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这样的非择灭无为,实际上是依自心如来藏而施设,因为其体即是自心如来藏,不可外于自心如来藏而建立非择灭无为法;然而这个第八识之清净自性无漏习气,并不是修行以后变成的,而是本来就已经是这样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非择灭无为却是要由前四位等方能显现出来,如果离开前四位诸法,也无法显现,所以说非择灭无为是所显法不是所生法。以上所介绍的是非择灭无为。-----《三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意思是说,不动无为乃是修除第八识心体所含藏七转识种子之贪乐厌苦,而住于无为境界,其实仍然是依止于第八识心体之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无为法而立其名;唯是灭除有漏而依止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已,仍然是汇归于第八识心体之真如性,并不是另外有真如性可以为其所依止。以上所介绍的是不动无为。-----《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第68集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之意涵(五)》正圜老师开示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有漏法如是,无漏法亦如是。如四圣法界之佛界,最后身菩萨成佛于人间时,其身口意行已皆纯是无漏,而是有为法;此无漏有为法,亦须八识具足现行运为,方能于人间托钵饮食、尝味嗅香乃至说法,故说八识心王「一切最胜」。次如无学菩萨与俱脱阿罗汉入灭尽定,前六识俱灭,离见闻觉知,犹如眠熟闷绝而无息脉,状若死亡,然阿含中佛说「灭尽定中有不离身识,身不烂坏,识不离身」,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因为有大乘的唯识妙义,声闻缘觉断除了我执以后入无余涅槃,到底还剩什么东西存在呢?如果二乘无学断了我执而入了无余涅槃,灭了三界,灭了三界六尘万法、灭了五阴十八界,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而入无余涅槃,那这样子不就是断灭论吗?这个就是犹如焰摩迦比丘所说的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这个就是断灭见!所以就是因为有唯识的妙义,所以令二乘的无学入于无余涅槃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大慧!言剎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入楞伽经》剎那品第十四云:【(佛言:)「大慧!愚痴凡夫不觉不知,执着诸法,剎那不住,堕在邪见而作是言:『无漏之法亦剎那不住。』破彼真如如来藏故。」】《入楞伽经》:【「大慧!如来藏识阿梨耶识境界,我今与汝及诸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法之运作,已是甚深极甚深,炫惑于有漏有为法上之无明众生,当然对于诸法本具之无漏无为性、清净性与真如性,更是无法想象的。如世尊于《胜鬘经》所云:「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难可了知。有二法难可了知:谓自性清净心,难可了知;彼心为烦恼所染,亦难可了知。」正是此理。但这个自性清净心而有染污虽然如是难知难解,连大阿罗汉都无法证解,而这种般若境界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事实上,这当中尚有许多难可了知的微细运作无法细说,一方面是由于末学的证量尚浅,一方面是为了避免泄漏佛说密意,故略而不说,尚祈读者见谅。在这里,我们不难看出透过意识心五别境(欲、胜解、念、定、慧)所处理的微笑讯息,与透过潜意识(末那)五遍行(触、作意、受、想、思)所处理的微笑讯息是大大不同的。透过五别境的意识心所处理的微笑讯息是人类所发展出来的特有文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没有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等作用,或者说它随缘应物,和意识心等七转识的作用不同】。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于本体不变易中,内有诸善恶业有漏无漏法种生灭增减变易,故非无变易。何故非有作用非无作用?如来藏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故非有作用【没有意识心的见闻觉知等作用,或者说它随缘应物,和意识心等七转识的作用不同】。如来藏虽离见闻觉知、无分别性,而于熟眠、闷绝昏迷、无相心定、灭尽定等四位中皆能寂照不灭、任运随缘,醒觉时亦同,故非无作用。若无作用——如 | 三摩地 2018-07-21 |
![]() |
等到佛地,断此异熟性,无漏,故改名为无垢识。三、无垢识佛子经三大无量数劫修行,断尽分段、变易生死之后,此第八识不再受熏变易,为无上清净诸无漏法之所依止,故名无垢识。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都是第八识在不同阶段的名称,并不是三个识。譬如一瓶泥水(凡夫有情之阿赖耶识),若除去泥砂杂质后,就得到一瓶清水(阿罗汉、辟支佛、八地以上菩萨之异熟识),若再将清水 | 三摩地 2018-07-21 |
![]() |
变相观空唯后得,果中犹自不诠真,圆明初发成无漏,三类分身息苦轮。第六识颂三性三量通三境,三界轮时易可知,相应心所五十一,善恶临时别配之。性界受三恒转易,根随信等总相连,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第七识颂带质有覆通情本,随缘执我量为非,八大遍行别境慧,贪痴我见慢相随。恒审思量我相随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一)心法八(有主动支配能力)眼识(能观)耳识(能听)鼻识(能嗅)舌识(能尝)身识(能触)意识(能知诸法)末那识(又名传送识、染污识、染净依,即根本意识能分析诸法)阿赖耶识(又名无没识、含藏识、能藏诸法,永为种子)(二)心所法五十一(受心王指挥)遍行五(通善性、恶性、无记性)作意(心生境界,作意境)触(由境生心)受(由触生受)想(由受生想)思(想生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个无垢识的名称,也就只有在佛地才有,菩萨不管在哪一个阶位,都不能称为无垢识;因为菩萨即使修到了等觉位,都还得要继续熏习、继续转易第八识心体中的种子为纯无漏的法种,否则就无法成为佛地的无垢识真如。成佛之前的任何阶位,第八识心都可以叫作如来藏,但是成佛以后就改名称为无垢识。为什么成佛以后,第八识心就不再称为异熟识呢?因为成佛以后,第八识心中异熟种子的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此谓:一切佛子次第渐修而至佛地时,其清净法界即是无垢识连同纯净七识所显示之究竟清净境界,非唯第八识心体是真如性故,其所含藏之佛地七识心体种子亦皆究竟清净而成为纯无漏之有为法故;由此内外俱净故,佛地六丶七识究竟转依第八无垢识心体之真如性,能令佛地八识心王显出究竟清净法界之境界,因此始能出生四智圆明之一切种智;然而如是清净性之真如性相,绝非修行而得者, | 三摩地 2018-07-21 |
![]() |
这段的意思是说:这个第八识从无始至今,能变生有根身及器世间,作为有情的依止,因此能够执持一切有漏、无漏、色、心等诸法种子;这个第八识不仅能执持一切顺流转法,令诸有情流转生死,也能与一切无漏还灭法作为依持,令修行者可以证得涅槃。各位菩萨,由这段中可以证明,确实有一个无始来就有的心体存在,可以作为一切法的所依,这个心体同时也是有情众生流转生死和趣向涅槃 | 三摩地 2018-07-21 |
![]() |
但是佛地第八识心体的真如相,其实在因地阿赖耶识心体中已经具足显示出来了,只是尚无法出生佛地无漏有为法上的功德而已。事实上,经论中常以未提炼之金矿,比喻含藏染污种子之阿赖耶;而以含于金矿之纯金或经提炼后之金块,比喻为阿赖耶识之自性清净心体。如下:《密严经》中有云:「如金在矿中,无有能见金,智者善陶炼,其金乃明显;藏识亦如是,习气之所缠,三昧净除已,定 | 三摩地 2018-07-21 |
![]() |
断贪欲,还有一点自己可以去检查:睡觉到天亮时,去检查有无漏失不净?去检查有无形起?因为诸位迟早要走这段路,所以要把过程告诉诸位。男众漏失不净有二种:一是不行淫欲,久之精满则溢,若非因绮梦遗精,仍是离欲人。二是断身行,不断心行,因绮梦而遗精,此非离欲人。形起男女都有,只是女众不容易发觉。那么经典讲有五个原因导致形起:“一、小便盛。二、大便盛。三 | admin 2018-07-21 |
![]() |
作如是如实知见者,不起诸漏,心不染著,以得解脱;是名比丘六触入处已断、已知,断其根本,如断多罗树头;于未来世欲不复生,谓意识法。”此段经文特别强调。对于意识及其相应法,都不想要再出生了,就是断除生死根本的人。如同截断了多罗树的树头,使得多罗树的生机永断,不可能再出生枝叶了!专修解脱道的比丘们,若能将六根、六尘、六识的触受,认清是虚妄无常的;并 | admin 2018-07-21 |
![]() |
居士更举六祖当初被追杀的公案,以为这件事情就是按照坛经上所说,「不思善,不思恶」,这样可以会去,而且以为这就是「密意」,如果是这样,后代禅师为什么不照著作,不照着施作方便,更要隐覆密意作什么?甚至有人临终,还是不肯泄漏密意,以致断绝他的子孙呢?为什么呢?要知道,这坛经上当然是漏写了这个「明说密意」的那一段,可是这个「明说密意」的因缘,一定也是相当的 | admin 2018-07-21 |
![]() |
他说:“你主张佛性可以肉眼看见,为什么你见性了以后还会变成老花眼?”奇怪了!见性了不可以老花眼吗?若真如此,则老人就不可能见性喽?是不是?那么近视眼也应该看不见佛性喽!以前被我们以为非常有智慧的人,居然写出这些话!仅是一段短短的质问,漏洞就有很多;我们在一九九五年出版的《悟前与悟后》,书里面有很多见道报告,都讲“一根若见,六根俱见&rd | admin 2018-07-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