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1、现观,就是明了现前观无戏论界境,此境是圣无漏无分别智所证真实,故名圣谛。明了现前观此圣谛境,故名入圣谛现观。入圣谛现观时,光明的无漏智能生起,如黑暗的有分别烦恼障碍,实时除灭。种种恶不善业,永不现起,于爱尽的寂灭涅槃界中,心善安住,无复退转,如是心安住时,名已入圣谛现观。2、入圣谛现观以后,为远离诸余障碍法,于行住坐卧中,勤修对治,于障碍法,随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来在十二分教中,很清楚明白地开示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法,善如何修,恶如何捨,有漏法怎样断,无漏功德如何修证,皆说尽无余。学佛的人,为了断恶修善,捨有漏而取证无漏,必须清楚地认识善恶,认识有漏无漏,故须要听闻正法,依之起行,使自己的所行成为正行而招感胜果。如《大宝积经》卷五十说:“如人入暗室,复蔽绝光明,虽有众色像,非明眼所见。如是虽有人,内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诸天神等烦恼随逐,具诸有漏,性非清净,尚不能自己调御,岂能调御他人?故非皈依。如来永断诸漏,永害习气,具三(身、语、意)不护,性极调善,亦能调御一切有情,故可皈依。(三)由作业故,诸天神等非所皈依。诸天神等,安住受用众妙五欲中,恒为歌舞等声之所牵引,故于诸欲安住为业;又诸天常与非天互相战斗,或被诸天自类陵蔑驱摈,起如是等损害有情的恶业;故诸天神非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完全没有功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执著有漏功德,就不是真实功德。梁武帝又问:“何谓圣谛第一义?”达摩大师回答说:“廓然无圣。”没有圣谛,也没有圣人可说。梁武帝听到这里反问:“现在在朕面前的这个人是谁?”达摩大师回答说:“不认识。”就这样两个人的对话,鸡同鸭讲,因为达摩大师从理上回答,梁武帝没能听出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像缺漏、毁坏的部分都修补好了,才可以显示给大众看。如果有看见寺院中的佛像毁坏了,这是说已经荒废了的寺院,可能有小孩子调皮、不懂事,或者野兽加以毁坏了,我们应当要至心恭敬供养,然后禀告清楚再撒下来修补;撒下来之前要至心供养、恭敬,好像完好如初一样。这样的供养与修补,最好是自己身体力行去做;若自己没有财力,应当劝请别人出资,我们为他出力。“当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5:【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答言:「实尔!诸尊!」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诸比丘说此语时,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像缺漏、毁坏的部分都修补好了,才可以显示给大众看。如果有看见寺院中的佛像毁坏了,这是说已经荒废了的寺院,可能有小孩子调皮、不懂事,或者野兽加以毁坏了,我们应当要至心恭敬供养,然后禀告清楚再撒下来修补;撒下来之前要至心供养、恭敬,好像完好如初一样。这样的供养与修补,最好是自己身体力行去做;若自己没有财力,应当劝请别人出资,我们为他出力。“当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除了佛法以外,所有外道所说的法,都是三界生死轮回法,都无法使众生获得解脱以及大智慧,所以不能信受奉行;假使信受奉行而想求得解脱的话,就会出纰漏。外道们告诉你:观想中脉明点并且练气成功以后,观想明点成功时就是证得第八识如来藏;因为证得如来藏就是观想明点成功,那时就是证得中观,就是明心开悟成佛了!那你照着这样错误的教导去修,佛道就走歪了!因为明点绝对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此之业果宛然,佛陀说毕竟因果无差,蕴处界中既然无有一真实自性,如何可以持守因果业报无差?不当是理,应说:如果能够因果无差,必当有一自性本自成就,不是蕴处界所摄,是以能够持守诸有轨则,令一切因果业报,如是因缘果报一切无误,即使是成佛之后,亦能依诸因缘而现起诸法,所以此自性应当无说成就不成就,必当如是,又简非外道自性所见;否则灭去,何必复生,何须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杂阿含经》卷5:【尔时,有比丘名焰摩迦,起恶邪见,作如是言:「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时,有众多比丘闻彼所说,往诣其所,语焰摩迦比丘言:「汝实作是说:『如我解佛所说法,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耶?』」答言:「实尔!诸尊!」时,诸比丘语焰摩迦:「勿谤世尊!谤世尊者不善!世尊不作是说!汝当尽舍此恶邪见!」诸比丘说此语时,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若有成就别解脱戒真善凡夫,乃至具足一切正见,能广为他演说开示众圣道法利乐众生,名凡夫僧;最后又说到了:虽未能得无漏戒定及慧解脱,而供养者获无量福。如是三种名真福田僧。(《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2)那个时间所限,我们这里要直接引用《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5,菩萨们如果经常、曾经观赏过正觉讲堂所提供的这一些弘法的影片,应该都耳熟能详的一部相关的经文。在《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已利心善解脱慧善解脱。复有阿僧企耶诸有情等。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慈氏菩萨摩诃萨。于此会中而作是念。此会众中诸有情类。贫穷孤露无所依怙。流转生死沉溺爱河。欲达彼岸为闻法故。愿见世尊求一切智无有力能。尔时慈氏菩萨。为欲咨问甚深义趣。一切有情云何发菩提心求佛决定三无数劫无有疲倦。今佛世尊意趣难解广大甚深。文句巧妙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歷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他还是一名童子在沙中嬉戏,他看到佛陀来了,起恭敬心拿沙去供佛,后世成为转轮圣王,可知供佛功德很大,但我们应该迴向早日成就佛道,不要贪求世间有漏果报。《杂阿含经》卷23:「世尊顺邑而行。时。彼有两童子。一者上姓。二者次姓。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闍耶。二名毘闍耶。遥见世尊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体。时。闍耶童子心念言。我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觀有漏身不淨可惡。所謂身分上下。髮毛爪齒。皮肉筋骨。如是等種種不淨之物。充滿其身。佛悉能知。是不究竟。是可厭離。此名第一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婆羅門等。於身上下所有皮肉骨髓、諸臭穢等有漏不淨。能以智慧如實觀者。是為第二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以智慧觀有漏身。盡此一世而不究竟。若能如是觀者。是為第三三摩鉢底。復次世尊。若有沙門。能以智慧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歷史上有名的阿育王,在佛陀时代的时候,他还是一名童子在沙中嬉戏,他看到佛陀来了,起恭敬心拿沙去供佛,后世成为转轮圣王,可知供佛功德很大,但我们应该迴向早日成就佛道,不要贪求世间有漏果报。《杂阿含经》卷23:「世尊顺邑而行。时。彼有两童子。一者上姓。二者次姓。共在沙中嬉戏。一名闍耶。二名毘闍耶。遥见世尊来。三十二大人相庄严其体。时。闍耶童子心念言。我当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提到:有智慧的人实行布施,不是为了报恩,不是因为人家对我有恩在先,所以我要布施回去;不是为了要要求某件事,所以用布施的手段来完成这一件事;不是为了护惜悭贪之人,希望悭贪者能够守住财物不要漏失,所以才去布施;不是为了自己未来能够生于天上,或者是能够留在人间享受胜妙的五欲之乐;不是为了要求自己的好名声,要让名声流布在外;不是因为害怕落入三恶道的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七是正念,就是专心忆念善法,比如说要思念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五停心观等助道之法。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如果修学了佛陀正法,深信善恶因果,圆满了菩萨十信位,并且发起了成佛的大菩提心以及四宏誓愿,并且以深信心、誓愿心、专注心、乐作心、欢喜心、无悔心等心境,来修学六度四摄等菩萨行,那么这些业行全部都会成为无漏善的定业,一定功不唐捐而能够早成佛道。反过来说,如果听信了邪师的邪教导,执著错误的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来造作恶业的话,譬如说:毁谤说没有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亲证生命实相的道路上,不是一蹴可及的,是需要自我一点一滴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与般若等六度万行实践,在戒、定、慧三无漏学上勤加练习与累积。想要亲证无始劫以来自性清净、不生不灭、生出万法及储存每世所造业行的真心-如来藏,需要将五阴十八界之功能知见了解透彻且藉由观行勤加练习,当菩萨种性者定慧福德具足时,即会与如来藏一念相应而明心开悟。学佛近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第七是正念,就是专心忆念善法,比如说要思念戒定慧三无漏学以及五停心观等助道之法。五停心观就是:心容易散乱的就修数息观,贪欲心多的就要修不净观,瞋恚心多的那就修慈悲观,如果愚痴无明多的就修因缘观,乃至于我见、我执障碍多的就要修界分别观,去现观五阴十八界十二处我的虚幻不实。八正道的第八项就是正定,就是要离诸散乱,一心安住于真空之理,决定不移。从上面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