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楞严经》卷8佛开示说:想要求证佛菩提或修证禅定,不能吃五辛。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欲,如果生吃会使人增长瞋恚;吃五辛会使得善神远离,饿鬼接近,福德就会渐渐地削减。修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甚至像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首先我们说到,真正的净土宗是不离“五经一论”的,尤其是这个五个经,也就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跟《楞严经》里面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以及《四十华严》的〈普贤行愿品〉。这个五经是非常的重要。关于净土宗的误解,现在有一些人说“只要能下品往生极乐,我就很满足了”;并且有些人说“我的师父就是这样开示的, | admin 2018-07-22 |
![]() |
三经者:《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若加《楞严经》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及四十华严之《普贤行愿品》,则名五经,再加世亲菩萨《往生论》,合称五经一论。世亲之《往生论》,后由昙鸾注之,名《往生论注》,然注文中有违于论文者,解之太过所致。净土宗往昔曾有大德出世,如丰干禅师,寒山子说之为弥陀示现;亦如永明延寿禅师,非唯倡导求生极乐,亦倡宗门证悟上 | admin 2018-07-22 |
![]() |
可是我们也知道,这个境界其实就正是《楞严经》所破斥的外道“五现见涅槃”。所以,无怪乎常常有许多的人,动不动就喜欢把《楞严经》归类为非佛教正式的经典,其实那恐怕还是因为《楞严经》本身,对于这方面不如理作意的谬误,是直截了当的破斥。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大日经》另外文字写说:“佛说一切空,正觉之等持,三昧证知心,非从异缘得。”(《大日 | admin 2018-07-22 |
![]() |
那众生为什么会有这些共业,为什么会有这些别业呢?这个就是来自于众生的同分妄见,这个是《楞严经》里面佛所开示的,这个是来自于众生的同分妄见。那这个众生的同分妄见,就会有众生的同生基。什么叫作同生基?就是众生能够出生共同的浮尘,或是说众生能够出生自己各自业果的同生基。譬如说我们人类,有人类共同的一个同生基,这个是人类的众同分。那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地球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那众生为什么会有这些共业,为什么会有这些别业呢?这个就是来自于众生的同分妄见,这个是《楞严经》里面佛所开示的,这个是来自于众生的同分妄见。那这个众生的同分妄见,就会有众生的同生基。什么叫作同生基?就是众生能够出生共同的浮尘,或是说众生能够出生自己各自业果的同生基。譬如说我们人类,有人类共同的一个同生基,这个是人类的众同分。那我们所有一切众生,地球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因为不论你去到哪一尊佛的净土去修行,都还是在如来藏这个道场里面修,这不正是《楞严经》中释迦世尊所说:【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心言直故,如是乃至终始地位中间,永无诸委曲相。】的真实义所在?然而如来藏这个直心很难会,但也是最容易会的。难会是说他不是修来的,而是现成的,却是众生所不知不见,只能去亲证他;所以聪明伶俐的人、葛藤多的人、疑心重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换句话说,这不清净的烦恼是从融通妄想来的,我们在《楞严经》详解时讲过融通妄想,融通妄想中其实有很多是意识心的妄想,但是也能会通到如来藏而产生一些反应;众生往往会把这些如来藏感应出来的功德据为己有,当作是觉知心自己的功德,这就是融通妄想。融通妄想会使众生产生我和我所综合的烦恼,主要是在我执上面;由我执而产生的种种污浊的现象,就叫作烦恼浊。把妄心自己和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那密教部的经典,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我们如果说能够依佛的经典,来作为判断的依止的话,那么不管上师有多大的名气,或者我们跟上师有多深的情分,其实我们如果为自己的法身慧命着想的话,还是要回归佛说的经典,要对上师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例如《楞严经》就有这样开示,我们看佛陀在《楞严经》中怎么说。佛说:【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实不觉知魔着,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合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其形及彼听法之人、外无迁变,令其听者未闻法前心自开悟,念念移易或得宿命、或有他心、或见地狱、或知人间好恶诸事,或口说偈或自诵经,各各欢喜得未曾有,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但是,这里我们没有时间跟大家详细说明,但是希望大家先远离密教部的经典;那密教部的经典,如果各位要修习要阅读的话,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密教部的经典只有一部《楞严经》可以看!我们如果说能够依佛的经典,来作为判断的依止的话,那么不管上师有多大的名气,或者我们跟上师有多深的情分,其实我们如果为自己的法身慧命着想的话,还是要回归佛说的经典,要对上师所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涅槃七百年后,印度大乘论师龙树菩萨出世弘法,因其行解证悟殊胜,受龙王礼请,在进龙宫说法时,菩萨见到《龙藏》,其中这部《楞严经》菩萨披阅之后,觉得可以利益世间众生。于是回来后,诵写出来,被当时印度的国王奉为国宝珍藏且禁止外传。《楞严经》尚未传到中国之时,就已久负盛名了。公元580年有印度的僧人来到中国,拜访智者大师,谈到止观中三种观照的观点和印度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样你们是不是已经找到你自己的意根了?当然意根还有很多的特性,还有极多的大功德,所以《楞严经》才说:意根默容一切诸法。意根遍缘一切诸法,伶俐得不得了!谁都比不上祂!解脱道的修证必须要靠祂,祂若不肯灭掉自己,阿罗汉就进不了无余涅槃;但是,佛菩提道的修证也需要靠祂,将来利乐无量有情,成就佛地广大无边的功德也要靠祂;祂时时刻刻在无漏有为法上所显示的大功德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上说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于不知这个常住真心。我们有情生命之所以得以延续,乃是赖于有真心如来藏的执持,祂本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无量无数劫生生世世默默伴随着我们,依其大种性自性等因缘化现众生七转识心永无疲惫,而我们的见闻觉知意识心在死后再去投胎时即会永远消失,不能到未来世,所以来世定为另一个全新的意识心,张三变成了李四,此世为人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楞严经》都还没有讲完,正好讲到十习因的因果,所以每次讲完后都有人脸是黑的或是紫红色的;因为他们心中可能是认为我在说他们的不是,然而其实我只是依据直解罢了!可是当时他们心中都变得很怪,总是不自在。如果他们现在再听《优婆塞戒经》,很可能听到一半就中途袖子一甩,走了!想要当菩萨,得要先了解菩萨的戒法,菩萨戒是十二部经中的毘尼,不该说:讲戒的部分我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众生是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楞严经》卷8有说:【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必远离,观此淫欲犹如火坑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三)阿修罗阿修罗的成分比较复杂,天、人、鬼、畜生四道众生中习性相近的一类统称阿修罗,故阿修罗可分别摄于天、人、鬼、畜生等四道(详见《楞严经》卷九)。譬如有一类阿修罗,类似天人,但傲慢无礼,常与天人征战。又有一类阿修罗生活在海底,容貌可怖,这是畜生道中的阿修罗。阿修罗虽也有听闻佛法者,但难以生起深信。生为阿修罗者,多是生前以傲慢心造作小善小恶者(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当时《楞严经》都还没有讲完,正好讲到十习因的因果,所以每次讲完后都有人脸是黑的或是紫红色的;因为他们心中可能是认为我在说他们的不是,然而其实我只是依据直解罢了!可是当时他们心中都变得很怪,总是不自在。如果他们现在再听《优婆塞戒经》,很可能听到一半就中途袖子一甩,走了!想要当菩萨,得要先了解菩萨的戒法,菩萨戒是十二部经中的毘尼,不该说:讲戒的部分我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次是不同程度地节欲禁欲,如《楞严经》卷八说,人若未能离妻妾恩爱,只是“于邪淫中心不流逸”一点也不想有婚外性关系,则能生四王天;“于已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独居禁欲时还不能完全没有性的想望),能生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能生夜摩天(《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也说:“若能离 | 三摩地 2018-07-22 |
![]() |
其次是不同程度地节欲禁欲,如《楞严经》卷八说,人若未能离妻妾恩爱,只是“于邪淫中心不流逸”一点也不想有婚外性关系,则能生四王天;“于已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独居禁欲时还不能完全没有性的想望),能生忉利天;“逢欲暂交,去无思忆,于人间世,动少静多”,能生夜摩天(《正法念处经•观天品》也说:“若能离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