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等张傻子空手回来时,万财主觉得奇怪,上前问道:"干啥去了,给你的那瓶油呢?"张傻子平静的回答:"我把它送到庙里做了‘大布施'。"只见那万财主咧嘴大笑道:"臭美!每年我往庙里送一车油,才是个‘小布施'呢,你一瓶油会是‘大布施'?骗人吧,你!"万财主把脑摇得像拨啷鼓一样,根本不相信。张傻子一本正经地说:"真的,我刚到庙门口,就听里面喊,送‘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菩萨于是就问那些在地狱中的人说:你们是因为什么缘故到地狱中受苦的呢?这地狱中受罪的人们说道:我们以前在人世间,将家中的全部财产都拿出来救济贫穷人,拯救众生出苦难。去世后堕入太山地狱中,如今正在受重罪。菩萨问帝释天:仁慈的布施的人反而到地狱受罪,那么接受布施的人也是这样的吗?帝释回答说:接受布施的人,命终之后都能升天。菩萨高兴地回答帝释说:我所以拯救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各位菩萨可以从十信位这十种心的内容,仔细的去思择里面的道理,然后仔细检查这十种心,我是不是有哪一些还没有具足成就?那么就要依着次第逐步去努力培植,一直到具足为止。虽然佛菩萨说:这十信位,要一劫乃至一万劫才能够具足。但是,各位菩萨能够跟相应,相信都是在多劫以前,就开始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所以,相信各位很快就能够满足十信位的内容,甚至早已经具足十信位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今天要讲的子题是:菩提心与佛道因缘。我们来看一下:若有菩萨初发无上菩提心时,即得名为无上福田,如是菩萨出胜一切世间之事及诸众生。下一段是:真实义者,能得佛道。无量众生修行佛道多有退转,时有一人,乃能得度,如庵罗花及鱼子等。我们来说一下,前一段所说的。就说菩萨发菩提心的时候,这菩提心是超过一切世间所有的事情,因为一切世间事不跟佛菩提道相应的;唯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经典中释迦牟尼佛却是强调说:“我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故,即脱火车地狱之罪。”是说世尊当时就是因为发起了佛菩提无上正等正觉心的缘故,所以才能立即脱免了火车地狱极重的罪报。可见释迦牟尼佛的最初发菩提心,完全是自己身历其境,感受到地狱众生所受的极重大苦痛,心生哀悯,而起了想要救拔他们脱离的大慈悲心。因为这大悲心不是由别人教导之后才发起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说明了“认识三宝的真实义”。今天,我们继续谈世间凡夫如何能进入到佛法十信位的修行——具足对佛教三宝及佛法的信心。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部分呢,我们来引用《法华经》的一段,来为大家说明。《法华经》中佛有说:说有人听闻了真实善知识演说《法华经》,因为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不是依文解义,也不是误解曲解,是如实的演说《法华经》;听闻了以后非常的欢喜,之后他要转教别人,说给别人听;那别人听了以后呢,也非常的随喜,然后要转说给别人听,这样的辗转转说,到第五十个人;那么这第五十个人这样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决定之后,去归依大乘三宝,归依时就得发四宏誓愿:众生无边我都要度,既然发了愿,当然发誓一定要度尽一切众生;烦恼是无尽的,我也是愿意把它断除;佛道的修行法门是无量无边的,我发誓愿意把它修成;最后一个说佛道是至高无上的,我发誓一定要把它修成。好了,四宏誓愿发了,这四个大愿多么伟大!「众生无边誓愿度」,光是这一个愿就够伟大了;因为众生无量无边,你都发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如我初会众中有八万人退,如净目天子法才、王子舍利弗等,欲入第七住,其中值恶因缘故,退入凡夫不善恶中,不名习种性人。】(《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一)经中开示,净目天子法才以及王子舍利弗,在过去无量劫以前曾明心过,因为没有善知识摄受,遇到恶因缘,退失佛菩提,落入凡夫不善恶中,所以不名习种性人。由此可知,明心的菩萨仍然会退失的,无法成为七住满心菩萨。如果有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记:菩提心有三种。正因为菩提有三种,所以发菩提心时就一定会有三种不同的发心:第一种是下等的菩提心,再来是中等及上等的菩提心。下等的菩提心是指声闻菩提,中等是指缘觉菩提,上等是指菩萨的道心,就是大乘教的发起佛菩提心。关于菩提心的发心,不能说众生一定有菩提心或者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二事:一者自观无量世中受大苦恼不得利益,二者虽有无量恒沙诸佛,悉皆不能度脱我身,我当自度。复有二事:一者作诸善业,二者作已不失。复有二事:一者为胜一切人天果报,二者为胜一切二乘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为求菩提之道受大苦恼,二者为得无量大利益事。〗讲记:善生菩萨又问世尊说:众生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发起菩提心呢?佛开示说:善男子啊!众生是为了两件事情而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二事:一者过去未来恒沙诸佛皆如我身,二者深观菩提是可得法,是故发心。复有二事:一者观六住人虽有转心,犹胜一切声闻缘觉,二者勤心求索无上果故。复有二事:一者欲令一切众生悉得解脱,二者欲令众生解脱、胜外道等所得果报。复有二事:一者不舍一切众生,二者舍离一切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众生现在苦恼,二者为遮众生未来苦恼。复有二事:一者为断智慧障碍,二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种现象,在我们会中早就有这种人了,所以会因为想要探究真相而发菩提心。不过,有个问题说:“到底世界是有边、还是无边?”这个观念,大家应该转变一下。早期的科学家有人主张世间有边,也有科学家主张世间无边。认为世间有边的人,他是从三界的器世间来说;认为世间无边的人,他是从虚空无尽来说,但其实都不对。纵使依《华严经》所说的世界海,乃至七金山、香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下定这个决心以后,就不必像外道们说:我要固形存想、练精化气。辛苦的内丹、外丹,想要让色身永远不坏,那是妄想。就算色身真的可以永远不坏,最多能维持多久呢?最多就只是一个住劫嘛!可是当住劫过完了,接下去是坏劫,连大地都烧熔了,他的色身还能存在吗?当然不可能嘛!这就表示说,他没有超过劫浊。假使在坏劫到来时,因为信受净土经典的开示,念佛七天后自己提前断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学佛,当然是要作菩萨,菩萨五十二阶位,大部分的人在于初信到这十信位之间,以娑婆世界如此浊恶难当,应当发心让一切众生得闻阿弥陀佛的名号,让佛陀的度生誓愿可以方便成就,令一切信位菩萨可以在此无穷止尽的轮回岁月里面得到歇息!而我们又既然有缘接触到佛陀殊胜的大乘法义,就要确立行门阶位,应当以信位为首要,当对三宝有绝对的信受以后,善知识的话就会听进去,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明心后,若不遇大名声之假善知识摄受,不被其邪见所转而退失,亦不自我否定所悟者,即不退失见地,能入第七住位,常住不退,名为证得大乘无生忍,获得法智及与类智,成位不退菩萨。此即自宗通之初步入门,然犹名为习种性菩萨,虽得证悟而有见地,仍未稍离异生凡夫之深重劣习故,尚未发起深乐佛乘之性故,尚未发起念念欲修佛道之性故,尚未于三贤位中历缘对境汰除凡夫性故,尚须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古译以菩提译作道心;因我国素来尚道,所谓君子之道,夫子之道,且老氏五千言美为道德经,道士尊之为道祖,故借译曰道。而萨埵则译众生。合称大道心众生,亦未得真实的意义。玄奘法师翻译老氏道德经流通于西域的时候,曾经论过梵音之道,是末底而非菩提。乙、显正从正义言:唐代诸大译家译菩提为觉,萨埵为有情。有情、总指一切有意志、思想、情虑的生命之类,如发起了上求佛觉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菩提」依《大宝积经》卷27解释为:「觉无我、无有众生、无命、无人,丈夫体性是名菩提」,就字面上解释,是觉悟没有一个真实的我存在,也没有众生存在,也没有生命,也没有人,这个称之为丈夫体性,这就叫「菩提」。实际上「菩提」真实的意思是「觉」,觉的本体称为「如来藏」,又称「阿赖耶识」,这「如来藏」、「真如」、「菩提」、「涅盘」或「阿赖耶识」,祂没有形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没有这种人呢? (大众回答:没有!)很多人说没有,想想应该是没有吧!不可能有嘛!会有人这么笨吗?来到这里本来就是要学了义法的,还在同修会中贪什么财利呢?但就是有!从我们出来弘法以来一直都有:在没有得到法以前都不会起这种心,得法以后则有些人会开始生起这种心。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禅三道场一直在换地方——现在还要再换——这一次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种现象,在我们会中早就有这种人了,所以会因为想要探究真相而发菩提心。不过,有个问题说:“到底世界是有边、还是无边?”这个观念,大家应该转变一下。早期的科学家有人主张世间有边,也有科学家主张世间无边。认为世间有边的人,他是从三界的器世间来说;认为世间无边的人,他是从虚空无尽来说,但其实都不对。纵使依《华严经》所说的世界海,乃至七金山、香水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