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如果自己所证不真,或者是打探密意而知,那这样的人,他所实证的三德必定不会生起,而会继续执取了我见而没有断我见的功德;这样的人他连解脱德——解脱恶见的功德都没有,更何况能够具足对三界恶习、无明而有的解脱功德呢?所以这样的人,他的解脱德一定不会生起。因为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实践实相忏悔的人,必须要如实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得以转依,才能对于恶业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刚才谈的是佛菩提,我们刚刚说佛法就是解脱道跟佛菩提道,从这个道理上来讲,从菩提必定包含解脱这个概念来说,我们说解脱道一定完全函盖在佛菩提道里面,并且佛菩提道跟解脱道所谈的这个解脱,不会有什么地方会不一样的。这个要先跟各位观众说。所以我们刚刚说,因为还没有明心见性的关系,我们对于的解释,最好还是回归到解脱的方面来看。所以我们要说,解脱这件事情,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这样子讲起来,如果我们真的一心想学佛的话,岂不是十分可惜了吗?再来,我们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给大家看,首先要跟大家讲的就是说,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对于世间的这些情境,我们能够不执著,因此而我们不会为了这些事情,执著在比方说权势、名利的这些事情的话,那么我们可以说已经是世间难得的圣人或者贤人了。但是,我们要跟大家说的是,佛教里面佛陀所教的解脱,却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然在这个样子讲之下,这样子理解之下,我们对于《金刚经》里面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自然而然会把它解释成说,心里面碰到了外面的环境的时候,哪怕有种种的反应,但心中不会受到影响,不牵不挂犹如虚空,不会留下任何的痕迹,也没有任何的罣碍,当然因为没有罣碍,自然也就没有烦恼,这个就是依照着不执著这个意思所理解的无住。至于说所谓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谈到寂灭为乐的时候,寂灭既然是一切诸行灭尽的状况,如果是诸行灭尽,怎么会有乐可言呢?所以,当然在诸行灭尽的无余涅槃的境界里面,根本不会有所谓的乐。因为如果我们谈到乐这件事情的话,按照我们直觉的想法是,乐了,那乐了之后,然后是不是接下来这个乐的觉受是不是又会过去呢?由于乐的本身本来就是跟苦相杂而存在的,好,我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顺应这个道的结果、契入这个道的结果,才能够真正与天地同体;所以这样子就会使得,如果真正能够跟天地的道合为一的话,才能够使得我们不会去被外面的这些事物,追逐外面的事物,以至于迷失了自己。然后如果能够真正与道契合的话,那就能够契入里面真正的这个无忧无恼的状况。像这样子一个境界,其实已经深深的、深深的植入在大部分中华文化普及地区的人们心中。比方说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果他谈的都是法义的对错的话,都是法义的对错的话,这个就是菩萨所该当为;因为菩萨,绝对不会有哪一个菩萨,眼见着这一些邪见、这些不正确的知见误导众生而不出手相救的道理;那当他出手相救的时候,我们又怎么能责备这个发悲心的菩萨,说他说别人的不是呢?所以,这其中判断的基准就在于说,我们在看的时候,要看这个到底是法义的辨正,也就是说针对法义去说谁对谁错,而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我们说,真正的正信的佛教道场,清净庄严之下,是不会摆一些奇奇怪怪的雕像的,应该都是简单、庄严、隆重的。接下来就是说,如果说观众们如果到一个道场去了,如果您看到了,比方说,看到了有一些画像,或是看到供奉的这些雕像,或者是这些雕像之外,还有一些更奇怪的,比方说,看起来有双身抱在一起的佛像等等。像这样子的话,请你回想一下,我们在之前讲的,就是佛教&mda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我们说就世间的运转来说,乃至于就佛法的这些维系跟弘扬来看的话,其实在家的菩萨们才是主力,因为在家的菩萨们维系了世间一切正常的运转;在家的菩萨们更由于破参明心、证悟了清净本心的关系,能够在红尘中一边修行,一边又不会迷失自己。所以,在家的菩萨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广与各层次的众生接触,来达到摄受众生的目的,这样子才是真正的把佛法带给每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像这样子,有了中心的思想,有了目标,有了原则之后,菩萨在名利里面不会迷失自己的话,那又何必刻意去把世间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排除呢?所以,各位会经常看到,往往大菩萨们在世间里面,也一样是会展现出积极进取的一面;但是这一面呢,却是跟一般的世俗人,为了名利而去追逐的状况是截然不同的。再来,我们再讲到关于所谓的男女夫妻之间的感情。菩萨如果了解到说,我们是为了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有情的六道轮回是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傍生道、鬼道和地狱道,也就是说我们无始劫来只可能投生在这六道众生之中,不会投生为植物、山川河沼(zhǎo)乃至日月星辰。因为人和动物等其他有情是有情识的,也都是有第八识如来藏——真如佛性,所以说一切众生将来都可以成佛,因此称为有情众生;而植物是无情生,因为没有情识,当然也没有第八识如来藏,只是像山河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时则是佛法中的机锋,目的是想帮助你开悟;往往有人来学习我们所传的法以后,在梦中出现了一位老和尚,示现一些机锋;当时往往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后来证悟了,才知道那老和尚是在给他机锋,原来梦中的老和尚是证悟的圣者,当时在梦中还不懂得向他顶礼呢!在鬼神道中,有时也会有证悟的神,虽然其数甚少,但不能说没有,因为菩萨往往乘愿受生于六道之中,平常他不会示现为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子讲,各位同不同意呢?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再问各位:不同的人经历了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还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老师!那至少我们两个人去看一朵莲花,也许我们两个人所见容有不同、心境会有不同,所联想出来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朵莲花,不会变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实不然!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经过了两三次以后,这太太就没有办法吃素,就只好放弃,可是她还一直念佛号;这先生就想,这样也不行!他想一想,阿弥陀佛接引的一定是世间的好人啊!我只要想办法让我太太造恶、作坏事,这样阿弥陀佛一定不会来接她的,她就不可能离开我啦!不会到极乐世界去了。因此他主意打定以后,就决定每天开始杀猪,作起卖猪肉的生意来。他强迫他太太要帮他,帮他作什么呢?大清早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更何况今世有钱,乃是过去无量世布施钱财的关系,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可以享受有钱人的快乐果报;然而今世享受有钱人的果报,乃是将过去无量世布施钱财所培植的福德于今世享受,如果今世不继续布施钱财,而一直享受有钱人的果报,待今世有钱的果报享受完毕,已经没有任何点点滴滴布施钱财的资粮来庄严,将于未来无量世要当贫穷人,不是吗?想想看这样划算吗?用膝盖想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在中有阶段,就已经有不同形类的中阴身了,所以并不会有──没有投胎的话就变为鬼──这样的现象,因为经过中阴身之后就会依据先业而出生至下一世。了解中阴身的知见之后,我们再来看一般民间对于有情舍报之后,通常会以灵魂、魂魄、鬼魂、阴魂、鬼等不同的名称来称呼,这几种称呼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并没有很明显的差异。我们如果看这几个名相,其中都有鬼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他就急忙带着儿子,拿了一大堆的筒裙到竹林精舍,恭敬地对释迦牟尼说:乔达摩长老!听说你捡走了坟场里面,被老鼠咬过的那一条筒裙,请您千万不要穿它,会给您和整个精舍带来灾难的,请您把它丢了,我这里带来一些全新的筒裙,就供养给您吧!这时,释迦牟尼佛说:婆罗门!我们是出家人,出家人不在乎衣服破旧,我们并非今天才如此作,从过去生以来一直就像如此,我们从坟场、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七)在这一段话当中讲的就是说:如果有人他有修身、修戒、修心、修慧,然后他也知道说造了善恶业就会得到果报,也就是种善得善果、造恶得恶果;但是,他造了恶业以后,他要怎么去转?所以说,只要你能够修身、修戒、修心、修慧,这样的人他即使造了重的恶业,他就可以把这个重业转为轻,轻的他就不会去受到果报。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说:因定,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的疑佛:就是心中对如来不信任,然后他也不会记着佛陀的教示,佛陀对他的开示,他无法记在心中。疑法就是:佛陀所说的法他不会忆持,他心中抱着对佛陀的怀疑,所以对佛陀所说的法,也会怀疑不信解,因为对佛怀疑不信解,对法怀疑不信解,所以他就不会很积极地、很热心地在法上修学。第三种疑就是对圣众疑,这样也不能解脱;也就是,他对于同行的僧团这些和合众们,他对他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正觉也有设计了童子、童女的僧服(菩萨服),上面有绣著几个字──正觉寺常住,但与僧服有些不同;我们将来也不会使寺中的童子童女菩萨僧,像文殊、普贤一般的华丽穿著,毕竟距离等觉位还很遥远,不许自大而在表相上乱学一气。所以,童子与童女本来就是大乘法中的出家人,而善财大士五十三参中的善知识们,其中示现童子相与童女相的出家菩萨有几位呢?我把它统计出来,总共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