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那么讲到这里,我们就开始要把前面的两个方向把它结合起来了,在上上次的讲次里面,我们有谈到说,从龙树菩萨的《大智度论》里面,有谈到字入门陀罗尼,就是透过梵语的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教的义理摄持进去;所以单一一个字就代表了一个陀罗尼,就代表了一种的佛教的义理。那么从《瑜伽师地论》里面,我们提到咒陀罗尼的层次,谈到了菩萨因为要度人方便,所以也会宣说一些章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四阿含诸经为佛教之根本,也是世尊在初转法轮时期所说,摄属于五时三教之声闻教;所说法义虽然是为了方便接引畏惧生死之声闻种性众生,但却已处处隐覆密意而说大乘唯识、般若;但由于般若及唯识之意涵极为隐密,不容易为人所知、所触,又因为二乘学人多急于了生脱死求证解脱,所以往往会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密意。一直到成就了俱解脱果,自知不受后有之后,于解脱道之梵行已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当中,世尊开示说:一切有情在还没有接触佛教三宝、听闻之前,可以说都称为具足各种缠缚的凡夫,对于什么是善恶完全不了解,对于因果也没有正确的知见;如果努力培植了足够的福德因缘,有机缘值遇佛教三宝,听闻了,生起了一念净信,乐于归依三宝,修学佛道,那么这就称为初发意的新学菩萨。如果十信位满足,愿意发起菩提心,修学六度万行直至成佛,那么这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我们要谈菩萨正行这个题目,首先当然要了解:什么是菩萨?在台湾、中国等华人地区的佛教,绝大部分都是以大乘法为主,所以在佛教徒之间,彼此以“菩萨”来互相称呼可以说是很平常的,但是到底什么是菩萨呢?有的人会说:这很简单啊!菩萨就是梵语“菩提萨埵”的简称,翻译成中文就是“觉有情”。那么什么是“菩提”呢?又要觉悟什么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证信就是说你证信,你可以利益自己,可是菩萨不是只有这样啊!佛教导我们的菩萨道是这样:可以自利利他,利众无边,自觉觉他,觉行。所以我们不只是要有证信,我们还要进到下一个阶段,来学佛菩萨一样要有智信,因为智慧而相信,这个智慧是说:你有这个智慧可以利益跟你有缘的人。佛说:佛不度无缘之人。但所有的众生都跟佛有缘,只要你发愿跟佛结缘,都是有缘;我们每一个人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约在二十年前,看到大部分人对佛教那种有所求以及不知所以的盲目随从与迷信,使得原本对事情就喜欢理性思考的我,在这样的疑惑思虑作意下,所以造成我对于他人所传授的有所怀疑的佛法并无法接受,只是认为他们所要传达的是一种人人可以自由选择的信仰观念而已,但是并不是我内心深处所想要解决有关生命问题的探讨范围,然而对于其中的一项法界的因果观念个人则是非常的相信。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错误的佛法,或是披着佛教外衣的那一些邪法外道法充斥在坊间,只要我们一不小心,就会变成努力了一辈子但始终都没有进步,甚至是走入了邪法之门,反而种下了下一生的三恶道种子。还有一个部分就是要除我们的性障,这个部分其实它是属于福德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特别会影响到我们的修行,我们把它独立拿出来。性障简单的来说,就是对于欲界、对于三界的贪爱&mdash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事二字,从字面上说是关于佛教的事,或者是关于佛陀的事,而佛教就是佛陀的法教,所以,佛教的事可以说就是佛陀的事。我们在前面讨论过佛为什么要度众生这个题目的时候,也曾经说到说,度化无边众生,化度一切众生使无有余,这是诸佛于因地行菩萨行的时候所发,乃至于成佛之后也不舍弃的殊胜大愿。所以,佛陀所施作的佛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教化众生,为了利乐有情。就像《华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为了要帮大家更进一步的厘清什么是佛教呢,我们不妨以佛在当年,佛在最后要入涅槃的时候,给们的训示,我们从这里切入。佛陀给们的训示有两句话:一个是以戒为师;一个是以法为师。一个是戒,一个是法。从以戒为师来看,我们就提醒大家,因为佛戒——不管是声闻戒或是菩萨戒,佛所制定的戒法本身就是完全清净的戒法;所以,以戒为师这句话,实际上我们就可以了解到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96集:佛教相信在劫难逃、在数难逃之说吗?》正旭老师为什么我们会称为减劫的时代呢?那就是因为佛陀在经典里面说,在劫初的时候,有种种的一些经过,其中里面祂有作一个譬喻:譬如当时有光音天人下来之后,有种种的地味、地皮、地麸之后,又有所谓的自然粳米,这个自然粳米就是很类似我们现在所吃的稻米;自然粳米它是可以自己成熟的,不需要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第6集十信位----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陆正元老师(原标题: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修学!)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我们修学佛法应该要进入正确的佛法殿堂里面,进入真正的佛教里面,因为佛教这个名称它不是专利权,因为没有人能够来验证这个,所以很多人就可以假冒佛教的名义来欺骗众生,所以我们在五浊恶世里面就要具有这个智慧,来区别善恶,来分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佛教,什么是外道的徒众,什么是外道之法。那我们要知道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之后,我们还要知道这个三宝它本身是有戒法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长阿含经》卷二)所以长久以来,中国的佛教界都错会了世尊所交代,真正的福田是证得向初果以上的四双八辈,而不只是穿着袈裟的世俗僧。因为后者只是表相上的三宝,而四双八辈才是真实的福田。因此在这里,世尊再次的交代,如果能布施给向须陀洹,从这儿开始才算是真正的福田,将来可以获得千亿倍的果报;当然再往上,如果能布施给真正的见道者,也就是须陀洹初果人,那么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可是透过上面的解说,也许有人还不是很能够体会,我们不妨再来探讨一下:佛教跟其他的宗教信仰究竟有什么差别?用这样的探讨来加深诸位菩萨对这个信念的理解。一般人常常认为佛教其实只是种种的宗教信仰中的一种而已,跟其他宗教信仰并没有差别。常常有人认为修学佛法的目的跟信仰一般的宗教一样,就是要求平安、要求快乐、要求健康富足。所以说在家的学佛人就是追求家庭和乐、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实无常这件事情不只在佛教里面,其他的宗教有没有体会到世间现象的无常呢?照样有!所以,无常并不是佛教与其他宗教不一样的地方,无常更不是佛陀所教的真理;因为佛陀……如果我们讲到真理的话,那一定得回归到解脱道跟佛菩提道;而解脱道谈到无常这个部分,谈到的是什么呢?乃是三法印里面的诸行无常。所以,这个部分希望大家分辨清楚,无常并不是佛教唯一的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如此显而易见的错误,还有大乘汉传佛教的僧人归依为师。想到这里,中国历代祖师舍身丧命,保留了成佛之道——出世间清净的传承,让我们可以依凭。但是,却有人去应和以外道传承为宗,以男女欲乐为最高至乐的教,只能说真正理性学佛的人,真是太不容易了!或者是为了自己的欲贪满足找依凭的借口吗?若修行人对什么是清净?什么是不清净?不能了知,那当然他会不断地为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另外要念法,念法这个法就是我们在佛教当中修学的轨则,要以这个法作为轨则。那么要修学当然就要时时专心的系念能够除掉爱欲尘劳、种种烦恼的这些的苦。那第三呢,是要念僧,僧当然就是佛世尊如来的。那么这些的僧,他们依着佛所教的法道去修学,得到了无漏,具足了戒、定、慧,能够为世间的众生作为良福田,那当然也是我们修学佛法中所应当要恭敬的。那第四呢,就是念施,念布施有大的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要能够超越五阴魔的这个障难,对于不管是古时候的人,或者现代的佛教学佛人来讲,其实都是一样的作法,都是必须要面对而认真去处理的。五阴之所以会成为魔,都是因为众生的自己的我见不断它所导致的;如果能够将我见能够断除的话,那这个五阴魔就减少了一分,少掉了一大半,只剩下我执还有习气种子的部分要断除。因为还有我执的存在,就表示我们还没有完全超过五阴魔的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由此可见,佛教是主张有因有果,而且是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缘果报的。如果是主张无善恶果报、拨无一切因果的人,经中就会说他是:拨无因果,断灭善根,往诸恶趣。(《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卷7)常常有人质疑:世间常看到有造恶乃至作奸犯科的人,可是却不见他们受有报应,善恶因果根本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其实这样的说法是不对的!不是不报,是时候未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教就是佛陀教导们如何次第修学成佛的方法与方向,学佛的基础当然就是要先信佛。那如何才叫作信佛呢?我们先来看看《阿含经》文中的开示,在这一段中这么说:时,释摩男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名优婆塞信?’佛告释摩男:‘于如来所,深生信心,安住信中,终不为彼沙门、婆罗门、若天、若魔、若梵、若人,不信所坏,是名优婆塞信。’(《别译杂阿含经》卷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