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没有十二处就不会有六入,如果没有六入就不会有六识生起,所以十二处是六识依止的处所,六识若离开十二处,那么就不能生起、存在与运作,所以十二处是六识的俱有依。换句话说,六识是依六根与六尘为缘才能出现,当六根与六尘不存在时,或意根不想了知六尘时,六识就无法现起与存在,所以说六识是因缘所生的虚妄法。众生之所以会自觉有我真实常住,误认为六识心真实有,完全 admin

2019-04-24

根据《中阿含经》卷54记载,有一回佛游舍卫国,在胜林给孤独园时,荼帝比丘产生了这样的恶见,他说:“我知道世尊这样的说法,如今这个识会往生到后世去,不会另外变更出生另一个新的识。”比丘们听到之后,赶紧前往阻止荼帝比丘说:“你不能这么说,不能诬谤世尊,诬谤世尊的人不善,世尊也不是这样子说法,你要赶快舍弃这个恶见。”但是荼帝比丘不听劝阻 admin

2019-04-24

这样由出生到长大,由长大而变异、而逐渐变老,最终由老而死亡,这一世的色身就消失了,不会永存。那么人类的色身是从何而来的呢?自古以来就流传着许多关于人的来源的臆断猜测。譬如古老的中国,臆猜天地万物及人类由盘古创始而来,或虫兽、或树木、或石头等变化而来;或由女娲搏黄土造人等等。中国古代老子认为宇宙中的一切物质和生命都来源于道,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他说: admin

2019-04-24

那哪一部分是空,它不是显色的部分?譬如说,你的食道它是空,胃也有空,血管也有空,很多地方都是被物质所包围,但是你看不见的空,它出现了,那一部分就不属于显色的部分,那是属于意识才能了知;因为从各种情况来判断说,这个胃是空的,否则就不会有这样的法出现。所以,空一显色是因为有不是显色部分的空,所以才必须定义说空一显色。接下来说,“若色显了,眼识所行& admin

2019-04-24

刚刚讲说,眼识要现起一定要意根想要分别东西;如果意根不想分别东西,祂就不会作意让眼识现起,所以表示意根也是必要的。我们刚刚有讲说,眼识要现行一定要有种子,但是种子是在第八识当中,所以表示说,一定还要有个第八识。那这样子,空、明、根、境、种子、作意、意识、意根、第八识,你只要缺一个,眼识就不能生起。但是这样子说明以后,你或许还有一个问题,说:“ admin

2019-04-24

我们大略解说如下:诸位贤者!假使内眼处——就是眼的胜义根毁坏了,身外的色尘便不被光明所照,就不会有想要见色的念头出现,眼识就不能出生。诸位贤者!若有内眼处不毁坏的状况下,外色便会被光明所照耀,意根心中就会有想要见到色尘的念头出现,眼识就能出生了。诸位贤者!内眼处——眼的胜义根,及色、眼识能够了知外面的色尘。诸位贤者!内眼处及色、 admin

2019-04-24

”怕各位对法义内涵产生误解,我们有以下的略释:阿难!我说缘于入胎识而有名与色蕴,这个“名”是指受、想、行、识,色蕴是指五色根及五尘,这是什么道理呢?如果这个识不进入母胎中的话会有“名”与“色”的形成吗?阿难尊者答说:不会有名色出生的。如果这个识入胎以后就永远都不出胎的话,会有这一世的名色吗?阿难尊者答说:不会有的。 admin

2019-04-24

由此可以证实:离念灵知心是识阴所摄的识,不出于六识之外;而意识觉知心修成的离念灵知性,能离语言妄念而了知五尘,正是意识心的想阴所摄,正好属于意识心的心所法;正当我们离念而对外境六尘了了分明时,不论离念境界的时间有多么长久,仍然可以了了辨认六尘境界,不会因为离念就失去了了知性。所以动中定力修得很好的人,在路上行走时,虽然一直都离念而无任何妄想,或者一 admin

2019-04-24

】(《中阿含经》卷54)换句话说,若是没有所缘的根、尘,就不会出生,而且也是一世一世都不相同的。所以,不但堕于五阴之中,乃至是深入地贪著五阴的种种而不自知,当然只会“生死相续”而不可能了生脱死了。为了证明以上所说的道理,举《中阿含经》卷28之中的一段经文来作说明,但是因为经文的篇幅比较长,在这里就分段而举示其意涵完整的经文:【此比丘正说者:&l admin

2019-04-24

可是众生没有智慧,不知色身虚幻,所以非常宝爱这个色身,尽在这个色身表面作种种庄严,乃至有人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年轻更漂亮而去整形美容等等,让这个色身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完全不知道是在活动厕所的表面作种种庄严,仍然是臭秽的,有何漂亮可言?有何庄严可说?如果众生能够观察自己的色身是污秽不净的,同时也观待其他有情的色身亦复如是,就不会将色身当作是真实我,因而 admin

2019-04-24

这因缘果报,如影随形,如响应声,不会因贵贱而有所区别!”看到了大猪会笑的原因是:佛陀过去世在行菩萨道时,曾有一世生为一位三宝弟子。每逢六斋日,便会到佛寺听经闻法,精进行道从来不敢懈怠。因为崇信三宝,平日奉行佛法,行善不倦,又坚守五戒,因而感得在佛世出生,蒙佛说法而出家修行,从此生生世世奉持不懈,因此德行、福慧日渐增广,而成就无上的佛果。那时, admin

2019-04-21

为什么成佛以后,第八识心就不再称为异熟识呢?因为成佛以后,第八识心中异熟种子的流注生灭已经断尽,分段生死以及变易生死也都已经断尽了,不会再有生灭变易的现象,所以就不再称为异熟识。在还没有到达佛地之前,第八识心含藏着成佛的功能,所以称为如来藏;到达佛地以后,因为如来的果德已经显发出来了,所以就不再称为如来藏。这就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心体 admin

2019-04-17

实乃中观应成派等,把觉囊派所说的如来藏比拟为数论外道主张的神我意识心,说是与六尘及贪瞋相应的;而真实的如来藏是六入不会,从来不贪着境界受用,从来无生死,从来不受诸苦等烦恼,从来不须解脱,因为本来就已解脱;本是寂静,所以不须修静虑。中观应成派不知其中的差异,或是故意含煳而说,所以应成派此说乃引喻失当之过,故此说亦不能成立。三、米曼差(思惟派)外道主张 admin

2019-04-01

步出小参室,其实心里忐忑不安,因为第一个问题不会回答,“怎么办呢?”我到佛前礼拜。 隔天,轮到我与监香老师小参了,我腼腆傻笑。“你应该会啊!试著说说看!”蔡老师慈悲地说。我小心翼翼地试著回答:“如来藏具有几个不同的特质与特性……”我说著说著,竟答出那个关键答案!“真是太奇怪了!昨天也是这样,导师问 admin

2019-03-04

由此可知,佛法的正知见在于八识论,第八识如来藏(也叫阿赖耶识,阿梨耶识等等)不生不灭,所以才能有因果现象的如实运作,所以大家学佛努力的精进成果才不会付诸东流,所以大家也才可以经过三大阿僧祇劫的佛道修行而成佛。而萧平实导师,弘扬的正是玄奘大师的大乘佛法----如来藏----第一义谛正法;试看,萧平实导师的百余本著作《真实如来藏》、《心经宗通》、《禅-悟前与悟 admin

2019-02-14

所以你如果发起菩萨的大悲愿,那是你的妄心意识心所发的,而你的真心“此经”不会发起这个悲愿。因为祂无慈也无悲,祂无苦也无乐。你的离念灵知心转依了“此经”以后虽然没有悲,可是从这个空无一法的空性中,却可以使你产生了许多的智慧,就对三界一切有情同体大悲,所以才会说大悲无悲;因为如果会跟著众生的痛苦而生起悲心的,那都是小悲。(节录自平实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8月初版四刷)大悲依空性智而生起 假使有一天你眼见佛性了,你的品质很好,根本就是始终如如不动的;可是你看到旁边小孩子玩耍不小心跌倒了在那边哭,你心中都不会为他起悲,可是他掉眼泪的时候,你忽然发觉自己竟然会跟著掉眼泪,可是你一点悲都没有。你会跟他互相感应,可是你心中不会起悲 admin

2018-12-27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三果人般涅槃 阿那含就是不来,他在人间舍报以后就不会再来人间了;证量最高的三果人就在中阴阶段取无余涅槃了,连往生色界天、无色界天的事情都不会有。一般的三果人是往上生到色界天去,不管是生在哪一天,在那边舍报时就般涅槃。(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 admin

2018-12-27

如是“修证”,迥异多罗那他之以证得如来藏作为空性也,焉得说为多罗那他之所修者?所以者何?谓一切亲证第八识如来藏之佛弟子,绝对不会再认密宗所说之空性为正法,必定会起而破斥密宗所说之空性故,必定会起而破斥密宗所说之“双身法乐空双运之离念灵知心为空性”也。宗喀巴所造《密宗道次第广论》所述内涵,亦完全相同,无少差异,行者欲知其详,可迳阅 admin

2018-12-27

由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了知祂就是心真如,随后就能亲自体验领受第八识永远离两边,却又不曾离开两边的非即非离而不堕于两边的中道性,因而如实了解中道的真实义,才能真的住于中道之中,开启真正般若中道的智慧,不会再落入意识思惟想像的假中道了。此外,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非有非无,不一不异,非善非恶,不生不死,无来无去,非涅槃非生死…… admin

2018-12-27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