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哪一天当你发起了宿命通,看到自己在这三世当中互相敌对的作为,甚至可能杀害了过去最亲近疼爱的子孙、家人却不自知,到时候会不会感觉到荒谬、错乱而痛苦万分呢?从以上的说明,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明了,佛弟子在生生世世当中,最重要的是要行菩萨道,为了成熟有情,来成就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所以我们应该要学着平等的看待一切众生。因此,像是为了爱国保国而从军杀敌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不会像一般世俗人一样,表面上为了大众的利益,实质上却常是为了贪求个人或者少数人的庞大私利,而在官场上钻营谋利。因为这是世间普遍的现象,所以佛菩萨也告诫过佛弟子,不应该随意亲近这些政治人物。例如,在我们上面所举的经王——《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当中,世尊在教导菩萨哪些是菩萨应该亲近之处的时候,特别告诫菩萨们,不得任意亲近国王、大臣等政治 三摩地

2018-07-22

现在她已经92岁,可她的心理年龄也许只有18岁!PhyllisSues写给年轻人的话:看看我,如果想说要做什么事已经太晚了之类的话,请你再好好思考一下!我们和她一样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智,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度过自己的一生?拥有梦想,什么时候都不会太晚只要朝向自己喜欢的方向前行就算现状有一些窘迫也只是暂时你所拥有的是做自己喜欢事情的漫长一生人活着要做什么?人生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像众生——一些畜生,如果说我们不吃这个众生肉,那就不会杀害众生,那么它们就可以远离被杀、命根被损坏的这个怖畏。第二种是不盗,如果持不盗戒的话,那么就可以让众生远离他的资财被损坏的这个怖畏。第三种说不邪淫,如果能够持这个不邪淫的戒,就能够让眷属远离被侵害的这种怖畏,眷属感觉到说被侵害,就是眷属去犯邪淫。第四种就是不妄语,不妄语可以让众生 三摩地

2018-07-22

】(《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九)表示受持了这诸佛及佛所爱乐欣慕的清净戒律之后,就永远不会再故意造作妄语、伤害众生身体性命、偷盗以及邪淫等恶行,也永远不再从事不如法的职业以求取衣服、床铺、医药、饮食等资生活命的钱财物品,这样同时就有了八正道当中的正语、正业以及正命。经过以上详细的举出经论当中佛陀及菩萨们的开示,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结论,就是佛教中所说的正命&m 三摩地

2018-07-22

正是因为不管我们在三界六道中的哪一道,我们每一位众生的本心如来藏,时时刻刻都不曾远离我们的身心,而我们的起心动念、身口意行当中所造作的善恶业种,都会毫无遗漏的储存在我们的如来藏藏识当中;由于如来藏所具有的异熟体性,将来因缘成熟的时候,果报就会实现;纵使经过了百千劫那么久远的时间,我们过去世所造的一切业种,在还没有实现之前也都是不会销亡的;将来在因缘 三摩地

2018-07-22

儿子修了善法,他的父亲却做种种不善恶业,但是因为他的儿子做了种种善事,所以能庇佑他的父亲不会坠落三恶道。〖或有说言‘子修善法,父作不善,因子修善,令父不堕三恶道’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身口意业,各别异故。若父丧已,堕饿鬼中;子为追福,当知即得。若生天中,都不思念人中之物,何以故?天上成就胜妙宝故。若入地狱,身受苦恼,不暇思念,是故不得:畜 三摩地

2018-07-22

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我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间老人们观察世间相,看见了这一点,所以说:「一枝草,一点露。」子孙来人间,并非全无自己的福报而纯从父母获得施舍;父母此世所拥有的福报,有一大部分是子孙分内应有的,特别是父母壮年或老年时才获得的福报。所以将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角度 三摩地

2018-07-22

这样风水改了以后,运会不会改呢?这样风水改了以后,有可能会改,也有可能不会改。如果刚好被他蒙到对的话,这个是会改。什么叫作蒙到对了?因为你必须要知道风水的真正的道理在什么地方,譬如说:我们都说家里的厨灶不能对到厕所。家里的厨灶不能对到厕所,所以当你家里的厨灶对到厕所的时候,你的运就会不好了!尤其女主人的运会不好。为什么?道理在什么地方呢?这个有没有 三摩地

2018-07-22

各位觉得一位阿罗汉堪作「人天之师」,是「天人应供」,供养他有无量无边的福德;那这一个阿罗汉自己的福德是不是也应该很大?如果我说,有阿罗汉尚且一生潦倒,没有一天不挨饿,这一辈子没有吃过一餐饱饭,所以根本也不会有余力学习大乘法——各位相信吗?我们来看一个令人泪流不止的故事。在拘萨罗国中有一个小渔村,村民有一千人,裡面有一位娄沙迦,在过去生中, 三摩地

2018-07-22

在其他的宗教中,其教主永远也不会希望他的信徒们和自己平起平坐的。佛不以自己成佛为满足,他要人人成佛,也教导大家如何成佛。这一个一切平等、大智、大悲的怀抱,其伟大及深广处,确在一般宗教之上。总之,佛法是教人要有自尊自信,为使自己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为使一切众生从生死痛苦中解脱出来。我们应该珍惜佛陀传给我们的教导方法,加倍努力,开显我们本具的佛性,使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施主假使如法以五个要领去布施,他受到的果报是这么胜妙,怎么可以说施主布施以后会得到恶劣的果报呢?施主如果已经清净的布施了,由于这个因缘导致未来世多饶财宝,出生于上胜种姓之家,眷属无量,身无病苦,心中也没有担忧恐怖的事;并且他的布施是如法的布施,所以他所有的财物,国王、盗贼、水火都不能侵夺;就算是偶然损失了财物,也不会产生忧愁苦恼;因为如法布施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不会有所遗失减少,一点也不会差的。现在流行这么一句话:学佛要先学做人。其实是错误的。我没有见到有几个不学佛能够做好人的,他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如何能把人做好。其实应该这么说,想要做人,最好学佛。不学佛法,难做好人。为什么说这个呢?就说这个因果的道理,不仅出世间法我们要用,世间种种的事情,我们想要如意,同样要了解运用这样的道理 三摩地

2018-07-22

只有舍才有得,福不去添加,终有享尽的时候,所以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意指纵有万贯家财,如果不去添福,财富不会超过三代,荣氏家族是个例外,但这个家族是个大布施之家,所以他们的幸福是在情理之中。学佛的人,会因心情快乐而富有;也会因财富不期而至快乐,有时难免峰回路转,但要坚信柳暗花明,风雨之后,必见彩虹!还是以宣化上人的话与您共勉但求播种,莫问前程。&nbs 三摩地

2018-07-22

取有道之财很难啊?如果总顾那些道义,一辈子也不会发财。比方说卖肉的,医药、食品等离不开杀生,网站运营、文化出版等,除非你很有名,否则离不开内容总与佛教的那些道义相违。那请问怎样才能赚钱发财,任何一个行业都不行啊!对此,末学深不以为然。学佛与发财既非矛盾对立,但亦不可说就是一回事。不可因学佛人未发财而对佛法本身产生怀疑。这是两个问题。事实上,佛法虽然 三摩地

2018-07-22

(《优婆塞戒经》卷五)意思是说:有智慧的人,在遇到这三件事情的时候,都不会产生后悔心的。所以布施了以后,如果遇到这三种境界出现,不论是前三件事或是后三件事,都能够不后悔的话,那就真的是个有智慧的人啊!即使因此受到家人的呵责,他也就随他们去,自己还是不因此而动摇心志,布施还是照作不误;能够像这样,就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啊!除此之外,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些事情,你不参与,就不会得到顺利的果报;有些事情,你参与了,就会失去三归五戒。现在,许多人对佛教提出各种主张。坦率地说,我对其中许多提法的内涵很困惑。我不知道那些提法意味着什么,不知道那些提法的生活依据是什么,不知道它是从什么样的人生经验中提炼出来的。我知道当年太虚大师提倡人生佛教的深情厚意,但我觉得他的那个理想从来没有真正实现过。我感到,作为佛 三摩地

2018-07-22

这第八识祂是前七识的所依,祂是万法的根源,祂不会在六尘上面起分别——也就是说祂不同于前七识,会在六尘上面起分别;可是祂并不是没有分别,祂的了别性不是在六尘诸法上面作了别。我们这边要稍微说明一下:就是说,我们的前七识祂都是变异生灭的,都是前后转易的,所以这七识又称为转识,也就称为七转识。佛法当中有所谓的五无心位,它是指众生处在五种没有意识以 admin

2018-07-21

学佛的同修想必对如来藏一名都不会陌生。如来藏是一切法、一切事物的本源,同时也是三乘佛法的核心;大乘菩提道的行者必须首先证得如来藏,才能继续进修佛菩提道,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对慧能大师说: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讲的就是证解本心——如来藏的重要性。小乘法的定性阿罗汉虽不知不证本心如来藏,但如果不是坚信佛所说的灭尽蕴处界之后仍有本际(如来藏的别名之一 三摩地

2018-07-21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