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地行菩萨道。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世尊接下来就继续教导们:【善男子!菩萨布施远离四恶:一者破戒、二者疑网、三者邪见、四者悭悋。复有五法:一者施时不选有德无德、二者施时不说善恶、三者施时不择种姓、四者施时不轻求者、五者施时不恶口骂。复有三事,施已不得胜妙果报:一者先多发心、后则少与,二者择选恶物持以施人,三者既行施已心生悔恨。善男子!复有八事,施已不得成就上果:一者施已、见受者 三摩地

2018-07-23

们今天要讲的佛典故事,是在讲布施,怀天地之仁惠泽众生这个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 三摩地

2018-07-23

】(《增壹阿含经》卷13)这里面就是在告诉们这个道理。因此菩萨必须要生生世世都不断地在累积福德,即使到了等觉菩萨,都还在布施内财、外财,百劫修相好,乃至成佛后也继续不舍善行。因此可见福德的重要性,在菩萨道的修学之中,在每个层次的修证阶位,都必须要有相对应的福德来支撑。因此,们也要了解一般布施的异熟果报,是有使用尽的时候,因此需要继续植福,未来世才 三摩地

2018-07-23

有人问到说:佛法之中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没有因果了吗?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曾经起了一个念头:为什么会这么问?后来想到世间法之中,不是也有求官不一定得到官,求如意郎君、美娇娘也不一定尽如人愿,甚至是求子嗣、求阖家平安等等,能否实现也都在未知之数;依于这样子的观念,所以有人会有这样子的看法。因为佛法之中说求财富得财富,那不就是没有因果了吗?会这样怀 三摩地

2018-07-23

但若是将财产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另外,若被政府扣了一半遗产税,那些税金算不算种福田?因为自己并未享用福报,而是给别人拿去用了,故来世能得更大福报?答:子孙算是所的一种,将财产分给子孙,是所执。将来虽亦会得果报,但只是从所执而产生继续轮回生死的果报;子孙也不属于福田,不会转化为来世更大的福报,他们只是依自己的福德来接收此世应有的福果;世 三摩地

2018-07-23

先说至心施:不要像某些达官富贾,为了显示身分地位,就颐指气使的行施:某某人!帮从钱柜中拿五万块钱去某某寺供养三宝。这有些颐指气使的味道,那可不好!已经不是至心施了!而且是透过别人而布施,这是有后世因果的:不是自已亲自去布施,后辈子得到福报时也一定要经过那个人才能得到,自己的福报是被他人控制的;因此应当要自己亲手去布施,不要透过别人。并且在布施时要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正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集们就要跟大家介绍七种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却仍然可以获得广大的果报!一般的学佛人都知道布施可以获得富裕的果报,例如《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中说:【为富,财物无限,从布施中来。】(《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但是布施一定都需要有财物吗?其实佛陀有教导们很多布施的方法,甚至有不用减损财物的布施,仍然可以获得大果报的。例如《杂宝藏经》中的七种施 三摩地

2018-07-23

换句话说,他又证得了世出世间法,最低层次的世出世间法的证得,表示他也如同二乘人一样,断了见而证初果。既然是断了见,就说他已经开始了离开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等四个相,因为能够离开等四相,所以才说在布施的时候,不再计较众生是否能够有所回报;也随着自己的能力而布施,不会因为失却了财物,会觉得舍不得,于是乎,自然不会产生忧愁与后悔。为什么说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而法施为佛法之布施;把们所学的佛法告知有缘者,使其同蒙法利。布施为菩萨修行之第一度,亦为最重要之一部份,一个人想要求得禅定、智能的功德,如果过去生没有做好布施,今生就会有许多的障碍。由平实导师之开示即可知布施为一切佛法修行的基础,也是菩萨行佛菩提道的第一步,亦为吾人欲求解脱痛苦、烦恼、无明,及求悟明心、见性、见道、修道所需资粮之重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求福反成助恶之因由,端在不知三乘菩提差异所致,是故闻说深不可测之如来藏妙法时,即因名师误导之故,即等视如来藏妙法同于外道神,由是而极力护持否定如来藏之邪师,产生了力助破法者之愚行,以冀如来藏妙法消失不传。由是缘故,欲藉此经中佛所宣演三乘菩提异同所在之智慧力,令诸学人悉得了知真实福田与假名福田——毒田——之差异所在,由是而令 三摩地

2018-07-23

看了这段影片,若有人开始戒杀、茹素的话,这位小菩萨及信受而去实践戒杀、茹素的人,他们的未来就开始一点一点慢慢转变了!这是因为什么原因呢?因为们身上都有一个「如来藏」,纪录着无始以来,善、恶、无记的一切业种,所以若们奉行戒杀、茹素,业种便开始转为清净了,而体现在自己及未来世的色身上,自然就会少病及长寿。释尊在《优婆塞戒经》开示这些正知见:「云何法 三摩地

2018-07-23

(五)怜愍施具足:云何菩萨成就怜愍施具足?菩萨见众生饥渴受苦,裸形弊衣,无所依怙,无归、无趣、无居住处,离于福业,便生殷重怜愍之心:「今为苦众生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但以众生轮转受苦,裸形弊衣,无怙、无归、无趣,饥寒困苦,当何时为是众生,作衣服饮食,乃至归依、舍宅,现有财物悉施与之」,虽作是施而不生念,存有人财物等想,如是施者,是名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虽度世去。经法当在。复有四因缘。可从得福。一者畜生无所食。饲之令得命。二者见人得疾病无瞻视者。当给与供养令得安隐。三者贫穷孤独当护视。四者人独一身行禅念道无所衣食当给视之。是为四事布施持善意与之。其得福与佛等无有异。(佛欲入涅槃,诸比丘问佛:佛是无上福田,天人导师,佛灭度后,从谁得福?佛说:虽灭度,经法还在,另有四因缘,可从之得福:一是看到畜生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众生最多的烦恼就是所烦恼,众生对于见烦恼,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时,一般烦恼都是所上面的烦恼;譬如这是所有的眷属、所有的房屋、所有的田地、所有财产、所有的名声、所有的权利、所有的power,这就是众生的所烦恼。如果能布施,就能渐渐破除这些所烦恼,他会开始认清这些都是无常之物、无常之法,何必悭贪?如果能布施,就 三摩地

2018-07-23

以前得罪过他的人,现在知道他是大善人,很乐于布施:即使这个怨家、仇家去找他,他也愿意布施,这个人实在太好了。他就不自觉的赞叹你,所以怨仇悉生亲想。以前做了对不起你的事,你都不计较,照样帮助他,所以他见了你会觉得不自在,老是觉得对不起你,他这时就知道你对他根本不计较,所以他心中就放宽心了,你就使不自在的他因此得到自在,所以布施有这样的功德。由这个缘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就问他们说:「你们是因为什么缘故而沦堕地狱受苦呢?」罪人回答:「从前在人世间时,空尽家产来救济贫穷,拯救拔济众生的苦厄,所以如今枉受重罪堕于太山地狱中。」菩萨又问他:「仁慈惠施的人遭获这样的殃报,那么接受布施的人也下地狱了吗?」天帝释回答:「接受惠施的人,命终之后都了。」菩萨回应他说:「之所以要行布施救济,就是为了利益无量的众生,假使布施 三摩地

2018-07-23

此饭食自可供给诸仆使。无辜持用。施于沙门。由是施福。七反往生三十三天。七反生此舍卫国中最胜族姓。最富钱财。以彼施辟支佛时。不净信心。不手自与。不恭敬与。施后随悔故。在所生处。虽得财富。犹故受用粗衣.粗食.粗弊卧具.屋舍.车乘。初不尝得上妙色.声.香.味.触。以自安身。(世尊便告诉波斯匿王关于摩诃男的因果,因为他在过去世,遇到一位辟支佛,布施了一顿 三摩地

2018-07-23

”——《优婆塞戒经》(杂品)第十九广修布施以后,心中没有侮恨钱财被布施出去了,这个人如果是因为在客尘上,特别是指所烦恼,也就是贪瞋痴的烦恼(是从客尘上发生的所烦恼,以及把虚妄的自误认为真实不坏法而毁谤正法,都是从客尘而生的烦恼。客尘在《楞严经》有定义过了,所以客尘就是指相对于真实心以外的所烦恼,都属于客尘。如果是因见没有断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