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如果更细一步来看,色阴就是我们四大所成的一切,都叫作色阴,四大就是:谓界,水、火、风界----《中阿含经》卷7。,指的就是坚硬的坚性,包含我们的骨骼、牙齿、内脏,都算是所指涉的范围;水的部分,就是湿的部分,包含我们的血液,这个就是水性的部分;火性,就是所谓的暖,这个包含我们身体的温度,包含让我们身体运行的能量,都叫作火的范围;风的部分,就是动的部 三摩地

2018-07-23

比方说,我们会把心理感受,能想象当作是真实的存在,诸如此类,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譬如,我们会说我们读书人希望能够名垂青史,希望这个名垂青史,基本上就是希望我们的思想能够永久的常住;又譬如说,年轻人常常说的: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或者是说:只要能够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久。这类型的想法也是一样。虽然并没有特别强调,所谓的恒常的存在, 三摩地

2018-07-23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048集先成佛还是先度众生?》正伟老师主讲我们说断我见以后,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说明一下: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 三摩地

2018-07-23

众生本来如是,不好也不坏的显现在我们的外面,对于他们是好是坏的这一份判断本就发生在我们里面,我们已经习惯了给予他人和自己定罪,这种定罪几乎是随时随的发生着。即便是在宣讲佛法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譬如口头上对外宣讲想如阳焰,如果对方不能接受,或者提出反对意见,这时候,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自己从宣讲想如阳焰的立场,慢慢转变成为我对你错,乃至于站在佛法的制高 三摩地

2018-07-23

任何时、任何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注释²)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事实上,我以我的觉知心去取了种种境界,它都是假有的,不是真实存在,不是永恒存在的法,所以它不是实际存在的境界,它是假有实无的境界;能够这样子去第一次观察,去如实观察种种的境界,这个时候就叫作创观。如果能够这样子经常去实行,就能够获得煖相,就能够进入四加行里面的煖位。有了煖位之后,对于这个菩萨来说,他还要再更进一步去进行重观。也就是说,在初步创 三摩地

2018-07-23

而且,这个菩萨还会因为菩萨僧团的永续流传,而在菩萨的僧团中长久修行,永不离开。这样子才是具有菩萨种性,因为这样子才能够显示出菩萨的悲心;而且也因为他能够为整体来考量,而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也显示出他的解脱果德。这样子能够慈悯众生,又有解脱的果德,这样才是一个具足菩萨种性的菩萨。具有这样的菩萨种性的菩萨,才有可能在修四加行的时候,能够最后具足四加行的 三摩地

2018-07-23

是故圣人借以为喻:狱者三界,囚众生,狂象者无常,井众生宅也,下毒龙者狱也,四毒蛇者四大也,草根者人命根也,白鼠者日月也;日月克食人命,日日损减无有暂住,然众生贪著世乐,不思大患。是故行者当观无常以离众苦。】我们还是先以白话方式语译说明一下。故事是说:一切有情众生贪爱恋著世间种种可乐之事,从不思虑、不会想到这种种世间之乐,其实是变化无常的;也不认为 三摩地

2018-07-23

四种住烦恼就是:见一处住(我见烦恼),以及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这四种烦恼,归根究柢仍是基于我见而有的。譬如欲界爱是贪爱欲界法,就是贪爱欲界中的色声香味触;但是欲界的贪爱也是从我见而来的,因为有我在欲界五欲中享受,所以贪爱欲界法,因为众生觉得我真实存在啊!你随便找一个学佛人,向他说:五蕴无我。他会说:对啊!无我。你突然给他一巴掌:是谁在痛? 三摩地

2018-07-23

此是上品忍,从此以后,心心无间,不久后有可能因一念相应,而有因缘机会于历缘对境中入真见道位--证得本来面目、生命之实相、圆成实之唯识性、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或入第七住位、或入十行、十迴向位,乃至入初等不一而足。以此「双印能所取空」,心得决定,说名发起「无间定」,将来必入大乘真见道故,而说此位乃是世间第一无上之法,故名「世第一法」。这就是窥基 三摩地

2018-07-23

任何时、任何都是我们的修行场所,都是菩萨的自住道场。有好有坏才!我们目前的生活或许很不如意,或许身体又很不好,或许经济状况又很糟糕,或许配偶不学佛又有种种让你无法接受的习气,或许共修的团体让你不满意,或许因为不能直接随菩萨修学而遗憾,或许因为无相念佛功夫一直不能成就而气馁,或许因为自己妄念纷飞无法修行而困扰,或许因为不能及时得到最新的书籍而埋怨( 三摩地

2018-07-23

舍梨子!汝当记别:‘圣狱尽,畜生、饿鬼及诸恶处、井尽,得须陀洹,不堕恶法,定趣正觉;极受七有,天上人间七往来已,而得苦边。’舍梨子!云何白衣圣善护行五法?白衣圣者,离杀、断杀,弃舍刀杖,有惭有愧;有急悲心,饶益一切乃至昆虫,彼於杀生净除其心;白衣圣善护行,此第一法。复次,舍梨子!白衣圣离不与取、断不与取,与而后取,乐於与取;常好布施,欢 三摩地

2018-07-23

这四种修具足之后,然后您就能够依于您的未到定、依于您五停心观、依于您七方便、依于您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这样子一个如实观照般若,从你闻、思、修,文字般若进而依定慧等持而来作观照,而来证得最后的实相般若,这才是佛法真实入门的一个次第。关于我见、关于断我见、关于众生依于三毒、四相,而造作流转三界轮回的这一些善恶 三摩地

2018-07-23

前面的五停心观,主要的就是让我们这个妄心,心猿意马能够停下来;后面的四念处的别相乃至总相,是要让我们依于前面五停心观而有了定力,然后在四念处的别相与总相的观察当中,对于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对于身、受、心、法这四念处都能够一一实际去验证,现前去观照它的无常性、它的不净性、它的无我性、它的不是真正的乐、非乐性。依于这样子的从文字 三摩地

2018-07-23

甚至大部分的人,应当说几乎都是还没有抵达信不退的步,也就是在六信位还不满足,遑论七信、八信、九信、十信,到初住位呢!你要能够到初住位,才会说作种种的甘愿,才会说:我就是菩萨,我就是顶这个菩萨名,要在三界中出生入死;二乘人能够解脱我不羡慕,一点都不欣羡!能够如此才是菩萨的行谊显示了一分而已。所以,我们也不应当诃责这个当事者所认识的这个人,因为信力不 三摩地

2018-07-23

佛陀为免后世有人特发明意识的细心、极细心,说是不属于意根与法尘为缘而出生的心,所以特强调说:「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是名比丘!眼识因缘生,乃至意识因缘生。」已经特别强调:所有的意识,不论是粗心、细心、极细心、超细心,只要是意识,一定是意根与法尘为缘才能出生的有生之法;这是特强调说:一切粗细意识,皆意、法为缘生。特强调所 三摩地

2018-07-23

次叙蕴我、处我、界我,及其生起次第,广令佛门四众可以依之实观行而断我见。若此界众生能断我见之人数极众者,则此界将可渐转清净,由众生之净业因缘故,可以渐渐成就人间净土也。若佛门中之多数人已断我见者,则必舍弃世相法上(广建寺院、追求佛教界第一)之营谋,而开始注重人类心性之改善:以教导众生断除我见为主要弘法内涵,以教导众生舍离我所(财色名食睡)之贪着为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人正时,心中一念不生,忽然有人在室外言语,行者虽住一念不生之未到定境界中,但仍能了知彼言语者为父、为母、为子、为女、为师、为长辈、为朋友,心中虽不起语言文字,而于甫闻之际即已了知,如是了知者即是慧心所也。如是一念不生而始终不起语言文字,即已了知之分别性,即是五种别境界心所法之慧心所,诸佛菩萨圣教中开示:如是与慧心所相应之觉知心即是意识心。真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我们所根据的是弥勒菩萨的教授,在《瑜伽师论》卷三十四,这边我们所看到的等觉菩萨对于证初果这方是非常非常的重视。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你是自称是二乘的声闻人,那你应该要特别的留意这一份的数据、这一份的经卷。因为弥勒菩萨在里面说的实在是太过详细了,所以希望大家,你若是说要修学上,你可以作依止,那我们这边就开始作少分的这样的讲解,让你能够从这方来观 三摩地

2018-07-23

如是详细思惟而了知四圣谛之间的关联以后,即能确定四圣谛的观行,可以使自己脱离无根信的阶段,确实取证初果的见;至于苦灭之道的道圣谛,其实就是八正道;依于八正道的实修来改变自己,进而断除我所执及我执,即使是最懈怠的初果人,也可以在历经七次受生的人天往还以后,成为阿罗汉;在第七次受生而舍寿时,就能灭尽五阴十八界而进入无余涅槃的不生不死境界中,永离三界生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