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则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然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既知是已,欲见如来,应须除去臭秽恶业,为令显于佛形相故。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来以佛眼,观察一切有情如来藏,令彼有情欲、瞋、痴、贪、无明、烦恼藏,悉除遣故而为说法;由闻法故则正修行,即得清净如来实体。善男子!如来出世若不出世,法性法界一切有情,如来藏常恒不变。复次,善男子!若诸有情可厌烦恼藏缠,为彼除害烦恼藏故、净如来智故,如来.应.正等觉为于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譬人持金像行诣于他国裹以弊秽物弃之在旷野天眼者见之即以告众人去秽现真像一切大欢喜我天眼亦然观彼众生类恶业烦恼缠生死备众苦又见彼众生无明尘垢中如来性不动无能毁坏者佛既见如是为诸菩萨说烦恼众恶业覆弊最胜身当勤净除断显出如来智天人龙鬼神一切所归仰复次善男子。譬如女人贫贱丑陋。众人所恶而怀贵子。当为圣王王四天下。此人不知经历时节。常作下劣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弟子○○○今在佛前至诚发露忏悔:弟子由于无明所障,导致无始来之贪瞋痴习气深重,不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优婆塞戒经》卷7〈24业品〉:何因缘故名果报定?常作无悔故、专心作故、乐喜作故、立誓愿故、作已欢喜故。是故是业得果报定。(CBETA,T24,no.1488,p.1070,c9-11)《佛说法集名数经》卷1: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CBETA,T17,no.764,p.660,b11-12)供佛的物品种类差别与果报的不同:另外我们只要是清净物都可以供佛,不论是清净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个生天跟世间天,都是因为他们过去造作的善业,然后报得今生这个福报。另外还有出世间天,也就是所谓的解脱天,那么解脱天指的就是一切的三乘的贤圣,因为能够解脱于三界生死轮回之苦。另外还有第一义天,第一义天就要亲证这个涅槃实相,具有实相智慧的菩萨。这样叫做六念。可是我们仔细加以分析之后,会发觉念佛是第一个,那第二是念法--这个法是从佛口所出,所谓佛是法根、法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佛法门的殊胜,龙树菩萨在其所造《大智度论》中便有这样的开示:念佛三昧,能除种种一切烦恼,以及先世的罪业。其余的三昧,有的能除淫欲,却不能除嗔恨。有的能除嗔恨,不能除淫欲。有的能除愚痴,而不能除淫欲及嗔恨。有的虽能同时除去贪嗔痴三毒,却不能除掉过去世的罪业。而此念佛三昧,能除种种烦恼,以及先世罪业。其次,念佛三昧,有大福德善根,能够度脱众生。如果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藉由这样子思惟系念佛的种种功德,就不会造作恶业,恶业不造作,种种烦恼的那个结就可渐渐的去消除、去消解,自然而然的就消灭了原来曾经在过去八十亿劫那么长的时间,所曾经造作的像恒河沙那么多的这些的罪业,像恒河沙那么多会导致学佛人在生死大海中沉沦流转的罪业。我们再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学佛人一心的思惟、一心的忆持、一心的系念诸佛,这个念是纯一清净的念。这个纯一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事一心的状态里面,不会造三恶业,身口意的恶业不会犯,这个叫作事相上的戒,也叫作定共戒。当这三种念佛的三昧正定成就的时候,那就是定;在静中住于定中,动中也不离定,这叫作定力。念佛在动中修,所以有相的念佛三昧也好,无相的念佛三昧也好,只要修成了,时时刻刻,动中、静中都是在一心的状态,这叫作定,是事相上的定。我们经由念佛的事一心的功夫可以知道,从念佛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这个主题之下里面有很多子题,今天谈的子题是:结缘与了业。首先谈的是结缘。所谓的结缘,就是与众生结的是善缘或者是恶缘。善缘就是好的缘或者对别人有益的缘,使得他人对你产生好感。譬如,你曾布施钱财给别人,使他能度过难关,因而他对你心存感激,心有好感;或者有人介绍你去受五戒,未来可以保住人身,不会下堕三恶道;或者有人为你介绍团体,让你可以在团体修学,未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只因事涉不文,难以详细描述于以男众为主之僧团律典之中,致行文过于简略,引起误会;且律法中类似之「小小戒」,许多是世尊为杜蜚语、避世嫌而随宜说出,与出世道业本不相干。女众中不少「有心人」以不愿习坐之故,久已百计千方,制出种种理由(举例如下),欲求「免役」,佛世既有此事,一旦闻之于耳,焉有不奉为大戒,矢誓终身不会违犯!甚至加以附会引申,谓「女众趺坐有失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静称尼师「…戒业精苦。…游心禅默,永绝尘劳。…常有一虎,随称去来,称若坐禅,蹲踞左右。…年九十三,无疾而卒也。」․法相尼师「…(有尼名曰慧宿)建禅斋七日,至第三夜,与众共坐,众起不起,众共观之,坚如木石,牵持不动,或谓已死;后三日起,起后如常。…」․慧浚尼师「…深禅秘观,无不必入。…禅味之乐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君不记:「六入根身为正报,山河大地是所依」乎!身见不灭,业何由消?宿业未消,生死何了?身兮心兮,奚可儱侗!寄语青壮行人:此身难得,韶光易逝,宜慎所习,毋贻悔于朽老之年也。如何抉择?幸祈谛审慎思。关于该则公案,请陈数语如下:1.考马祖道一禅师幼岁出家,受具于渝州,「学律习禅,皆能专之」〔注一〕,性倨傲,鲜肯接语于人,后住传法院,常日坐禅,殊非随便与人过从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次听日X法师与惟X法师提起:修般舟三昧观,很容易消业障,修这个法门要不停的经行,不用打坐。当时我心中一动,太好了,这个法门最适合我了。…』(见《十方》杂志1999年8月号第16~17页)3.笔者本人与同参师友亦深愿诸佛威神加庇:倘可窝身于「梳化」椅上成等正觉,则庆何如也!【注三】跏趺坐乃佛及佛盘腿而坐之独特姿势。「趺」是脚背,「跏」是一个别创字,只用于此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当年我十九岁,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家里到云居山去。其实,早在十六岁开始,我已瞒着家人给老和尚偷偷写信,他老人家虽然是海内外知名的大德高僧,但每次都亲自给我回信。见到老和尚后,他问我为何出家?我说是为了成佛。他老人家听后很欢喜,随即收我为徒,并亲自为我剃度,取名宣德,号绍云。当年冬月,即去南华寺受具足戒,然后返回云居山常住〔注1〕,随众出坡〔注2〕。几个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问他:『刚才人来了,您精神那么好;人才走,为何又这么痛苦呀?』他说:『这是业障呀!阎王老子也管不了我,我要起来就起来,要不起来就不起来。』实际上我们也感到很惊奇。1957年正月,他老人家病得很厉害,永修县与及省政府的干部都来探望他,并派了车子想接他到南昌省立医院去看病,本来他不愿去,但是省政府的领导一再劝说和催促,才勉强答应。到了医院,接受检查,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循造恶业,虽则自招,众同分中,兼有元地。阿难,此等皆是彼诸众生自业所感。《瑜伽师地论》卷第一本地分中意地第二之一:云何善心死:犹如有一将命终时,自忆先时所习善法,或复由他令彼忆念,由此因缘,尔时信等善法现行于心,乃至粗想现行;若细想行时,善心即舍,唯住无记心。所以者何?彼于尔时,于曾习善亦不能忆,他亦不能令彼忆念。云何不善心死:犹如有一命将欲终,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然后说呢,祂有众生的业功德性,所以不论我们的业道是要去哪里,祂永远与我们同在,天上、人间、饿鬼、地狱都随我们在一起,这些都是如来藏的体性。如果没有这些体性的话,一切诸法就等于空了。甘愿做菩萨(二)——[我]的人生顺位何在那以这样角度来看,我们需要做什么吗?以你个人来说,你真的不用为自己做什么。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你的如来藏对每一位众生都是平等运作:你和他因缘果报的部分、你和他的善恶业之间的部分、你跟他过去生、未来世等等,这些业果的现起都是平等的,祂绝对不会有偏失。甘愿做菩萨(六)——因缘果报今天我们在谈佛法的时候,比较难知道说什么叫因缘果报,众生也常听说因缘果报,但你知道因缘果报有多么细微吗?因为因缘果报的意思是说,在你运作的当下,这个种子就重新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有选择自己道路以及未来业道的能力,他们没有啊!所以,你何必跟他们计较呢?他们现在享受一下世间法,是他们唯一的乐趣,他们认为这就是他们的幸福啦,所以那你就不需要跟他们去争夺吧!因为他们的幸福就是他们不知道出世间法,你跟他们讲他们也听不懂,不相应,而且他们会讨厌,所以你跟他讲这个做什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就可以体会说,你也不用去剥夺他人享乐的权力,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