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四个预流支就是:亲近善友、听闻、如理思惟、法随法行。这四个预流支里面,除了第一个亲近善友之外,其他的三个全部都是要靠我们发起慧心来仔细的思择道理,仔细为自己做最佳的判断,这是我们强调必须要有慧心。接下来,慧心的下一个就是定心。我们讲的定心并不是禅定的定,我们讲的定心应该是于事、于理、于义系心不忘,这个叫作定,就是心得决定的意思。这个跟我们刚才讲的念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你于三宝有清净信,能够信有体、信有德、信有能,你就能精进的在诸佛菩萨所修恭敬供养,你就会愿意来亲近真实善知识,来听闻真实善知识的讲说,接受真实善知识的教导,来熏习这个佛菩提这个所应该修证修断的这些知见内容;那么这样的情况之下,熏习久了,你就能够忆持,你就能长养你的念根。也就是说,对于这个佛菩提,你要能够长养念根,要能够知道说成佛的法道的内容是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华严经》为我们开示了佛菩提道的依法不依人的真理,若是出家以后只愿依止出家法师修学佛法,这个人就是依人而不依法;若是依法而不依人,又何必管他是出家人或是在家人呢?只要亲近随学以后确实可以证得佛菩提就够了!对于前来修学佛法的人们,你要有智慧,能观察他们的根性究竟是阐提性、凡夫性、声闻性、缘觉性、菩萨性?才是有众智的菩萨摩诃萨。-----平实导师《优婆塞戒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佛就告诉都提:前世多杀生的人,后世寿命就会短;前世多护生的人,后世的寿命就会长;贫穷的人是因为他前世悭贪偷盗的缘故;财富多的人,则是因为他前世多行布施;心中多恶念的人,是因为前世喜欢亲近恶人,熏习了恶法;有善智慧的人,是因为前世多亲近善知识。都提子就说:世尊!这样子我懂了;善士啊!我懂了;世尊!今天我在世尊的面前,我誓愿归依于佛、归依于法、归依于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如来藏是寂灭法、涅槃法、无所得法、无境界法,众生一向不熟悉祂,不喜乐祂的无境界性,不愿亲近祂的寂灭性,无法安忍祂本来自在的事实,无法转依祂故。又二乘圣人一向愚于此如来藏,一向有法执而不知,执一切外法真实有故;求离生死苦,故厌五阴、断思惑,令如来藏不再出生未来世的自己,灰身泯智,欲取涅槃故。若阿罗汉不回心大乘,无菩萨种性,佛亦不为其开示如来藏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同观世音菩萨,您不可以不说祂不是圣义僧,祂当然是,不管菩萨是不是化现居士身,非出家相,祂当然是圣义僧,不是有人以为只有理去发须,穿上袈裟,这样才叫做僧吧?如果有这种错误知见,也无可奈何,那只问一句话,如果一个凡夫僧,无法说出大乘佛法的义趣,而一位居士,不知道是不是菩萨化现,但是却能够讲出当世都无法反驳的正知正见,而且依据这佛陀的经典,字句都能够阐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种错误的说法误导了许多学禅的人,使人不敢去亲近一个真正开悟的人。《六祖坛经》、《永嘉证道歌》、《景德传灯录》、《指月录》记载的诸多公案,祖师们都在说悟,怎么可以说悟了不能说?悟者说悟,是如实语,然应有分寸,不能将所悟的内容(宗门密义)——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所在明说出来。《大宝积经》卷一百一十载,佛已吩咐不可向外道及初机学人明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后方能如同上辈往生者一般见佛、亲近佛,并听闻佛说甚深妙法,次第往佛菩提道上进修。上品往生者,除了应修之福德以外,于舍报前必得要在大乘法的领域涉入或深或浅,浅者如同佛于《菩萨璎络本业经》所说:「未上住前,有十顺名字菩萨,常行十心,所谓:信心、念心、精进心、慧心、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心、戒心、愿心。佛子!修行是心,若经一劫、二劫、三劫,乃得入初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个现观,所以他能够对治到意根,使得意根对于一世一世的菩萨修行,不再贪着菩萨对于利益众生、给众生种种利益之后,众生的种种回报——那也犹如梦幻;所以也不贪着于众生的种种的供养、恭敬或是种种的亲近、乐爱,他都不贪着;所以就能够使得意根的染污性,逐渐被对治而逐渐转变清净。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现观,而现观能够成就,而对治到意根。能够实证如梦观,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这个现观,所以他能够对治到意根,使得意根对于一世一世的菩萨修行,不再贪着菩萨对于利益众生、给众生种种利益之后,众生的种种回报——那也犹如梦幻;所以也不贪着于众生的种种的供养、恭敬或是种种的亲近、乐爱,他都不贪着;所以就能够使得意根的染污性,逐渐被对治而逐渐转变清净。这样子才是真正的现观,而现观能够成就,而对治到意根。能够实证如梦观,一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当有人问:菩萨应当努力去度化众生,怎么还会想要时常亲近诸佛呢?龙树菩萨回答:大部分众生尚未进入菩萨位,尚未达到不退转之地,还没被授记成佛的缘故,这时候由于自身力量尚未具足,如果远离诸佛,便会败坏种种福德善根因缘,沉溺在烦恼大海之中。假使自己尚且不能自度解脱,如何能够度化他人解脱?就好比有人乘船,船只行到河流中央时,突然破损败坏即将沈没,此时,如果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譬如中阿含卷38《须闲提经》中,所载……一切佛门四众学人亦当如是,若见他人以伪经伪论及常见断见法欺诳于己者,皆当视如怨家,莫作亲想;唯有不堕常见断见,并以正经正论正理之实证而教导于己者,方是可以亲近依止之法亲。如此行者,方是依佛教诲、遵佛语者;如是依佛教诲、遵佛语者,方是真实佛弟子也!是故莫依止伪经伪论及错修错证者所说之法,莫依止四大法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③又发大愿:愿一切世界佛兴于世,从兜率天宫没、入胎、住胎、初生、出家、成道说法、示现涅盘,皆悉往诣,亲近供养,为众上首,受行,于一切处一时而转;广大如法界,究竟如虚空,尽未来际一切劫数无有休息。④又发大愿:愿一切菩萨行广大无量,不坏不杂,摄诸波罗蜜,净治诸地,总相、别相、同相、异相、成相、坏相,所有菩萨行皆如实说,教化一切,令其受行,心得增长;广大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无量世亲近智者乐闻乐论。闻已乐修。乐治道路除去棘刺。是故次得皮肤柔软一一孔中一毛生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亲近智慧的人,乐于听闻议论,听后乐于修习,乐于祛除道路上的障碍荆棘。所以得到皮肤柔软,一一毛孔生一毛相。(毛孔生青色相,一一毛孔,生青色之一毛而不杂乱)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常施众生房舍卧具饮食灯明。是故次得金色身相。在行菩萨道的时候,无数世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以祂所示现的身量跟祂所相应的众生是相类似的,因为只有这样子,众生才能够接触,才能够学习,才能够亲近。如果佛陀都是用祂的法身、用祂的报身来示现,众生没办法去亲近祂,没办法直接学习的。所以佛陀有时候也依于祂的悲愿----祂本来是可以有广大的受用,可以不受三界轮回、这种色法的境界的拘束----结果祂愿意来到这种五浊恶世,在古代的时候饮食是那么不好,环境是这么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苦,所以众生有种种的恐惧怖畏无法消除,但是佛有能力施给众生一切无畏,因为这个缘故,众生乐于亲近祂,可以安心学法。佛也用无量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例如诸天天人有五衰之苦(注)来求,佛可以让他一念之间消除五衰之相,免离天人的生死(这在经中有现成的典故)。因为诸佛能令众生不生恐怖、畏惧之感,能方便教化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被称为天人师。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而我们修行成佛只要三个无量数劫,所以我们修行成佛后世尊的报身还在住世度化众生,祂的报身无量无边,无尽久远,这个报身是示现给初地以上菩萨来亲近修学的报身,所以悟后尚见不到报身佛。因为悟了只是菩萨须陀洹,或菩萨斯陀含,还不到初地菩萨,故不见报身佛,必须修入初地以后往生色究竟天才得以见。因此有些外道因不见报身佛,也未见到化身佛,就说释迦牟尼佛已经入涅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苦,所以众生有种种的恐惧怖畏无法消除,但是佛有能力施给众生一切无畏,因为这个缘故,众生乐于亲近祂,可以安心学法。佛也用无量方便善巧来教化众生离苦得乐,例如诸天天人有五衰之苦(注)来求,佛可以让他一念之间消除五衰之相,免离天人的生死(这在经中有现成的典故)。因为诸佛能令众生不生恐怖、畏惧之感,能方便教化众生离苦得乐,所以被称为天人师。十、为什么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五百匹马在往世中,已曾修学菩萨乘的,已曾供养过去无量的诸佛;却不小心亲近了恶知识,造作了恶业的因缘;因为做了这些恶业的缘故,才会堕入畜生道中。在这五百匹马当中,有一只特别雄壮的大马,名字叫做日藏,乃是大菩萨所示现。这位日藏菩萨在过去世投生于人道之中,已曾经劝过这五百匹小马要发起成就佛道的菩提心,他为了想要度化这五百匹马的缘故,所以今生也示现为马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我们就依善财大士的五十三参来略谈菩萨们:【讲义文稿】文殊师利菩萨为善财童子开示云:【善哉!善哉!善男子!乃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求善知识,亲善知识,问菩萨行,求菩萨道;善男子!是为菩萨第一之藏,具一切智,所谓求善知识,亲近、恭敬而供养之。是故善男子!应求善知识,亲近、恭敬,一心供养而无厌足,问菩萨行:云何修习菩萨道?云何满足菩萨行?云何清净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