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另外也有人为了两件事情来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前面陆正元老师已经引用菩萨《优婆塞戒经》的经文,解说菩萨种性并非无始本有、也非人人皆有,而必须是和合众善因缘的菩萨方能供养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方。因为如果人人皆本有菩萨种性,应该不必像经中圣教开示:必须要修种种善业因缘,才能修布施 admin

2020-02-20

二乘解脱道的修行人,如果断了我见、疑见以及戒禁取见等三缚结,成了初果人之后,即使还没办法像三果人、四果人一样有能力可以入涅槃,但是他们已经能够看穿生死,所以不会畏惧死亡。反而是会挂心,在死后不能入涅槃还要再去受生,继续受生死。所以从实证解脱果的修行人来看,一般人对死亡的担心真的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懂了佛法的道理之后,就知道原来众生本来都是在轮转生死的 admin

2020-02-20

 所以助念的法就是从这部经典来广说的,当一切众生要临命终的时候,只要他能够听到一句大乘经典的偈子,或是一段话,这样他都可以不会再堕入恶道。那如果他能够听闻到一尊佛的名号,或是一个菩萨的名号;这样的话,孝顺子女这样作,他就能够解脱,他的恶业不会受到一定要马上要到恶道去受苦。虽然将来的恶业可能还有残余的业种种,但总算是不到三恶道,至少还能够得到人身 admin

2020-02-20

但是,这样中国民间传说的这个讲法,虽然已经流传非常非常的久远,可是实质上这样的说法它并不是与法界的事实相吻合;真正的法界事实不会有所谓的三魂七魄而在舍寿以后长时存在,乃至分别在三个地方;当然更不可能会有所谓的一个有情把他分割成三魂,这样有情可以一直分割下去,这其实是违背法界事实----不生不灭的道理。正信的佛弟子应该信受佛所说的正理,因为佛陀所开示的内 admin

2020-02-20

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 admin

2020-02-20

所以说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如果知道能够对于念佛法门有所拣择,怎么样有所拣择?就是说能够了知念佛怎么样能够一门深入,然后心得决定,就坚定下来,不会人云亦云,不会因为人家告诉你说,你这个持名念佛太浅了;也不会因为人家跟你讲说,这个无相念佛,这个不是念佛。你只要有这个定慧的知见的话,对于念佛法门的转折你很清楚有所拣择。这样子能够由持名然后去体究,并且不只是 admin

2020-02-20

 还有人说:“我太笨了,不会念佛啦。”这话也有问题,问他说:“你会不会讲话?”“会啊!”“那你会不会讲阿弥陀佛?”“会啊!阿弥陀佛!”“那你就是会念佛了。”“我还是不会念啊。”奇怪了,怎么不会念呢?嘴里都已经念出来了,还说他不会念,就有这样的人。那我们告诉他说:“你只要 admin

2020-02-20

了解这个道理之后,就不会因为出生在五浊恶世,就否定了极乐世界的存在。 而且释迦世尊也开示我们,要历事无量诸佛世尊。因此将来我们也都必须要到各种佛世界去供养诸佛,与度化有缘的众生。所以应该要信受有诸佛之纯净佛土,与五浊堪忍世界的存在。同时在极乐世界也有三辈九品的施设,使不同智慧证量与心性的众生,会相应到不同的品位,而得到他在极乐世界修学佛法的最大利益。从 admin

2020-02-20

为了佛教正法永续流传,为了佛教正法不会被外道见所取代的缘故,为了佛弟子不被佛门内的外道见法师居士所误导的缘故,请大家支持本会法义辨正之书籍流通。 ------《正觉电子报》 <第005集般若信箱>  admin

2020-02-20

”所以,修行要信闻佛法,而且要有大善知识来指导,才不会误入旁门左道,盲修瞎练、一无所成;不仅让自己愚痴、没有办法解脱,甚至更会一盲引众盲,造作堕落三涂的因啊! 这则典故当中,我们了解到,这些佛世的六师外道经常对于同样是错误的邪知见而诤论不休;对于“我、身、世间”究竟有边、无边际这样的议题,各有不同主张,经常相诤不下。这些外道们有 admin

2020-02-20

因为莲华上如来他自己说,好歹我也是一个如来啊!我不知道的,你们各位如来想当然尔也不会知道。那各位看官你们看看,是不是你们都强过以上所说的那些如来呢?因为大家都是轻而易举就知道这六字咒的。更荒唐的是,在卷第4中接着又说:【是时,无量寿如来应正等觉,以迦陵频伽音声,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汝见是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为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故,遍历 admin

2020-02-20

如来藏的体性如同计算机硬盘一般,具有储存功能,衪不会去拣择也不会去阻止使用者存入错误知见(喻不在六尘起分别)或植入病毒(比喻习气),硬盘则单纯就硬盘的内容(种子)去执行运作。因如来藏含藏种子的特性,所以我们今生修习佛法的功德,并不会因为此世色身败坏而消失,此即常言“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之意涵。所以未来世当我们遇到与佛法有关的元素如佛经 admin

2020-02-20

因为佛法它是清净解脱至善的法,假如说没有具备基本的伦理道德,没有情没有义,不知道要知恩报恩,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就已经不是具备人的品格了,那又如何与这个清净解脱至善的佛法相应呢?同时也要深信因果,因为,假如说认为没有三世,没有所谓的过去世、未来世,那么对因果就不会有深信的心,那自然不会去对现在应该修善去恶的这个部分有向往,也不会想要去修得解脱。所以, admin

2020-02-20

我们自己身为一个生命,我们是一个生命,可是我们对于生命的实相,并不了解,我们就应该要来探讨,什么是生命的智慧、知识,我们总不会想,去修学去探讨生命实相的内容,结果都是错误的,都不符合实相,如果不符合实相,又如何顺于解脱呢?要能够解脱于三界、成就佛道,一定是要符合法界的实相,一定是具有知识性、智慧性,如果没有智慧、没有知识,那如何能够顺于解脱,如何能 admin

2020-02-20

世间法上所说的善业,都不是真实的善业,只是表相的善业;那什么才是作了以后,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真实善业、善事呢?从事相上来说:当然就是能让众生真正解脱三界轮回生死的善业,才是真正的善业。因为像在人间募化许多钱财,来救济众生的贫病,这是世间的善事,并不究竟,不是真实的善事;因为这种事情会使行善的人,生到欲界天去享福,但是享福的日子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一生 admin

2020-02-20

 那么像这样的祀祠,会不会得到福德呢?世尊开示说:【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祭祀,都是可以得到福德的;这是因为祭祀,会让接受供养的鬼神、饿鬼,他们身心饱满,而产生了欢喜心的缘故;而且常常祭祀的人,可以使得他不会受到恶鬼对他加诸横难,也可以获得未来世财物上的 admin

2020-02-20

 但是如果有人生前修了十善业道,死后生到欲界天去了,那么他的子女为他追福,以他的名义去作种种的布施,或者准备了一大堆的饭菜和冥纸来供养他,他其实是不会接受的,也不会思念你所供养的食物和冥纸;这是因为他在欲界天上所受用的甘露、上妙饮食,比人间的食物要胜妙许多;而且在天界也不需要冥钱,因为天界所需要的饮食、衣物等,都是自然随意而得的;所以即使子女们 admin

2020-02-20

所以在人间寻找真实佛法作依止的时候,一定是积极努力地去寻找善知识,而不会随顺于懈怠的恶缘,也不会随顺于误导众生的恶法缘。所以大乘佛法的修行者心态,必然会和世俗人的心态有所不同。换句话说:大乘学人对于佛法的修学,必然有其随缘的一面,也必有其不随缘的一面;因此并不是凡事都随缘,都是恒顺众生的,而是在经过简择之后,才决定随缘或不随缘;所以大乘佛子的心态, admin

2020-02-20

他们也绝对不会告诉弟子,在佛经中世尊对于出家人的规定,完全不是因为穿了袈裟说这个人是出家人,也不是因为他受了声闻的戒律,而是要以修证、断结、证果来论之。现在佛教界中唯表相是从的想法,根本不是佛陀的教法,我们应该依止佛陀的法教,用智慧去简择。如果这一位出家人不能够了解身见、我见的内容,不能够努力朝向断除我见的方向修行;也不教导众生应该要远离我见、身见 admin

2020-02-20

因为如果我们受持了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等等五戒,众生会知道从今以后我们就不会再去恼害他们,所以能够让众生离开被我们所恼害的怖畏,并且不再怖畏我们会因为酒后乱性,而对他们造作前面四种杀、盗、淫、妄等等恶业。而且,因为持不杀戒,是对所有的一切有情众生都发起誓愿,从今以后不再去杀害任何一位有情众生;所以,持不杀戒的功德果报,是从所有一切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