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楞严经》说:“定能发慧。”是说禅定的本身并不能生的智慧,禅定只是有利于声闻、缘觉对“无常空”和“缘起性空”的观行而发起智慧,禅定的定力只是有利于大乘般若智慧的显现。是故二乘的出世间智慧和大乘的般若慧的本身皆无关禅定。在大乘佛法里,四禅八定通常要到三地才开始修习,三地以前无暇修习,主要的时间都是用来修学般若慧。三地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是意故,佛在《楞严经》中一语道明:“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这个常住真心。”《如来藏经》云:“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而我们却被世间幻象所迷惑,且由于种种误导而无法认识找到真心,所以一直习惯于以这个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以为这个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真心,身在宝山不知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藏密四大派古今诸祖所言涅槃心,悉堕五现涅槃之中,佛于《楞严经》中说为外道;不论其定境及神通境如何高强微妙,悉名世间智,不离三界有为生死法故。出世间智者广有多种,略说有三: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具十智: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集谛智、灭谛智、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漏与无漏,以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有漏法故。三乘无学俱解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故而世尊在《楞严经》中开示: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在经过绵密的观察,发现到这颗觉知的心本是虚妄,更妄论其所坚持的想法更是如同幻化,即可亲证世尊所说的想如阳焰,一切的想(觉知心以及其中的种种念)无非如同阳焰,在前方恍惚可见,但并非实际存在,若不能发现这个,就如同干渴的小鹿,不断的去追寻着阳焰,却以为前方有水,如此虚妄奔驰,生 | 三摩地 2018-07-22 |
![]() |
须臾之间,龙女成佛对于五障之身的除,在三部最伟大的大乘以典《妙法莲华经》、《楞严经》、《华严经》中都有动人的开演。在《法华经》的《提婆达多品》里,文殊师利菩萨对智积菩萨说道,他在海中龙宫,常宣说妙法莲华经。智积菩萨就说:“这部经甚深微妙,可以说是经典中的实物,世所稀有,龙宫的众生有没有精进这部经而快速成佛的呢?”文殊说:“有娑竭罗龙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中佛早就讲过了:传戒者本身若没有戒体,或是持戒不清净,如此受戒者是无法得须陀洹果的,因为是不得戒体的无效传戒,那么修过双身法的大法师们还能为人传什么戒呢?但若传戒者清净自守,也都没有犯过戒律,你就能从他那边得戒;如果真的有得戒,未来一定可以得解脱的。如果有真的得戒,他所传的法绝不会妄传,最多只是依文解义,绝对不会未悟谓悟而误导你:离念灵知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是意故,佛在《楞严经》中一语道明:“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生死相续,皆由不知这个常住真心。”《如来藏经》云:“我见众生烦恼流转,生死无量,如来妙藏在其身内俨然清净如我无异。”而我们却被世间幻象所迷惑,且由于种种误导而无法认识找到真心,所以一直习惯于以这个处处思量做主之心为我,以为这个就是自己与生俱来的真心,身在宝山不知宝,“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说: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金刚经》中也有四维上下的说法。这同爱因斯坦相对论所提出的四维空间相同。相对论认为:物理空间加上时间,即构成四维空间。不过,世界一词在具体运用时,偏重界,即空间的意义。佛教指出从空间上看,宇宙是没有边际的。从时间上看,宇宙是前前无始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这一段《楞严经》中说的外道五种现见涅槃的过失,于拙著《楞严经讲记》第十五辑有详细说明,谨转载如下,供养佛门四众学人:【讲记:『而且住在金刚三昧中的诸善男子,已经证知金刚心而凝聚澄明正住其心,十类天魔已不能在他身上找到扰乱他的方便,他已穷究众生出生于三界中的各个不同种类的本元;当他观察那些不同种类众生幽隐清净而经常不断扰动的本元就是行阴,于是对无量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以下详述我对男女欲与男女分际的看法!《楞严经》中说:「菩萨见欲,如避火坑。」我们当菩萨的面对男女欲,能够避免当然要避免!尤其出家菩萨是以离欲修梵行,当然要尽量修不淨观和转依如来藏来离欲,那在家菩萨也应该尽量不要贪男女欲!所以葛格我自己订了规矩:三十岁就过了娶小老婆的年龄,三十一岁就过了坏男人的年龄。我是希望到四十岁就能够离欲,那这几年就慢慢减低各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佛陀在《楞严经》中就开示过,欲界天的天人对于男女欲贪爱的程度,是越往上层的欲界天,对男女欲就越淡薄,如果能够远离欲界的种种欲贪而证得初禅,舍寿后就能够脱离欲界的系缚而往生到色界天中。接著我们来看看经典中的开示,《楞严经》卷8:阿难!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婬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摩登伽女与阿难的故事主要依据《楞严经》、巴利文经典和大正藏第十四卷的《佛说摩登女经》之记录整理而成。阿难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佛陀三十二相,阿难三十相,由此可见阿难少年英俊,相貌庄严。而阿难陀的年轻貌美,也引起了很多麻烦。据《楞严经》第一卷记载,有次举行会后,佛陀带领许多接受波斯匿王的供养,阿难没跟上,于是就单独到舍卫城街上乞食。走了很久来到一个聚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对于欲念,有过描述:诸世间人不求常住。未能舍诸妻妾恩爱。于邪淫中心不流逸澄莹生明。命终之后邻于日月。如是一类名四天王天。如果不能舍弃夫妻恩爱,但是却可以不犯邪淫,那么命终可以生四天王天。于己妻房淫爱微薄。于净居时不得全味。命终之后超日月明居人间顶。如是一类名忉利天。如果欲念已经微薄,但是自处的时候仍然会有欲念,不能完全舍弃。命终可以生到忉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世尊在《楞严经》当中有开示过,众生的心念中因为情与想所造成的差别:想可以说是神智,意思是说如果神智清明的话,就会聪明灵巧,死后就会往上飞升而往生到天界去;如果是情执深重,就会造成烦恼粗重、身心暗钝的状况,那么在死了之后,就会随着各人情执烦恼的差别,往下堕落到地狱、饿鬼、旁生道去;如果是情执与神智均等的话,那么就会出生在人间。所以,如果在意业上修学不 | 三摩地 2018-07-22 |
![]() |
《楞严经》卷8佛开示说:想要求证佛菩提或修证禅定,不能吃五辛。五辛如果熟食会使人增长淫欲,如果生吃会使人增长瞋恚;吃五辛会使得善神远离,饿鬼接近,福德就会渐渐地削减。修学佛法必须要有许多的助缘来帮助,善神也是助缘之一,如果吃五辛就会使得善神远离,所以要避免吃五辛。另外,不能用残食——残食就是剩下的食物,也不能用不清净的物品来供佛。甚至像榴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的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众生是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楞严经》卷8有说:【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CBETA,T19,no.945,p.143,c4-5)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的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众生如何因善恶业而招感下一生的异熟果报呢?经论中曾有细说,现以《楞严经》来说明。《楞严经》卷8佛说: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p.95轻举非远,即为飞仙、大力鬼王、飞行夜叉、地行罗剎,游于 | 三摩地 2018-07-22 |
![]() |
至于众生是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楞严经》卷8有说:【众生自业所感,造十习因,受六交报。】1什么是十习因?一、淫习交接:此淫习乃是发于互相研磨,而研磨不休息,因此便生大猛火,暖热相现前,故众生彼此之间淫习相然,故招感地狱中便有铁床铜柱等事;因此十方诸佛如来都观此行淫是欲火,会焚烧修道成就的功德;而真修菩萨道者看到淫欲,心必远离,观此淫欲犹如火坑一般。 | 三摩地 2018-0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