不可知、不可证的。将佛所说真实有法的空性心变成虚相法,成为佛所说的断见外道。第二个、《心经》所谈的蕴处界及诸法等是为空性心藉缘所生的空相,本身是生灭不已的虚妄法。第三个、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空性心本身不生不灭,在世间上可以现前体会蕴处界及诸法等空相存在。这两者的体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声闻、缘觉人在修除我执后,即对世间之法亦无贪恋,不愿在三界之中继续受生,舍报之时做主思量的意根自愿消灭,意识就不会再度升起,我即消失当下即入无余涅磐,可是他们对于无余涅磐的本际却一无所知;而大乘菩萨所证得的解脱却是首先证得无余涅磐的实际——《心经》所讲的真心,在没有进入无余涅磐境界之时,阿罗汉与菩萨的智慧境界则是完全不相同的,解脱智慧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真心如来藏为三界万法之缘,根本就是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原本不生不灭;妄心七转识的见闻觉知性缘于如来藏来而生,所以妄心依附真心来说也是永远不会完全断灭的,除非入了无余涅磐末那识自我灭掉,不再出生未来世的十八界法;如若不依空性如来藏而说七转识妄心即为有生有灭之法。所以不生不灭皆依中道而说。不垢不净,如来藏自性清净无染,本无贪、嗔、痴之心行,远离分别,本是 | 三摩地 2018-07-21 |
![]() |
那彼岸是什么?彼岸要靠般若才能度过去,这个彼岸是永远不会坏灭的,所以才叫金刚;如果彼岸会灭,你就不能说祂金刚。所以说要度彼岸需要般若,彼岸又是真实,所以说《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就是在讲不灭的彼岸;不灭的彼岸是什么?就是如来藏。这个道理是什么,我们举一些来作说明。首先在《金刚经》里面讲的,就是须菩提首先请世尊开示:【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来藏不落境界中,于六尘中随缘而应,然不会六尘六入。祂与七转识妄心和合似一,行相极细故难悟知。且道:汝本有之如来藏何在?五、应明五时三教:佛于菩提树下、吉祥草上成佛后,七日中不动不语时,其庄严报身于天法界说华严经,此第一时也。七日后以应化身人间,觅憍陈如五人,于鹿野苑说声闻法,建立僧团,此第二时第一教也。后说大乘般若空,以如来藏空性中道义而说蕴处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最后是依于无间不断的印顺定,也就是再也不会有疑心生起而认定不疑了,就是发起上品的如实智了;这时是双印能取与所取空,就是印定能取境界的六识觉知心是无常空,都是空性心如来藏无量功德中之一部分;同时也印定能取的六识心所摄取的五色根及六尘相分,一样都是无常空,一样是空性如来藏中的功德之一;这样在觉知心里面建立有一个空性心如来藏,而且观察五阴全部都属于空性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不会用计算机的人,一会儿中毒,一会儿当机,一台计算机用不了多久,由于操作习惯不良,背了一大堆垃圾档案还不知道,计算机的运作效能当然是每况愈下了。修行也是这样,你是在为你自己增加更多无明习气的「垃圾档案」?还是在修正意根所主导的这个系统的缺陷,让整部计算机的效能更顺畅?这是所有修行人都不能等闲视之的。很不幸的,大部分的众生很难脱离无明的缠绕、纠葛,无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识既然无能自起,若意根不欲了别法尘,则无欲使意识现起之作意存在,意识决不会现行。又意根不与定心所相应,不能专注一境故遍缘一切法,其慧心所又无胜解与念、定心所为其增上,故了别法尘之能力微劣(仅能了别法尘之变动)。故意根(含其心所法)缘于六尘时只能了知其中粗略之法尘,眠熟位意根缘于五尘上之法尘时,当于法尘境思量应取应舍;若决定取,然因不能完全了别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在这三界中,欲界人间的众生有八个识,但是到了色界初禅天的众生就只剩下六个识,那是因为色界不需吃东西,那里的众生以禅悦为食,所以不会有鼻识和舌识。如果再深入进入二禅的等至位中,则只剩下知道定境法尘的意识,以及不知定境法尘的意根和阿赖耶识,总共只有三个识,眼识、耳识等前五识都不见了。在四禅八定中,从二禅以上,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定的等至位,都只剩下这三个识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兀然空坐,于道何益?’】(《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是知打坐求静以定其心,常处于离念灵知境界中,乃是西域异道中最下根人也不会堕入之邪见,云何号称至高无上佛门之宗门大师,却犹堕在执身打坐求静之最下境界中,以求一念不生?是故,天童默照之法,当如天童禅师所示:默照有念灵知之非,默照离念灵知之非,默照处处作主之意根非真,默照意识觉知心之种种变相境界虚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说这个时候,所谓的眼根不会说:我作眼识的所依。没有这样子,它不会这样认为;色尘也不会说:我是作为眼识的所显现的境界。也没有;空、明、作意,都不会有这样的想法。所以它们不会念说:我是眼识来依止。色也不会说:我作眼识祂的境界。也不会说,明说:我作为这个眼识没有障碍的一个因缘。没有这样子。乃至我们眼识也不会说:我是众缘和合,我是哪一些人来帮我的。其实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