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因为常得人天之身,所以说他所修集的三十二大人相的业就绝不漏失,绝对不会有毁坏的时候啊!所以一定要能够兼得菩提定,才能够说他开始修了三十二大人相的业。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在修种种的布施行,也有人在持各种戒法,可是修这些布施行或是修某些戒法,他是不是能够成就三十二大人相的业呢?那就要从他所修的是不是有兼得菩提定来论断、来判定。因为如果说他广行布施,结果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所制定的佛戒是为了遮止弟子众们造作落在生死业中,或者烦恼执著中的种种有漏业,如果能够受持佛戒所制的戒相而不违犯,那就是持戒清净了。那在制戒以后,假如弟子众的身口意行为,符合制约不应犯而违犯的内容要项,那就成就了犯戒的行为。对于佛陀所制的戒,佛弟子们需要先发起增上意乐来受戒,向具有戒体的戒师求受佛戒,然后跟随戒师学戒。在学戒的过程中若有犯戒了,要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然而求道者在求道的过程中,获得他们所谓的三宝之前,都会被要求发下重誓:“若有泄漏三宝者,愿遭五雷轰顶、天谴雷诛。“想想看:一般众生的归依,至少都希望有一个可以寄托心灵,可以不受恐惧的地方,然而受一贯道三宝的归依,非但没有得到寄托,心理还要受到恐惧的待遇,不是很奇怪吗?就算有道亲将五字真言的口诀“无太佛弥勒“泄漏出去,到底谁受到五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即使证得了三界最微细的非想非非想定,仍旧是三界意识细心境界,终究不离意识我的世间境界,无法使人出离三界,还是世间有漏定法,所以称为世间三昧。第二、出世间三昧:是指二乘人断我见、我执而生起的空、无相、无愿三昧,或者说为空、无相、无作三昧。这三种三昧是意识心断除我见、我执生起空、无相、无愿而心得决定的二乘解脱智慧三三昧,并不是禅定的有觉有观、无觉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行者亦尔,为智慧水故,善修禅定,令不漏失,是名为定。汝等比丘,若有智慧,则无贪著。常自省察,不令有失,是则于我法中,能得解脱。若不尔者,既非道人,又非白衣,无所名也。实智慧者,则是度老病死海坚牢船也,亦是无明黑暗大明灯也,一切病者之良药也,伐烦恼树之利斧也。是故汝等,当以闻思修慧而自增益。若人有智慧之照,虽是肉眼,而是明见人也,是名智慧。汝等比丘,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八)设我得佛,国中天人,所受快乐,不如漏尽比丘者,不取正觉。(三九)设我得佛,国中菩萨,随意欲见十方无量严净佛土,应时如愿,于宝树中皆悉照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至于得佛,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觉。(四一)设我得佛,他方国土诸菩萨众,闻我名字,皆悉逮得清净解脱三昧。住是三昧,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放如是等不可说光明云已,又出种种微妙之音,所谓檀波罗蜜音、尸波罗蜜音、羼提波罗蜜音、毗离耶波罗蜜音、禅波罗蜜音、般若波罗蜜音、慈悲音、喜舍音、解脱音、无漏音、智慧音、大智慧音、师子吼音、大师子吼音、云雷音、大云雷音。出如是等不可说不可说音已,娑婆世界及他方国土,有无量亿天龙鬼神,亦集到忉利天宫,所谓四天王天、忉利天、须焰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有十方世界中 三世一切人师子我以清净身语意 一切遍礼尽无余普贤行愿威神力 普现一切如来前一身复现刹尘身 一一遍礼刹尘佛于一尘中尘数佛 各处菩萨众会中无尽法界尘亦然 深信诸佛皆充满各以一切音声海 普出无尽妙言辞尽于未来一切劫 &n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魔民炽盛世间。广行贪淫,为善知识,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样人天善法造作之后,即便是说能够一世又一世的生于安乐,也并不是究竟的!这叫作有漏之法,因为还会续诸生死。而刚才说:即使能够一世又一世地生于安乐,表示其中仍然还有变量。什么样的变量呢?这边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譬如说:你假如生而为富、为贵之后,你会不会仗着富贵之势,去欺压的众生呢?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作为富不仁的吗?那这表示说,这种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唯有智人求菩提道,修十善法;是十善法,除佛无能分别说者;过去佛说流转至今,无有漏失,智者受行。善男子!众生不能受持、修集十善法者,皆由过去不能亲近咨承佛故。】《优婆塞戒经》卷六这里面开示说,佛还没有出现在人间的时候,当时没有佛戒存在人间,那时还没有三归依戒,也就是三归依与五戒,因为在佛住世的时代只要受三归依了,就同时受持五戒,所以三归依戒除了不信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说真正的佛法,其实是甚深极甚深,乃至只是解脱道的知见,还不是涉及进一步的亲证,都已经是很难了,这就是为什么世尊说法的次第:是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恶不净,上漏为患,赞叹出离。解脱道的法是要摆在最后面,而佛菩提道的法呢,那可是要在般若度的时候,才详细宣说的。先来说说苦与乐的定义,一般而言,佛法中的定义,若是说某甲离开某一种境界之后,一直还在想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这样人天善法造作之后,即便是说能够一世又一世的生于安乐,也并不是究竟的!这叫作有漏之法,因为还会续诸生死。而刚才说:即使能够一世又一世地生于安乐,表示其中仍然还有变量。什么样的变量呢?这边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譬如说:你假如生而为富、为贵之后,你会不会仗着富贵之势,去欺压的众生呢?不是有一个成语叫作为富不仁的吗?那这表示说,这种事情是自古以来就有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菩萨行,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追求自利利他圆满佛果,而在三大无量数劫当中所修学的戒定慧三无漏学、六度以及四摄等法,以及所应该圆满成就的无量功德等等。如果从凡夫地开始,包括在人天乘以及十信位当中所要修学的三福净业、三归五戒、十善业道等善法,努力培植福德资粮。在二乘解脱道当中,则要修学如何断除三缚结证初果,薄贪瞋痴证二果,断五下分结证三果,断五上分结成四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漏無間無漏生。無漏無間有漏生。世間無間出世生。出世無間世間生。非如是相有種子性應正道理。又彼諸識長時間斷。不應相續長時流轉。是故此亦不應道理。5、何故若無諸識俱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謂若略說有四種業。一了別器業。二了別依業。三了別我業。四了別境業。此諸了別剎那剎那俱轉可得。是故一識於一剎那。有如是等業用差別不應道理。6、何故若無阿賴耶識。身受差別不 | admin 2018-07-22 |
![]() |
这七件事都和饮食有关,其实富楼那的意见怎么会只在饮食有关的事件上呢?可是在有限条件下所结集出来的内容,其中的缺漏,实在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够说明的。现在许多佛教系的学术研究者和佛学弘法者,经常以第一次结集的经典来否定大乘。言:成佛之道的大乘法非佛说,是后期发展出来的。并以此来写书立论,在教席上教导学人。这是自误误人极为严重与偏失的教导!在、两岸也有出家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个经中的故事是说:往昔天竺国中有一间松寺,其中有住四位道人,他们都是修得五神通以及漏尽通,所以是六通具足的解脱道上的实证者。天竺国的四个居士,各请一个道人长期供养,四个道人也各行教化。一个人至天帝释处演说佛法,一个人则到海龙王宫,另外一个人到金翅鸟所,一个人到皇帝人王之处演说佛法。当这四位道人说法完毕,他们分别会在天王、龙王、金翅鸟王、人王处,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三、诸佛为什么在人间示现成佛?诸佛都是来人间八相成道,示现成佛。所谓八相成道,是指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譬如在《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陀天经》中,就有优波离问佛说:此阿逸多具凡夫身,未断诸漏,此人命终当生何处?其人今者虽复出家,不修禅定,不断烦恼,佛说此人成佛无疑,此人命终生何国土?佛因此问,而说弥勒上生经。记弥勒菩萨当于十二年后的二月十五日入灭,随即往生兜率陀天,为一生补处菩萨。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与诸天子各坐华座,昼夜六时,转轮,度诸天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五者、入无漏慧。六者、常见诸佛。七者、恒持。八者、能如说行。九者、随意当生净佛国土。十者、若生人中,大姓尊贵,人所敬奉,生欢喜心。十一者、生在人中,自然念佛。十二者、诸魔军众,不能损恼。十三者、能于末世,护持正法。十四者、十方诸佛之所加护。十五者、速得成就五分法身。三、佛陀是如何降生人间成佛的?一般八相成道指的是最后身菩萨从兜率陀天下来,示现入母胎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