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他不灭尽色身,他将有漏有为的色法转变成无漏的有为法,以无漏有为法继续修行菩萨道,最后成就究竟佛道。成佛以后也不灭掉色身,世世保有色身,用来度化众生,直到众生全部都出离生死,然后自己才会进入无余涅槃——永灭未来色。2.佛的四智圆明学佛要转识成智,那么八识是如何分别转识成智的呢?在七住菩萨开悟明心时,其意识即转生下品妙观察智,意根转生下品平等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了知实证此生命实相之菩萨,皆知此实相心不必更入其余之有余、无余涅盘,然后方道,以大乘法是真正之实相法,本不离三界诸法而现此实相,一切内外万法本此实相之功能体性差别诸相诸力用,如何可以离此实相而说有法,而说无法,此皆是戏论!所以大乘本此一乘,惟实证者乃知之境界,如何更说有小乘之决定义,此之小乘皆是如来不舍法界一切众生知所方便而予以施设,非是必然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大家应该想想:主持小乘法编纂的人是谁啊?是铁面无私的大迦叶尊者,连没有证得漏尽的阿难尊者都不准进场了,的二乘人根本不清楚佛陀所说拈花的大乘意旨,就算是许多大众联合起来真的想要集结大乘佛法,诸君请以这真正证悟如来藏之禅宗一脉心法的大迦叶尊者设身处地想想,在这集结的现场,您当然也会阻止二乘阿罗汉大众们如是轻率地集结大乘菩萨藏,更会以很诚实的态度承认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赖耶识心体无形无相,其相是空,而心体内含藏着无量无边的习气种子及无漏有为法的各类种子;种子有其功能差别,是有自性,不是只有语言文字的名相施设,所以阿赖耶识心体说为空性心,是空而有性──由于心体空无形色而有自性的缘故。菩萨触证空性心,般若智慧种子顿时现起,从此菩萨才算真正的踏入大乘佛门,开始真正的学佛。这时菩萨证空性所得的般若,只是总相智而已,对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的神通道力,在法会会场的时候,如果不是因缘需要,菩萨们不会现起,可是像是现代录音机、录像机都可以重现画面声音,何况菩萨们的神通道力,比不过凡夫作出来的小小机器吗?这些法会的一切景象,事后也不会忘记,即使是佛陀座下的阿难尊者都可以以其念心所的功能来记诵受持佛陀一代时教的经典,无有遗漏,更何况诸大菩萨的修行更久,哪里会记不得呢!如果还要怀疑,还不如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假使有菩萨利根而又精进,勇猛不懈,可以化长劫入短劫,很快成佛,把别人钝根又不精进而历经三大无量数劫修完的三乘菩提,在快速的短劫中修完,还是一丝一毫都无有所遗漏,才能成佛;因此,化长劫入短劫的大精进利根菩萨,看似缩短了成佛的时间,也仍然要修完三乘菩提的全部,成就如来藏妙心中的一切种智以后,才能成佛。然而即使是佛教大乘利根菩萨的精进而能够短劫成佛,藏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世尊开示四圣谛正理,让众生先观察世间之真相,知人生之苦、空、无常、无我;次欲众生探究生死苦果生起之原因,继示生死因果灭尽之涅槃,于此无烦恼之扰乱,亦无生死之过患;终则开显通往涅槃之无漏正道。佛子若能于此佛世尊所慈悲开示之“苦集灭道”圣谛,能如实思维、如实观察、如法受持,定当转迷为悟,亲证涅槃解脱之境界。【问题讨论】一、苦灭道圣谛中的&ldq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淨、不生不灭、出生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因此第八识,具有如是恆而不断之常住体性,及含藏一切世间出世间、有漏无漏法种的缘故,能令一切佛门证悟之人,由其所悟之佛菩提智,而得以渐渐转化八识田中一切烦恼障之现行及习气种子;也能以佛菩提智,而渐渐断尽无始无明所知障,使第八识之内涵得以究竟转变清净,断尽阿赖耶性及异熟性,改名为真如,成究竟佛道。 (原标题:何谓“我”与“无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写给菩萨们:面对境界,多向内看,当下那一刻,如果我因别人做的某件事激怒,事情是外在的,可是这份被激怒的心却是我内在所发生的,想想,真正的菩萨会被这样的一件事激怒吗?会因为这件事而对众生产生嗔心、舍心吗?在我们修学佛法没有达到一定的位阶以前,往往会因为自己的有漏习气与无明业种,而造作种种业行,遭受种种业果,我们种种的境遇,其实是自己今生或过去无量生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脱者悉有一切智。慧解脱二乘圣者悉有十智之九,于无生智或有或无,钝利根有别故;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一切种智唯佛具足,了知一切有情诸心心数法。此智函盖大圆镜智、平等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从这个本来自性清净涅盘真心如来藏的角度来看,不仅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不可得,众生的有漏五阴也同样不可得,这时候,还有什么能够称呼为众生呢?既然连究竟佛之无漏五阴也不可得,那么佛的一切种智又依什么来建立呢?所谓的烦恼,是因为跟五阴众生相应才起现行的,但是,我们第八识真心如来藏跟种种烦恼都不相应,而且跟烦恼相应的众生五阴又都是无常、都是空相,也是不可得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先说修福,事实上在我们的戒、定、慧三无漏学里面,戒本身是一个福业,定也是一个福业,只有慧才是最上的一个修行方法。如果是细分叫作戒、定、慧,如果分大类叫作福跟慧。为什么五戒十善是一个福呢?这里跟大家讲五戒的内容:五戒可以得人身,为什么五戒会得人身呢?因为他能够持不杀、盗、淫、妄、酒,这些对象都是在人间的一个基本,因为不侵犯到别人,所以这个戒可以让我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间法皆是有为有作,是加法,菩萨更须入世间为、为众生做一切事,但菩萨在行一切行当中,却有另一无为法在运行着,是人无我、是法无我,是减法,无量加法中,却有无量减法,不落入有漏有为法中,却也不落入寂灭无为,一加一减刚好是零,是一种平衡,就是法界中道实相。如来藏成就一切有相,却又具足一切空性,转依如来藏之中道智慧,不偏不倚,方能成就一切菩萨行。原来菩萨可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比如整日担忧孩子高考会失利,他原本无所畏惧的心或许会无形中背负上害怕失败的沉重包袱,结果进了考场果真因压力大而考砸;天天担心自己的工作会捅娄子,结果对手头的任务分了心,结果错漏百出。美国作家杰克·史瓦兹曾指出,大部分人最需要转变的习性是质疑式思维及其带来的不必要担忧。前者会导致思维受限制,后者会引发墨菲定律,即越不希望发生的事情,越会因为对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而世尊在《楞严经》中开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在经过绵密的观察,发现到这颗觉知的心本是虚妄,更妄论其所坚持的想法更是如同幻化,即可亲证世尊所说的想如阳焰,一切的想(觉知心以及其中的种种念)无非如同阳焰,在前方恍惚可见,但并非实际存在,若不能发现这个,就如同干渴的小鹿,不断的去追寻着阳焰,却以为前方有水,如此虚妄奔驰,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文殊师利:男身具七宝,女身有五漏。何名七宝?一有志气之宝,到处游行无畏;二有主为之宝,行事善掌权衡;三有成家之宝,善能生财立业;四有安身之宝,善能辅君养亲;五有圣智之宝,善能决断是非;六有安邦之宝,举措上下皆从;七有定性之宝,善能亲贤袭圣,是名男子七宝之身。何名五漏?一漏不能为身主;二漏不能为家主;三漏不能为人主;四漏不能为物主;五漏不能为圣主,是名女人五漏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结果,至多只能是人天有漏有为的善业果报,是不能出于轮回而有解脱的智慧,更不能知佛菩提道的智慧、功德;只有发了菩提心、持守菩提心,才能使所修的福德聚集在正修行上,进而求得真正的解脱及佛菩提智。佛法之所以珍贵,之所以异于外道,此为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在这一类“感应”的书籍中,所教授的只是人天道的善法,依此修行所得到的果报也仅仅是升官发财、消灾愈病等等世间有漏的福报,根本没有一丝出离世间的念头。而一些佛弟子却沉迷于此,真是不应该。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一是因为人们对世间福报的贪求,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有人将这种人天道的善法误认为是佛法中的“人天乘”。下面就谈一谈这两者的区别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面子啊!面子啊!请问您有几斤几两重?在大人的世界里显得如此的繁锁与重要,可是要积极的去处理喔,万万疏忽不得啊!但是曾在上课时却听到演法者对我们的慈诲其大意如下:「最会替自己漏底的是已成之佛,本师释迦牟尼佛将衪未成佛前所干的一大堆糗事,都无所隐瞒地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给众生听,可不要笑喔!将来我们成佛时所抖出来的糗事不会比世尊少;这是在告诉我们,在生命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