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世尊在最后八年之二处三会说《法华经》,阐述圆教之理,畅演唯一佛乘正义,会五时三教为一佛乘;并在最后一昼夜,申述真如与佛性非一非异之理,令知佛地断尽变易生死及眼见佛性之常乐我净正理,成大涅槃,具足四种圆寂。如是五时三教,以《法华经》收圆总成,故名为终教。始自凡夫位乃至佛地所应修证之解脱果及大菩提果,其知见、行门、修法、证境,皆已具足演述,化缘已满,由 | admin 2020-02-20 |
![]() |
菩萨依佛菩提道,渐次修习三德,到最后身菩萨位时,方能于夜半明心一悟而成佛道,再于夜后分明星初起之时,而得眼见佛性,发起成所作智而成为究竟佛,因此具足了解脱德、法身德及般若德。至于一切的声闻圣人,不论是慧解脱、俱解脱乃至三明六通大解脱,全都不具有丝毫法身德与般若德,也都不具足解脱德。具备这些正知见,能够深入理解而发起正信的人,才是真正菩萨种性的法师、 | admin 2020-02-19 |
![]() |
如果没有世间智慧的善巧,想要为众生说法实在是不容易的事;因为有很多的佛法,其实都跟世间法有密切的关联;不但在破参明心乃至眼见佛性上是如此,甚至于出世间法的佛菩提、一切种智等,也都跟世间法息息相关,所以菩萨应该要善知世间事。如果世间法的工巧明不好,想要证得一切种智就很困难;因为工巧明就是世俗智,世俗智好的人,佛道的进展会比较快。如果工巧明好的话,纵使 | admin 2020-02-19 |
![]() |
七住位之后还得要继续修学,锻炼功夫,准备眼见佛性。如果眼见佛性了,就进入第十住位,这就是《大般涅槃经》当中,佛陀所说的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总之,从初住位到十住位,都还是属于习种性的菩萨。习种性有两个意思,一个是说这位菩萨还有世间凡夫的习性,因为他的菩萨性,还没有具足圆满,所以异生凡夫的习性还没有完全净除。习种性的第二个意思就是说他还要熏习很多的法,也就是还得要熏 | admin 2020-02-19 |
![]() |
(三称三拜)六、发愿正觉发愿文(胡跪叉手念)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三拜)愿我修学大乘理,不遇声闻缘觉师,愿我得遇菩萨僧,受学大乘第一义;不久见道证真如,随度重关见佛性,随我导师入宗门,亲证三乘人无我。愿具妙慧勇摧邪,救护佛子向正道,普入大乘第一义,受学究竟微妙理;愿随导师学种智,通达初 | admin 2020-02-19 |
![]() |
《大般涅槃经》:若不能善持净戒,则不见佛性。佛灭度前,阿难尊者请佛开示:以何为师?佛言:以戒为师。如暗遇明,如贫得宝。所以戒的受持,是最基本的条件。但要如何受持?如何了解戒的真实内涵而圆满受持?至少一般而言,传授菩萨戒的对象要是人身,才能得到戒体;若是其他界众生想受戒,除非戒师有阴阳眼可互相沟通,得知对象能听懂,能持受戒的内涵,方可为其传授菩萨戒, | admin 2020-02-19 |
![]() |
甚至公然宣称已证真如、已见佛性了,因此就成为未证言证、未悟谓悟的大妄语人。[2]当知宗门之悟唯有一种: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转依如来藏所显真如性,除此别无悟处。若别以他法作为大乘见道者,或坚执离念灵知亦是实相心者(坚持意识觉知心离念时亦可作为明心见道者),则成为实相般若之见道内涵有多种,则成为实相有多种,则违实相绝待之圣教也![5]《金刚经》说无我相、无人相、 | admin 2020-02-18 |
![]() |
」经中所说如来的所知所见,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实证,不代表它不存在;到目前为止,佛教声闻乘的证果丶出三界,我们已经证明是可以实证的;辟支佛的因缘观,我们也可以证实它是可以实证的;佛说的佛菩提道:证悟明心丶眼见佛性丶道种智,我们证明确实可以实证。由此证明,世尊没有一件事情欺骗我们,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能力实证的经中说法,当然应该要继续信受。[2]如来藏难思 | admin 2020-02-18 |
![]() |
(佛菩提,乃是菩萨觉悟成佛的法道,也是菩萨经历五十二阶位才能成佛的法道,始从十信位对佛开示产生信心,乃至具足信心而圆满十信位转入十住位,开始在外门修菩萨六度万行;经历七住明心,开始在内门修菩萨六度万行,以及十住眼见佛性—眼见自己的身心与山河大地虚妄而成就如幻观,因此圆满十住位;依序转入十行位、十回向位、十地修行;于十地圆满后转入等觉位,于等觉 | admin 2020-02-18 |
![]() |
于十住位中,透过锻炼看话头功夫,跟随真善知识熏习眼见佛性正知见,以及培植十住菩萨眼见佛性所需要的福德,并于参禅的因缘成熟,一念相应慧,用父母所生肉眼而眼见佛性,眼见自己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因而成就如幻的观行,圆满十住位而转入十行位。菩萨在十行位,一者、开始荷担如来家业,出来摧邪显正及救护众生,避免众生被常见外道、断见外道乃至被邪淫外道所误导;二者、 | admin 2020-02-18 |
![]() |
但是末学想先向读者建议:当您眼见佛性的条件还没有成熟时,请千万不要急著参究佛性的答案,以免耽误自己的道业。因为即使参出来也没有用,一定是看不见佛性的,会成为解悟佛性而没有十住位如幻观的亲证功德;不如先全面了解佛性及见性所需的条件以后,确实去履践,依著善知识的教导,一步一步去努力实修,才能在因缘成熟时,于善知识的引导下亲眼看见佛性,确实成为第十住位满 | admin 2020-02-18 |
![]() |
平实导师在诸多著述中,对善知识的开示很多,综合而说,大概有以下这些条件:第一,自己已悟明真心,乃至已眼见佛性而不退转者;第二,愿意帮助学子建立求悟的信心者;第三,能演说禅法与知见,以帮助学子悟入者;第四,能教导学子参禅的功夫者;第五,能经常接受学子的咨询,摄受学子者;第六,能观察学子得度因缘,而随缘度化者;第七,能发大愿心助人得悟者;第八,悟后起修 | admin 2020-02-18 |
![]() |
而胜义菩萨僧可能现在家白衣相,菩萨出家相的童子、童女相,或少数现声闻出家相,可能已悟得真心,或是已眼见佛性,更有地上菩萨摩诃萨,能为大众宣说少分或多分胜妙的第一义谛法,虽然有不同身相或身分的示现,却都是身未出家,但心已出家,才是大乘胜义菩萨僧,才是佛的真子。而声闻僧就算初果乃至四果阿罗汉,都还不是佛的真子,因为他们都不敢也不能荷担如来的成佛之道、弘 | admin 2020-02-18 |
![]() |
而见性指的是眼见佛性(佛性一词另有成佛之性之意),也就是禅门里面所谓的重关(即第二关之意;禅门的第三关则是牢关)。真如是本体,佛性是作用,真如具备佛性的作用,但真如不是佛性;佛性虽从真如而来,但佛性不是真如,佛性与真如非一非异(譬如灯之与光)。真如无形无相,不可眼见,佛性虽然也是无形无相,但却可以眼见(《大般涅槃经》佛已有明示),能以眼根眼识由一切 | admin 2020-02-18 |
![]() |
而且到最后,佛陀目睹明星而眼见佛性,成就了大圆镜智以及成所作智:第八识产生了大圆镜智,不仅能够跟五遍行相应,而且跟五别境、善十一心法相应;而且成就了成所作智,可以化身无量、利益无量的众生。所以说,大乘的入道必须要以亲证法界实相心如来藏为基础,如果不是亲证法界实相心,所有这些智慧的圆满是不可能具足的;这些智慧根本不可能出生,更何况谈到具足呢?这个部分 | admin 2020-02-18 |
![]() |
十住位因缘具足时眼见佛性。十住位所证得的如幻观,使十住菩萨恒常处于世界如幻的境界中,现前观见唯有真如与佛性是真实法,世界与身心都是犹如梦幻一般的不实在。这不是由次第观行而得到的境界,而是明心见性时便在剎那间住入这种境界中,由肉眼看见世界与身心(七识心)的如幻不实。眼见佛性之法,与境界相应,受用更大,其解脱正受功德远过于破参明心,是 | admin 2019-11-03 |
![]() |
本辑亦录入一位明心后又再眼见佛性的实证者,文中详述见性之过程,并说明见性后的情况。古来能得明心又得见性之祖师极寡,禅师们所谓见性者往往属于明心时观见第八识如来藏具备能使人成佛之自性,即名见性,例如六祖等人,但非《大般涅槃经》中所说之“眼见佛性”之实证。今本书提供如是证量之见性报告一篇,以飨读者。 平实导师序文 禅宗真旨即是实证第八 | admin 2019-09-02 |
![]() |
老实说,这真是实话;因为刚明心的人“念佛”不同于一般人,但是明心后二、三年的人“念佛”又不同于刚明心的人,眼见佛性的人“念佛”又不同于明心多年后的人,入地以后“念佛”又不同于地前,乃至十地、等觉、妙觉“念佛”也是不同于八地、九地菩萨,所以具足圆满“念佛”法门的人只有诸佛。诸佛已经了解佛地的 | admin 2019-09-02 |
![]() |
而三乘菩提不仅可以让人解脱于三界轮回生死而成为阿罗汉,更可以让人开悟明心乃至眼见佛性,成为实义菩萨而脱离表义菩萨的层次;甚至入地实证道种智,乃至一步一步往佛地圆满一切种智迈进。因此“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这些内容就是佛陀教导众生趣向解脱的实证,乃至是未来大乘佛法实证所需的“次法”基础;有了这些基础 | admin 2019-09-02 |
![]() |
实证大乘佛菩提智而明心证真,乃至眼见佛性后,因为伏除五盖性障而发起初禅以上的功德,得以离欲界系缚,再配合发起生生受生于人间利乐有情的大愿,蒙佛菩萨加持示现而了知自己的宿命,此亦是乘愿再来的菩萨。所以今世听闻本师释迦牟尼佛名号,或睹世尊圣像即涕泪悲泣或衣毛为起者,相应诸佛悲愿而蒙加持示现过往菩萨行愿,应知大多乃乘愿受生此土者。如《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 | admin 2019-0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