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但若明知受施者已在破坏,也知道他们会将所受财物用来破坏,就不该布施了,否则就成为帮助破法的共业;这与受施者暗中拿去花天酒地、做诸恶事不同,应区分清楚以免后患;但若不知破法者即无过失,非故意故。2、如果施主在佛身布施了,不管佛在后来有没有使用,果报都已经确定了。〖复次,施主若施佛已,用与不用,果报已定。施人及僧,有二种福:一从用生、二从受生。何以故?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所依靠的老板如果舍报或离开了,他也就只好跟着贫穷下来,他的财物无法留在手里,所以布施还真的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的较量。有智慧者,深入观察人间的种种快乐,乃至天上的种种快乐,或者转轮圣王的快乐,虽然是很微妙的,但是这些快乐终究是无常的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布施时不是为了求得人间、天上、转轮圣王的快乐而做布施,应当求佛菩提之乐而做布施,将所有布施的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所依靠的老板如果舍报或离开了,他也就只好跟着贫穷下来,他的财物无法留在手里,所以布施还真的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的较量。有智慧者,深入观察人间的种种快乐,乃至天上的种种快乐,或者转轮圣王的快乐,虽然是很微妙的,但是这些快乐终究是无常的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布施时不是为了求得人间、天上、转轮圣王的快乐而做布施,应当求佛菩提之乐而做布施,将所有布施的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所依靠的老板如果舍报或离开了,他也就只好跟着贫穷下来,他的财物无法留在手里,所以布施还真的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的较量。有智慧者,深入观察人间的种种快乐,乃至天上的种种快乐,或者转轮圣王的快乐,虽然是很微妙的,但是这些快乐终究是无常的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布施时不是为了求得人间、天上、转轮圣王的快乐而做布施,应当求佛菩提之乐而做布施,将所有布施的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他所依靠的老板如果舍报或离开了,他也就只好跟着贫穷下来,他的财物无法留在手里,所以布施还真的有许多地方要好好的较量。有智慧者,深入观察人间的种种快乐,乃至天上的种种快乐,或者转轮圣王的快乐,虽然是很微妙的,但是这些快乐终究是无常的法;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布施时不是为了求得人间、天上、转轮圣王的快乐而做布施,应当求佛菩提之乐而做布施,将所有布施的福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第一、因为布施能破除烦恼:众生最多的烦恼就是我所烦恼,众生对于我见烦恼,还没有机会接触到时,一般烦恼都是我所上面的烦恼;譬如这是我所有的眷属、我所有的房屋、我所有的田地、我所有财产、我所有的名声、我所有的权利、我所有的power,这就是众生的我所烦恼。如果能布施,就能渐渐破除这些我所烦恼,他会开始认清这些都是无常之物、无常之法,何必悭贪?如果能布施,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摩诃萨不一定是指初地以上,有许多经中说证悟如来藏而生起般若智慧的人就是摩诃萨),你证悟而成为摩诃萨了,以后布施时应当如法求物,不可以再像以前在凡夫位时,以克扣父母的供养来布施,否则就是不如法求物来布施。若能如法求物,持以布施,就称为一切施。永远都以清净心来布施给接受的人,也叫作一切施。布施时不计较所施财物的多寡,即使身边正好财物不多,也能拿出来布施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时杞人忧天:“万一地震把我的房子震垮了,我要再盖房子时没有钱,那该怎么办?”这就是借身命,结果就没有办法乐于布施了。第五、不相信布施的因果,所以就不肯布施了。“佛说布施给盲生,未来誉还得百倍之福报,到底是真的、假的?”不相信布施的因果,所以每次布施之前就怀疑,怀疑到最后就留着自己用,拿不出去了。同理,想要去做义工时心中也想:&l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你是个修行人,而众生是在世俗法里面混的人,所以维持你这个修行的基本生活,比维持花天酒地而好吃懒做者的生活重要!这并不是菩萨们爱分别、执着在分别心上,而是以智慧来应对习性不好的众生。有很多人都弄错佛说的无分别的意思了,所以听到我这样子说,就骂:你这样就是有分别啦!那么我们倒是请问他们:佛有没有分别?佛如果没有分别,又怎么会说:这个人你得要教他数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果不择生,如同大地含养万类。等有了钱,未必会能真诚供养。佛,要的不是供养,而是因供养而能解脱的你!就是说,一切都是给自己做的。有一块,能全部捐出就是满善。有一块,说少而不去行善,等真有了一百万,未必会去真诚的做。一切都是给自己做,都是利益自己的!真智慧者,不求无因之果。真明白者,信受奉行!二、这是我听到的最好的消息一个学佛的农村居士,在集市的摸奖 | 三摩地 2018-07-23 |
![]() |
」5、如果努力精勤地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6、在《杂宝藏经》当中,由于阿那律过去生曾供养辟支佛,因此而感得九十一劫的常住快乐、饮食不虞匮乏的果报。布施就像种田。世尊教导我们,布施就像种田一样,我们行善、修慧就好像农夫在田里种下种子,将来就能够得到福慧的果报,而且即使所作下的功劳微少,未来所获得的果利也会很大,所以就又把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从此,张傻子兢兢业业地干活,不辞劳累,任劳任怨,这样一年下来,到年终时,张傻子找东家领工钱。万财主昧了良心给张傻子一瓶油,张问:"不是要给一头牛吗?怎么成了一瓶油?"万财主双眼一瞪,怒道:"明明是一瓶油,哪是一头牛?"张傻子没再坚持,拿起那瓶油出门而去。等张傻子空手回来时,万财主觉得奇怪,上前问道:"干啥去了,给你的那瓶油呢?"张傻子平静的回答:"我把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此就运用神通变化出一座地狱来,呈现在菩萨的面前。并对菩萨说:布施济众,死后灵魂要堕山地狱里去的。里面用火烧、煮沸等万种毒刑来使布施人遭受残害。你为什么要行布施呢?菩萨答道:哪里会有行布施有功德而入太山地狱的道理呀天帝释说:你如果不相信,可以问一问这地狱中受罪的人就是了。菩萨于是就问那些在地狱中的人说:你们是因为什么缘故到地狱中受苦的呢?这地狱中受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很早以前释迦牟尼佛曾经在地狱的时候,祂看到跟祂一起推着这个火车的另外一位众生(同样是地狱有情)受到苦难的时候,还受到这狱卒不断地鞭打这样的刺痛,他发出很惨烈的哀嚎。因此释迦牟尼佛在因地的时候就发起了很强烈的佛菩提道的成就的情怀——这就是菩提心,而祂就不顾一切向这狱卒替另外一位地狱有情来求饶;反而一下子就被这一位狱卒所刺死,也因为刺死了,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释迦牟尼佛自己述说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况。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们在前面几集当中说明了,如果一位有情他具足了人天善法,能够孝养父母,无论是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或是房舍、财宝,他都能够尽心地供养,并且还能够经常地恭敬、礼拜、尊重、赞叹;除此之外,也同样能够奉事师长,除了四事供养之外,也能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并且奉行师长良善的教导;对于妻子、儿女、眷属也能够供给衣服、饮食等等,以及打扮庄严的饰品;如果遇到善知识善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那么,这样的福德你能够如实地去修集,就能够让你有因缘能够开悟来证佛菩提。阿弥陀佛!-----《三乘菩提之三乘菩提概说第069-070集开悟证般若前应注意事项—修集福德资粮》正德老师(原标题:劝请发大乘菩提心)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因为这四个大愿不是要你成为阿罗汉,是要度尽一切众生,要断尽一切烦恼,要学尽一切法门,并且一定坚决地想要成就佛道;这当然是大心,所以这是发无上正等正觉心。发起这个广大心,真的无上。-----平实导师《金刚经宗通》〈善现启请分〉第二(原标题:发菩提心主要就是发四宏誓愿)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见性是用父母所生肉眼亲眼看见身心及山河大地虚妄,祂不是见闻觉知,但不离见闻觉知;这样的见性所行的境界是在明心之上,所以不是明心菩萨所能了知的境界。然而,菩萨眼见佛性成就十住满心而转入初行位,仍然有可能退失菩提心;因为菩萨的异生性很广、很深,一直到十回向位满心而转入初地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也就是成为初地菩萨以后才没有异生性存在。那什么叫作异生性?就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一切时中,为一切众生修集善法得不退转,是故我记是大喜地,不久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讲记:菩提心有三种。正因为菩提有三种,所以发菩提心时就一定会有三种不同的发心:第一种是下等的菩提心,再来是中等及上等的菩提心。下等的菩提心是指声闻菩提,中等是指缘觉菩提,上等是指菩萨的道心,就是大乘教的发起佛菩提心。关于菩提心的发心,不能说众生一定有菩提心或者一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