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祂是本来就存在,将来也不会消灭,二乘的声闻、缘觉菩提圣人解脱三界轮迴生死苦要靠祂,菩萨们三大无量数劫成就佛道也靠祂,所以统称为「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修学佛法就是要先证得这个「金刚不坏心」,再深入了知这个「金刚心」的种种自性,然后再深入了知其所含藏的所有「种子」(功能差别),当福德与智慧之时,就是成佛之时。依这个金刚心而修行成佛之道,才是真正永不毁坏 三摩地

2018-07-23

维摩诘居士是古佛再来尚且不敢于比丘僧逾礼、给孤独长者有大恩于僧团尚且礼沙弥,何况一帮凡夫居士,无惭无愧无所忌惮到敢受僧人礼拜?如果说那些敢白衣上座的居士是大菩萨再来,谁有资格给印证?《楞严经》明确说到,佛菩萨在末法时代会示现各种身份度众生,但绝不会暴露自己是佛菩萨,除非临终有所嘱托,才会以一种隐秘的方式表露身份。所以如果有人以佛菩萨再来人自居、或叫 三摩地

2018-07-23

一、密宗双修法兴起的背景环境与内在必然世上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兴起都不会没有缘由,认知上所谓无缘无故的发生追根溯源均是我们无明时难以洞见造成的。密宗及其在末世反而兴起其实也有其内在必然,均不过是人性的发展使然,具体归纳如下:一是末法时期人心不古,乃人之业性业力全方位释放的时期,整个社会都在依据自己的业性和共业向外找与之相应的事物,所谓自由、人性解放。在 三摩地

2018-07-23

难陀听了觉得非常的恐怖,所以从此就不再期待生天了,只希望能够真实解脱,将来不会下堕到沸汤地狱中去受苦。当佛陀看到难陀的出离心已经很坚定了,所以才开始为他说解脱之法;只在短短七天之内,难陀就证得了阿罗汉。这个故事正是告诉我们,欲爱的境界是不清净的,不究竟的,只有认清欲爱的祸患,确定欲为不净,才能够真的出离。进一步来说,就算能够离欲发起四禅八定,升到色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像这样的祀祠,会不会得到福德呢?世尊开示说:【是人祀已亦得福德,何以故?令彼受者生喜心故。是祀福德,能护身财。】(《优婆塞戒经》卷五)这意思是说:无论在什么地方祭祀,都是可以得到福德的;这是因为祭祀,会让接受供养的鬼神、饿鬼,他们身心饱满,而产生了欢喜心的缘故;而且常常祭祀的人,可以使得他不会受到恶鬼对他加诸横难,也可以获得未来世财物上的回报, 三摩地

2018-07-23

回向本身的实践就是一分的功德受用,如法的回向,不论回向给别人或者自己,都不会有所谓的缺损,反而是增益,重点在回向的标的是佛道的成就,还是世间我所烦恼的需求?这当中有所差别,故平实导师在书中所述「回向要具体」,乃是希望各位修学佛道的行者,不可盲目的回向,乃是要有具体的目标与对象,并祈愿世间逆境的解决与趣入菩提的善根,如此于事于理皆可如法,才能渐渐方便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性罪一般是不会因此而消灭的,在未来际缘熟时仍然要受报的。(原标题:念佛真的能消业吗?)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阴既有其寿量,也有次数限制,第七次中阴身以后就不会再有中阴身了!那么自杀之人何能经年累月的每天重复自杀动作,而不受中阴寿量及次数之限制?又自杀的人除往生无色界或无间地狱中,或入无余涅盘,可不经中阴的过程外,其它无不于自杀后不出生中阴身者。而往生无色界及入无余涅盘者,当然都不可能再有所谓「灵魂留在原地每天重复演出自杀动作」之情形;往生到无间地狱者虽 三摩地

2018-07-23

后来,恭阅了萧平实导师的著作,知道今生已经不会在修行的大方向上走偏了,可是却发觉,阅读萧平实导师的著作时,内心虽然欢喜踊跃,可真要将萧平实导师的法语开示,运用于日常生活的实修中,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以萧平实导师创导的无相念佛这个念佛法门来说,阅读《无相念佛》这本书,应该花不了多少时间;可是,要将萧平实导师所教导的无相忆佛拜佛的动中定力功夫培养起来, 三摩地

2018-07-23

师举手云:子不会我意。乃告寂。药山禅师在濒临舍寿时突然大叫法堂要倒了,其实与佛陀临入大般涅槃前一样,因为身体与心灵所共同构成的法堂在舍寿后就弃舍了。那么生命轮回的主体第八识如来藏如何存在呢?只是大众不懂禅师的意旨,竟然都误会是建筑物的法堂要倒了,胡里胡涂地跑去抱住柱子顶着。所以禅师也无奈地举手指着大众说:你们都不懂我的意思。药山禅师与佛陀都在临舍寿 三摩地

2018-07-23

供养十二部经的第一种是有智慧者的供养,佛说,若有人能以至诚心相信,而且欢喜快乐的接受十二部经,受持而使十二部经不会消灭、散失,可以继续流传而不致消失,就是受持十二部经。如果有人不只这样,还把十二部经加以读诵及为人解说,也是供养十二部经。大部分人都以为受持就是把它保存起来,不让它遗失或毁坏;但是还有另一种受持,譬如印刷出来与有缘人结缘;还有一种现代很 admin

2018-07-23

或有的人是非常悭贪吝啬的小气鬼,此世很有资财,珍宝具足,但他平常却都不布施,他的资财丰厚是因过去世运气好遇到了大善知识良福田,他刚好在那一次布施了;他那一世仅仅布施这么一次,因为福田胜的关系,所以他今生非常的富裕,但因为习性悭贪,所以他这一世还是舍不得布施,而且虽有钱却不会受用,显示不出豪贵的威仪;也有人布施时是发心的,但布施出去马上又后悔或犹疑, 三摩地

2018-07-23

也就是对布施的因果要具足信心,这样未来的果报才会好,父母、兄弟和宗亲及一切众生也都会爱念我们,不会生起忌妒或嫌弃之心,这就是信心施的果报。第四、是时节施。也就是要及时布施,像及时雨那样使受施者获得及时的救助。及时施未来世的果报,就是当我们需要财物时就实时可以得到,因为我们过去就是这样及时地帮助了众生,果报自然也会是如此。第五、要如法财施。也就是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就譬如这个故事里面的婆提长者一样,因为他不晓得这些钱财是带不到未来世去的,今生虽然得到这些财物,却不会善加利用而继续累积福德,真的是很可惜的事情;就好像五谷收成之后,就一直放在仓库而不加以利用,结果就放到烂掉,最后完全无利自他。有智慧的人,得到这些丰饶的财宝时,除了照顾自己的眷属之外,也会拿来广作有智慧的布施及救助,包括供养出家及在家修行人,或者种 三摩地

2018-07-23

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众生,然后财富多得难以计数,所以买东西也无论贵贱都不会讨价还价;鳖主就开高价说要卖一百万钱:你如果能够买去最好啊!如果你不买的话,我就把这一只鳖煮了!那个菩萨听了之后,为了要挽救这只鳖的生命,就说:好啊 三摩地

2018-07-23

国王听了非常惊讶地说:太官每天需要的鹿肉不会超过一只,没想到竟然造成你们这么大的伤亡;如果真的像你所说的那样,我发誓从今天开始不再狩猎了。鹿王回到草原后召集群鹿,详细地向它们解释祸福;这群鹿也都听从鹿王的指示,自动地把入宫的顺序排列出来。每只鹿入宫赴死前,都会向鹿王辞行,鹿王总是悲伤流泪地教导说:每个人都会死亡,没有人能够避免,前往王宫的路上,要忆 三摩地

2018-07-23

若是往昔如法求物而布施,今世所感得的果报,就不会为王贼水火所侵了。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接着世尊又开示:【若好色施,以是因缘是人获得微妙上色;若以香施,是人因是名称远闻;若以味施,是人因是众乐见闻,既见闻已,生爱重心;若好触施,是人因是得上妙触。受者受已,则能获得寿命、色力、安乐、辩才。】《此时世尊为我们开示:布施法之中所施物与未来世相对的果 三摩地

2018-07-23

更何况一旦为人演说之后,自己再度自我熏习,而更加肯定了某一项技艺的来龙去脉,这不就使你自己在这一项技艺,以及其相关的工巧明上,就更加地明了了吗?这尚且是当世就可以看得见的状况,难道说这一些的种子,不会带到未来世去吗?这是布施世间法,果报的大略状况。各位还应当注意的一点就是:世间法的布施,来世所得的果报,也仍旧是世间法的范围之内受用。换句话说,这不能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一方面,在布施的时候,这个人不会因为曾经愧对于某一个人,为了想弥补那一分过失而对某人布施,而这个人也不会是为了借着布施的机会去亲近对方,而套取一些自己想要知道的讯息;这个人更不会自己认为是富贵,为了要显示自己的财富,乃至是为了要胜过他人因而才布施;这个人也不会是因为曾经发了誓愿,为了履行誓愿而布施。如同上述所举的种种的例子而言,在那一些心态下而 三摩地

2018-07-23

真实的我是无蕴处界我性的如来藏,祂不会被任何一个法所坏灭,乃至是十方诸佛合力,也没有办法毁灭任何一个有情的如来藏,这才是真实我。而计着意识心变相为我者,都是非我计我的我倒。因为意识觉知心是根尘二法为缘才能出生的心,所以一旦现行运作的同时,就一定会与六尘在一起,不可能离开六尘而独自存在的;既然是与六尘在一起的,就一定是有染污,必须非常努力地修行到佛地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