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末学是一个生命科学研究者,愈研究生命现象愈了解佛教如来藏法教的伟大与事实,好比说西方争论很久的演化论,我也有一些感想。其实,我相信某些物种是可以经由基因的累积与突变而造成,例如感冒为何难治,那就是因为感冒病毒的基因组太容易突变了,这和不断产生抗药性的细菌,都是一种天择现象;又比如,有些只能感染鸟类的病毒,如果一不小心感染了跟人在分子层次上(如DNA序列的相似性)比 三摩地

2018-07-22

张居士学历很高事业有成,信佛多年,在全国的佛教界很有名气。他常常在寺院给出家师、在家讲经说法。张居士不戒酒肉给人一种强烈的反差,别人问他为何不吃素,他回答:有那么多分别心干啥!学佛不要执着!小白兔吃素,成佛了吗?肉与菜有何区别吗?这就是张居士吃肉的理论。听过他的回答的居士们往往都觉得张居士的开示很有道理,并越发认为张居士可能是登地的大菩萨了,不同于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来说,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只是认为他们都是生灭有为并且都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的众生,所以不应该把他们当成归依的对象;但是,鬼与神在世间法上的功能,我们并不予以否定,因此我们并不否定火神的种种有为功德。纸钱的由来是在中国发明造纸以后的事,后来却演变成多样化的纸钱,譬如现在也有人印制冥界的新台币和美元。可以想见的是,鬼道众生看到人间有什么,也会希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中将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这六类有情,称为六凡业道;另外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种,则称为四圣法道;就是以前六类为凡夫,后四种则为圣人。因为六凡业道的有情都不离世间,不能脱离于三界六道轮回,他们总是随着一生一生所造作的善恶业行,而受报往生到天、人、阿修罗这三善道,或者是畜生、饿鬼、地狱这三恶道当中。至于四圣法道则是修学佛教三乘道法,而 三摩地

2018-07-22

当然,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最近许多的佛教团体实际上非常积极地参与世间的事务;可是,不管是再怎么积极参与世间的像这些行善的事情,那出家毕竟就是出家。所以刚才我们讲的,基本上的关于夫妻、亲子、眷属之间,关于社会上的士农工商的这些事情,一旦大多数的人都出家之后,这些事情恐怕维系上面就会变得很吃力了。如果一代又一代,一世又一世,每一世都是只有出家的话,也可以 三摩地

2018-07-22

你看到人各有各的幸,也各有各的不幸,不明就理的人就会说:看,人和人是公平的吧!其实这不是人生公平的展现,只是告诉你,种善因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报,善恶各有报;过去常行布施,今生就会广有资财;过去口业清净,今生凡有所说人都愿意相信,不会怀疑;过去专心持戒,不邪淫,不夺人眷属,今生眷属恩爱,不会旁生许多爱恨情仇的过节;有果必有其相应的因,没有无因的果,尽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来说,并不否定鬼、神的存在,只是认为他们都是生灭有为并且都还是在六道轮回当中的众生,所以不应该把他们当成归依的对象;但是,鬼与神在世间法上的功能,我们并不予以否定,因此我们并不否定火神的种种有为功德。纸钱的由来是在中国发明造纸以后的事,后来却演变成多样化的纸钱,譬如现在也有人印制冥界的新台币和美元。可以想见的是,鬼道众生看到人间有什么,也会希 三摩地

2018-07-22

在我们的佛教里面就有所谓的四种食。在阿含经里面有说:一切众生以四食存。何谓为四?抟、细滑食为第一,触食为第二,念食为第三,识食为第四。彼彼众生所食不同。(《长阿含经》卷二十)也就是说,佛陀说我们一切的众生,都是因为饮食的关系,才存在在这个世间里面。这个饮食有四种种类:第一个叫作抟食跟细滑食。那什么是抟食跟细滑食?也就是说我们会吃饭、面、蔬菜等等的这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认为世间万法——就是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有因有果,果从因生、因能招果;一切诸法的生起,都有能生的因及所生的果,也就是能引生结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以时间的关系来说,因在前、果在后,而且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历然、昭昭不爽。古时候印度的外道,对于因果有种种的看法,大略可归类为四种主要的主张。第一种是认为, 三摩地

2018-07-22

(文:六六)经常可以看到很多社会慈善团体跟佛教一样,让我们净化心灵,发善心,做好人,行好事。那么在佛法中行善业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呢?佛陀告诉我们,正法的修学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是要一步步从基本的做人之道开始;佛法圆满了做人的条件之后,才有可能进一步修学生天法的,然后才能再进到佛法的殿堂来修学。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 三摩地

2018-07-22

有人问:经典经常会说无始以来如何如何……,可是无始到底是什么意思?无始以来到底是在说什么?因为可能会有一些教外的人士会问说:你们的无始,可是不是事情都有个开始吗?为什么你们佛教偏偏要说无始呢?而且还讲无始以来。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到所谓的时间的概念,当然它也同时涉及到空间的概念;可是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涉及这么广,我们只是简单来说明无始的 三摩地

2018-07-22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64集《佛教中的四悉檀是什么?》正圜老师开示------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二)第55集《何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正圜老师开示(原标题:三界世间从何而来?) 三摩地

2018-07-22

学人对宇宙器世间及六道众生存在之种种现象、差别叹为观止的同时,不禁会问三界众生及器世间都是哪里来的?难道真的有一个造物主?依佛教的教理来说,三界里的一切——器世间及众生,都是由心——识变现出来的,乃至解脱成佛也是心、识的作用,这就是佛教最上也是最根本的教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如佛教根本经典《华严经》(八十卷本)卷十 三摩地

2018-07-22

总合来说,佛教对器官捐赠的义行是肯定而且随喜赞叹的;但如果菩萨们发心要作器官捐赠,还是请您务必要作好万全的防护措施,才能在毫无后顾之忧的情况下,我们发心布施内财的大悲愿行。------张正圜老师(原标题:佛教鼓励器官捐赠吗) 三摩地

2018-07-22

2、打坐、念经就等于佛法吗?念经是为了给佛祖听的吗?有的人认为,每天打坐就是佛法;这个在现在佛教界里面,很多人天天打坐,甚至于如果没有打坐的话,那就认为这样子没有在奉行佛法。其实打坐本身也是助道法。从佛法的角度来讲的话,以大乘法来讲,真正要靠打坐来修行入定的话,并不是在外门修六度万行,或是开悟以后你所要行的。而四禅八定在佛菩提道里面,最主要是三地菩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提倡正信。佛教现存的经论有数千、万卷之多,所说的义理甚深,目的都是要人觉悟除迷。佛教的僧人为了探索生命的真相与意义,舍弃了世间的五欲享受而出家,僧人出家亦不求独善其身,而是要学有所成后救度一切众生;佛弟子不求征服天下,只求征服自己的贪瞋痴,……故信佛学佛是大丈夫行,非王侯将相所能为,怎么能说佛教是迷信,是消极厌世?有人说“如果 三摩地

2018-07-22

我们再仔细的回想一下,现在互联网、电视、社会上的各种情景,确实也证明了这个世界的在不断加重,这不能不让我们警醒,注重外在的环保,更需要加强心灵的环保,让我们一起努力!(原标题:佛教中佛经对雾霾的因果解释) 三摩地

2018-07-22

上面这些教法,才是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跟相似佛法所说的修行法截然不同,佛当依圣教而行,才能成就真实的解脱,证得涅槃,远离生死轮回之苦。------《三乘菩提之常见外道法--广论(一)》<第056集《广论》对正统佛教之伤害(四)>蔡正元老师(原标题: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三摩地

2018-07-22

佛教中所说的法,是指三界当中所有的事物统统都是法,法也是五蕴——又叫五阴。法又分为色法与心法,色法是色蕴,而心法则是识蕴、受蕴、想蕴及行蕴。对我们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乃至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所以法也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六个识都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所以总共就是十八界,因此法又叫十八界。我们透过五根 三摩地

2018-07-22

并且除了佛跟法之外,我们还要相信,诸佛菩萨会在这个世界帮我们安排适当的善知识;所以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善知识传授佛教给我们,这就是要相信有大乘胜义僧宝的存在。所以,在十信位中培植第一个信心的部分,我们要透过听闻以及思惟简择,直到能够深信有三世轮回,有善恶因果以及大乘三宝的真实义理。如果我们已经对于三宝的真实义有了正确的认识,也已经对于佛法僧三宝发起了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