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扶掖下则徐裂璟身俄坠。时现生身陷狱焉。于今有坑。广袤丈余。实坎窞然号顺璟捺落迦也。系曰。曲士不可以语道者束其教也。是故好白者。以黑为污。好黑者以白为污焉璟怒心尤重。猛利业增。如射箭顷堕在狱。列高僧品次起秽以自臭耶。通曰。难信之法易速谤诮。谤诮岂唯一人乎。俾令众所知识者直陷三涂。乃知顺璟真显教菩萨也。况乎赵盾为法受恶。菩萨乃为法亡身。斯何足 三摩地

2018-07-19

以海隅之津济之前。数有梵僧寓止于此。迪学其书语自兹通利。菩提流志初译宝积。召迪至京证义。事毕南归。后于广府遇一梵僧赍多罗叶经一夹。请共翻传勒成十卷。名大佛顶万行首楞严经是也。迪笔受经旨缉缀文理。后因南使附经入京。即开元中也。又乾元元年有罽宾三藏般若力。中天竺婆罗门三藏善部末摩。个失密三藏舍那。并慕化入朝。诏以力为太常少卿。末摩为鸿胪少卿。并员外置 三摩地

2018-07-19

俄见观音在日轮中手执军持注水于。时众欣感得未曾有。复锻金如贝叶写大般若经。镕中金为窣睹波。等佛身量焉。母以畏游方日久。谓为已殁。旦夕泣泪而丧其明。洎附信问安。朗然如故。五天之境自佛灭后外道峥嵘。九十六宗各专其见。畏皆随所执破滞析疑。解邪缚于心门。舍迷津于觉路。法云大小而均泽。定水方圆而任器。仆异学之旗鼓。建心王之胜幢。使彼以念制狂即身观佛。掬多曰 三摩地

2018-07-19

斯盖陛下来从不动之示为长寿之王。翻译成经。制甚深之御序。回文作颂。演无尽之法音。仍降凤书令编僧史。属此雍熙之运。伸其贞观之风合选兼才。岂当末学。得不擒犀截角搴翠删毛。精求出类之人。取法表年之史。所恨空门。寡学释胄何知。或有可观实录。聊摹于陈寿。如苞深失戾经。宜罪于马迁。副陛下遗贤必取之心。助陛下坠典咸修之美。今遇乾明圣节。谨令弟子赐紫显忠同元受敕 三摩地

2018-07-19

浙江省佛教协会(浙佛[2016]50号)关于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法传播问题的通知各市佛教协会,普陀山佛教协会: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更好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根据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要求,现就防范和制止藏传佛教在我省非法传播问题通知如下:1、未经批准,不得允许藏传佛教僧人在我省住持或参与讲经传法、灌顶收徒、火供等宗教活 三摩地

2018-07-19

举身投敬礼我足。善男子。我于尔时手五指头实无师子。乃是修慈善根力故令彼调伏。复次善男子。我欲涅槃始初发足向拘尸那城。有五百力士。于其中路平治扫洒。中有一石众欲举弃尽力不能。我时怜愍即起慈心。彼诸力士。寻即见我以足母指举此大石掷置虚空。还以手接安置右掌。吹令碎末复还聚合。令彼力士贡高心息。即为略说种种法要。令其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善男子。如来 admin

2018-07-19

生未至帝释捧接。难陀龙王及婆难陀吐水而浴。摩尼跋陀大鬼神王执持宝盖随后侍立神化花以承其足。四方各行满足七步。到于天庙令诸天像悉起承迎阿私陀仙抱持占相。既占相已生大悲苦。自伤当终不睹佛兴。诣师学书算计射御图谶伎艺。处在深宫六万婇女娱乐受乐。出城游观至迦毗罗园。道见老人乃至沙门法服而行。还至宫中见诸婇女形体状貌犹如枯骨。所有宫殿冢墓无异。厌恶出家夜 admin

2018-07-19

无常可断故堕狱常不可断何故不遮佛性不断非一阐提。如来何以作如是说言一阐提。世尊。若因佛性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何故如来广为众生说十二部经。世尊。譬如四河从阿那婆踏多池出。若有天人诸佛世尊。说言是河不入大海当还本源。无有是处。菩提之心亦复如是。有佛性者。若闻不闻若戒非戒若施非施若修不修若智非智。悉皆应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如优陀延山日从中出 admin

2018-07-19

坚性火热性水湿性风动性。而坚性乃至风动性。非因缘作。其性自尔。如四大性烦恼亦尔。性自是断。若是断者。云何而言智慧能断。以是义故。毗婆舍那决定不能破诸烦恼。善男子。如盐性醎令异物醎。蜜本性甘令异物甘。水本性湿令异物湿。智慧性灭令法灭者。是义不然。何以故。若法无灭。云何智慧强能令灭。若言盐醎令异物醎。慧灭亦尔。能令异法灭者。是亦不然。何以故。智慧 admin

2018-07-19

能增狱畜生饿鬼。不能修习解脱之法。身口意业不厌诸有。是名增有。言恼热者。是人具行如上四事。能令身心二事恼热。远离寂静则名为热。受狱报故名为热。烧诸众生故名为热。烧诸善法故名为热。善男子。信心清凉是人不具。是故名热。言受恶果者。是人具足行上五事。死堕狱饿鬼畜生。善男子。有三恶事复名恶果。一者烦恼恶。二者业恶。三者报恶。是名受恶果报。善男子。是人 admin

2018-07-19

所悟的佛法是甚深极甚深的实相妙法,当然是善法;悟了这个道理就是「为善」,这样「为善」而使一切有情的五阴我「被害」,因为全都不再认定自己或有情的五阴是真实我了,全都否定了,所以说一切五阴全都被害死了,这当然是「为善被害」;如此现观实相理,于是就生起了无生法忍。这时五百比丘就同声赞叹说:「文殊菩萨真是有大智慧的贤士,很深刻、很深入通达了法的源底,对 三摩地

2018-07-19

佛陀如果没有教导破除「我见」,来作为佛法中所说的禅定的基础,那就和世间一般的禅定相同,佛法就没有特别殊胜的方。根据佛典的资料,无量世以来,在六道轮迴的一切有情(补特伽罗),都曾经证得过四禅,因此这看似非常困难的禅定工夫,实际上每位众生都曾经修得过。而「禅思」和「禅定」是绝然不同的两回事,「禅定」是专心致志在捨离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境界 三摩地

2018-07-19

”露柱就是古时候插在上,专门绑驴马缰绳用的木桩,叫做露柱。这一些都属于眼见色而明心。第二门:听到声音,从耳根而入。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凡有学人入门,便大喝一声,这都属于耳闻声而悟。第三门:是鼻嗅香而悟入。祖师们 三摩地

2018-07-19

菩萨透过参禅的功夫,于因缘成熟,得以一念相应的慧心所找到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然后依此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实际理,现前观察祂真实存在;也知道祂从无始劫以来没有生死,所以才有你过去、现在、未来世五阴的生死,当你转依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本来无生的体性,根本没有生死可言;既然没有生死可言,还会有生死疲劳出现吗?根本没有嘛!这是因为你已经转依了祂,而说没有生死可言 三摩地

2018-07-19

大家都知道,菩萨有五十二个阶位,那就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等觉、妙觉。十信位就是十种长养对佛开示产生信心的阶位。于后,转入十住位,开始修菩萨的六度万行,也就是开始修菩萨六度的种种行。菩萨于六度最后一度般若以后,转入七住位修行,表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佛法正知见,所以不会跟随邪师或者名师修学佛法,他会去寻找真善知识,跟随真善知识修学参禅的正知 三摩地

2018-07-19

(大妄语者应该是下堕狱!)3.看懂了猜出公案的密意,但因为福德、定力、心性不够好或智慧不足,所以退转不相信然后开始谤法,结果也是下堕三恶道。或者因为猜出了密意,但因为福德、定力、慧力都不具足,所以道业也无法进步!乃至因为退转而造恶业又下堕!就如往昔的净目天子与王子法财、舍利弗等人,悟了后遇到恶因缘又造恶业下堕恶道。如佛在《菩萨璎珞本业经》卷1〈3贤圣学 三摩地

2018-07-19

佛说诸菩萨所证的佛性有四种层次:凡夫菩萨所知道的佛性、未入的十住菩萨所证的佛性、已入菩萨所随顺的佛性、诸佛所运作的佛性。本书所说的见性──眼见佛性,乃是指十住菩萨以肉眼看见佛性。以下将针对末学所知,略说佛性的本质。凡夫所知道的佛性是识阴六识的自性──能见之性、能闻之性、能嗅之性、能尝之性、能觉之性、能知之性。未入菩萨所见的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 三摩地

2018-07-19

【「老僧往日为热病所苦,死却一日,观前路黑漫漫,都不知何往。获再苏醒,遂惊骇生死事,便乃发心行脚,访寻有道知识,体究此事。初到大沩,参真如和尚;终日面壁默坐,将古人公案翻覆看;及一年许,忽有个省处;然只是认得个昭昭灵灵,驴前马后只向四大身中作个动用;若被人拶着,一似无见处,只为解脱坑埋却。禅道满肚,于佛法上看即有,于世法上看即无。后到白云老师处, 三摩地

2018-07-19

现代的研究,变成是在文字上努力去思惟整理;但古时候这个研与究的意思并不一样,研就是不断把它弄得很详细;究是探讨它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要探讨到最究竟的步。所以“极意研寻”就表示他非常努力、非常细心探讨佛法的大意。但是因缘不具足,所以“初无解悟”。这个“初”不是说刚开始,而是说打从一开始一直到现在;也就是说,从一开始一 三摩地

2018-07-19

”所以,以前释迦佛以金币买了非常殊胜的莲华来供佛,遇到然灯佛时还以自己的头发铺于泥中,遮盖泥泞的面让然灯佛走过,这些功德都是非常之大;可是这么大的福德,仍然不是成佛的正因,还只是资粮而已。释迦佛之所以会被受记当来成佛,是因为后来见道的缘故,也就是这一段说的:「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受记。」所以才说:「如来者即诸 三摩地

2018-07-19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