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只有不共二乘之大乘菩萨道法,方依法界实相而说、而修、而证,是故唯有菩萨法才能证空性心如来藏故,唯有菩萨法才能眼见佛性故,唯有菩萨法才能证得种智故,唯有菩萨法才能究竟成佛故,所以说唯有大乘不共二乘的菩萨法,才是第一义谛法。 (原标题:什么是正法?则要先知道什么是四悉檀?) 三摩地

2018-07-22

」这句话还是要商榷,禅宗所说的法,在于以公案点醒有情「方便」,可以方便触证「真心」,称为「明心」,乃至更可眼见佛性,称之为「见性」,最后领纳真心的「无余涅盘」境界,如是三关,乃至有度化摄众的智能善巧,以及辨识真伪开悟之间的智慧,这些是禅门公案中的差别智,因此即使开悟的禅师继续修学,如是也和禅宗的原来三关无关联了,所以说大乘心地法门的范围是宽广而且深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三乘菩提不仅可以让人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而成为阿罗汉,更可以让人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实义菩萨而脱离表义菩萨的层次;甚至入地实证道种智,乃至一步一步往佛地一切种智迈进。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 三摩地

2018-07-22

大乘佛菩提道明心是如此,十住位的眼见佛性也是如此。经典当中以及现在佛教正觉同修会当中,实证眼见佛性的菩萨摩诃萨,来证明一样没有重男轻女,一样是男女平等的。眼见佛性的实证是没有重男轻女,明心是没有重男轻女,统统男女平等;所以,十住位的习种性的实证,是男女平等。同样的道理,十行位性种性的实证,也是一样男女平等;十回向位的道种性,也一样是男女平等。只要一 三摩地

2018-07-22

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自性弥陀就是众生各个本有的佛性,不论理体上的成佛之性就是如来藏,或性用上的佛性就是妙真如性,都是各个本有的。因为都具有般若经中所说:一切法平等性。因为亲证后就可现观,每一个人的真如法性,每一个人的如来藏,都是平等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然后转依如来藏。站在如来藏的立场来看一切法,这时所见的一切法,莫非如来藏所生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三摩地

2018-07-22

】由此可知布施、持戒、生天之论是很重要的,这是正修佛道的次法基础,若于此三论能够信受奉行,接著才有机会修学实证二乘的解脱道乃至进修大乘的佛菩提道,所谓断我见、我执,开悟明心、眼见佛性,乃至般若唯识种智等菩萨!而佛陀度众生的次第就是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开始;假使闻法者听到施论、戒论以后就不能接受,佛陀就不再继续说法,只讲到戒论便不再演说生天之论。假 三摩地

2018-07-22

譬如说,在《大般涅槃经》中说,眼见佛性的十住位菩萨就是菩萨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开悟明心不退的菩萨,就叫做摩诃萨;有的经典则说,要入地了才能称为菩萨摩诃萨。前面这一段的意思是说,大菩萨们修三十二相业,每一相都要以百福德来围绕,才能成就三十二相的一一相。也就是说,菩萨必须在无量无数劫当中,为诸众生作大利益,然而这不是指在有漏有为法上所作的大利益。那么 三摩地

2018-07-22

不但如此,从大乘法来讲,说开悟明心了、眼见佛性了,也是因为这个五阴而开悟明心或见性。如果五阴、十八界都灭掉了,只剩下如来藏,这时就没有断我见与未断我见的差别了,也没有断我执、未断我执,或开悟、未开悟的问题了,所以断我见与断我执以及开悟明心,都是五阴身心的事情。如果阿罗汉把五阴身心灭了,他就不是阿罗汉了;如果开悟的菩萨把五阴身心灭了,他也已不是开悟的 三摩地

2018-07-22

当知是人不见佛性及以如来。若有受持菩萨戒者。当知是人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能见佛性如来涅盘。菩萨戒以心为戒,非如声闻戒以身为戒;菩萨戒的意旨在于摄心,声闻戒则主要在于戒止身口之恶业,即使心动了,只要身口不做,就不算犯戒。而菩萨戒祇要有犯戒之念即为犯戒,所以要受持以前,须先将戒条了解清楚。一旦持戒后就须坚持到底。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地狱 三摩地

2018-07-22

因为从如来藏的常恒而不生灭来看,以及从眼见佛性时的佛性真实来看,这一生就像只是一刹那一样;如来藏、佛性恒不生灭,过去无量世、未来也是无量世,这样相待于这一世,就像电光一般一刹那就过去了。如果你再有更好的证量,有了如梦观,你来看往世过去的某一世,就像是南柯一梦,都是很短就过去了!一世又一世这样过去,犹如电光,这就是电光三昧。有了电光三昧,你会对这一世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平实导师开示的世尊了义究竟正法,也愿发大心期望此世能够明心证真,更复眼见佛性,甚至有机会进入初地,更能地地增上,直至成佛;成佛的愿都敢发了,怎么一个五戒不敢持守呢?所以劝请菩萨道的行者要心得决定,也是希望借助戒律的功德,让自己早点远离恶业习气种子现行的残害,让自己的持戒功德更能显发出来,如此才是积极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平实导师开示的世尊了义究竟正法,也愿发大心期望此世能够明心证真,更复眼见佛性,甚至有机会进入初地,更能地地增上,直至成佛;成佛的愿都敢发了,怎么一个五戒不敢持守呢?所以劝请菩萨道的行者要心得决定,也是希望借助戒律的功德,让自己早点远离恶业习气种子现行的残害,让自己的持戒功德更能显发出来,如此才是积极 三摩地

2018-07-22

既然提问的师兄有缘在此末法邪见众多的时代,能够接受导师开示的世尊了义究竟,也愿发大心期望此世能够明心证真,更复眼见佛性,甚至有机会进入初地,更能地地增上,直至成佛。成佛的愿都敢发了,怎么一个五戒不敢持守呢?所以劝请菩萨道的行者要心得决定,也是希望借助戒律的功德,让自己早点远离恶业习气种子现行的残害,让自己的持戒功德更能显发出来,如此才是积极的受戒与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是眼见佛性,先相信无形无色的佛性可以眼见,你信受不疑,也是对我的法供养。如果怀疑:“明心就是见性了,为什么明心还要来一关眼见佛性?”那就不名供养平实。有些人就是不信这个:外面那些人不信,当然是有原因的,他们想:“佛性无形无相,而你说肉眼看得见,我们都知道佛性的答案,可是没有一人能看得见。”所以他们恨死我了:“只有你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二者身不出家而心出家,上自维摩诘居士、善财五十三参中之国王、天神、淫女等,下至庞蕴居士、凌行婆及我会中已明真心、已见佛性之居士等是。三者身出家、心不出家;不勤求证悟而故作悟状、说悟后事,建大道场,求名闻利养,如大法师是。四者身出家、心亦出家,如十方诸佛,及我会中已明心见性之法师是。(改版补案:二○○七年起,为恢复佛世大乘菩萨僧团之住世利生,已有正受 三摩地

2018-07-22

第二是眼见佛性,先相信无形无色的佛性可以眼见,你信受不疑,也是对我的法供养。如果怀疑:“明心就是见性了,为什么明心还要来一关眼见佛性?”那就不名供养平实。有些人就是不信这个:外面那些人不信,当然是有原因的,他们想:“佛性无形无相,而你说肉眼看得见,我们都知道佛性的答案,可是没有一人能看得见。”所以他们恨死我了:“只有你一个 三摩地

2018-07-22

大多数的凡夫只希望受乐而避苦,所以绝对不会想要把该受的苦提前来受;但是深信因果的菩萨想法就会不一样,会认为造因受果是无法逃避的,造作了恶业就该要受报,能够提前受,早点了结这段恶因缘,所以会坦然欢喜的面对,何况提前受该受的恶报可以转轻,那么又何乐而不为呢?关于定业可转的道理,佛陀在《大般涅槃经》的〈师子吼菩萨品〉当中,有作过更详细的说明;在这段经文中 三摩地

2018-07-22

】那因为葛格我是佛陀与尊者的弟子,所以我听世尊的开示,都发愿投生在豪贵家庭,不生在贫穷家庭!但有些菩萨看了以前那篇文章还提出观点,认为投生在贫苦家庭也很好可以磨练自己,认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所以这就是大家的选择不同,人各有志!葛格我也至诚地随喜赞叹这样勇于挑战的菩萨!但我不打算这么发愿!我都发愿投生在富裕的菩萨家庭!话说回来,从因缘果报的 三摩地

2018-07-22

而三乘菩提不仅可以让人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而成为阿罗汉,更可以让人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实义菩萨而脱离表义菩萨的层次;甚至入地实证道种智,乃至一步一步往佛地一切种智迈进。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众生就可以迈向断我见、实证初果 三摩地

2018-07-22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