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html眼见佛性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37.html普门自在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38.html印顺法师的悲哀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39.html识蕴真义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40.html随缘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41.html结缘书:远惑趣道第一辑http://www.sanmodi.cn/mobile/book/45.html远惑趣道第二辑http://www.sanmodi.cn/ | 三摩地 2020-06-10 |
![]() |
四、大乘见道后即很快刹那入地? 辨正: 1、玄奘菩萨在中国时已证悟明心(见道)与眼见佛性,并已证得慧解脱果,但并无随即入地,待西天取经深入根本大论《瑜伽师地论》教诲,才清楚佛道次第,知晓入圣位菩萨所需具足的条件,方得回复地上之证境。 2、玄奘菩萨《成唯识论》说“真见道”(见道开悟)满足,再经历“相见道”的非安立谛 | admin 2020-06-09 |
现在末法时期,有些大法师说:禅宗哪里有三关?骗人的啦!其实就只是一关而已,哪儿有三关?可是,当你明心之后,又加上眼见佛性的时候,你将发现:这两关真的是截然不同,这两关是很显然的完全不同的。所须的知见不同,证悟的境界也大不相同,根本是完全不同智慧的境界,甚至于还可以说是几乎相反的。可是明心以后,接下来,你会想:真心也明了、佛性也见了,可是无余涅槃的解 | admin 2020-06-08 |
|
如果见性以后四大、五蕴、六根都变为佛性的话,那一切已经眼见佛性的人应当永远都不会死亡:因为佛性不生不灭的缘故。既然六根已变为佛性而不生不灭,所以见性的人不应该会死亡,因此世界坏时见性的人也不会死。但事实上,见性人是证知真心不死,色身依旧会死。见性后,六根依旧是原来的六根,没有变为佛性。由此可知,见性之后四大、五蕴、六根并未变为佛性,而是佛性一向不离 | admin 2020-06-08 |
|
」如是佛说金言乃是开示:真心之体性,非是一般凡夫眼识之所能见,唯有真悟之人以其慧眼方能见知;故云菩提之性非眼识所能识知,乃至非意识所能识知,唯真悟者之圣慧眼方能知见,唯真悟者之意识方能知之,非意指眼识不能看见佛性也。--------平实导师《平实书笺》 | admin 2020-06-08 |
|
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性,乃至牢关会末后句,及体验牢关参禅事毕,皆是一念相应慧,也都或多或少与定力相应。所以所谓的开悟,我们可以把它定义如下:藉由定力参详而了知有情生命之最初与最后的根源,因而导致无生解脱慧生起的一念相应的过程,即是开悟。在悟之前需要修动中的功夫——参禅的功夫,以及听闻参禅的知见。悟了以后,却发觉到真如佛性不是因为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菩萨七住明心不退了,成为七住满心菩萨,进入八住、九住,于九住圆满后转入十住修行,锻炼看话头的功夫,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于定力、慧力、福德圆满时,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不退,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进而转入初行位修行。眼见佛性的真实内容,将于后面几集详细说明,因此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说通,就是菩萨明心见性了,发起了般若智慧,依此般若智慧教导众生 | admin 2020-06-08 |
|
也就是说菩萨七住明心不退了,成为七住满心菩萨,进入八住、九住,于九住圆满后转入十住修行,锻炼看话头的功夫,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于定力、慧力、福德圆满时,可以眼见佛性成就如幻观不退,成为十住满心的菩萨,进而转入初行位修行。眼见佛性的真实内容,将于后面几集详细说明,因此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至于说通,就是菩萨明心见性了,发起了般若智慧,依此般若智慧教导众生 | admin 2020-06-08 |
|
甚至公然宣称已证真如、已见佛性了,因此就成为未证言证、未悟谓悟的大妄语人。[2]当知宗门之悟唯有一种: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转依如来藏所显真如性,除此别无悟处。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5]《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 | admin 2020-06-08 |
|
以触证领受如来藏为基础,以眼见佛性为基础,去熏习法无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如幻观为基础,去观察能觉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应的各种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阳焰观,发起圣性,远离自我的贪执;以阳焰观为基础,去观照法无我的熏习及菩萨道的修行,可以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地上菩萨的修道心,成就道种性。三观若不成就具足,便不能入初地;圣性及道性不发起,便 | admin 2020-06-08 |
|
《大乘无我观》七住菩萨的无我观,是以如来藏自体的对照,而经由观行来的;如果你进修到九住圆满,再修眼见佛性的法,因缘具足时忽然亲眼让你看见佛性,那又整个不同了,那个解脱的觉受又更强烈,如幻的这种觉受也变得更强烈。这个十住位的如幻观,不是由观行而得来的,而是恒常处于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现前观见唯有真如与佛性是真实法,世界与身心都是犹如梦幻一般的不实在。这 | admin 2020-06-08 |
|
必须真正的证得如来藏,而进入七住位作无我观,及眼见佛性分明时才能具足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此为基础,才能修习十行位的阳焰观,这是有其次第性的。阳焰就是太阳晒下来,远处地面热气幌动不停,那个热焰好像透明的水,它会使得你对远处所看到的影像扭曲,那就叫阳焰。我们的色身如幻、世界如幻,可是我们这个能取的心,不断的在执着色身以及色身所接触的色声香味触法, | admin 2020-06-08 |
|
换句话说:以触证领受如来藏为基础,以眼见佛性为基础,去熏习法无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如幻观为基础,去观察能觉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应的各种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阳焰观,发起圣性,远离自我的贪执;以阳焰观为基础,去观照法无我的熏习及菩萨道的修行,可以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地上菩萨的修道心,成就道种性。三观若不成就具足,便不能入初地;圣性及道性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从禅宗破初参明心所得的般若智慧,以及禅宗破重关的眼见佛性所得的般若智慧,乃至从禅宗的破牢关所得涅槃智来看,都只是在般若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上,都不能及于一切种智。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是究竟法,因为仍然不能够通达成佛之道,仍然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只是打开了成佛之道,打开了后续进修一切种智的门罢了,可以 | admin 2020-06-08 |
|
《心经密意》从禅宗破初参明心所得的般若智慧,以及禅宗破重关的眼见佛性所得的般若智慧,乃至从禅宗的破牢关所得涅槃智来看,都只是在般若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上,都不能及于一切种智。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是究竟法,因为仍然不能够通达成佛之道,仍然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只是打开了成佛之道,打开了后续进修一切种智的门罢了,可以 | admin 2020-06-08 |
|
因为到达念不退之前的初地的行不退,仍然还有一大段距离,得要再历经眼见佛性及以后的进修。眼见佛性时以肉眼来看世界山河大地乃至众生自己的身心,都能亲见其虚幻,这跟明心去比对而产生的虚幻是不一样的。明心后以如来藏的常住来比对五蕴果然虚妄,比对山河大地果然虚妄,这是从明心的证量上来做比对,所以这种身心世界虚幻,是一种比量所生,不是非量;这个比量也是证量的一 | admin 2020-06-08 |
|
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是在行菩萨道中,在初地之前仍有可能造下谤佛、谤法、谤贤圣的机会,导致人身不保而下堕三恶道受苦,这种能够让菩萨因为诽谤三宝导致人身不保、未来要下堕三 | admin 2020-06-08 |
|
换句话说:以触证领受如来藏为基础,以眼见佛性为基础,去熏习法无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如幻观为基础,去观察能觉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应的各种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阳焰观,发起圣性,远离自我的贪执;以阳焰观为基础,去观照法无我的熏习及菩萨道的修行,可以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地上菩萨的修道心,成就道种性。三观若不成就具足,便不能入初地;圣性及道性 | admin 2020-06-08 |
|
初住位是修布施,你们没有办法做法施,那你就做财物的布施;二住位严持戒法,……乃至六住位熏习般若;那你破参的时候就进入了七住位,七住位之后得要继续修学,锻链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后来你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就是《大般涅槃经》中佛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但是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习种性人。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他的习性还很重,因为他 | admin 2020-06-08 |
|
随后尚须亲随宗教俱通之善知识修学定力功夫,求见佛性。(眼见佛性一关,亦可俟于未来入初地三地时见,非必此时,然以此时见性为最适宜,修学一切种智时,较易成就初地无生法忍故。)眼见佛性时,即入十住位,名为未入地菩萨随顺佛性(若于初地三地眼见佛性,名为已入地菩萨随顺佛性,已分证法无我、分证五分法身故,故于见性时,不似未入地菩萨见性者之执有佛性可以眼见;不起能 | admin 2020-06-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