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密宗其实是印度最晚期的佛教,它最主要是以这个“眞言”立宗,就是咒语,持咒语来立宗的,所以叫作密宗;另外一个名字叫作真言宗,真言就是咒语的意思。这个最早可以推估到西元大概是四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专说咒法的《孔雀明王经》。这个《明王经》主张口念咒语,内心统一,并且在严格庄饰的土坛里面去供养诸尊,然后并且按照一定的仪轨去修法,号称如此就可以产生不 | admin 2018-07-22 |
![]() |
又譬如九地菩萨有三种的意生身,这个三种的意生身,一样的,如果没有证到九地的话,同样也不能够了解这三种的意生身是如何发起的;同理,八地菩萨的两种的意生身,乃至于说三地菩萨的意生身,这个部分只要没有证到那个境界,怎么说都很难以说明白,所以这个就是我们在佛教里面正法里面的所谓的身密。那法密指的又是什么事情呢?在佛教正法里面的法密,指的是二乘菩提,指的是通 | admin 2018-07-22 |
![]() |
所以,判教是理解这个人对于佛教教义了解多少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那我们就接下来来看智顗的判教。智顗的判教可以用简单的四个字来形容,就是“五时八教”。首先我们来看看智顗的“五时判教”。就智顗法师的看法来说,他认为,第一时叫作“华严时”。也就是佛在菩提树下证成佛果,自在菩提树下证成佛果之后,中间经过了二十一日所宣讲的内容,这部 | admin 2018-07-22 |
![]() |
各位菩萨听到这样的说法的时候,应该会觉得似曾相识,因为在近代的藏传佛教里面也常常在说:只要按照密教的道理去修行,有些是说按照那样修行七日便能成佛;有些说到一生就能够顿超十地而成佛。那这些都是他的思想的缘起处,可以说都跟我们讲智顗大师的这个圆教的思想,多少有一些的关联。底下我们就来看看藏、通、别、圆。我们说过藏、通、别、圆这四个字,其实不是智顗大师所 | admin 2018-07-22 |
![]() |
草木在佛教的认知里面,本来就是无情。我们整个佛教的修行,其实都是环绕在有情上面去修行的;所以当他说出草木亦有佛性这句话的时候,就会有误导众生的过失。最后,我们还是必须要强调的就是,智顗大师所提出来的止观禅定的事修,止观禅定的修习方式,对于我们在修习禅定有直接的助益,对于三地菩萨要修习增上心学也是一样有所助益;甚至我们说,把止观的这个道理,把它应用在 | admin 2018-07-22 |
![]() |
故天台宗不应立宗,应隶属一切佛教道场教门之内;并修正其五时判教之三与四时,令诸学人知其义理。此谓般若教法乃是别教法门,方等唯识经典亦是别教法门,而总相、别相、种智,有异有同,有浅深广狭之异,不可颠倒也。是故天台不应立宗,应回归唯一佛乘之全面修证。平实导师<宗通与说通>(原标题:天台宗在佛法中之定位) | admin 2018-07-22 |
![]() |
可见那个时候,的的确确在中土初传佛教的时候,律典是还没有盛行起来的。至于律宗的其他的部分,我们就留待下一次的讲次再说。(原标题:律宗(一)) | admin 2018-07-22 |
![]() |
当时的这个状况是说,当时一般人在看佛教律典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发现,佛教的五戒似乎跟儒家所讲的五常有某种类似的关系;并且佛教里面讲的十善业,用十善业来遏止十恶业,这个也是对社会的教化有绝佳的作用。所以当时的人往往会把这个佛教戒律,把它跟国家的教化连结在一起。所以在当时的时代,一些着名的佛教传律的法师,往往也就是国家任命的僧官,用这个佛教的戒律来治理 | admin 2018-07-22 |
![]() |
戒律是一切佛教大小道场皆应奉行者,无有不持净戒而证解脱果与佛菩提者。若人毁犯净戒,尚不能保住来世人身,何况能证解脱果及佛菩提果?如《菩萨璎珞本业经》中,世尊曾告诫:菩萨十重戒应当严持不犯,尽未来际,永不弃舍;若不持此无尽戒,不得成佛。复云:若犯十重戒者,所修三贤十地果证,来世皆失,亦失于戒体。亦如《大般涅盘经》卷七,佛云:「有犯四波罗夷乃至微细突吉 | admin 2018-07-22 |
![]() |
因为这个论《俱舍论》本身,实际上是有关于经量部,部派佛教里面经量部跟说一切有部的中间的论辩所造;那这个中间呢,其实包含了论辩当时的情境,我们不是当机,所以我们有时候很难了解当时论辩的全貌;并且在论辩的过程中,各个论师说的也未必是符于真正的解脱道的道理。所以我们要跟大家讲说,真正要寻求要修习解脱道的话,实在应该回归佛所说的四阿含作为依据;用四阿含里面 | admin 2018-07-22 |
![]() |
生活中经常发生此类因果不虚的事,但人们往往都把它忽略了,甚至把它当作佛教神话。实际上,佛法不但是真实而且是能够验证的,无论今世感受快乐、痛苦,还是前生后世的种种遭遇,都是以往业力在幂幂中支配。没有因果观念的人,根本想不到这一点。这正是当代人愚昧可怕之处。许多人都不相信前生后世,自诩为只信科学,实则不但与真实擦肩而过,而且也背离科学只承认事实这一根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佛教里面所讲的劫,有时候指的是灾厄或者是说灾难,有时候指的是时间。那在这里所说的在劫难逃的劫,指的是灾厄,对于时间的部分我们后面再来谈。首先,我们先来探讨在劫难逃。从字面上来看,什么叫作在劫难逃?就是说,一个人对于即将发生的灾厄他没有办法逃离,或者说一个人无法免除他所面临的灾厄,那这样的一个状态我们就说在劫难逃。譬如说,某一个人他明明不是要搭这一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有些人就认为,两千五百多年前的佛教——那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创建的佛教,那是一个古老的宗教,这古老的宗教一定没有现代的科学知识。所以就会产生一个疑惑:现在的科学所说的,与佛法所谈论的实相有符合吗?恐怕是不符合才对吧!事实上不然,因为佛法所说的是永恒不变的实相,既然祂是永恒不变的实相,所以永恒不变的实相祂是没有古今的时间差别的。也就是,这种实相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是佛教的根本理论,有人据此指责佛教是唯心主义,这里先辨析作为哲学两大阵营——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偏颇之处,再来区别三界唯心与唯心主义之不同。哲学有一个基本的问题,就是物质与意识(精神)谁是第一性的问题,也就是先有物质还是先有意识(精神)的问题,并据此划分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唯物论主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而且一般西医熏习西方医学久了以后,往往有职业傲慢,对于佛教的教理不乐信受,关闭了另一扇生命智慧之门。但是,意识是否真的如他们所想的那样只依头脑的存在而存在?事实并非如此:先回到断灭论来讲,断灭论是无法成立的,因为一直都有修行人在禅定中见到自己或他人的前世;也有人在被深度催眠时,可以回忆过去世的情景,这都证明确有过去世的存在。又从许多事相中,譬如出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关于地球生命的起源(佛教并不认为生命是有起源的,),当今科学界占主导地位的是进化论的观点。进化论认为:原始地球上的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气等在闪电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氨基酸、核苷酸等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再经聚合形成蛋白质、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大分子物质又组成多分子体系,逐渐演化为单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进化为无脊椎动物,再进化到脊椎动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物质属于佛教所说的色法,是由四大种组成的。四大种是指组成物质的四种基本元素,即“地、火、水、风大种”,其中地大种是指物质中具有坚硬性质的元素,有保持作用;水大种是物质中的湿润元素,有摄集作用;火大种是指物质中的温热元素,有成熟作用;风大种是指物质中的动态元素,有生长作用。譬如人体的毛发爪牙皮骨筋肉等是地大;唾涕脓血,痰泪便尿等是水大;体温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还有,我倒觉得许多科学家(或许我在旧金山,这里比较自由派),是不信教的,他们信的其实是"自然神论",这个支派其实是大乘佛教的近亲,这个支派,造成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改革,以及科学发展,自然神论里,承认神的功用,却不认为神是有个人意志或个人意识的,自然神论比教进步多了,只是他们无法亲自体证自己的那个神而已。善知识也说,圣经的境界只有意识境界,但第八识其实就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一个事物都沟通贯穿着一切事物,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于一个事物(佛教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现实的一切都可视为一种隐喻,因为连最偶然的事件都隐藏着因果的平衡和必然。惊人的发现一九八二年,巴黎大学由物理学家AlainAspect所领导的一个研究组织,进行了一项也许会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有些人相信,他们的发现可能会改变科学的面貌。Aspect和他的小组发现,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波普尔的解释不够全面,我如果将佛教如来藏教义放入比较,则得出与易师兄相同的结果,其实佛教与科学有三种特性是共有的,这三种特性可以将佛教与科学归为比较类似,但仍能与一神教或儒家等不可证伪的学说分开。第一、独立性科学研究第一是客观事实必独立存在于主观现象之外,也就是情绪无法影响客观事实的侦测,而大乘佛教的如来藏心,也是不能由意识里去寻找的,因为祂没有我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