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一般人不能增长寿命,往往是因为心不正;特别是世俗人,专在世俗法上有所贪着,所以往往与诸众生发生争执,因此减短寿命。有的菩萨是为了增长寿命的缘故,所以就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进入佛门来修学佛法。二者增长财物。诸位都听过一句话:三宝最吉祥。所以修学佛法之后,应该是财物继续增长才对,如果修学了佛法以后变成财物损耗,那就不对了。学法以后财物损耗很常见的 三摩地

2018-07-23

在他们还没有成为阿罗汉以前,你一开始就向他们解说诸佛的境界,他听了不骂死你才怪呢!他们会想:哎呀!你自吹自擂啦!哪有这种境界?所以佛道的最后究竟极果,真的是无上果,声闻人和世俗人都无法想象的;乃至菩萨入了,都还不能想象,到等觉位时都还想象不出来,所以叫作无上果。菩萨知道这个道理,为了亲证这个无上果,应该要发菩提心。还有两件事:第一,菩萨想要使一切 三摩地

2018-07-23

如果不执着色身,你就可以超越劫浊,因为你自己已经确定可以随时随舍身了。下定这个决心以后,就不必像外道们说:我要固形存想、练精化气。辛苦的内丹、外丹,想要让色身永远不坏,那是妄想。就算色身真的可以永远不坏,最多能维持多久呢?最多就只是一个住劫嘛!可是当住劫过完了,接下去是坏劫,连大都烧熔了,他的色身还能存在吗?当然不可能嘛!这就表示说,他没有超过 三摩地

2018-07-23

诸经说法虽有文辞用语异同,然验证发心,赞叹发心,诸经同说,实为大事,学佛第一件重要大事,不应轻忽漠视,以为发不发菩提心,作不作菩萨,受不受菩萨戒,都是可以缓一缓,都是可让佛菩萨自动来摄受我,佛菩萨应该明了我的心志,因此可以不必发起菩萨心,畏惧成为菩萨!我初学佛的时候,就是因为不清楚如是行门的重要性,也每每看见大家,众多学佛人不敢以菩萨相称,真是末法 三摩地

2018-07-23

六种菩萨性:十信→凡夫性十住→习种性十行→性种性十回向→道种性十→圣种性等觉→等觉性妙觉→妙觉性也就是十信位的凡夫性、十住位的习种性、十行位的性种性、十回向位的道种性、十的圣种性以及等觉性与妙觉性,总共六种菩萨性的修证过程。这样的菩萨道修证位次,乃是依佛菩提果,也就是依增上慧学的修证次第而来建立,它是不共二乘的,所以 三摩地

2018-07-23

历经三贤位之般若总相智别相智,及初起所修般若别相智之种智——八识心王一切种之智慧——唯识百法明门,千万法……明门;一切种之智慧修证,则断变易生死而成佛道——佛真如唯带旧种,成佛后不受熏习,是名一切种智。初乃至等觉菩萨之一切种智未故,名为道种智;道种智位菩萨唯有下品中品妙观察智平等性智,佛一切种智具足 三摩地

2018-07-23

一菩萨的名义甲、破谬一般人都指定庵堂庙宇的偶像为菩萨,从事烧香、礼拜、点烛、供养的,是非常的多,尤其杭州方为最盛。良善风俗,虽为全国冠;独惜许多善男信女虽认真烧香拜菩萨,而对于菩萨的实义,都莫名其妙!有的以为除却庵堂庙宇里泥塑的木雕的或玉石金银铜铁造成与彩色绘画的等等偶像以外,别无什么菩萨非菩萨的真义存在。问他究竟怎样是菩萨,都是哑口无言,而但认 三摩地

2018-07-23

相反,「要三大阿僧祇劫,无量无边阿僧祇劫,在生死中打滚,利益众生」。同时印顺法师将佛法局限在人间,既不能求证涅盘(生命之实相)又不能求证解脱,亦不修证禅定,那于四弘誓愿中惟能发「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了。为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一愿,「人间佛教」中积极修行十善业的「人菩萨行」,已明显变成「忘失菩提心而修诸善根」的行为了。可是积极努力行善的人,舍报后将 三摩地

2018-07-23

正因为这个缘故,所以我们禅三道场一直在换方——现在还要再换——这一次禅三共修还要再换另一个方举办。为什么呢?因为有人贪财物、另外有人起了私心,配合起来而让我们无法再借用同一个方了;但是这种作法都会障碍他们自己的菩萨道,当他们的私心被检举了以后,就不得不离开同修会了!所以修大乘法、行菩萨道,第一个条件是不贪财物。第二是要不惜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不能增长寿命,往往是因为心不正;特别是世俗人,专在世俗法上有所贪着,所以往往与诸众生发生争执,因此减短寿命。有的菩萨是为了增长寿命的缘故,所以就发起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进入佛门来修学佛法。二者增长财物。诸位都听过一句话:三宝最吉祥。所以修学佛法之后,应该是财物继续增长才对,如果修学了佛法以后变成财物损耗,那就不对了。学法以后财物损耗很常见的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以气质长相来评断学佛的成绩,又是如何呢?所有的学佛人尽知,福德的来源是修习善净业,然而在《华严经》中,佛却明确说:“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谓魔业。”这表示,同样是福德,有没有以菩提心作为核心,那是天差别的。由于气质之类的福德乃是世间法所摄,佛道的修证乃是福慧兼具,若不知、不问、不管,或忘却菩提心的前提与内涵,只是专顾履行善业的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听了会骇怕,本来活得好好,学佛也学得快快乐乐,现在要发菩提心,证菩提,结果这个菩提居然没有我,那么是谁来修菩提?没有众生,我又去度什么众生?命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都空,那该修什么?何不拿刀抹脖子解决算了!实际上,真实的意思是:菩提我们称为觉,觉的本体,称为真如,又称自性弥陀,这自性弥陀、真如、菩提或涅盘,它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人听了会骇怕,本来活得好好,学佛也学得快快乐乐,现在要发菩提心,证菩提,结果这个菩提居然没有我,那么是谁来修菩提?没有众生,我又去度什么众生?命也没有,人也没有,一切都空,那该修什么?何不拿刀抹脖子解决算了!实际上,真实的意思是:菩提我们称为觉,觉的本体,称为真如,又称自性弥陀,这自性弥陀、真如、菩提或涅盘,它没有形象、色彩、味道,犹如虚空 三摩地

2018-07-23

我堕狱,佛复悲痛,欲代我苦;而我业重,不能救拔。我生人道,佛以方便,令种善根,世世生生,随逐于我,心无暂舍。佛初出世,我尚沉沦;今得人身,佛已灭度。何罪而生末法?何福而预出家?何障而不见金身?何幸而躬逢舍利?如是思惟,向使不种善根,何以得闻佛法?不闻佛法,焉知常受佛恩?此恩此德,丘山难喻。自非发广大心,行菩萨道,建立佛法,救度众生;纵使粉身碎骨, 三摩地

2018-07-23

比方说,今天我们有没有福德因缘遇到无相忆佛的法?遇到了,我们能不能够相信?相信了,能不能够付之实修?有些人很奇怪,过去在外面的相似佛法中要怎样就怎样,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来到了正觉讲堂,想说好好来练习无相念佛,想要参禅开悟,结果各种奇怪的事就会发生,让他没有办法、没有时间去修习。比方说,我有一个亲戚,最初来学习无相念佛的时候,开始发心了,想要好好 三摩地

2018-07-23

真见道是证得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之唯一途径,无别他途可证大乘涅槃;乃至未来成就佛之无住处涅槃,亦是由此真见道位所证本来自性清净涅槃而得实证;而此因所证涅槃则要藉真见道之证真如方能得之,但真如是第八识如来藏于一切法中运行时所显示之真实性与如如性,是故真见道之内涵即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而现观其真如性,名为证真如,即是证得“一切法真如”。于此真见 三摩地

2018-07-23

庄严菩提者,因修智慧获得初、乃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庄严。修智慧故远离无明,令诸烦恼不得自在,是名离对。除烦恼障及智慧障,是名自利。教化众生令得调伏,是名利他。佛陀接着说,要供养智波罗蜜,要供养智方,事实上还有四个事情:第一个就是要庄严菩提,庄严菩提,佛陀就有说,是因为修智慧而获得初,也就是说在佛法的修证上面,如果要获得初以上的证量,他一 三摩地

2018-07-23

最近听闻许多道场,不仅信受平实导师书中所说法义,并且广泛研读、修学、弘扬,实是可喜可贺之美事!这显示了区虽广为藏密外道法所笼罩,仍有极多深具善根之佛子,能依法拣择其中淆讹,断定何为正见、何为邪见,同时隐约中也透露出导师千百年来在中土所摄受度化之有缘佛子,应此时节因缘,经佛菩萨巧妙安排,负有庄严之使命,要将真实了义再度普润失传已久之区,使有缘学人 三摩地

2018-07-23

静虑的意思就是静中思虑,静中思虑的内容包含:如何饶益有情?如何在饶益有情中来对治自己的烦恼?如何观照五蕴的虚妄?如何从五蕴虚妄中观察不是我见的方在哪里?(五阴)不是真实我的方在哪里?如何思虑断除我见,应该要有什么方法来思虑?要怎样参禅?要怎样来看话头,甚至于从欲界散乱心中,如何进入欲界定?如何进入初禅以上等等的禅定境界。可是散乱的意识心没有能力 三摩地

2018-07-23

同样的情况,当已经开始想要求悟以后,也进一步依着善知识的开示去修集福德,熏习知见,可是却一天捕鱼,三天晒网,那结果是进一步退一步,仍旧在原踏步;假如只是这个状况,那就已经很阿弥陀佛了,更何况说会退两步、退三步,乃至退很多步的状况是大有人在的。这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对于五欲的贪着,他是不愿意放舍的。第四个部分说到:是不是以长远心来求悟。好,这里所说的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