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还有对于佛的功德有疑:佛的十力、四无所畏这样的功德真的存在吗?祂真的有这样的功德吗?有这样的疑,就不会去断三缚结了。由于这样的人对佛有疑,当然不会去求取解脱。再来是对法有疑:佛法到底能不能实证?如果不能实证,那么佛就是一个没有证量的人。认为佛没有证量,就把佛法当成思想来研究了;所以把佛法当思想来研究的人,其实心里是没有三宝的;因为他认为:佛没有证量 admin

2020-02-19

我们先说菩萨绝对不会为了自己而去修习这些神通,除非是为了地上菩萨修持的增上,如果不修、不具足哪一个神通,你就不能够过得了〔编案:不能够完成那个位阶的修证〕;比方说三地要再往前的修证,那个时候你就不得不修神通。可是除这个之外,菩萨都不会为了自己而修持神通;只有一个状况,就是为了----特别是为了要解除有情的灾患,所以他会破例再去修习一些神通。〔编案:三地 admin

2020-02-19

那当然就是说,另外一个要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因为佛法跟一般人所认知到的世间法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真正的佛法,绝对不会像一般的世间法这样子广为大众所欢迎拥戴。因为,一般的众生都是具足了贪瞋痴的,那么这一些的众生,大家所爱乐的法,就如同大家在演艺圈里面所看到的粉丝追逐明星一样;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可以想像到,这样子所讲的佛法,一定不是真正的佛法。〔编按:因 admin

2020-02-19

但是《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5,佛说:自疾不能救,何能救彼一切有情?《维摩诘经》卷1,维摩诘菩萨也说:自疾不能救,安能救诸疾人?自己都到不了彼岸了,如何能度人到彼岸呢?所以《大智度论》卷49说:【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于溺,相与俱没!】(《大智度论》卷49)自己都不会游泳了,如何能救别人上岸呢?同样的道理,度众生之前必须自己先证悟,如果自 admin

2020-02-19

我们说所有的戒都是依照着佛而来,所以如果说连佛都要谤的话,我们实在很怀疑说,这个戒怎么会有任何的力量在他心中呢?因为他压根儿就不会尊重这个戒。当然如果谤法的人也是一样啊!因为戒本来就是佛法的其中一个重要的支柱,所以如果连佛法都任意毁谤的话,那么我们说这个人要谈戒恐怕就很困难了。另外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状况,就是说如果因为目前我们一般人所知道的是六识心, admin

2020-02-19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这一些独觉声闻人,最多只是在未舍报之前度化一些有限的有情,而且只能传授解脱道的法;舍报以后,他们也许生到欲界天,也许就不再回到人间;那对于众生到底有何等的利益呢?反观菩萨则不然,若是一位心得决定的菩萨,也就是说,他于继续修学佛菩提道法他已经不会再动摇,从短期上看,他虽然可能没有办法给众生殊胜的法益,因为也许他是刚刚发菩提心,而且还 admin

2020-02-19

另外也有人为了两件事情来发菩提心,就是为了让菩萨种性不会断绝,以及为了断除众生的罪苦和烦恼而发菩提心。菩萨种性并非人人皆有,须是和合众善因缘后方能具备菩萨种性而修佛菩提。菩萨种性究竟有何特别之处呢?简单的说就是心量广大,而且这个心量广大,却不是为了个人一己的名闻利养,而是为法、为众生。这从前面所说发心归依佛菩提了就要发四宏誓愿,这四个宏愿的内涵就可 admin

2020-02-19

钻木时不能只是心中起意念说:火生起来!火生起来!因为仅仅只是心中起意念,火是不会因此而生起的,一定要有燧、有木头、有人力、有干粪草,然后才能够得火,少了一个就生不起火来。戒法也是一样,一定要身口来实行,但是要从心意来得戒。所以是从心而生戒体,得戒也从心,舍戒也从心,持戒与毁戒都随于心,但却要有身和口才能够得、才能够舍、才能够持、也才能够毁。诸如来很 admin

2020-02-19

不受佛法戒律的外道们,他们犯的罪比起佛门出家、在家人来,其实是严重十倍、百倍、千倍的,但是都不提犯戒的事,因为他们没有持戒,当然不会犯戒,可是种种的罪却照犯不误。譬如这些外道中,有人把过去世的配偶都找来同居,所犯的邪淫罪极为严重;又如他们也修佛法,可是口中念着佛号却在虐待下人,新闻报导出来时却又赖到佛教头上来!这种事情不胜枚举,怎有资格来批评佛教出 admin

2020-02-19

世间上不可能有人可以把坏跟蛋两个字一起说,一定是两个字前后次第而说,也就是说二字不得一时,这两个字在同一时刻始终不会和合为一:当我们讲坏字的时候,蛋字还没有出现;当我们讲蛋字的时候,坏字已经过去了,两个字不可能在同一时刻和合在一起,所以坏蛋这两个字的骂人意思,其实不可以说是能够成就的;这是我们在修忍辱度的时候,必须要观行的功课。但是即使如此,如果有 admin

2020-02-19

那观无常想,能够观于无常、观五蕴生灭无常,就能够对于别人的辱骂、别人的称赞,反过来别人称赞,你都不会再起了一个贪爱。换句话说,观身不净,观五根身而有了这些声音,他才能够骂我,才有一个我站在这里被他看到、被他骂。可是观身不净,观身也都是苦、都是无常、都是无我;观身无常、观受是苦,所以我没有真实的色,一切受都不离五根而有受;我如果没有五根身,我没有现在 admin

2020-02-19

如果一个人他的心行是合乎标准的,他就不会觉得这一条绳子的存在;就是因为身口意行不能合乎这样的一个标准,所以他要想跨越这一条绳子;当一个人想要跨越这条绳子的时候,他才会觉得有这条绳子的存在。所以说一个人认为是受了菩萨戒,是受到这一条绳子的束缚,那么其实他的心行是不合乎标准的,所以他应该更要去受菩萨戒;怎么说不受菩萨戒,让自己的身口意行处于不清净的状态 admin

2020-02-19

因为我们心中早已有所准备,心里就不会难过!譬如常常有人向平实导师诉苦说:导师啊!某某人真是恶劣啊!导师都会劝我们说:众生本来如是!大家听了就可以接受,也就不再恼怒了。这就好像打了预防针一样,当有境界现前而心里觉得难过时,就会想起导师的叮咛。如果有这样的免疫力,就不会因为在弘法过程中难忍于众生的恶劣,而退转道心了。在家菩萨行道、修道是很艰难的,就像平 admin

2020-02-19

第二种是出世间乐,一般世俗人其实是不会喜欢这种快乐的。所谓出世间乐,就是心得安然,常住于寂灭之乐。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事,随便椅子上坐下来,休息一下,心中一个妄念也没有,不会去罣碍什么。如果是菩萨呢,休息下来,心里面不断地有妙法涌现出来,可说是法乐无穷啊!譬如平实导师写书的速度,比弟子们读书的速度都还要快上好几十倍呢!常听闻平实导师说起他早期写书的经 admin

2020-02-19

因此,我们也必须要了解佛法的珍贵所在,如此就会对于佛菩萨所教导的戒、定、慧三学,产生极为尊重之心;而且无论如何都想要去成就它,因此当然就不会轻易犯戒了。这里面,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每一位众生都已经存在无量世了,在这么长而无法计算的时间以来,理论上,我们也已经修行了非常非常久的时间,可是为什么到现在都没有办法成佛?乃至尚未进入七住位、入内门修学 admin

2020-02-19

第四者菩萨应当为众生来说生死的所有的过咎,自己也要从这生死的这些痛苦中能够出离,所以要勤说;你能够勤说的话呢,就可以将来可以不断的乐说,不会有所疲倦。所以这四者就是菩萨如何产生世间的利益,以及菩萨可以安住,因为一般人觉得修行就是一个苦行,尤其前面的四法在说:你要亲近善友,接近善知识,然后要能够心志坚定;对于难以修行的法自己要心志坚定,继续的往前修持 admin

2020-02-19

如此的菩萨,这样不会和众生心来相应,即使是你想为他说生死的一切痛苦,与生死的一切的责难;但他发现实际上,你对他许许多多的都是不赞成的,对他所得到的好处都是不赞成的,乃至于对他所得到的名誉是痛恨的、或是嫉妒的、或是厌恶的,所以这样他就不会来跟你亲近。所以菩萨第一波罗蜜在前,首先说布施,你要透过这样布施的情怀来悯念众生的难处,因为众生对于一切的所有法, admin

2020-02-19

所以说修声闻、缘觉的人,他如果说具有声闻的种性、缘觉的种性,他是不会考虑到众生的需要;众生如果说具有邪见而不能入无余涅槃,那是他个人的事情,他会说他不懂得什么叫作苦,他只是这样子怜悯他,随缘教导;可是声闻、缘觉人如果一生尽了,他就认为他的缘已经尽了,他跟众生的缘也已经尽了,这样的话,他就要舍弃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去了。所以说,佛法的流传,正法是不是可 admin

2020-02-19

如果当初释迦牟尼佛在作菩萨的时候,对这个国王求饶,然后要求如何如何,搞不好那时候歌利王就可以、就不会那么瞋恚了!可是他一看到这位忍辱仙人,看起来你好像修行很好,他越发地越无法忍耐,因此他割解了他的这些手和脚,把四肢都切断了,还看他有没有能够忍。可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他当忍辱仙人的时候,这样的经历想必即使没有过,但是对于众生的这种根器差别是了解的,所以他没有心里 admin

2020-02-19

如果是在往世从来都没有熏习过佛菩提的人,他根本就不会有佛菩提心的。而我们看到有一些人,看来天生就是有菩萨性,那是因为他在往世就已经长久的熏习,所以成就了菩萨性,他只是因为有隔阴之迷,所以一时之间,还找不到人生的答案。那么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其实明心的时候还不算具足,见性了也还不算具足,还得要到十行位满心以后,圆满了菩萨性种性,这时候才算具足了菩萨性。所以在 admin

2020-02-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