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在诵经的时候,我们的心是安住在及相应的义理上面,因此不会跟平常一样,到处攀缘六尘与五欲境界,也不会一直想东想西,妄念不止;因此诵经,可以让我们的心安止下来,这本身就已经有很大的利益。而且愿意经常诵经,代表着对于佛法有信心,也因为常常诵经的关系,信心越来越坚固,使得信根能够逐渐成就;同时未来世碰到这部经典,或者经中所出现的佛菩萨名号、佛法名相等等,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给孤独长者就问:你是要请谁来供养?请国王还是谁啊?为何这么用心?从晚上忙到半夜,还要忙到天亮去呢?他的朋友说:对国王,我不会这么用心啦!我要供养的人不是国王。给孤独长者听了觉得很疑惑:难道还有比国王更尊贵的人吗?有!是什么人?是佛!给孤独长者听到佛这个字,全身都感动起来。他就问:佛是什么样的人物?值得你这样诚心供养?朋友就把佛的功德大略说明了一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阿赖耶识就专门记录我们所有的善事、恶事不会消失,因为我们一切善、恶的种子,都会储存在阿赖耶识当中,纵使百千劫也不会遗失和消亡,因果就是从这里来的。我们如果看过了色情的画面、色情的电影,我们眼睛所看到——见了影像,就会记录下来;当有因缘时机成熟的时候,祂就会产生势力、产生作用,让我们在邪淫戒上屡戒屡犯,这就是因果的规律。第八识阿赖耶识一直都是这样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处经》卷60)意思是说:因为离开嗔恚的缘故,常常和颜悦色,这样众生就比较容易跟你亲近;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心念更加调柔,也真切受用到离开嗔恚的利益,也就会发觉自己的慢心越来越减轻;因为不会因嗔恚而跟别人结怨,当然也就不用担心会受到报复,那就离开了种种的畏惧;慢慢各种功德也可以具足了,这样,不但今世得到利益,未来世也还有更殊胜的果报等着您!假如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两家都不同意和对方在一起,但是两个人爱得死去活来,我表弟更是做牛做马都愿意,总之就是雷打都不会散,从来没有一刻动摇过在一起的决心。三姨虽然苦口婆心劝过,但自知拗不过表弟,也就作罢。女方家也是心有不甘,但是因为有前车之鉴,想到万一反对得太厉害自己的女儿再做出什么过激的事情来,到时候后悔都来不及,于是也就默许了。两人结束了九年长跑,三姨家欠债给两个人置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好念心,是说自己的心常在善念心之中,不会落在恶念心中,免得自己退转了。还要于法得自在,使别人不能检点你的法义,于中谁也都转不走你,所以佛在经中才如是开示我们前面所说的这样子的一个道理。佛如何开示呢?愿令我身诸根具足、远离恶友,不生恶国边裔之处,常生豪姓,色力殊特、财宝自在,得好念心、自在之心。(《优婆塞戒经》卷2)这一段就是在说明我们前面所说菩萨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宝积经》卷五十七)也就是说,纵使经过了一百劫那么长久的时间,所曾造的业种仍然会完整地收藏在本识如来藏当中,而不会销亡的;当因缘际会的时候,该受的果报还是要自受,而无法逃离的。这是因为一切有情众生的本源如来藏本不生灭,自无始劫前一直到尽未来际,永远都是这样的体性,而不会稍稍改变;所以,所有的业种也都不会随意消失的。而且,在本识如来藏众多的体性当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戴安娜若不是因为太优秀,就不会成为王妃,也就不至于死得那样仓皇,而天底下有几个女人,能在最初拒绝王妃这个名分的?相反,那些不完美的人,面临的就少多了,因为不美不聪慧甚至不健康,你就没那么多机会,你必须逼迫自己做那些优秀的人不想做的事,吃他们不愿吃的苦,从而激发出自身仅有的潜质,获取自己想要的成功,而这些内在的、深层的、出来的特质,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究竟这个念佛和信佛之间会不会有一定的关系或者是有区别呢?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很多人都在念。但他是不是真的在念,究竟其中的道理,我们怎么去解释它呢?陆正扬老师:这个念佛跟信佛它是有一定的正相关的。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对佛法完全没有一点信受的话,其实你叫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其实是说不出来的。那另外也反过来说,通过这个对佛法的,这个念佛的层次有很多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说,假如有这种清净信的善男子,能够日夜来观察这些真如妙理的这种般若空性,原来只是这样的随顺因缘而现起种种法,完全没有所谓自我的这个存在,没有自我的执著,也没有系缚在三界中任何一法,一切罪障就能够消除;也因为这样子,所以就不会对一切众生生起这个贪、怨、爱以及恨等种种心,也不会对一切众生生起这些因为烦恼执著而相应的这些身、口、意行,也不会去对众生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你能够这样正确的吸收佛法正知见以后,就不会再落入被附佛法外道而误导落入迷信的偶像崇拜当中。——《佛教是崇拜偶像的吗?》正伟法师开示【中国网】《正觉有约文化大讲堂》冀求广大佛门四众捐弃邪见,回归大乘绝妙而广大无垠之妙理,努力求证,共为复兴中国佛教文化、抵御外国宗教文化之侵略而努力,则佛门四众今世、后世幸甚,中国梦在文化层面即得实现。【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果菩萨在佛法上没有实证而被人称为菩萨,会不会觉得很心虚?当然会很心虚,也不踏实。如果不会觉得很心虚、不踏实,除了是真正有实证的菩萨以外,否则一定是假名菩萨、凡夫菩萨。因为这样的缘故,有很多人一直有这样的错误观念,认为对世间法有所体认的人就叫作菩萨。这样的认知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如法的。因为佛法乃是出世间法,不是一般人所认知的世间法。一般人所认知的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魔所示现出来的模样,都是随和的、委婉的,具有慈悲表相的;但是菩萨却常常示现勇猛、雄猛、强势的金刚相,来破邪显正而救护众生;如果不用这种勇猛的金刚相,个别大师,凭仗着大名声、大势力,才不理你呢!让你根本就不会受到广大学佛人的注意。然而菩萨这么做,是要冒大不韪的——要冒着千夫所指的大不韪的;但是,这才是真正的大慈悲啊!没有大悲心的人,可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正当我津津有味地看着善知识的书籍,并感叹自己幸运得无与伦比的时候,另外一个同事突然提醒我说,你不觉得你应该反思一下这件事吗?我云里雾里,反问:我又没做违法犯戒的事,反思什么?她答:你是没心没肺的无所谓,可是别人怎么想?我这才明白她的意思,回道:一个人如果信任你,他就不会从别人的嘴里了解你。他如果没误会,那他就是知己,不需要我解释;他如果误会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外国教堂贫富不会有区别,没有铜钱臭味,来到教堂,只要有一颗真诚的心,而不是钱。而且,往往不管你是不是教众,来教堂礼拜,就会有一份免费的教堂午餐享用。西方人到教堂去,也大多是听神父布道,寻求心灵的宁静。西方的教堂有忏悔室,进了教堂之后,就把心灵的东西向神述说。把丑陋和肮脏的东西向神诉说了,他就轻松了,他的心灵得到了净化。人们总是愁眉苦脸地进去,神情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们要是自己能够实现、满足的,就不会去拜神。否则,为什么要去拜求这些高高在上的神灵?!基于这种期待,拜求者就在人、神之间自觉不自觉地建构起一种交换关系,认为能够实现这种交换关系的,就是值得拜求的神灵,否则就不值得去拜求。近日,河北一位男子因求姻缘未成,失望之际,三次到庙里拜求神灵。可是,三次拜求之后,他的美好姻缘依然未能达成。这位男子竟然迁怒于庙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像众生——一些畜生,如果说我们不吃这个众生肉,那就不会杀害众生,那么它们就可以远离被杀、命根被损坏的这个怖畏。第二种是不盗,如果持不盗戒的话,那么就可以让众生远离他的资财被损坏的这个怖畏。第三种说不邪淫,如果能够持这个不邪淫的戒,就能够让眷属远离被侵害的这种怖畏,眷属感觉到说被侵害,就是眷属去犯邪淫。第四种就是不妄语,不妄语可以让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在出生人这个种类的时候,你的能力是失败的,你的能力是有瑕疵的。所以你把人生成有世间所能看到的好人、坏人,还有身体健康的人,还有身体残缺的人。第二,如果是这样,你为什么不开始就好好把自己的能力作好,好好锻炼自己可以出生人的能力,再来出生人?为什么你要这么着急出生这样的人,然后让这些人感受到痛苦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四辑第226页也说:供养父母的福德不会比供养三宝少,这在后面中佛会说到;所以受持了优婆塞戒以后却不能供养父母、师父、家中的长辈,就是忘掉优婆塞的本分了,这就是失意罪:遗失了自己是优婆塞戒受持者的作意了,这就是失意罪。——摘录自张善思居士著《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 (原标题:学佛不能假惺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绝对不会想到说,要像前一种根器的人,等到要堕落三恶道,要由阎罗王来救赎;因为他已经知道说,生到那边要受种种的痛苦。可是这一类人虽然能够这样想,却又舍离不了人天的欲乐,所以我们方便施设说,这个叫做中等根器的人。另外一类根器的有情,我们方便施设为上等根器的人。这类根器的有情,当然也不愿意如同前面讲的下根器的人,得要等到堕落三恶道,再由阎罗王来救赎;同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