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没有一尊佛会入涅盘,因为涅盘就是祂如来藏所显示的,如来藏在佛称为无垢识,无垢识就是代表说再也没有无明的垢染,在没有无明垢染下,得到究竟之觉;这种情况下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这佛所说的这个八识的正理,这六七八就完全可以相通。你那个时候就知道,这个心完整的相貌,完全没有遗漏。虽然十菩萨可以对诸佛的智慧起一分觉照,但是对于你究竟不是这个究竟心,不是这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一类的学人就可能会说:我当然知道课诵就是要求看懂经典里面的真正意涵,可是没办法,我就是看不懂啊!所以有一些善知识就会跟他说:看不懂没关系,你就这么看着,就这么诵着,我们每天不是一样有很多不懂的事情吗?日子多了以后,不也是这样一天一天过下去吗?累积久了以后,总有一天你会知道啦!要是都懂了,还要诵什么经呢?因为自己都已经是《经》了!这位善知识倒也是 三摩地

2018-07-23

这教主这么喜欢生人,把人出生以后,却没有好好来教养,那你说没有好好来教养,是怎么一回事呢?理由很简单,也就是说:第一,可能是你品管不良。那你说什么叫品管不良?就是你不会生人,你没有生人的技巧,你在出生人这个种类的时候,你的能力是失败的,你的能力是有瑕疵的。所以你把人生成有世间所能看到的好人、坏人,还有身体健康的人,还有身体残缺的人。第二,如果是 admin

2018-07-23

毒蛇为何要用毒去毒害众生,然后只能用吞的?诸位有没有思惟过?当它吞食一只老鼠,那喉咙的感觉如何?它的口腔是很柔软的,可是老鼠长满了粗硬的毛,又有鼠爪,它却得用吞的;那个过程诸位试着领会看看,真难过欸!它为什么会有这种果报?是因为往世以恶毒手段劫夺人家的钱财、残害众生,正报是下狱,余报就是多劫不能净命而活,得要吃脏东西,也吃得很痛苦。同样的道理,诸 admin

2018-07-23

但是孔子只是以“未知生,焉知死”一句话,就简单带过。孔子要子路专注学习如何安身立命等等的人生议题就好。但是如果是从究竟真理来看的话,其实应该是要反过来说:未知死,焉知生。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不了解死亡是怎么一回事,死了以后又是怎么一回事的话,那么生命的意义以及价值是什么、我们该如何安身立命等等人生当中最根本的问题,就都会变得无法来下定论 admin

2018-07-23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题目是:人死后投生是怎么个投法?关于人以及其它道的有情众生,在死了之后怎么去投生的问题,在经论当中有不少的开示,我们今天就依弥勒菩萨,在《瑜伽师论》中的开示来作说明。 一般的凡夫众生,由于无始以来的我见、无明、贪爱,不明了一切世间境界都是虚妄不实的,所以就会贪着世间的种种境界而无法放舍;再加上无始劫来,所形成的善恶业因、习气, admin

2018-07-23

这是我们值得自豪的方,但我们也应该常常去检视,我们自己是不是都有勇健、念心、身口意清净这三个善法呢?(原标题:南阎浮提洲的人有三件事情胜过其他三大洲) admin

2018-07-23

夜叉的往世其实是乐善好施的,但是由于他在往昔熏习造作生为夜叉的种子和行为,所以出生为夜叉;夜叉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称为“行夜叉”,这类的有情虽然喜欢布施,但是他的嗔心很重,所以夜叉有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就是嗔心重。这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都有他的众同分,每一类的众生也都有他形成该众生的因。当他们前世的时候造了一些善业,这些 admin

2018-07-23

常常有人好端端住在大饭店中,没想到那个房间以前死过人,那个死人落入鬼道中没有离去,因为没有人为他超度,所以就与鬼同住一个房间里。以前我曾经去台南住在一位同修家里,他的祖先还在鬼道中没有重新受生为人,所以夜半都还在房子里走动;不过我们相安无事,因为他很善良,我也很善良(众笑……),所以大家相安无事,也因为过去世都没有结过怨。 可是有 admin

2018-07-23

有一则故事:有个人看到一头牛,在寸草不生的方受饥饿的煎熬,于是他发心要布施给这头牛,就找了一块牛肉要喂牛,但是牛不食肉,而此人口中说著:快吃,这是我发心要布施给你的,我不求功德福德,只是为了让你不饿。迫食许久,牛仍然不食牛肉;此人一气之下,就把牛给杀了。在家母最后几日的这段过程中,并非是要抱怨或是责怪这些俗人,她只是希望安静的环境罢了。事后我读平 三摩地

2018-07-23

一般的众生大多是全心全意忙碌世间的俗务,根本没有心思去想到解脱道,当他在有欠缺不足的情况下,没想到竟然有人会主动提供资源以及关怀他,他感受到了这个施主是真的为他好,自然就会对施主很感恩,这时候就能够敞开心胸,听进平时听不进的善言。所以,这是一种摄受众生的方便,当他愿意欢喜接受的话,我们就可以为他说明三归依,当他理解之后,再帮他作三归依。等三归依 三摩地

2018-07-23

鹿王看见这种惨状,忍不住悲从中来,哽咽说:我身为这群鹿的首领,应该深思熟虑选择一个安全的方,让大家可以栖息;但是我却草率为了丰美的草原,把大家带来这里,使得整个族群凋落衰败,这是我的罪过啊!因此,鹿王决定亲自去觐见国王,让国王知道狩猎对鹿群的伤害。于是鹿王直接去到京城,来到皇宫,在大殿前下跪,请求国王说:我们这群卑微的牲畜为了贪求活命,因此寄 三摩地

2018-07-23

那么为什么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呢?佛陀说,这是为了让我们远离贫穷的缘故,在《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的〈毕定品〉当中,世尊有为我们开示说:应当要行布施,因为贫穷是苦恼法,贫穷的人不能够利益自己,更何况利益他人呢?因此,你们应当努力精勤布施,这样自己的身心才能得乐,也能够让他人得到快乐;不要因为贫穷的缘故而互相的杀害、吃掉对方,因此而无法离开三恶道。因 三摩地

2018-07-23

爱好布施的人,位尊贵的人也会时常想念着他,位下贱的人也会尊敬他。我们要知道往来在六道轮回中,其实没有真正的亲人可以依靠,唯有行善布施能让我们生在善处,或往生到天上或在人间。在人间当象、马,得到人类妥善照顾,又如宠物等被养的畜生,优于其他畜生道有情,这也都是因为布施所得到的果报。布施的果报就是未来世富裕欢乐,持戒的人未来可以生到天上;静虑禅思智慧 三摩地

2018-07-23

在行菩萨道中累积福德最关键的方法就是布施、持戒,和十善、修定等生天之论;此三论是度众生的基础,并且也是让我们生生世世都能不堕恶道而能顺利行菩萨道。因此佛陀度众生时往往先为众生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有了此基础之后才进一步说明实际修行的内涵法要,而我们依教奉行的话,也会因此有福德庄严而能让我们在道业增上。《优婆塞戒经》卷2〈二庄严品〉第12云:【所谓 三摩地

2018-07-23

第三、布施的时候,不应该去选择对方的身分位或者是出身种姓,来决定我是否要布施。第四、布施的时候,不应该轻慢来求布施的人。第五、布施的时候,不应该恶口骂辱他人。布施本来是累积福德的善行,但是如果布施的时候,同时犯下了不好的事相,那么在未来的善果报中,就会引发附加的恶业。有那个善果报,但是善果报中,却隐含着恶业在里面。例如世尊在《分别业报经》里面说到 三摩地

2018-07-23

我们今天要讲的佛典故事,是在讲布施,怀天之仁惠泽众生这个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菩萨、修行人,他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家长,拥有亿万的家财,平常他敬奉三宝,对众生都很有慈悲心。有一次他到市集去买东西,看到一只待价而沽的鳖,心里就为这只鳖感到伤痛,看它在那边被卖,就询问说:这个要卖多少钱啊?鳖的主人知道菩萨有慈悲心,喜欢帮助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如果故悭而一毛不拔,那反而不如一般世间人,如何称为菩萨呢?世间人或一般慈善团体,也多普遍在帮助众生,这也是大家平常都很容易看得到的。有悭心的人,必须逐渐透过修学布施之行,而远离悭贪之心;因此在经典里面的开示说:檀施为刀,破悭吝贼。这就是说明这个道理。透过布施之行,可以让心量逐渐增广,增长菩萨性。婆提长者因为悭贪的关系,无法继续累积福德,到了这 三摩地

2018-07-23

这段简单说明:至心施说的是,应该怀着至诚的心态来布施,而没有夹杂其他不清净的目的。自手施说的是,不假手他人而亲自去布施。信心施说的是,这个布施人对于布施法的因缘果报,是有一定的信心。时节施说的是,随着对方需要帮忙的时候,就伸出援手来布施给对方。最后一个如法求物施说的是,施主所布施的财物要如法而得。世尊本来在说明这五种布施方式的同时,也为我们宣说了 三摩地

2018-07-23

先说至心施:不要像某些达官富贾,为了显示身分位,就颐指气使的行施:某某人!帮我从钱柜中拿五万块钱去某某寺供养三宝。这有些颐指气使的味道,那可不好!已经不是至心施了!而且是透过别人而布施,这是有后世因果的:不是自已亲自去布施,后辈子得到福报时也一定要经过那个人才能得到,自己的福报是被他人控制的;因此应当要自己亲手去布施,不要透过别人。并且在布施时要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