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前作善不善不失罪福业亲近黠慧者不失往来业圣众中善语不失语言业知恩报恩人不失所作业善业为端正不善为鄙陋二业皆有报必定实得果世尊尔时说是语已。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伽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一切众会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佛说金色王经> 相关推荐:布施三根本及果报较量http://www.sanmodi.cn/yingyin/show-923.html菩萨布施无畏惧htt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所以布施了以后,如果遇到这三种境界出现,不论是前三件事或是后三件事,都能够不后悔的话,那就真的是个有智慧的人啊!即使因此受到家人的呵责,他也就随他们去,自己还是不因此而动摇心志,布施还是照作不误;能够像这样,就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啊!除此之外,有智慧的人还能够作到哪些事情呢?世尊接着开示说:【复有三事:一者明信因果、二者亲近善友、三者不贪着财。信因果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又如果听闻如来藏法,能够信受不诽谤,表示已曾供养诸佛,正如《央掘魔罗经》开示:【若诸众生历事诸佛亲近供养,乃能得闻如来之藏,信乐听受不起诽谤。若能如实安慰说者,当知是人即是如来。若诸众生多背诸佛者,闻如来藏则生诽谤,彼诸众生自烧种子。】(《央掘魔罗经》卷二)由开示可知:凡是听闻如来藏法信受而不诽谤,表示他是久学菩萨,已曾供养诸佛;如果不信而诽谤,表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所有的修行必须要我们自己起心,乐意地去亲近善知识,去听闻,去如理思量,去如法修证。只有我们愿意帮助自己的情况下,佛菩萨才能够帮助我们。简单来说,我们有时候会劝请菩萨们用两句话来安慰他,如果他目前处于困厄的状态,第一个,不应该怨天尤人;第二个,要深信心性不改,业力不转。因为佛菩萨即使再怎么慈悲,祂不可能……。像一只鱼困在这个鱼池里面,佛菩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此,应亲近真实善知识,并信受善知识之如理阐述。萧老师于正觉电子报连载之《真假开悟》,文字论述与说明清晰易懂,请大德再仔细阅读、思惟,如果还有问题,可再提出商议。 (原标题:众生共同只有一个如来藏吗?)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然而在末法时期,并非已经没有了义的存在、绵延与赓续;但是因为亲证的人非常的少,设使有因缘亲近真正的善知识听闻,也都因善根微少、福德浅薄而无法信受,所以对大多数人而言,现在就是末法时期。譬如宝岛近年来多有法师、居士,因为大乘禅之见道极为困难,所以退而求其次,改学南传小乘佛法之内观禅,然而如法者少,不如法者多。所谓不如法的意思是说,修学者多半落入定境之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并且世尊也规定了,佛弟子们不应当亲近这一些外道之法;那么要远离它们,不可以像外道一样修学咒术、烧施火供,更别提什么男女双修!应该要持守诸佛所制定的五戒、比丘戒、菩萨戒,不与外道共住,不习外道之法。佛世的圣们,大部分也都是这些先学习了婆罗门法门的外道,然后发现了婆罗门的教法并不能够证得究竟的涅槃,所以回心离开外道转进入佛门。例如像舍利弗尊者与目犍连尊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善男子!发菩提心有五事:一者亲近善友,二者断嗔恚心,三者随师教诲,四者生怜愍心,五者勤修精进。复有五事:一者不见他过,二者虽见他过而心不悔,三者得善法已不生骄慢,四者见他善业不生妒心,五者观诸众生如一子想。善男子!有智之人发菩提心已,即能破坏恶业等果如须弥山。有智之人为三事故发菩提心:一者见恶世中五浊众生,二者见于如来有不可思议神通道力,三者闻佛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摩诃萨常亲近佛、声闻、缘觉、善知识等,供养恭敬,咨问深法,受持不失。作是愿言:‘我今亲近诸佛、声闻、缘觉、善友,宁无量世受大苦恼,不于菩提生退转心。众生若以恶心打骂毁辱我身,愿我因是而更增慈心,不生恶念。愿我后生在在处处,不受女身、无根、二根、奴婢之身;复愿令我身有自在力、为他给使,不令他人有自在力而驱使我;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二事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四种人不应亲近:一者棋博、二者饮酒、三者欺诳、四者喜酤酒。如是四人汝能离不?’若言能者,复应语言:‘善男子!受优婆塞戒,有法放逸所不应作。何等放逸?寒时、热时、饥时、渴时、多食饱时、清旦暮时、懅时、作时、初欲作时、失时、得时、怖时、喜时、贼难、谷贵、病苦壮、少年衰老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故菩萨一切施已,不生悔心,不虑财尽,不轻财物,不轻自身,不观时节,不观求者;常念乞者如饥思食,亲近善友咨受正教。见来求者,心生欢喜;如失火家,得出财物;欢喜赞叹,说财多过。施已生喜,如寄善人,复语乞者:‘汝今真是我功德因,我今远离悭贪之心,皆由于汝来乞因缘。'即于求者生亲爱心。既施与已,复教乞者如法守护,勤修供养佛法僧宝。菩萨如是乐行施已,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垢能污诸众生心,以是因缘,于他物中尚不能施,况出自物?智人行施不为报恩,不为求事,不为护惜悭贪之人,不为生天人中受乐,不为善名流布于外,不为畏怖三恶道苦;不为他求,不为胜他,不为失财,不以多有,不为不用,不为家法,不为亲近。智人行施为怜愍故,为欲令他得安乐故,为令他人生施心故,为诸圣人本行道故,为欲破坏诸烦恼故,为入涅盘断于有故。善男子!菩萨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若人至心信不可败,亲近三宝、受善友教,如是之人则得三归,优婆塞戒亦复如是,若能观是优婆塞戒,多有无量功德果报,能坏无量弊恶之法;众生无边受苦亦尔,难得人身;虽得人身难具诸根,虽具诸根难得信心,虽得信心难遇善友;虽遇善友难得自在,虽得自在,诸法无常:‘我今若造恶业,因是恶业获得二世身心恶报;以是因缘,身口意恶即是我怨。设三业恶不得恶报,现在之恶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菩萨欲得禅波罗蜜,先当亲近真善知识,修集三昧方便之道--所谓戒戒、摄诸根戒,断于邪命、如法而住,随顺师教。于善法所不生知足,修行善时心无休息,常乐寂静远离五盖。心乐思惟观生死过,常修善法至心不废,具足正念,断诸放逸。省于言语亦损眠食,心净身净,不亲恶友不与恶交,不乐世事;知时知法,了知自身。观心数法:若有喜相、愁相、嗔相、软相、坚相,知已能除,犹如金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尔时胜鬘与诸眷属顶礼佛足,佛言:善哉!善哉!胜鬘!于甚深法方便守护,降伏非法,善得其宜,汝已亲近百千亿佛,能说此义。尔时世尊放胜光明普照大众,身升虚空高七多罗树,足步虚空还舍卫国。时胜鬘夫人与诸眷属,合掌向佛,观无厌足,目不暂舍。过眼境已,踊跃欢喜,各各称叹如来功德,具足念佛;还入城中,向友称王称叹大乘;城中女人七岁以上,化以大乘;友称大王亦以大乘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观已,生决定智,起广大悲,发大勇猛,立大誓愿:愿令我心离诸颠倒,断诸分别,亲近一切诸佛菩萨,顶礼供养恭敬赞叹,听闻如说修行,尽未来际无有休息,以无量方便拔济一切苦海众生,令住涅槃第一义乐。作是愿已,于一切时,随己堪能,修行自利利他之行;行住坐卧常勤观察:应作、不应作。是名修观。复次,若唯修观,则心不止息,多生疑惑,不随顺第一义谛,不出生无分别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摩诃迦叶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于往劫,于此界中有佛出世,名日月灯,我得亲近,闻法修学;佛灭度后供养舍利,燃灯续明,以紫光金涂佛形像。自尔已来世世生生,身常紫金光聚;此紫金光比丘尼者,即我眷属,同时发心。我观世间六尘变坏,惟以空寂,修于灭尽,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犹如弹指。我以空法成阿罗汉,世尊说我头陀为最,妙法开明,销灭诸漏。佛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此名厉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又善男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比丘成就十忧恼箭,则于佛法不可滋味,憎说法者不乐亲近。何等为十?舍利弗,破戒比丘见僧和合不生喜心。何以故?‘和合布萨必驱我出!’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于持戒者嗔恨不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初忧恼箭,必堕恶道。复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众所憎恶,不欲亲近;如恶牛利角,人所舍远。是恶比丘自知有过,常怀忧恼。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二忧恼箭,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如是,舍利弗,未来世中多有比丘,亲近白衣受其供养,渐相狎习而与执事,心便欢喜以为悦乐,犹如贫人得大宝藏。如是痴人,贵于世利,世乐奴仆。若见比丘多人供养,心便谓之得阿罗汉,见少知识便谓恶人。如是比丘,为利养故舍上佛道,随所乐者即成其事。舍利弗,如来于今为是痴人说如是等经。何以故?破戒比丘闻说是经,则生悔心当还持戒,不作大贼受他供养。舍利弗,若有比丘得 | 三摩地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