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5)食物:因为大乘佛教所行的是菩萨道,希望能利益所有的众生,不要因杀生而与众生结下恶缘,所以供佛的食物应该采用素食,一般则可用水果代替。各种时新果品、食物(素食),皆可供陈。供时应默念偈诵:“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6)供品之添换:香一般可早晚课时随供。香炉中换下之米,可全施鸟雀。鲜花应 三摩地

2018-07-22

2、居士入寺应知(1)作为佛教的在家居士,入寺准备做些什么,应该事先定好计划,或是拜佛,或是听法,或是问候师父……最好不要盲目地前来。譬如你是来供佛的,那么你可以带鲜花、水果、素菜等等,但是也不必带太多供品,重要的是带来一片虔诚心。甚至你可以不带任何供品,只用欢喜心供佛,或者发心到寺院里帮忙做点事,这也是很好的供养。(2)进寺门前要端正衣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在佛陀出生前的千百年当中,并没有佛教、佛法这个名词;但是呢,五乘的佛法当中实际上的内容,早已经传遍了本地、深植人心。也因此在文化的考证上,许多现代的学者认为:佛教的出现,不过是继承与整理了原来就已经非常多元的印度文化而己。大部分欧美的学者都同意。在佛教中主要所出现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之前的印度文化,例如雅利安的吠陀文化或者是传统土著的文化当中找 admin

2018-07-22

要思惟这个题目之前,我们应当先了解,佛教这个词是因为传法者是佛,所以才会有佛教。可是到了末后世以后,修学者又因为各自的偏好或是观点,因而分宗立派。但是其实分宗立派对真正的佛法来讲,是不适合的;因为对于菩萨而言,应当是要依照佛的施设,依六度万行乃至是十度万行,全面地来修证佛法或者是说修学佛法。再加上说,毕竟各个宗派它主要的法义其实都只是佛法中的一部分 admin

2018-07-22

因为这里面讲到的内容,是谈到中国在佛教初传时期所建立的一些宗派,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觉得,有必要先让大家了解佛教初传的一些背景。我们就先简单来看看,佛教初传应该是在西汉末东汉初的时候,那个时候有开始翻译佛经。那着名的译师、着名翻译经文的法师,包含有安世高,他有翻译了《转法轮经》、《八正道经》;或者是另外一位法师叫作支谶,他翻译了《道行般若经》、《般若三 admin

2018-07-22

所以我们说,“佛教”其实指的就是佛陀的教导。那佛陀的教导,比方说里面还有所谓的“四不依”,也就是“依法不依人、依义不依语、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依智不依识”,这个是四不依的内容。那“门”的部分呢?我们说门就是所谓的分类的意思。所以,如果我们说“教门”或是“法门”的时候,我们指的就是佛陀的所有教 admin

2018-07-22

佛教正觉同修会将一些平常学佛人会感觉到有疑惑的问题,把它们收集起来,统一的为大家解说。今天所说的题目是:佛教共有多少宗派?到底佛教里面有多少个宗门的各教派呢?首先,我们先来讲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先生快要往生了,他的大儿子最先赶回家,就在爸爸的耳朵旁边嘟嘟嘟嘟,然后说:“爸爸!你要记住啊,要一直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样子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admin

2018-07-22

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说到,真正研究印度哲学的这些学者们,他们一致都认为说,佛教里面的各种教法元素,绝大部分在古印度当中都已经出现过了。所以甚至于比较极端的会说,佛教并没有超越之前《吠陀经》的哲学。我们会觉得奇怪,为什么在之前的吠陀哲学当中,已经有如此多的东西它跟佛法的内容是非常相近的,这是为什么呢?上一次也说到,那是因为有许多的菩萨们,他们在佛陀降 admin

2018-07-22

无著大师以此因缘继承了龙树、提婆的法脉,本宗称为“法相唯识宗”,西洋学者称之为:大乘佛教瑜伽行派。据《大唐西域记》说,无著菩萨上升兜率天,从弥勒菩萨受学《瑜伽师地论》。无著菩萨所作的《摄大乘论》、《大乘阿毘达磨集论》、《显扬圣教论》,是最先将佛陀“唯识”教义主旨加以组织化的论著。因此圣弥勒菩萨、无著菩萨同被尊为法相唯识宗的创始人 admin

2018-07-22

佛教在这个时候一时归于宗门正义,也就是说在窥基大师的弟子慧沼菩萨的这个阶段里面,法相唯识宗一时大盛。慧沼弟子智周大师也作了《唯识演秘》等,用来解释《唯识述记》等等玄旨,佛法大兴。但是这个法相唯识宗一直到晚唐以后,也就是说到唐朝末年,因为后继无人,宗风就渐渐的颓失了,就不如禅宗的继续阐扬、光耀门庭。这部分是属于法相唯识宗的最主要的一个沿革。今天时间已 admin

2018-07-22

不过依大乘佛法的角度来看的话,虽然熊十力他本身不是佛教徒,但是他的见解超过吕澂,他的见解远胜过吕澂;因为他所立的这个宗旨,他所立的这个立义是不堕断灭空的,这个是比较符合三乘菩提的宗旨——虽然他是执着意识心的这个变相的这个部分,但是其实他是不落入断灭空的。而熊十力的问题,其实是因为没有明心;而吕澂的问题,也是因为没有明心。而若有明心的话,若 admin

2018-07-22

窥基弟子慧沼菩萨,继承宗义,作《唯识了义灯》等论,评定诸师别别异论,佛教一时归于宗门正义。慧沼弟子智周大师,复造《唯识演秘》等,以释《唯识述记》玄旨,佛法大兴。至晚唐已,后继乏人,宗风渐颓,不如禅宗之继续阐扬,光耀门庭。此宗依六经十一论,所弘宗旨函盖三乘一切佛法,始教终教通教别教具摄圆融;唯识五位,函盖三乘解脱果菩提果,函盖别教五十二位修行次第,含 admin

2018-07-22

圣马鸣菩萨造《大乘起信论》阐明“如来藏法”,乃是在佛教刚刚步入像法时代之初期,他不但适时赓续了佛陀的正法,同时也是改写了后来佛教历史的关键人物。历代中国僧人憨山大师、慈舟大师、蕅益大师等等,及日本人汤次了荣,对此论均有著作阐述,此论萌发了中国及日本大乘佛法的种子,后世藉此因缘启蒙,而皈依三宝者甚多。公元2004年初夏,导师鉴于台湾广大佛弟子众 admin

2018-07-22

这个其实在部派佛教的时候,就已经有这种人了。所以《华严经》它是摄属在五时三教的第一时里面,所以又叫作始教,也叫作顿教。这个是佛在菩提道场里面,为了度这些人天众,其实最主要是为了要杜绝后面的人会去谤“佛是次第成佛,佛法是次第圆成的”。但是很可惜,佛虽然是这样子的教示,但是还是有人陷入这样子的一个状况里面。所以我们不应该单单以《华严经》的宗旨 admin

2018-07-22

华严所示既以如来藏之因地果地具足宣说,兼摄三乘解脱果,显示藏识法界之无尽缘起,及诸菩萨五十二位之历阶修证,宣示果地究竟成佛之佛菩提果圆满功德,三身应化,四土圆成,则是佛教中一切宗派行者所当知解及修证者。应将华严宗旨,悬示于一切宗派内,令诸行者了知佛果内涵及修证次第,可除狂密狂禅及误会般若之弊;华严宗旨摄尽一切宗派之教法,具足显示成佛之道,岂可自外于 admin

2018-07-22

不知道各位菩萨注意了吗?有一个“尤善老庄”,那是因为慧远法师那个时期,是佛教初传入中国的时期,那我们在前面呢,已经跟大家有讲过,初传的时候,很多的人其实都是先以老庄来解读佛经,所以也很难可避免的就是,当时的佛教法师也通常是精善老庄的人物。那么《高僧传》也提到,大家对于法师少年时候所展露出来的这个智慧,很多人都是非常的叹服。后来因为慧远法师 admin

2018-07-22

当时战祸频仍,所以许多的出家的僧众都四处逃难去了,所以在各地的寺庙里面,有非常非常多空的留下来空的寺院,并且有许多的佛教典籍都散落在这些寺院里面。吉藏法师当时就跟他的同学们一起前往各地的寺院,去收集散落在各寺院的文书写本等等;据说他所收集到的这些佚散的这些文书写本,堆起来可以满三个大房间。他不仅是收集而已,收集回来之后,他并且勤奋的整理、研读,也因 admin

2018-07-22

那这种但破他宗、不立自宗的这个现象,也在近代的近年的西藏藏传的佛教里面,有所谓的应成派中观,也是同样的只破他人、不立自宗。当你问他说“你这个宗主要的意旨是什么”的时候,他都会跟你回避,跟你说:“我们这一宗是秉持真正佛教的义理,是不立任何的宗旨的。”这个思想的来源,其实就是根源于三论宗的无得的思想。并且吉藏法师在执持了无得的思想之 admin

2018-07-22

我们将以被尊称为“万世译经师”的鸠摩罗什菩萨(公元344年~413年)为代表,串联前后的史实,藉以说明此段“正法东移”的殊胜法缘:莫非是诸佛菩萨悲愍此间众生,冥冥之中自有安排,而使珍贵的世尊正法至今得以持续存在地球上!从历史文献上的记载可知:佛法在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汉地,约七十年后,佛教“僧伽”才入汉地传法。而汉 admin

2018-07-22

略举一二如左:印顺法师误会三论宗般若空性义为一切法空,认同智光论师以后已经偏差之后期空宗论典﹙主要为应成派中观见﹚,更抱怨玄奘三藏法师不予翻译:「后期佛教的空宗论典,是我们所欠缺的,但不是没有翻译的机会,这不得不要怪玄奘师资了!」﹙《华雨集--四》之《法海探珍》八七页﹚又云:「后起的空宗,是藏文佛学的骄傲!不但论典多,派别多,且受了时代的影响,所以还 admin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