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梁武帝信奉教之后,就十分的虔诚,成为历史上门的大施主;甚至,他三次跑到同泰寺去舍身修行,然后再让大臣们拿着钱去把他赎回来,这是他明明知道会有这样的后果而故意去作,所以有人说他沽名钓誉。他的皇后郗氏性好嫉妒,死后堕入了畜生道变成一只巨蟒。为了超度他的皇后,他延请高僧写了《梁皇宝忏》,字词优美,至今仍然是门中最重要的忏本之一。他建了很多的寺庙,又 三摩地

2018-07-23

法之中有着不同层次的福报,一部分通于世间法,一部分则是出世间法,随着每一个人所修学的差别不同,有时候不但可以自受用,也还可以兼而令他受用。平实导师在《金刚经宗通》之中曾经开示:五度修福业,凭之得般若,后无住行施,福智无能比。这是说学人还没有进入内门修学六度之前,得要藉由在外门修学布施等五度的福德,作为从六住位进入七住位的一个资粮。换句话说,悟后修 三摩地

2018-07-23

四摄,大家都耳熟能详,因为菩萨不能离开四摄法而成就道,菩萨成就土也是靠四摄法摄取众生,不然无法成就土。土不成就,一切种智成功了,也不能成,没有土让你成。所以阿罗汉无法成,最大的原因就在这里,不单是智慧的问题;因为他舍报就入无余涅槃,他不再摄取众生,不摄受众生就不能成就他未来成时的国土。所以诸所得的净土要从摄取众生中成就,所以诸 三摩地

2018-07-23

但这样的快乐也是无常的,将来还是得轮回受苦,菩萨因此而发大慈悲心,希望能实证法智慧,以常住不坏的涅槃乐来利益众生。然而三乘菩提的修证,不论是解脱道的断我见、断我执,或是菩提道的开悟明心、通达般若乃至入地后修学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等,都是要有定力作为基础,而修证定力的前行方便,就是必须要从伏除性障、不贪五欲作起。世间人想要成就世间法的学业、事业, 三摩地

2018-07-23

法有三乘,其中声闻乘以及缘觉乘完全是在讲解脱道,只希望能够出离三界、进入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轮回。也就是说,解脱道教导我们如何把对于三界的贪著给修除掉。但是在能够断除三界烦恼之前,必须要先能够见道,见道就是断三缚结,要断我见、疑见、戒禁取见,其中最主要的关键就是断我见。一般人一定会认为五蕴十八界里面有一个真实的法,是我们可以依靠的,是不坏的本体。 三摩地

2018-07-23

的目的就是要成,也就是福德和智慧要修集,以达到四宏誓愿所说的: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道无上誓愿成。学可以让我们越来越快乐解脱,帮助自己和众生都能够离苦得乐,以及福德和智慧都能增上。不了解教的人会以为教是厌世的或消极的,其实那都是错误的观念!教因为包含了菩提道与解脱道,也包含了大乘与小乘(或称三乘菩提:大乘 三摩地

2018-07-23

大家都知道,有一个名号叫作两足尊,意思是说的福德与智慧,两者是具足的。智慧的部分,简而言之就是要能够证到一切种智;而福德的部分,到底要大到什么程度才叫作呢?而这个问题所牵涉到的是:菩萨所修的福德又与成就菩提道的关联是什么呢?首先,先简单来形容福报的大小,然后再说其种类的差别,最后再说明福报与成就菩提道的关联。福报这个名相,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每个众生都活在自己的业力与业种当中,因为我们每个众生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其实都是生活在自己的第八识如来藏里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出生了我们的五阴十八界,也就是身心的总和,那我们的色身会长什么样子?也是依照自己往世所累积的业种,或者自己的发愿,来成为是男生还是女生?长得高还是矮,高矮胖瘦、相貌是如何?这都是每个人的基因不同,也就是业种 三摩地

2018-07-23

各位菩萨,我们都知道,大乘菩萨的入道之门就是明心见性,明心见性之后,才能进入大乘法的修道之门,也才能开始内门广修六度万行。然而在求明心见性之前,除了必须建立正确的法与禅法修证知见以外,还要锻炼参禅所应该具备的功夫,以及具有简择真正善知识的能力,并且还要培植福德筹集见道资粮。也许有人会问说:要求大乘见道明心见性,为什么一定要培植福德资粮呢?各位菩 三摩地

2018-07-23

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布施于何处最能获得智慧呢?当然是三宝,三宝是福田,也是功德田,所以供的福德很大。可是密宗所供养的都是鬼神冒充的假,供养了以后,来世将会与那些鬼神冒充的假常在一起,不可能得到真实智慧的,真实的陀才是真正福田。否定方广经典所说如来藏妙法、又否定原始法涅槃本际的应成派中观′,绝对不是真正的法宝、法,他们都是以常见法的意识心,取代 三摩地

2018-07-23

菩提的法道是无上的、甚深广大的、无有能超越的。因为声闻菩提、缘觉菩提它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他还没成,所以它是有上法;那菩提能够含摄声闻菩提、缘觉菩提,最后道,所以是无上的,没有一法可以再超越它的。它是甚深广大的,它是连声闻缘觉都不能知道这个智慧内容是什么的,含摄了世间法,含摄了声闻缘觉所证的出世间法,同时也含摄了道本身的世出世间法。十地满心 三摩地

2018-07-23

《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CBETA,T09,no.262,p.50,b9-10)平实导师说,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觉得他非常的安详!一个人努力修行百福两年,这个人说话就不会酸溜溜的,也不 三摩地

2018-07-23

陀开示说:菩萨摩诃萨修一一相,以百福德而为围绕。修心五十、具心五十,是则名为百种福德。这个是说:如果要修学三十二大人相的业的时候,每一个大人相的修集,都要以百种福德来作为围绕。也就是每一个大人相要能够的时候,事实上要有百福庄严;也就是说每一个相要有百福庄严,才能够最后成就菩萨的身力,来使得菩萨所显现的三十二大人相能够异于转轮圣王,乃至超越转轮圣王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是真实可证呢?也就是说,不管是解脱道或者是菩提道,所证的法一定是真实而不是虚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要知道说五阴十八界本身是藉因藉缘而出生的,不是真实的,你要去求证解脱道的话,那么所证的一定是真实。也就是说,你对于生灭法本身已经如实了知了,既然它是生灭法,它就不是真实法;那你证的解脱道所依止的,如果还是生灭法的其中一个法,譬如说意识心的离念灵 三摩地

2018-07-23

所谓三宝,即是法僧三宝。又分为三种:一、住持三宝:(一)泥塑木雕,种种庄严之像,名为宝。(二)黄卷赤轴,三藏十二部经,名为法宝。(三)剃发染衣,住于寺院自修度他之出家人,名为僧宝。二、出世三宝:(一)报化应身,随类应现,名为宝。(二)四谛缘生,六度诠旨,名为法宝。(三)四向五果,十地菩萨,名为僧宝。有首偈云:十方薄伽梵,圆满修多罗,大乘菩萨僧,功德难思议 三摩地

2018-07-23

或是如果一个徒弟去问师父法,师父一开口就大骂:「你怎麽那麽笨,这麽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这样徒弟以后都不敢问师父问题了,而师父摄受众生的功德也大为降低,想必这位师父他成之速度一定会很缓慢。因此我们不论做财布施、或是做法布施都要「爱语」,讲话要和蔼可亲,应该要有关爱之心。不可以在布施的时候开口骂人或是轻视人,要以和缓的语气,要用关爱的眼神,要让对方 三摩地

2018-07-23

前天的电视弘法也有提到「证悟所需的福德不够无法证悟,如果福德够的话那菩萨一定会帮忙我们开悟,因为需要我们来弘传。」因此我们努力护持,证悟所需的福德够了,那一定可以开悟明心的,这也是许多已破参的菩萨亲身体会。记得平实导师常说福德和智慧就像水和船一样,「水涨船高」,福德累积够多了就像水很多了,那船自然就被撑起来。因此菩萨道的修行,每一个阶段的智慧实证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经由观察五蕴都是无常的道理,说无常就是苦!因为无常本身是不能长住,那么不能常住,有生必有灭,有生必有死,所以无常本身就是跟生死之苦连在一起的。那么了知这个五蕴以后,知道这样子就是苦圣谛!如果不能了知五蕴是无常、是虚妄不实,就会生起颠倒想,去执着五蕴为我以及我所!因为执着五蕴为我以及我所,所造作的一切业,就是系缚在三界的烦恼!因为有系缚在三界的 三摩地

2018-07-23

在末法时代正法弘传非常困难,因为有许多的人把纯粹是解脱道的阿罗汉法,当作究竟法在解说、在弘传!有许多人把生灭的意识心当作常住法在弘传,有许多人以意识心在定境中的境界当作是常住法在弘传,所以了义正法的弘传经常遇到这些人的抵制,乃至被扭曲为邪魔外道。因此善知识需要藉由广作法义的申论,以及对经典作解释写作成书;通过书籍的流通,让有心想要修学法的人,或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