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的确人生是苦的,所以我们要不停地修行累积福德、智慧,要往解脱和成之道迈进。而如果当我们觉得很辛苦或很不顺的时候,也不必气馁!因为世间上还有比我们更辛苦更可怜的人,比我们福报更差的众生,例如非洲或偏远穷困的地带,也有许多难民非常地可怜!还有许多众生在三恶道受苦,所以我们在人间所受的苦就没那么可怜了。另外当我们福报很好的时候一定也要努力积极地行布施和 三摩地

2018-07-23

昨天平实导师提到了百福的修行,经文中讲到了这里,《妙法莲华经》卷6〈19法师功德品〉:「十方无数,百福庄严相,为众生说法,悉闻能受持。」因此平实导师说明了百福应该要怎么修,并且仔细的说明,导师最后提到修百福与我们有切身利害的关系,百福修久了可以让我们改头换面、换骨易髓,一个人修百福久了、习惯后就再也不是暴戾之人,别人再也不会觉得他不好或不清净,而会 三摩地

2018-07-23

二、福田种类福田分为几类呢?陀在《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中云:世间福田凡有三种。一报恩田。二功德田。三贫穷田(CBETA,T24,no.1488,p.1051,c5-6)。(一)报恩田什么是报恩田呢?报恩田是说这个福田对你有恩,你应当要报恩,所以这个福田叫作报恩田。陀云:报恩田者。所谓父母师长和上(《优婆塞戒经》卷3〈17供养三宝品〉,CBETA,T24,no.1488,p.1051,c6-7)。也 三摩地

2018-07-23

今天增上班的《瑜伽师地论》课程讲到供的功德很大,葛格我听了觉得不跟大家分享实在对不起大家!所以就在不违反规定的情况下简单跟大家略说介绍:可参考《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四,上跟我们讲供的时候就算你是供养像,或是塔,或是舍利,都跟供养应身是一样的功德。(应身就是指供养本人,例如在两千五百年前供养当时的释迦牟尼。)弥勒菩萨教导我们供的时候 三摩地

2018-07-23

能起这个心念去布施,是奉持所开示、传授的菩萨戒来利乐有情,所以在这一念之中就具足了戒法。起这一念布施之心而能安忍无失,就是忍波罗蜜;能如教而行,常常起一念施心而施,就是精进不退;能够心得决定而不反悔、也不退转,永不会起悭,这样一念施心的决定不移,这也是禅定到彼岸。心得决定,了知因果,所以一念起心乐于布施,就是懂得实相智慧的人;知道一切因必有其果, 三摩地

2018-07-23

虽行五力,而乐求十力,是菩萨行。虽行七觉分,而分别之智慧,是菩萨行。虽行八正道,而乐行无量道,是菩萨行。虽行止观助道之法,而不毕竟堕于寂灭,是菩萨行。虽行诸法不生不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是菩萨行。虽现声闻辟支威仪,而不舍法,是菩萨行。虽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虽观诸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土,是菩萨行。虽得道、 三摩地

2018-07-23

」国王慨叹的说:「陀所说的话真实无差!自作善、恶,还得自己领受果报!」王女善光公主也正好在这一天,要她的夫婿前往王宫,邀请国王光临家中。国王欣然接受邀请,随即来到女儿家,看到她的家宅内,挂着、铺着华丽的毛毯,气派庄严,远超过王宫!国王见了,叹未曾有:「我这个女儿决非凡人,自己知道果报,所说皆是真实,而能笃定的作如是言:『我自作此善业,自受其善报。 三摩地

2018-07-23

中国教主要表现为大乘形态,而大乘教的核心内容在于菩萨道的实践。对此,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妙法莲华经·卷第二·譬喻品第三》说:若有众生,从世尊闻法信受,勤修精进,求一切智、自然智、无师智、如来知见、力、无所畏,愍念安乐无量众生,利益天人,度脱一切,是名‘大乘’。菩萨求此乘故,名为‘摩诃萨’。这就是说,大乘的表 三摩地

2018-07-23

唯然敬承尊教言善来便成沙门。鬓发自落。法衣在身。即为说法。示教利喜。所谓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出要最善。又此欲者。众苦积聚。其味至少。过患甚多。譬如飞蛾。为愚痴故。投身猛焰。而自烧害。凡夫颠倒。妄生染着。为渴爱所逼如逐焰之蛾。是故智者舍而远之。未曾暂起爱乐之想。时比丘尼。闻说是已。心喜悦豫。意转调伏。尔时世尊。知比丘尼心意柔软。离诸恼障。 三摩地

2018-07-23

有的人是贪瞋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则是愚痴性的凡夫根性,有的人是适合修学人乘的凡夫根性,有人则是适合修学天乘的凡夫根性,这些人都不适合修学解脱道与菩提道的法。前两种人是不可能修学法的,乃至人天乘的善法都不可能修学;第一种是人间贪财造恶的众生,或是贪财而不造恶,以正当的手段努力积聚资财而不肯行善。第二种人是愚痴无智而无法修学法的众生,再怎么教导 三摩地

2018-07-23

问、学人的福报问题:现代人求名求利不择手段,虚名确实可以带来现实利益,学人往世福德不具者,今世为求法,自甘寂寞,自守清净,除了一些不该为的求财机会外,求正财之机会也少有之,在家居士福慧皆具者,才不失为弘法之典范也(易摄受众生),后学知之,无兴趣追逐世间利益,浪费时光,而现实确实需要一定的资财供养眷属基本生活之需,供养三宝护法弘法之用等,如何处之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目闲暇《亲友书》说:【执邪倒见,生旁生、饿鬼、地狱、无教,及生边地懱戾车,性为騃哑、长寿天,于随一中受生已,名为八无暇过患,离此诸过得闲暇,故当策励断生死。】《亲友书》是圣龙树菩萨写给禅陀迦国王的一封信,劝国王要修善去恶,信中有提到八无暇。在大正藏中乃是《龙树菩萨劝诫王颂》卷1:【邪见、生鬼、畜,泥犁法不闻,边地蔑戾车,生便痴痖性,或生长寿天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供养三宝品)第十七又接着开示:如果有人能以遍满四天下的宝物供养如来,福德当然很大;但若有人没有钱财,而以地的种种功德法相,至心恭敬的说出来赞叹,这两个人的福德是相等而没有差别的。所以请诸位记得把前面所说地种种功德记住,将来去朝圣时,如果人家以种种宝物供养;你就与大众以种种偈颂恭敬唱出来供。如果你能用印度话赞叹, 三摩地

2018-07-23

三贤位是指十住、十行、十回向位,其中的十住位又叫作「十发趣」;十发趣,意思就是说有十个层次让你发起那个心:趣向菩提道,以及趣向大乘的解脱道;这叫做十种发趣,也就是十住心。那十住位的修行是从初住位的「布施」到十住位的「见性」,这都是习种性的人。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 三摩地

2018-07-23

”〗讲记:说,修学大乘菩提以四种法作基础,要依这四种法为基础,才能成就大乘菩提:第一要不贪财物,如果来到同修会学法,还想从同修会里面得到世间法中的利益,那叫做贪财利。有没有这种人呢? (大众回答:没有!)很多人说没有,想想应该是没有吧!不可能有嘛!会有人这么笨吗?来到这里本来就是要学了义法的,还在同修会中贪什么财利呢?但就是有!从我们出来 三摩地

2018-07-23

内门六度万行修习完成了,就满足三贤位的修行而有了道种智,就发起法眼了,就能够破坏一切邪见、摧伏一切邪说,就能引导众生修证真正的菩提道,也能进一步了知十地进阶之道,这时就进入第二大阿僧祇劫了,就得要起修十度万行,一直到成。那么具足信分的五门行,应当如何修行呢?首先宣讲布施行的修法,马鸣菩萨说:论文:〖云何修施门?谓若见众生来从乞求,以己资财随力施 三摩地

2018-07-23

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量世中慈心不杀。以是因缘获得长寿。无量世中常施衣灯。以是因缘获得上色。无量世中常坏憍慢。以是因缘生上种姓。无量世中常施饮食。以是因缘身力具足。无量世中常乐说法。以是因缘多饶财宝。无量世中呵责女身。以是因缘得男子身。无量世中至心持戒。以是因缘言语辩了。无量世中供养三宝。以是因缘无大众畏。语译:善生菩萨问:世尊啊!菩萨摩诃萨要 三摩地

2018-07-23

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入地了,并在法华经中被受记将来会成。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多福 三摩地

2018-07-23

陀以前也只帮助有发菩萨心的菩萨们明心,如果是定性声闻阿罗汉,将来一定会入无余涅盘,那陀也不会帮他们开悟;所以一千二百五十位大阿罗汉,其中有五十位是定性声闻,也就是声闻种性者,陀也没帮那五十位声闻种性的阿罗汉明心,只有帮其它一千二百位菩萨阿罗汉们明心,这一千二百位阿罗汉菩萨们也都在后来入地了,并在法华经中被受记将来会成。因此开悟明心必须要很 三摩地

2018-07-23

""又见众生值出世,闻说甘露净法,不能受持,是故生悲。""又见众生信友,终不追从善知识教,是故生悲。""又见众生多有财宝,不能施舍,是故生悲。""又见众生耕田种作,商贾贩卖,一切皆苦,是故生悲。""又见众生父母、兄弟、妻子、奴婢、眷属、宗室,不相爱念,是故生悲。""善男子,有智之人,应观非想非非想处,所有定乐,如地狱苦,一切众生等共有之,是故生悲。""善男子,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