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目录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二)菩萨的种类(重点:退转菩萨和不退转菩萨、出家菩萨和在家菩萨、22种假名菩萨和30种实义菩萨)(三)甘愿做菩萨(推荐详读)二、菩萨戒简介三、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兼谈受持菩萨戒的功德)?四、三种受、受持菩萨戒的心态和注意事项五、如何持菩萨戒六、菩萨戒戒相浅解七、菩萨戒释疑一、关于菩萨(一)什么是菩萨?在学习菩萨戒的受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善戒要这五根,而恶戒不必有这五根?譬如修学密宗邪法的那些弟子们,他们要受持金刚戒时很容易受,而且是个个都很欢喜受,叫他们发誓:要一生努力修双身法,追求男女合修时的淫乐第四喜境界。这时他们个个都欢喜得不得了,都从心中确实发了,因为随顺世俗淫乐是一般众生都不会拒绝的,不需要对出世间法生起信进念定慧等五个善根,就可以很容易的接受专修双身法的藏密金 三摩地

2018-07-23

上海开示菩萨戒:这个问题就是刚刚讲到「菩萨戒」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来之前,就已经排好这个主题今天要讲,也就是说,现在因为们不能一直经常性来跟大家互动,刚刚有说只能看书啊!那怎么办呢?很多学习,像刚提到学习的方法,以及怎样知道对?要怎样修正?哪里错了?现在就是问题在这里,但是们在学习菩萨的这个法,说让自己成为菩萨,学菩萨道的过程里面,不是只有 三摩地

2018-07-23

」为此们有的同修担心自己不能严格持戒而产生了退去的念头,有的则只想选择自己比较有信心的个别戒进行分别求受。究竟们该如何对待受戒、持戒、犯戒,甚至破戒呢?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们对受戒充满了期待,想能够以此来清净自己的身心,在修学的路上能够更精进的前行。但是上讲述有很多犯戒的行为是不可忏悔的,这让们感到了恐惧;不是担心业报,更多的是担 三摩地

2018-07-23

如诸众生贪心杀时,一念具足十二因缘;——《优婆塞戒经》(二庄严品)第十二以前们曾经讲过说十二因缘,说有十种十二因缘,譬如三世十二因缘、一世十二因缘、二念十二因缘等,如今讲一念之中具足了十二因缘。似乎以前没有人讲过这法,现在终于有机会让们把它讲出来。大家都能够背十二因缘,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乃至最后生缘老、病、死、忧悲、苦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三说:「若复有人乐为邪淫,是人不能护自他身,一切众生见皆生疑,所作之事妄语在先,于一切时常受苦恼、心常散乱,不能修善,喜失财物,所有妻子心不恋 三摩地

2018-07-23

们先要说明:什么是戒体?戒以何为体?(大众答:心)以心为体啊!戒的目的就是要戒心嘛!前面佛说:意识与意根会导致们的业种变化,导致世间和未来世五阴的变化。所以,戒当然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嘛!戒不是以如来藏为体,因为如来藏不受戒,祂也不可能持戒,因为祂从来就不会犯戒,你叫祂持什么戒?所以,一切的戒都是以意识、意根为体;因为戒所要戒止、遮止的就是意识和 三摩地

2018-07-23

同理,戒要制止见存在,也要制止执存在,更要制止所的贪着,心既然不愿意放弃戒,又不许在这上面攀缘,当然要离开这些烦恼,烦恼离开了以后心自然就不热而清凉了,就会觉得无所事事。无所事事时就好读经、参禅、打坐修定、思惟诸佛法了!所以戒能遮除烦恼热,所以又叫作清凉。第四、戒又名为上,不是低下之法;因为持戒的缘故,能使人上生欲界天;乃至由于持声闻戒或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师兄、师姊同修们,大家好!叫王正梅,现在就这次去受上品菩萨戒的过程,说一说个人的一点点体会。如果有说的不对,或不如法的地方,也希望同修们能不吝指正。“信受正法(佛陀所说的真实义),依止真善知识,尊师重道,依教奉行。”这是去求受上品菩萨戒之行中体认最深的,也是们修学佛菩提道的一个重要而且是基本的心态与观念。过去看平实导师的书,曾多 三摩地

2018-07-23

发露忏悔毕,各回本座后,同忏往世余业:)四、忏悔偈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今皆忏悔。(诵三遍,每遍一拜后起立合掌。)五、炉香赞    炉香乍爇(ruò)法界蒙熏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n 三摩地

2018-07-23

性戒与们之本性相关,遮戒为遮止们不去犯戒。酒能乱性,酒戒仅有佛教才有,是为了防止们不犯之重戒。五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们与五常相关,五常是人间的根本,所谓仁、义、礼、智、信。不杀生是仁、不窃盗是义、不邪淫为守礼、不妄语是可信者,饮酒者满口酒话,人多不信,常常败事,故不饮酒的人是智者。五戒俱足,可保人身。五戒若犯,人身不保。要想学佛,必须生生世世 三摩地

2018-07-23

问:正觉同修各位大德:你们好!在此,致以新年最美好的问候!的同修们有若干困扰的问题,希望各位大德能帮助们解决这些难题:(1)吃素的人可以吃鸡蛋吗?(2)修习萧老师这个法门是否不能吃鸡蛋?(3)机械化养鸡场的蛋(蛋内没有受精卵)也不能吃吗?答:《梵网经》〈卢舍那佛说菩萨心地戒品第十之下〉说:「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依于三宝受戒,是名世戒;是戒不坚,如彩色无胶,是故先归依三宝,然后受戒。若终身受,若一日一夜,所谓优婆塞戒、八戒斋法。夫世戒者不能破坏先诸恶业,受三归戒则能坏之;虽作大罪,亦不失戒,何以故?戒力势故。俱有二人同共作罪:一者受戒、二不受戒;已受戒者犯则罪重,不受戒者犯则罪轻,何以故?毁佛语故。】讲记世戒和第一义戒不同,有智慧者应当观察戒有两种: 三摩地

2018-07-23

】(《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卷一)从这一小段圣教的开示内容们就知道:有的众生生命乃是短命的,有的却是长命的;有的众生生来就是庄严端正,有的众生生命乃是丑陋难看的;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渺小,而有的众生乃是威德势力很大;有的众生却是生在高贵的族姓之家,有的众生却是出生在贫穷的家族之中;有的人生命乃是生活资粮缺乏,有的人则是非常富裕的生命;有的人天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们可以看到有一部经叫做《大方便佛报恩经》卷六说:【(优婆离)问曰:若不受三归,得五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八戒不?若不受三归,得十戒不?若不(受三归),白羯磨得具戒不?(世尊)答曰:一切不得。】这段所说的五戒,就是们说的杀、盗、淫、妄、酒。所谓的八戒就是指八关斋戒,这是八戒。或者是说十戒,这个十戒指的就是要成为比丘、比丘尼之前,所要受的沙弥戒或 三摩地

2018-07-23

者极多,爱亦不少。今皆能舍,如此爱着等。生死黑暗处,轮回险阻中。亲亲更相恋,恶见于乖离。无常无悲愍,破坏使别离。恩爱无别离,不应求解脱。展转相亲爱,相恋转善厚。毕竟必别离,以是因缘故。智者求解脱,都无所遗恋。——《大庄严论经卷十四》★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平实导师也常常教导们,爱语是度众生非常重要的方便善巧,《瑜伽师地论》卷46〈菩萨功德品第18〉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根本大论圣弥勒菩萨说:在种种摄受众生的事项中,以爱语来和众生同事利行所获得的效果是最殊胜的。如果布施时却不能以爱语施,那这种布施已失去摄受众生的功德,虽有福德却也打了很大的折扣。因为众生的慢(表现在自尊心上面)都很炽 三摩地

2018-07-23

】就是爱著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的所。或贪爱五欲境界而一心一意专志追求,求得之后更是专注沉醉其中,无力分辨己身已经被五欲境界深深地系缚住,难以出离。或者是对欲界、色界、无色界境界的贪爱执著,于是长远劫在三界六道的善道、恶道中,生死轮回不已。或是对于造作未来善恶报偿的诸业因缘加以爱著,对于会感生未来现行,诸多染污业行的种种烦恼因缘加以爱著, 三摩地

2018-07-23

时须菩提闻山神语,即生欢喜,寻问之曰:今者世尊,为在何处?山神答曰:汝但眠眼,自将汝,至世尊所。时须菩提用山神语,眠目须臾,不觉自然在祇桓中,见佛世尊,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光明普曜,如百千日,心怀欢喜,前礼佛足,却坐一面。佛即为说嗔恚过恶:愚痴烦恼,烧灭善根,增长众恶,后受果报,堕在地狱,备受苦痛,不可称计;设复得脱,或作龙蛇罗剎鬼神,心常含毒, 三摩地

2018-07-23

《楞严经》第四卷里面曾经提到说:【十方如来于十八界一一修行,皆得无上菩提,于其中间亦无优劣;但汝下劣,未能于中圆自在慧,故宣扬,令汝但于一门深入,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楞严经》卷四)世尊要阿难尊者于六根中,先选择一个根门,固定一个根门深入去观察,目的是要入一无妄,彼六知根一时清净。因为知道说,这个六个根门的运作道理是相类似的,而又因为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