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第一四正行,如《瑜伽师地论》六十四卷说:“当知皈依,有四正行:一、亲近善士。二、听闻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随法行”。这里分别略述如下:(一)、亲近善士1.1善知识的德相善士即善友的异名,亲近善士,就是通常所说的亲近善知识。圆满的善友,必须具足八种功德。如《瑜伽师地论》二十五卷说:“云何名善友性?谓八因缘故,应知一切种圆满善友性。何等为 三摩地

2018-07-22

大师真的是只能去当「大师」,去去去,不是可以来说法的!所以喜欢乐于胡乱说法者,就是世间大师、世间错解佛门的大师,因为这些大师对于佛门的真正知见是不清楚的,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佛法僧太轻慢,不知道尊重,以为自己有嘴巴,就是可以说法,没有人反驳我,就是我对;如此愚痴!不知道经典处处在在都在反驳自己,都是声声厉厉地大声斥责,可是自己的无 三摩地

2018-07-22

接下来说,由于你信受了正行僧,所以你就对佛法的修行理路有了初步的认知,因此你能够依这个正确的方向去行进;但是你依止了真实的正行僧以后,必然会常常供养诸菩萨众•斗诸菩萨众”的意思,并不是只有你所亲近修学的正行僧;还有其它的正行僧,只要你有因缘遇见了,特别是遇见了圣位的菩萨众,你也都要随分、随缘、随力来供养;这就是“常供养诸菩萨众” 三摩地

2018-07-22

三、皈依三宝的功德,即建立未来学法之善缘,亦即能够亲近善士,听闻,如理作意,法随法行,而趣入亲近诸佛菩萨及正行正至的清净贤善之佛行列中。四、诸天人,见有成就三皈依而能行十善者,殁后将会生天而加入天人行列中,眷属增广而心生欢喜,故会鼎力护持此真皈三宝之佛,于此诸天必定欢喜爱念,受三皈依戒之德,生时得于圣教净信之天人护持,舍寿得往生天界受乐。以上略说三 三摩地

2018-07-22

所以祂所示现的身量跟祂所相应的众生是相类似的,因为只有这样子,众生才能够接触,才能够学习,才能够亲近。如果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报身来示现,众生没办法去亲近祂,没办法直接学习的。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 三摩地

2018-07-22

」如是归依三宝者,方是般若经中所说之「不坏世间法而证菩提,不离有为法而信无为法」;如是之人,无妨以毗卢遮那世尊、卢舍那世尊为究竟归依,为究竟师,而又无妨以胜义僧宝中之诸地菩萨乃至未入地菩萨为师,岂可因凡夫身已披僧衣之故,便不以胜义僧宝身分之根本上师为师?岂符佛法正理?是故,悟后非唯归依自性三宝即可,以证悟之时道果犹未圆满故,只是初入佛法内门故,尚须 三摩地

2018-07-22

大师真的是只能去当「大师」,去去去,不是可以来说法的!所以喜欢乐于胡乱说法者,就是世间大师、世间错解佛门的大师,因为这些大师对于佛门的真正知见是不清楚的,一方面是没有好的老师,一方面是因为对于佛法僧太轻慢,不知道尊重,以为自己有嘴巴,就是可以说法,没有人反驳我,就是我对;如此愚痴!不知道经典处处在在都在反驳自己,都是声声厉厉地大声斥责,可是自己的无 三摩地

2018-07-22

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得自在,虽得自在,诸法无常:‘我今若造恶业,因是恶业获得二世身心恶报;以是因缘,身口意恶即是我怨。设三业恶不得恶报,现在之恶 三摩地

2018-07-22

虽然也值遇佛出世的年代,却无资财来供养亲近;他一想到这件事,心里就闷闷不乐,深自羞愧始终不能释怀。于是便以豪姓身分,卖身于豪富人家,求寄居主人家中作长工,约定做满一年之时,主人必须给付一千两黄金。主人问他说:『你是不是要娶老婆呀?』答说:『不是。』主人又问:『用这么多钱要做什么?』答说:『想用来斋请佛及圣僧们。』主人告诉他说:『若要恭请佛陀供养,我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众生乐于来亲近依附。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三归又持五戒,受到善神守护了,又能得到善友亲近依附,在现世的果报来讲的话,世间的事业就容易成办。那眷属又和乐,那这个是有福的人,因为善友都亲近,喜欢来亲近你,来依附你,那世间的事情,当然就会来助你成办。所以,三归五戒的人是有福的人。如果说你能够进而来行十善,来调伏自己的习气烦恼,同时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在消 三摩地

2018-07-22

不是因为这个东西自己用不着,所以就拿出去给别人;也不是因为家法规定必须要布施,爸爸妈妈规定,所以我就只好去布施;不是为了要亲近某人,想藉由布施的行为来亲近他。以上世尊所开示的,总归来说,最上的布施是无所求施;如果布施的时候是有所求施,那么就会带着有交换的意乐,未来世的福德与功德,就会受到限制。所以布施的时候,要懂得以智慧为前导;失去了智慧的前导,过 三摩地

2018-07-22

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过,二者施时、心不平施,三者施已、求受者作,四者施已喜自赞叹,五者说无、后乃与之,六者施已恶口骂詈,七者施已求还二倍,八者施已、生于疑心;如是施主,则不能得亲近诸佛贤圣之人。】------《优婆塞戒经》卷五佛说:善男子啊!菩萨行布施的时候,要远离四种过失罪恶之法:第一种,用破戒的手段所获取的财物拿来布施 三摩地

2018-07-22

可以先从亲近佛教,闻熏因缘果报的正确观念开始,逐渐接受布施行善的人将来必定有人天善报,造作恶业的也必定会受到三恶道的果报;然后就可以归依佛法僧三宝,成为三宝。这时候如果因缘还不成熟,归依时受持的五戒是可以选择多分受或少分受,也就是可以先受其中的四戒、三戒乃至于一戒;甚至于可以只先受三归依,而不一并受持五戒。先发起对三宝的信心以及成就佛道的长远誓愿, 三摩地

2018-07-22

所谓兜率陀天的世界,并不是叫你生到跟天人住在一起,而是兜率陀天上有一生补处的大菩萨,弥勒菩萨现在正在那里,所以我们可以亲近这样大菩萨得到天人身。天人身的话一样可以享受天上的甘露,所以你在五欲上的受用将会超过世间,所以五欲的受用不是问题。极乐净土可以在五欲的受用之中让众生方便可以精进,可是世间的五欲受用却要让你不断地造业,在造业中享受一点点甜蜜的果实 三摩地

2018-07-22

如果哪一天当你发起了宿命通,看到自己在这三世当中互相敌对的作为,甚至可能杀害了过去最亲近疼爱的子孙、家人却不自知,到时候会不会感觉到荒谬、错乱而痛苦万分呢?从以上的说明,我想大家应该都已经明了,佛弟子在生生世世当中,最重要的是要行菩萨道,为了成熟有情,来成就庄严自己的佛国净土,所以我们应该要学着平等的看待一切众生。因此,像是为了爱国保国而从军杀敌的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这是世间普遍的现象,所以佛菩萨也告诫过佛弟子,不应该随意亲近这些政治人物。例如,在我们上面所举的经王——《妙法莲华经》〈安乐行品〉当中,世尊在教导菩萨哪些是菩萨应该亲近之处的时候,特别告诫菩萨们,不得任意亲近国王、大臣等政治人物。世尊所说的大意是这样子的:当未来末法时代的五浊恶世之时,菩萨摩诃萨不应该亲近国王、王子、大臣、官长以及外道 三摩地

2018-07-22

然末法时代真善知识难寻难觅,凡夫众生不具择法眼故,全赖往世所植福德因缘始得遇见亲近真善知识,亦能亲近无上正等正觉微妙。为求开悟明心之学人当努力修集三福德:一者布施,二者修定,三者修除性障。若能具足如是三种福德,不问修道时劫远近,皆成久学菩萨,能超越众人。菩萨道的成就,是以福德为基础,始于十信位之广修外门六度万行,或三贤位之内门六度万行,或初地乃至十 三摩地

2018-07-22

那么众生乐于来亲近依附。那这样的情况之下,三归又持五戒,受到善神守护了,又能得到善友亲近依附,在现世的果报来讲的话,世间的事业就容易成办。那眷属又和乐,那这个是有福的人,因为善友都亲近,喜欢来亲近你,来依附你,那世间的事情,当然就会来助你成办。所以,三归五戒的人是有福的人。如果说你能够进而来行十善,来调伏自己的习气烦恼,同时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业;在消 三摩地

2018-07-22

何等为十?一言辞柔软,二智慧超群,三人天欢喜,四福德广大,五贤善同居,六尊贵自在,七恒值诸佛,八亲近菩萨,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礼拜佛塔获如斯报。「若复有人拂拭佛塔,获十功德。何等为十?一色相圆满,二身体佣直,三音声微妙,四远离三毒,五路无丛刺,六种族最上,七崇贵自在,八命终生天,九体离垢染,十速证圆寂;如是功德,拂拭佛塔获如斯报。「若 三摩地

2018-07-22

施主若以净妙物施,后得好色,人所乐见,善名流布,所求如意,生上种姓,是不名恶,云何说言施主得罪?施主施已,欢喜不悔,亲近善人,财富自在,生上族家,得人天乐至无上乐,能离一切烦恼结缚,施主乃得如是妙果,云何说言得恶果报?施主若能自手施已,生上姓家,遇善知识,多饶财宝,眷属成就,能用能施,一切众生喜乐见之,见已恭敬、尊重赞叹;施主受报,得如是事,云何说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