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后来她开始讲解萧平实导师的书籍,书中所讲的道理却深深地吸引了我,就决定先跟她学一段时间再说吧。于是我开始参加同修们的拜忏活动,并听她讲课。她讲课的内容就是萧平实导师的著作。每次去参加活动,都会有人不断地提醒我,要我对“善知识”表现出恭敬之态来。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其他新来的几位师兄们都没有反应过来,他们说的善知识是谁;因为在我内心深处,直 | admin 2018-11-10 |
八识论传承路线:佛祖:龙树菩萨→提婆菩萨→护法菩萨→玄奘菩萨(唐)中国禅宗的开悟就是以实证第八识为目标,一直传承至今。虽然有时候第八识的密意会失传,但是可以从佛经中和祖师的记录中,找到修行的次第和失传的密意。这也是依法不依人的表现。六识论传承路线:佛祖:龙树菩萨》佛护论师→清辨论师→安慧论师→月称论师→寂天论师→阿底峡 | admin 2018-11-07 |
|
![]() |
又如菩萨修学四禅八定具足,然后入了灭尽定,或者是说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他的前六识完全地灭掉了,离开了见闻觉知,就像眠熟、闷绝,而且完全没有唿吸、脉搏,好像死亡一样;然而他并没有死亡,他的色身也不会烂坏,因为还有七、八两个识未离身。所以,无学菩萨以及俱解脱阿罗汉入灭尽定,仍然不能离开八识心王的七、八二识。 有情的色身包括眼、耳、鼻、舌、身等五色 | admin 2018-11-03 |
![]() |
前会长、济群法师及其团队在非藏传佛教传弘区域大力推广道次第,学道次第得少为足的汉人又大多贬斥汉传佛教(其根源请参考本人近期新浪博文《关于济群法师<修行路上的地图>的看法》),而且藏传佛教的个别著名的堪布、仁波切公开篡改汉译佛经、贬损汉传佛教,企图一统汉传,影响极其恶劣,博大精深的汉传佛教面临被藏传佛教瓦解的危险。沙门月悟提请中国佛协出面,参考《浙江佛 | 三摩地 2018-10-29 |
![]() |
夜闭门户至晓当开。大小行处常须洗拭。若于寺中有损坏处。即应修补。闻是教已。答言。大德如佛所言我皆当作。时诸苾刍于小食时执持衣钵。入劫比罗城为行乞食。于时难陀见寺无人。便作是念。我扫地了即可还家。遂便扫地。世尊观知。以神通力。令扫净处粪秽还满。复作是念。我除粪秽。方可言归。放帚收持粪秽无尽。复作是念。闭户而去。世尊即令闭一房竟更闭余户。彼户便开。遂生 | 三摩地 2018-10-14 |
![]() |
现时研究禅宗文化,大都注重在六祖身上,其实,禅宗是一个完整的体系,自六祖创立中国佛教禅宗后,就由他的弟子们一代代传承,分蘖出五宗七家,应验了达摩的预言——“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禅宗,也因此成为中国佛教的最大宗派,形成了十寺九禅,无寺不禅的盛况。禅宗文化也因此成为中华文化的心髓之学、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催生了唐宋文化盛世 | 三摩地 2018-10-14 |
![]() |
如果万一不小心谤了法,只要赶快公开忏悔,发誓以后永不再犯,并且得见好相,也是可以灭罪的。最好的作法则是:积极求悟,努力弘扬真正如来藏的正法,这样就可以不必要见好相才灭罪业。所以造了谤法的事业以后,还是可以弥补的,譬如世亲菩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就可以不必因为没看见好相而担忧舍报以后会下地狱。 《正觉电子报第16期般若信箱》(原标题:如何保证生生世 | admin 2018-08-21 |
![]() |
在《占察善恶业报经》当中,地藏王菩萨有一段开示说得非常清楚。经文是这样说的:【地藏菩萨摩诃萨言:“善男子!若有众生欲向大乘者,应当先知最初所行根本之业。其最初所行根本业者,所谓依止一实境界以修信解,因信解力增长故,速疾得入菩萨种性。所言一实境界者,谓众生心体,从本以来,不生不灭,自性清净,无障无碍,犹如虚空。离分别故,平等普遍,无所不至,圆满 | admin 2018-08-21 |
![]() |
就想办法赶快享受,吃大餐,开名车,去旅行,有老婆的人,老婆不在身边还随便到处泡妞。真的而没有看到以后的果报。所以反而朋友们结了不好的缘份。而我们修行人,要第一要行布施。也就是要修人天善法。做人做不好,一定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 甚至很多朋友跟我说:佛教就是要人活在当下。 当下也不过是意识心不断的运作而已,是【行蕴】而 | admin 2018-08-20 |
![]() |
十四世达赖喇嘛更是变本加厉,其著作公开承认藏密(他们口中的所谓金刚乘)修行需要有异性辅助,他不但鼓动无辜藏密信众自焚,对不服从的内部派别也毫不手软、血腥打压。正宗佛教历来对内部不同意见只做法义辩证,从不动武;正宗佛教不做国贼、不谤国主、不漏国税、不犯国制;正宗佛教从来都是祖师自焚,没有让信众自焚的。后来达赖十四世流亡印度,更把中观应成派邪说,散布于 | 三摩地 2018-08-16 |
![]() |
这位法师由于众所周知的缘故,不便公开说。此事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确定,但是该法师应该也不至于无中生有。x诚大和尚在自己可控的范围内,力推《菩提道次第广论》,赞叹《菩提道次第广论》。而《菩提道次第广论》的最后是赞叹男女双修,劝学习该论者要进一步受《密宗道次第广论》中的灌顶,来学习男女双修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非常强调依师。就是听师父就有出息,就是好的根 | 三摩地 2018-08-16 |
![]() |
净空“法师”几十年所说全都不出意识心境界,丝毫没有触及佛法的“世出世间第一义”,丝毫不涉及如来藏法义,说什么“三藏十二部,留给他人悟”、“末法时期,不可能有人开悟”之类,把博大精深的三乘菩提矮化、世俗化、浅薄化到如此地步,只怕 佛祖见了也会落泪。早年时听人说“念佛最殊胜、最究竟了,能往生极乐世界。&rd | admin 2018-08-16 |
![]() |
我的菩提路(第三辑) 【作者】王美伶老师等合著 【出版日期】西元2017年6月30日 【书号】978-986-94970-0-8 【开本】32开,385页 【定价】NT$300/辑 书籍简介 自从正觉同修会成立以来,每年夏初、冬初都举办精进禅三共修,藉以助益会中同修们得以证悟明心发起般若实相智慧;凡已实证而被平实导师印证者,皆书具见道报告用以证明佛法之真实可 | admin 2018-08-16 |
![]() |
“如何能坦然面对死亡?”对于一般人来说,死亡大都是个忌讳去碰触的问题,当然目前这种情况已经略有改变,像是安排安宁病房或生前告别式等,这些都表示已经能够接受即将要面对死亡,所以提早作安排,因此能够较无牵挂地离开世间。但是除了对这些生前的事务、情感等等,作个圆满的了结以及处理死亡时候的痛苦之外,另外还有一个让许多人心有恐惧,而难以坦然面对的问 | admin 2018-08-16 |
![]() |
次法的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三论内容,诸佛说法度众,也是先从布施来开始教导弟子。《大智度论》中说:“一切诸佛说法时,檀波罗蜜为初门。如经中说:“佛常初为众生说布施,说持戒,说生天,说五欲味。先说世间苦恼、道德利益,后为说四谛。”以是故,初说檀。(《大智度论》卷45)”《瑜伽师地论》中也提到,因为深信因果道理、且戒慎畏惧业报,因而恭 | admin 2018-08-15 |
![]() |
我们来看在《优婆塞戒经》卷6中的开示:“善男子!有智之人既受戒已,当观三事不作恶行:一者自为,二者为世,三者为法。(《优婆塞戒经》卷6)” 这里面开示要我们从三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能够不造恶业,乃至能够持戒不犯。第一个“自为”,相信大家都听过圣教里面的开示:“一切众生系属于业,依止于业,随自业转。”因此,因 | admin 2018-08-15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有智之人施有五种:一者至心施、二者自手施、三者信心施、四者时节施、五者如法求物施。……如法财施得何等果?如法财施所得果报如先所说;得是财已,王贼水火所不能侵。】至心施等四种果报,已经在前一次的菩萨正行之中,跟大家约略提过了,接下来就谈一谈如法求物施的果报。世尊在这里开示:“如 | admin 2018-08-15 |
![]() |
在《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之中,世尊是这么开示的:【善男子!施有二种:一者法施、二者财施。法施则得财法二报,财施唯还得财宝报。】这个部分还没有说完,上一次说的是财施的果报,还得财宝的道理。接下来说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可以使众生无畏于生死轮回,同时法布施的果报,是可以兼而有财、法二报。先来看看法布施之后,其果报是如何?譬如说:假如你可以为人说世间的工巧技 | admin 2018-08-15 |
![]() |
然而从如来藏角度来看,原本众生与我是平等平等,所以就进一步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慢慢地就离开会说人过错的烦恼;同时他也会看到:乐瞻病人、乐施贫人,都是菩萨所应当修集的福德资粮;然而,此时由于亲见万法所依的第八识,对因果的道理生起了进一步的信心,所以所修的福德就更加胜妙,因而知道更应该勤行精进。所以之能够生起心不放逸的法相,正是因为前面所说的原因,当然 | admin 2018-08-15 |
![]() |
阿弥陀佛!问候大家身体健康、精神愉快,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今天和大家来谈谈“菩萨为什么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知道菩萨有了福德与智慧庄严的妙用之后,接下来,世尊在《优婆塞戒经》之中又接着开示:“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具足二法,一切施时不生忧悔,见众恶事而能堪忍。菩萨施时观二种田:一者福田、二贫穷田;菩萨为欲增福德故施于贫苦,为增无上妙 | admin 2018-08-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