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不是无常,就不会有快乐,所以一切快乐都是无常。譬如说有人正在喝着红豆汤,心里说:这红豆汤真好喝!真是享受!但如果你叫他的舌头永远都是红豆汤的甜乐受,他可就不想要了!一定是要在吃完甜食之后,再吃不同口味的咸汤或者水果,这样无常的变来变去,才会觉得快乐,所以众生都是要无常的快乐。那是因为无常的变化,才会有乐受出现;乐受既然是从无常变化而来,当然不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是真心归依的话,在归依佛之后,他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自在天等等的外道天神;当他归依法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的经典;当他归依僧之后,宁愿舍弃身命,也不会再依止外道邪师。当一位菩萨能够以至诚心发起这样的誓愿,并且如法受持三归依之后,那么就成了佛门四众之一的优婆塞、优婆夷,或者是比丘、比丘尼了。有许多人自称为是佛弟子,但是他们除了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是世间诸万法的本源。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这个人他不信受有佛陀--不信受有阿弥陀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他也不相信法,不相信真的有第八识如来藏,那他一定不会是僧宝。所以我们说归依僧,终不归依于外道徒众的意思就在指我们要知道,我们归依的对象----在人间里面能够领导我们,来帮助我们迈向解脱,能够教导我们往生到诸佛净土的那个僧宝,他本身一定也是归依佛、归依法,也是归依于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表示他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后在《杂阿含经》卷三十还有提到,如果能够真正信受这个四不坏净的话,四不坏净能够成就的话,就不会沦堕。经典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汝等当起哀愍心、慈悲心,若有人于汝等所说乐闻乐受者,汝当为说四不坏净,令入令住。何等为四?于佛不坏净,于法不坏净,于僧不坏净,于圣戒成就……所以者何?若四大----地、水、火、风----有变异增损,此四不坏净未尝增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这个人他不信受有佛陀--不信受有阿弥陀佛,不相信有十方诸佛;他也不相信法,不相信真的有第八识如来藏,那他一定不会是僧宝。所以我们说归依僧,终不归依于外道徒众的意思就在指我们要知道,我们归依的对象----在人间里面能够领导我们,来帮助我们迈向解脱,能够教导我们往生到诸佛净土的那个僧宝,他本身一定也是归依佛、归依法,也是归依于所有的大乘菩萨僧,表示他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为什么我们这么说呢?因为如果从小乘法的见道来说,初果圣者就一定是断我见、断三缚结者,把色受想行识等五蕴都否定了,难道还会执着男相还是女相吗?如果依大乘法来说,在明心之时找到实相心如来藏,无形无相而能生诸功德,此时现观这个实相心,完全没有任何世间相存在,又如何会有男相女相之差别呢?一般来说,在世间法中,女众往往是受歧视的,所以自古以来都说男主外、女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胎儿尚未学习人间的种种法,尚未深刻的认识父母就已经死了,虽然在中阴阶段时会有小五通,但是因为被堕胎时是处于无知之状态中,对于为何遭受痛苦及夭折的原因,不能具足了知,只能在事后以小五通稍稍了知,所以纵使有怨恨之心,也不会很大,除非那个胎儿是从修罗道中舍报来投生的。一般而言,被堕胎之后转入中阴阶段时,他仍然会执着人间的五蕴身和五蕴的种种自性,纵使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当有众生造恶的话,他会帮助他让他提升,可是提升之后,如果这个众生因为受苦,受到三恶道的苦之后他想要求解脱,这个时候这个天魔呢他不会允许他。他会用怎么样呢?他用善法去拘束他,他说:“你不要求解脱啦,你来生到我的欲界天里面,跟我一样享受天福不要离开,离开了就不是我的人。”所以说他对想求解脱的人,一开始如果说他是会沦堕恶道,他会帮忙让他不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皈依并不会改变你任何当下的生活习惯。皈依就比如去学校注册一样简单。注册了你就是在册生,没皈依去学佛法等于旁听生。皈依后是否受五戒全凭自愿:有条件,愿意受持五戒的当然很好。如果只能受持其中一戒、两戒那也很好;如果条件不具备,只是三皈依不受戒同样很好。佛法大门是向所有人,所有不同条件的人敞开的,谁都可以轻松的走进来。◎当自己想了解佛教、想学习佛法,就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所开示的三乘经典中,都是同一种说法,只是应听法者的因缘方便,用不同的名相来说明祂的体性;因为第一义谛真理只会有一个,不会有互相矛盾的两种以上的说法,佛说诸法无二、法界无二,就是在说明这个道理。因为一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所出生,因此如来藏能够摄持一切诸法,所以我们说如来藏是世间诸万法的本源。佛陀以及诸大菩萨所开示的法宝,都是依于实证万法的根源&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当有众生造恶的话,他会帮助他让他提升,可是提升之后,如果这个众生因为受苦,受到三恶道的苦之后他想要求解脱,这个时候这个天魔呢他不会允许他。他会用怎么样呢?他用善法去拘束他,他说:你不要求解脱啦,你来生到我的欲界天里面,跟我一样享受天福不要离开,离开了就不是我的人。所以说他对想求解脱的人,一开始如果说他是会沦堕恶道,他会帮忙让他不要沦堕,因为怎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否则,以观察过失的心去亲近依止,自己的心先有烦恼成见,对于善知识的言行,不会虚心的接受和体行,那么,自己的善法功德,也就不会生长了!佛法之中,非常重视如法亲近善知识。要做好如法亲近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三件事:1、认识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2、应该发什么心来亲近;3、圆满亲近的方法。1、善知识与弟子的关系。在小乘经论中,多说父子想。在大乘经论中,则多说弟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否则,若是一个三业不净,有诸过失的人,他自救之不暇,他们以他为皈投依靠,那是永远也不会得到真实的好处的。《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选择皈依处,应当从五方面去观察,如彼论说:谓由五处观察所皈,乃可皈依:一、由身业清净故,二、由语业清净故,三、由意业清净故,四、于诸有情起大悲故,五、由成就无上法故。三业不清净的人,必有过失;没有大悲心的人,必有偏私;没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接著“为佛法僧威力所护,业障清净善根不退”,这句是说,发起志愿想要追求实证无上菩提,进入菩萨数中,成为胜义菩萨僧中一员,假使敢发这样的大心,福德资粮也具足圆满,便会获得佛法僧三宝的威神力护持,业障就可以渐渐地转为清净,使得善根坚固不会退失,佛菩提道才有证悟的因缘。有的人有个现象,当他来到正法道场想要求证无上菩提时,就会出现障碍,假使回去修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想要离开生死流转,必须依佛的开示,依教奉行,那当然必须归依于佛,首先对佛要能信受,相信佛所说的法,也就是说归依于佛的正法,如此才不会走错路。而末法时期邪法彼彼皆是,因此归依真正的菩萨僧也很重要,因为真正的菩萨僧才能将佛的正法传承下来,如此才有解脱生死趣入涅槃的希望,我们再来看看佛所说的三归依。佛在《优婆塞戒经》卷5中说:善生言:“…&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有人曾经因为这样子而发了这样子的誓愿,那也没有关系,因为这种恶愿它不会成就的,因为在法界里面恶愿是没有拘束力,所以这个雷神也不会因为有人发了这个毒誓之后离开,而会有这种报应,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各位如果说,上网站你去搜寻这个三宝,特别是我们刚才所说的那种把它当成秘密的,譬如说把这个玄关、合同跟这个口诀当成秘密的人,上网去搜寻,你可以发现有数十万笔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古时地板不是用水泥铺的,更不会贴瓷砖;我们四、五十年前的乡下,地板都还是泥巴,要把它槌平砸实,都是泥土地;当时的水泥地,是医生家才有。当我们有水泥地时,医生家中是铺瓷砖的;古时既然是泥地,所以鸟兽进来拉屎洒尿而臭味难闻,就应当治之,就是把它挖除,然后再用泥土填平以后涂抹平整,这就是涂治。扫除令净,就是把鸟粪或不净的杂物扫除掉,使寺院中清净。若是暴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什么叫作动无违诤呢?也就是说,如来藏祂本身就是动静一如,而与三界六尘万法完全不相到的,不会跟三界六尘万法起任何的一个冲突,所以因为证悟了这个如来藏、转依了如来藏,所以不会再跟众生有任何的争执,也不会跟众生有不如法的这一个地方,这个就是自性的僧宝。那自性僧宝跟自性的佛宝,还有自性法宝,这个就是自性三宝。那再来说什么是出世的三宝呢?出世的三宝就是指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