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您看,佛开示了这么多的名称,其实所指称的都是同一个第八识心。佛所以用种种善巧方便来说明第八识心,一方面是对因缘还没有成熟的人隐覆密意来说;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要让佛弟子在证悟以后能够转依成功,并且能够体验第八识心的无边功德。所以,不能因为第八识心有许多的名称,然后就把祂切割而说有许多不同的心。实相心永远只有一个,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没有所谓的第九识、第十 | admin 2019-04-17 |
![]() |
”乃至“说是语已,于众会前合掌正住,于诸众生起大悲心,开颜含笑,即说如是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神妙章句。”陀罗尼曰: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南无阿唎耶。婆卢羯帝烁钵啰耶。菩提萨埵婆耶。摩诃萨埵婆耶。摩诃迦卢尼迦耶。唵。萨皤啰罚曳。数怛那怛写。南无悉吉利埵。伊蒙阿唎耶。婆卢吉帝室佛啰楞驮婆。南无那啰谨墀。醯唎摩诃皤哆沙咩。 | admin 2019-04-16 |
![]() |
如果学人不努力将心意调顺柔软;则发脾气的机会依旧是存在;嗔恨心依然是强烈;责骂受不了;痛痒受不了;人家善意的责备;或无礼的辱骂;皆承受不了;是心意未善调柔;内持强硬的观点态度;即叫我执;严重的执著彼境是我所;身体是我有;即身心世界是我所有;调柔后的心态,有如是能力:能承认错误;具足惭愧为其一;能接纳批评;及自我批评为其二;能善于取舍建议;不定死所持 | admin 2019-04-01 |
![]() |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包含在本体内,因此世人所感知的外境,都是本体所现起的影像;若离开本体,即无外境可言。而这本体本来「自有」,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虚妄分别是「他空」,依此本体而说一切事物或现象是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更进一步解释说,一切色法是「本识」的功能作用,是由分别心所假立的,由假立的名色虚妄构成外境,所以世俗谛自体无 | admin 2019-04-01 |
![]() |
世尊从小拜婆罗门跋陀罗尼为师,学习四吠陀、五因明等学问,少年时开始学习文学、算术、兵法、武器等多种知识和技能,很快都能融会贯通。世尊在十七岁的时候,与天臂城善觉王的女儿耶输陀罗结婚,尔后生有一子罗睺罗。世尊深感人间生老病死的苦恼,因此经常在阎浮树下沉思,但都无法获得离苦之道。二十九岁那一年,一个月圆的晚上,世尊毅然舍弃了王位,悄然离开妻子和家庭,偷 | 三摩地 2019-03-06 |
![]() |
我的菩提路(第四辑) 【作者】陈晏平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8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5830-5-3 【开本】32开 【定价】NT$300 书籍简介 中国禅宗祖师往往有所谓“见性”之言,所言多属看见如来藏具有能令人发起成佛之自性,并非《大般涅槃经》中如来所说之眼见佛性。眼见佛性者,于亲见佛性之时,即能于山河大地眼见自己佛 | admin 2019-03-04 |
![]() |
依释迦牟尼佛的开示,众生如果愿乐追随弥勒菩萨受教求法,可以发愿往生兜率天中。《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云:未来世中诸众生等,闻是菩萨大悲名称,造立形像,香花衣服缯盖幢幡,礼拜系念,此人命欲终时,弥勒菩萨放眉间白毫大人相光,与诸天子雨曼陀罗花,来迎此人。此人须臾即得往生。值遇弥勒,头面礼敬。未举头顷,便得闻法。即于无上道得不退转。于未来世得值恒河沙等 | admin 2019-02-21 |
![]() |
你开始会注意到,你的修行是跟其他人息息相关的;在你的旁边,还有很多跟你有缘的有情众生,所以你在修行的时候会懂得要回向给他们。这表示说如果你回向心常常去做,常常去发起的话,那么就会有助于你以后能够发起菩萨的种性,这是回向心。第八信位则是护心。护心有些人把它解释成摄护自己的心念,但是这个摄护自己的心念,其实跟后面的戒心有所重叠,所以其实我们在这里的看法 | admin 2019-02-20 |
![]() |
” 另外,小乘经典《阿含经》中也明说“三乘”、“大乘”、“如来藏”等,如《增壹阿含经》卷1〈1序品〉: 「如是阿含增一法三乘教化无差别佛经微妙极甚深能除结使如流河然此增一最在上能净二眠除三垢其有专心持增一便为总持如来藏正使今身不尽结後生便得高才智若有书写经卷者缯彩花盖持供养此福无量不可计以此法宝难遇故说此语 | admin 2019-02-14 |
![]() |
第二种是缘觉圣人,生在无佛之世,不必经由别人开示,他自己推断出一定是有一个本识,才能有这个名色引生的十因缘、十二因缘法;因此他也愿意灭尽自己而不受后有,舍寿时灭尽自己而取无余涅槃。第三种贤圣可就不一样了,这些人都是菩萨摩诃萨;菩萨并不是像声闻圣人只是相信,也不像缘觉圣人只是推断确定,而是要亲证那个本识的实际存在;菩萨得要把本识找出来,必须现前观察: | admin 2018-12-27 |
![]() |
)“汝元不知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世尊又开示说:“你原来并不知道如来藏中含藏著的自性是能生色法的,而这个能生色法的如来藏却又是真实的空性;如来藏心的体性是犹如虚空一般无形无色,却是真实的色法,因为祂能出生色法,名为性空真色。”(节录自平实导师著《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如来藏心的妙真如性中本有无形 | admin 2018-12-27 |
![]() |
(节录自平实导师著《金刚经宗通》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7月初版首刷)大乘不共二乘的涅槃境界 真正的佛法,对初学者来讲,一定先要证解五阴十八界的生灭无常、缘起性空,当然要先开示:蕴处界是缘生法,藉缘而生所以无常,无常所以是苦,无常所以是空,无常、苦、空所以无我,后有永灭而不再生起后有——连意识与意根都灭尽无余了,就是永 | admin 2018-12-27 |
![]() |
四》淫欲为道之文),而说为修证即身成佛之法、说为精进修行、说为精进修证佛教禅定;如是依宗喀巴之开示:“每日八时精进而修、整月而修、整年而修、整劫而修”,致令往昔西藏密宗寺院夜夜淫声喧腾,乃至有诸喇嘛令女人生其子女,而大众习以为常。乃至密宗黄教第四灌顶之出家喇嘛与弟子,共诸女人同床行淫杂交(详见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所说:九位明妃与上 | admin 2018-12-27 |
![]() |
由于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以后,了知祂就是心真如,随后就能亲自体验领受第八识永远离两边,却又不曾离开两边的非即非离而不堕于两边的中道性,因而如实了解中道的真实义,才能真的住于中道之中,开启真正般若中道的智慧,不会再落入意识思惟想像的假中道了。此外,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垢不净,非有非无,不一不异,非善非恶,不生不死,无来无去,非涅槃非生死…… | admin 2018-12-27 |
![]() |
[1] 世尊开、示、悟、入如来藏妙理,是佛法迥异于世间宗教的精髓所在,六识论否定第七、八二识,则失去佛法本质。佛法是义学,菩萨五十二阶位皆可实证和现观。诸大菩萨秉承世尊圣教,《瑜伽师地论》、《大乘起信论》、《中论》、《百法明门论》阐述的皆是八识正理,《成唯识论》论中以七转识来指称其它七识。又唯恐世人迷惑于六识,玄奘大师以地上菩萨的深妙智慧造《八识 | admin 2018-12-27 |
![]() |
他是法界实相,是佛法的根基,是众生成佛的基础,一切修行皆离不开如来藏。若否定不生不灭的如来藏,若无常住心持种,就会使得因果律成为虚妄说。中文名如来藏外文名तथागतगर्भ;Tathāgatagarbha又名阿赖耶识丶真如丶异熟识丶无垢识体性不生不灭、非断非常、非空非有功德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目录1如来藏概述2如来藏与十因缘十二因缘法的关系3如来藏与涅槃的关系4如来藏 | admin 2018-12-27 |
![]() |
禅师十二岁出家,至宋徽宗宣和六年,到开封天宁寺,依止当时名震天下的大禅师圜悟克勤禅师办道,不久参学证悟,深得禅师倚重。不久,圜悟克勤禅师令大慧宗杲分座说法,因而名震京师,成为禅门杨歧派第五代传人。到靖康元年,丞相吕舜徒奉赐大慧宗杲禅师紫衣,赐号“佛日大师”。宋高宗绍兴七年,受宰相张浚之请,主持杭州径山寺。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发生了至今教 | admin 2018-12-23 |
![]() |
如果你期望在定的修证上面有所成就,你就必须在历缘对境之中去断除对世间法的贪着,才可能在定境上面有所成就;如果是已经担任会中的重要职务的人,譬如任亲教师、或干部职务…等,必须除掉私心及眷属欲,否则,连意识的贪着都不能除掉,怎么可能除掉更刚强的末那识的执取性呢?因为私心及眷属欲,都是意识层面的贪着啊!这位师兄问到这个问题,可见你已经有在精进修定, | admin 2018-11-14 |
![]() |
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包含在本体内,因此世人所感知的外境,都是本体所现起的影像;若离开本体,即无外境可言。而这本体本来「自有」,显现于外在的蕴处界等虚妄分别是「他空」,依此本体而说一切事物或现象是空。因此说,性空只能说是「他空」,不能说是「自空」。更进一步解释说,一切色法是「本识」的功能作用,是由分别心所假立的,由假立的名色虚妄构成外境,所以世俗谛自体无 | admin 2018-11-13 |
![]() |
再读《六祖坛经》及六祖在民间流传的故事,觉得六祖开悟是靠《金刚经》,我也不知道开悟是什么意思,就知道肯定是好东西。于是我就选定《金刚经》、《楞严经》作为自己永远相伴的好书了。这两本书改变了我对佛教的看法,觉得佛教经典真是博大精深的宇宙人生哲学,犹如大海般深不可测,与一般寺庙上香磕头的香客信徒完全是两回事。虽然我仍然读之不甚了解,但总觉得暗合自己的心 | admin 2018-11-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