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黑业黑报,所谓地狱;白业白报,所谓色天;杂业杂报,所谓欲天、人中、畜生、饿鬼;不白不黑无报,所谓无。善男子!若人不解如是业缘,无量世中流转生死。何以故?不解如是业因缘者,虽生非想非非想处,寿八万劫,福尽还堕三恶道故。善男子!一切摸画,无胜于意;意画烦恼,烦恼画业,业则画身;贪因缘故,色声妙好,威仪详序;嗔因缘故,色声粗恶,威仪卒暴;如嗔,痴亦如是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把业障用性障来取代,就会掉业障这一个法的障碍,而性障又属于烦恼障所含摄,所以二障之外的另一个障,应该是业障才合乎正理。烦恼障又称为见思惑,所知障又称为无明惑,事障就是性障。简单的说烦恼障就是障碍有情出离分段生死的烦恼,也就是见惑与思惑,由于这两种烦恼不能断尽,使得众生无法出离三界生死苦,这就是烦恼障。而所知障是因为对法界实相正理的无知,导致无 三摩地

2018-07-22

「复次,彼心名如来藏,所谓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无清净功德之业。以诸佛法身,从无始本际来,无障无碍,自在不灭,一切现化,种种功业,恒常炽然,未曾休息。所谓遍一切世界,皆示作业,种种化益故。以一佛身,即是一切诸佛身;一切诸佛身,即是一佛身。所有作业,亦皆共一,所谓无分别相,不念彼此,平等无二,以依一法性而有作业,同自然化,体无别异故。如是诸佛法身,遍 三摩地

2018-07-22

佛前燃灯并持续保持光明,最后能得天眼明、宿命明及尽明等三达智,而无任何障碍。平常就要烧香、斋食、读经、布施,并以此为自己经常所作之法。经常布施的人,可以得到福报,诸天神会帮助他,恶鬼邪神都会离他远远的,不敢去侵犯他。懈怠的人,平常轻松安稳的过日子,没有精进修行的心;等到有朝一日生病了,或者遇到不吉利的事时,才要去烧香拜佛,才想到要作福,这样子在诸 三摩地

2018-07-22

那这种无因论,当然洞是非常非常多的,今天我们没有时间,我们不去讲它。那我们倒是谈到说,世间上也有许许多多的人,不像无因论者一样,只要过完一生就不去管他,那世间也有许多人,在追寻着、在探问着:到底这个世间,有没有第一因存在?有没有其中的因果运作存在?有一派的论点会觉得,宇宙间存在一个独立自在而运作的所谓的业果报系统,也就是这个系统它掌管了世间所有的 三摩地

2018-07-22

第三种阿罗汉,也是声闻解脱果里面最高的修证,就是三明六通的阿罗汉!那什么叫作三明呢?三明就是天眼明、宿命明、尽明!那什么是六通呢?六通就是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尽通!对于外道,他最多只能修五通,他不能尽,什么叫作尽呢?就是三界烦恼,如果能够把三界烦恼完全灭除掉,他就有尽通。三明、六通是有个差别的,为什么一个叫作天眼明? 三摩地

2018-07-22

94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呢?三世因果又如何在异熟果报中具体实现呢?其因在于各个众生都有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此识含藏着众生无始以来所熏习的善、恶、有、无的一切业种,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习气能影响业种的流注而不断现行。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 三摩地

2018-07-22

大王!如佛所说:覆藏者,不覆藏者则无有;发露悔过,是故不。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唯愿大王莫怀愁怖。若有众生造作诸罪,覆藏不悔,心无惭愧,不见因果及以业报, 三摩地

2018-07-22

94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呢?三世因果又如何在异熟果报中具体实现呢?其因在于各个众生都有的第八识,也就是阿赖耶识,此识含藏着众生无始以来所熏习的善、恶、有、无的一切业种,过去所造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习气能影响业种的流注而不断现行。阿赖耶识由其所含藏的我见、我执烦恼业种,不愿见闻觉知的自己消失,因而引生七转识不断出生,由七转识现起种种不如理作意的分 三摩地

2018-07-22

窥基菩萨就解释说:【五逆中破僧最重;坏功德法身故,障人天解脱道故;入圣得果、离染尽,皆悉被遮;乃至大千法轮不转,天人龙等身心乱故,定招无间一切大罪。】(《瑜伽师地论略纂》卷4)就是说破僧是逆罪中的最重罪,尤其是转大乘第一义法轮的胜义菩萨僧被毁谤、破坏了,就会导致众生不信有佛如来的功德法身,就会障碍人天修证解脱,这时真正能让人修行得解脱的法教,乃至 三摩地

2018-07-22

大王!如佛所说:覆藏者,不覆藏者则无有;发露悔过,是故不。若作众罪,不覆不藏,以不覆故罪则微薄,若怀惭愧,罪则消灭。大王!如水渧虽微,渐盈大器;善心亦尔,一一善心能破大恶。若覆罪者罪则增长,发露惭愧,罪则消灭;是故诸佛说有智者,不覆藏罪。善哉!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p86唯愿大王莫怀愁怖。若有众生造作诸罪,覆藏不悔,心无惭愧,不见因果及以业 三摩地

2018-07-22

不全。十一、为什么有人爱布施却受穷?若有众生。先曾行施。不遇福田。流转生死。在于人道。以不遇福田故(没有遇到有修证的圣人)。果报微劣。随得随尽。以习施故。虽处贫穷。而能行施。十二、为什么有人吝啬却有钱?若有众生。未曾布施。遇善知识。暂行一施。值良福田。以田胜故。资生具足。先不习故。虽富而悭。(真划算,但好日子过不了几天)十三、环境差的原因于十不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在《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1中的开示:【世尊!我今不求三界有人天果报,唯求出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者何?三界之中人天福乐,虽处尊位,先世福尽还生恶趣受无量苦,谁有智者乐世间乐?】因此,我们都要了解三界人天果报是有享尽的时候,如果不再造新福,没有余福出生在人天之中,就会堕落恶趣之中。而如果能修学佛法正知见,就懂得培植福德是不嫌多的;同时在福报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一切有法,无量无边因;一切无法、无量无边因。有智之人,欲尽知故发菩提心。是故如来名一切智。善男子!一切众生发菩提心,或有生因、或有了因、或有生因了因。汝今当知:夫生因者即是大悲;因是悲故便能发心,是故悲心为生因也。”〗讲记:佛陀有时为众生说一种因,有时说二种因,有时说三因、四因、五因,或者说六因、七因乃至十二因。所以“因&rdquo 三摩地

2018-07-22

善业有「有善」和「无善」。无记业则是不善不恶,但又分二种:「有覆无记」与「无覆无记」。不善不恶但能遮住本性的,叫「有覆无记」;分不出善恶,但不会遮盖本性的,则叫「无覆无记」。十善业包括: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十善的反面就十恶业,分别是三身恶 三摩地

2018-07-22

就如前面所说的,神通的修证必须要依禅定正修之后,再作神通法门的加行,然后才能够证得;四禅八定都是意识的境界,都是三界中有有为法;由四禅八定而引生的神通,或者是说由欲界定、未到地定而引生的粗劣的神通,也都是世间法,都是有为法,不离意识境界。如果离开了禅定的三昧,那就不能够得到世间法的四禅八定,当然就更没有神通力可说了。神通境界,都是依着禅定证量的高 三摩地

2018-07-22

佛前燃灯并持续保持光明,最后能得天眼明、宿命明及尽明等三达智,而无任何障碍。平常就要烧香、斋食、读经、布施,并以此为自己经常所作之法。经常布施的人,可以得到福报,诸天神会帮助他,恶鬼邪神都会离他远远的,不敢去侵犯他。懈怠的人,平常轻松安稳的过日子,没有精进修行的心;等到有朝一日生病了,或者遇到不吉利的事时,才要去烧香拜佛,才想到要作福,这样子在诸 三摩地

2018-07-22

另外一种乃是初机的学人、新学菩萨,因为他没有正确的佛法知见,所以执著于世间有的境界而迷信,迷信于大师,迷信于名师,迷信于这些大师错误的教导,因此信受某些混入佛法的外道误导,这样努力来修。譬如说修财神法,不管黄财神、红财神、黑财神、白财神,各色的财神统统都修,这样耗尽了钱财,破财,结果不仅没有发财,还欠债负债很多,这就是他对于财神法、对于这些假象大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将神通分为六种,就是神足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天眼通以及尽通,简称为六神通。神足通又称为神境智通,或者称为神如意通、神境通,或者就简称为身通。这个神足通就是,身能飞天入地,能够出入三界,往来无碍,一念就到;又能够变化自在,大能作小,小能作大,一能作多,多能作一,等等的随意变现。第二个天耳通,又称为天耳智证通,或者是天耳智通,就是能够听闻 三摩地

2018-07-22

意根只能与慧心所少分相应,了别慧极劣,亦能于五尘上所显之法尘中,只作法尘上有无大变动之了别;祂执取意识的有有为法和如来藏的无有为法功德据为己有,祂贪意识的自性,也贪意识相应的种种法,因此造种种业行而导致自己因业受报,自己主动的不断地投胎受生,众生因此轮回生死永无休止。意根是众生轮回三界生死的根本。意根为第二能变识,意根恒与相分相应无有中断时,白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