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经中所说如来的所知所见,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实证,不代表它不存在;到目前为止,佛教声闻乘的证果丶出三界,我们已经证明是可以实证的;辟支佛的因缘观,我们也可以证实它是可以实证的;佛说的佛菩提道:证悟明心丶眼见佛性丶道种智,我们证明确实可以实证。由此证明,世尊没有一件事情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实证的经中说法,当然应该要继续信受。[2]如来藏难思 admin

2020-06-08

  --------平实导师《真实如来藏》<第三十五章如来藏思想真是佛说>然一阐提人或时因佛慈力故而生一念善心,复信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名为闻见佛性,即离一阐提趣。是故(《大般涅槃经》)佛云:「善男子!一切众生不退佛性故,名之为有;阿毘跋致故,以当有故,决定得故,定当见故,是故名为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如汝先问断善根人亦有如来佛性者,是人亦有如来佛性,亦有后身佛性 admin

2020-06-08

  《心经密意》从禅宗破初参明心所得的般若智慧,以及禅宗破重关的眼见佛性所得的般若智慧,乃至从禅宗的破牢关所得涅槃智来看,都只是在般若的总相智与别相智上,都不能及于一切种智。因此我们就可以断言:禅宗的修证确实是了义法,确实是般若正义,但不是究竟法,因为仍然不能够通达成佛之道,仍然不能证得一切种智,只是打开了成佛之道,打开了后续进修一切种智的门罢了,可以 admin

2020-06-08

  此观修成时必能一念相应,见到自性弥陀,知道如何是佛心!如何是真如,并眼见佛性。诸佛的心,就是大慈悲的心,这个大慈悲叫做无缘慈。不要以为大慈悲是有慈有悲。没有!大慈大悲阿弥陀佛,没有慈、没有悲;因为他是无缘慈、无缘悲。因为无缘慈无缘悲,没有慈没有悲,所以能摄取一切众生。凡是众生有所念,他就有所应,不必限制特定的因缘或对象,这叫无缘慈,这才是大慈悲。到 admin

2020-06-08

  开悟明心时所找到的如来藏--阿赖耶识,因为悟后起修,眼见佛性、过牢关后,修除烦恼,断尽一念无明而没有流转生死的种子,改名为异熟识、庵摩罗识,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菩萨八地。虽然断尽一念无明而改名第九识--异熟识、庵摩罗识,但仍有一念无明的习气和法执的异熟种子,仍须继续修行。直到佛地断尽习气及尘沙无明,才改名为第十识--无垢识、真如。未到佛地,不能称为真如。因此 admin

2020-06-08

  但这只是一种状态、只是一个过程,我不主张大家去追求这种境界和过程,但也不能反对,因为这是参禅明心悟道、特别是眼见佛性十分清楚者,所必然会遇到的状况和过程,不是故意去追求和证取的,这在我们来说,叫做觉明现前,是由证悟的禅悦所产生的。这个境界并不须要故意去保持它,因为对于修行而言,它只是一个现象;但是如果要藉它来修定的话,这就有大用处了。通常觉明现前的 admin

2020-06-08

  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位明心而入第七住了,又在十住位眼见佛性了,才能够这样示现,前提是从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境界回心大乘法中明心又见性。戒慧直往的别教菩萨们,也就是直接修学大乘别教菩萨道的,虽然也明心而又见性了,仍然不能这样示现。(《起信论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 admin

2020-06-08

  在《起信论讲记》第四辑中,平实导师开示:这个菩萨得要是俱解脱阿罗汉,三明六神通具足而回心入初住位起修,在六住满心位明心而入第七住了,又在十住位眼见佛性了,才能够这样示现,前提是从三明六通的俱解脱境界回心大乘法中明心又见性。戒慧直往的别教菩萨们,也就是直接修学大乘别教菩萨道的,虽然也明心而又见性了,仍然不能这样示现。(《起信论讲记》第四辑,正智出版社 admin

2020-06-08

  那么在初夜分开悟明心发起大圆镜智、上品的平等性智跟上品的妙观察智之后,这个时候在后夜分的时候,目睹东方明星而眼见佛性;同样的这个眼见佛性的境界,也不是十住菩萨所看到的佛性的境界;当这眼见佛性成就的时候,同时也就成就了所谓的成所作智!成所作智就是对应到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个识,换句话说,在佛地的这五个识在成所作智的境界之下,这五个识可以独立去运 admin

2020-06-08

  每一个动的境界里面,都有帮我们亲见佛性的因缘。所以,如果佛子没有得善知识的指戳而见性的话,那么应当在此一切的活动之中去观察。如果善知识跟我们说破而仍然不能见的话,那就是我们功夫不够,应立即开始每天锻炼无相念佛功夫后再体究,然后在审察之中,触因遇缘,因缘成熟了,突然一念相应,这个时候就可以从一切的色、声、香、味、触乃至法之中,亲见自己的佛性;一旦亲见 admin

2020-06-08

  如是七住菩萨继续进修到九住,十住位因缘具足时眼见佛性,证得如幻观。十住位所证的如幻观,使十住菩萨恒常处于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现前观见唯有真如与佛性是真实法,世界与身心都是犹如梦幻一般的不实在。这不是由次第观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明心见性时便在剎那间住入这种境界中,由肉眼看见世界与身心(七识心)的如幻不实。眼见佛性之法,与境界相应,受用更大,其解脱正受功 admin

2020-06-08

因此明心、见性属于下品妙观察智及平等性智初起的一分,二者同属根本无分别智;但是眼见佛性时所证得见性根本智,却会使明心以后的后得无分别智转更深细,发起明心者所无法证得的另一种后得智,这是明心而未见性的人所无法想象与实证的,所以它既是根本智,也同时成为明心一关的后得无分别智;因为眼见佛性时,其实是亲眼看见如来藏的另一种面貌,但明心者无法臆想与猜测,所以 admin

2020-05-31

 如今开始有部分同修悟后进修而出现「梵行已立」的景况,如是景况陆续发生中,请大家要留意一事:梵行已立之后可以停止解脱道的进修,转为求眼见佛性,然後转进非安立谛三品心的修习;万勿先求「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否则将成声闻种姓而不能成佛及救护众生,便成为众生的损失。此事请大众务必留意,勿当耳边风。 末后敬祝大众身心安泰,道业增长,事事如意。  三摩地

2020-04-12

年少明心证真如,眼见佛性度重关。一览俱舍慧解脱,迥脱尘世真沙门。遍参明师受诸学,纳尽百川俱无遗。发心万代起圣见,恭取至教无上理。生死无惧一佛子,丹青独照自西行。 第2集 九死一生志益坚,万里鹏程继绝学。自古江山多豪杰,唯独斯人得称尊。誓取瑜伽受胜义,决开中国道次第。阐明悟后增上修,以为佛子入圣位。高昌大王识英才,不捨远行结道侣。为将圣法传天 三摩地

2020-04-06

我的菩提路(第七辑)【作者】余正伟老师等合著【出版日期】公元2021年10月31日【书号】978-986-06961-5-8【开本】32开【定价】NT$300书籍简介余正伟老师等人著,本辑中举示余老师明心二十余年以后的眼见佛性实录,供末法时代学人了知明心异于见性之本质,并且举示其见性后与平实导师互相讨论眼见佛性之诸多疑讹处;除了证明《大般涅槃经》中世尊开示眼见佛性之法正真无讹以外, admin

2020-03-17

譬如说,如果你对他说真的可以开悟,或者说真的可以眼见佛性,但是他始终是听不进去的,这表示他还在轻微的余报当中。过去世如果他是谤法、谤贤圣,下了地狱以后,轮转于饿鬼、畜生最后才到人间当人,前五百世过了,才能生到中国听闻佛法。也就是说,能够生到有佛法的地方(在古时候经典里面所说的中国,就是有佛法的地方),所以五百世过后,才能够生到中国听闻佛法、听闻正法 admin

2020-02-21

(有个前提----得来正觉上课,不断熏习配合在家读《楞伽经详解》,进展才会快速,光靠自己在家猛K,难呀!)以前眼见佛性时,世界如幻、身心如幻是体验到了,但总觉得仍有内外之分,有一个外在世界如幻,有一个内在我如幻的隔膜在,一直到最近对自心现量有了新的体会,这种内外的对立感才消失掉,这种体验很难描述。以前知道和别人打招呼是在和自己佛性打招呼,也知道在众生、 admin

2020-02-21

只有菩萨依佛菩提道,渐次修习这三德,到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于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于夜后分明星初起之时,而得眼见佛性,发起成所作智而成为究竟佛,因此才具足了解脱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于一切的声闻圣人,不论是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全都不具有丝毫法身德与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脱德。具备这些正知见,能够深入理解而发起正信的人,才是真正菩萨种性 admin

2020-02-20

我们参禅要悟其实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参禅人经由念佛法门的帮助,那么要眼见佛性,要能够到达实相念佛的境界是很容易的。从修证的果位来讲,如果能够到了实相念佛的境界,已经是即将要断了分段生死了,因为已经到了菩萨十住了,那么再经过十行、十回向,那就断了分段生死了。所以说如果能够进入实相念佛,那么一步一步的迈向断除分段生死的这个阶段的话,分段生死断了以后,那 admin

2020-02-20

导师则是由于实证第八识如来藏,并且帮助弟子也实证如来藏;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并且也帮助弟子实证眼见佛性的境界;而且符合三乘经典至教量,所以大家共同认定他是真的开悟。我们知道三乘的阿含经、大乘经,所说都是八识法,是有一致性的(案:详阅《阿含正义》七辑中的举证)。可是只有一致性还不够,佛陀说当于诸经推其虚实,依律、依法,究其本末。(----《长阿含经》卷3 admin

2020-02-20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