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菩萨持经、菩萨璎珞本业经、梵网经》所讲的菩萨重戒,是十戒都尽未来际受。《菩萨璎珞本业经》十不可毁戒《菩萨璎珞本业经》卷上世尊开示云:佛子有十不可毁戒、应受应持。一、不杀人,乃至二十八天、诸佛菩萨。二、不盗,乃至草叶。三、不淫(在家人不邪淫)乃至非人。四、不妄语,乃至非人。五、不说出家、在家菩萨罪过。六、不酤酒。七、不自赞毁他。八、不悭。九、 三摩地

2018-07-23

三,佛灭度后千里内无法师之时,应在诸佛菩萨形相前胡跪合掌,自誓受戒,应如是言:‘我某甲白十方佛及大菩萨等,我学一切菩萨戒。’是下品戒。所以,自誓受戒是下品戒,可能的话,应当要求已受戒的菩萨为我们传戒。而上品戒非常难得,如果我们在自誓受戒时,有佛或菩萨现前为我们做证,那是真实上品戒,但是须有天眼通,亲见佛菩萨化现或放光作证才能确定是上品戒。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论》卷四十,弥勒菩萨开示云:当审访求同法菩萨已发大愿,有智有利;于语表义,能授能开;于如是等功德具足胜菩萨所,先礼双足,如是请言:‘我今欲于善男子所,或长老所,或大德所,祈受一切菩萨净戒。’从这一段论文可得知:已受菩萨戒的在家菩萨(就是善男子)、长老(就是出家菩萨)、大德(是指已证悟的人),皆可以传菩萨十重无尽戒。对于一个初发心 三摩地

2018-07-23

生为人而得人间恶报,譬如说生活困苦让你没有道粮,然后你就没有办法修学佛法;或是生了以后,很年轻就往生了;或生在边听不到佛法;这些都是生为人得到人间的恶报。那么受持菩萨戒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这是第一个理由,初发心的菩萨为什么要受持菩萨戒。2、令修学善法菩萨戒有戒不得作,还有戒不得不作。戒不得作是属于恶法的部分;戒不得不作就是要让菩萨去修学善法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 三摩地

2018-07-23

但是证菩提,有多分证与少分证的差别,所以在佛菩提道当中,有贤位菩萨、圣位菩萨,也就是初到十,等觉菩萨妙觉菩萨,当然这是就佛菩提道当中的菩萨来说;也有通教菩萨,这是就声闻菩提道的菩萨来说。再来说初发心的菩萨,其实因为他没有证得菩提的缘故,所以他是很容易退转的,譬如说一个人他发了四宏誓愿以后,他因为种种因缘不具足,生活条件不具足,所以他就不想在佛菩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有些人被误导了,我写书出来救他们,他们反过来诅咒我:萧平实是邪魔外道,一定会下狱。可是我们不跟他们计较,他们因为有怨心,所以犯戒恶口!已经犯了菩萨戒的恶口重罪了。但我们听他们口头上恶骂或是文字的恶骂,还是把正确的道理详细的讲给他们,恐怕他们读不懂;很多方都是详细到老婆过头了,连他们没想到的法义也都帮他们写出来,想要让他们都瞭解,所以我们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处罚打自己几个巴掌,或者说狠狠骂自己几句话。这个诸位都做过,同样的,如果受持戒律的事没有做好,就要处罚自己。这个要约,要在布施时、供养三宝等时节之前先立定下来。如果有人这样对自己约定:我如果没有定期的供养三宝,忘记了,就要处罚自己在事后补作加倍的供养。这样约定以后,自己就依照约定去做,就会谨记在心,因为如果没有好好做,将会损失一倍。这样想一 三摩地

2018-07-23

以下对于五条戒相都依《优婆塞五戒相经》作一简略简择。1、杀生戒不杀生戒相,生是有情的生命,杀是用刀枪木石毒药等东西,断绝有情的生命。这是一种残忍的罪恶行动。佛法以慈悲为根本,杀害有情的生命,是违反佛法僧的慈悲本怀的,所以应当戒杀。这杀罪在受持五戒的人犯了的时候,有可以忏悔和不可以忏悔的差别,假若杀的是一个人,或人胎,而自己的精神又是清醒知道自己 三摩地

2018-07-23

平实老师也在六月十四日的讲经过程中,特提出说明了;相信您也应该听闻过了,但不妨在这里重述一遍,让当时不在场的同修们更清楚的了解,会外学人也可以对此更加了解。关于平实老师在讲经时对于诵戒的开示,我们整理几点出来,以供大众参考:一、诵戒并不是所有戒子都要无止尽的诵下去,《梵网经》中说的每半月诵一次戒,是指新学菩萨,不是指久学菩萨。依照大乘出家人所受声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总之持戒的目的在于使我们身心清净,不犯威仪,让我们勤学菩萨五明之学。让我们能够起心动念饶益众生。俱足众戒:对在家人而言,是指五戒及菩萨戒。五戒之重要,是因为它是一切戒之基础,所谓五戒为不杀、不盗、 三摩地

2018-07-23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菩萨言 三摩地

2018-07-23

今生已经明心见性就获得了大乘心戒,也获得了道共戒。并且因为已明心见性就是菩萨僧的缘故,所以自誓受戒时不诵戒相、不取相戒;唯除菩萨律仪十重无尽戒。我们在此简单拟出一则自誓受戒的方法,供已经见性的人自行增删使用:这自誓受戒的法不需要拣择时间、日期,但我们建议以白月,也就是农历初一到十五的六斋日——初八、十四、十五三天最好。自誓受戒前应当先 三摩地

2018-07-23

四姓曰:「子展力致此宝,胡1为相还?」道士曰:「吾守君野,彼葬君;大义论之,宝即君有也。」四姓叹曰:「善哉!古之贤者岂能踰子乎!」即择青衣2中有贤行兼华色者,给之为妻,分家财以成其居。道士曰:「进其行,高其德。」尔时贫道士者吾身是也!妻者裘夷3是。菩萨执志度无极,行持戒如是!4语译如下:从前有一位菩萨,持守戒律,过着隐居乡野的生活,从不羡慕当时社会 三摩地

2018-07-23

是食辛人修三摩,菩薩天仙、十方善神不來守護;大力魔王得其方便,現作佛身來為說法,非毀禁戒,讚婬怒癡,命終自為魔王眷屬,受魔福盡墮無間獄。阿難!修菩提者永斷五辛,是則名為第一增進修行漸次。】。05、不舉不教他懺(攝屬重戒6說四眾過、9故瞋)眾生違犯,五戒十戒,知而不舉,不教懺悔,犯輕垢罪「若佛子見一切眾生犯八戒、五戒、十戒,毀禁七逆、八難,一切犯戒罪,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師論》卷83波羅提木叉:別解脫律儀善住意言:「大士!若能具足波羅提木叉者,是名為戒。」文殊師利言:「天子!云何名為波羅提木叉?」善住意言:「大士!所謂持身及以口意三業具足,是則名為波羅提木叉也。」《大寶積經》卷104「云何名律?云何名波羅提木叉義?」佛言:「波羅提木叉者,名為知足,成就威儀無所受畜;亦名淨命。………波羅提木叉 三摩地

2018-07-23

斷命者,二十九日牛屎塗,以酒食著中,然火已,尋便著水中,若心念口說、讀呪術言:『如火水中滅,若火滅時,彼命隨滅』。又復二十九日,牛屎塗,酒食著中,畫作所欲殺人像,作像已,尋還撥滅,心念口說、讀呪術言:『如此像滅,彼命亦滅』,若像滅時,彼命隨滅。又復二十九日,牛屎塗,酒食著中,以針刺衣角頭,尋還拔出,心念口說、讀呪術言:『如此針出,彼命隨出』, 三摩地

2018-07-23

若不受戒而犯者,虽无戒罪果报,仍须受性罪果报;如恶意杀人者必下狱受苦,苦尽返生人间,尚须于缘熟之时,意外枉死于被害人手中。不饮酒戒唯佛教回教有之,此是遮戒,遮止有情饮酒乱性而犯前四重戒;若犯此戒而不犯前四者,无有性罪,唯有戒罪,受戒罪违犯果报。持五戒不犯者得保人身不失,来世具诸福德果报,亦名世间戒,于佛法中亦通出世间戒。此外复有解脱戒:佛子出家已 三摩地

2018-07-23

持戒而犯,不愿意舍戒者,最多不过下狱受苦,受苦之后不久究竟解脱,亦比凡人众生好得太多。如果已见道者,可以在佛像前自誓受戒,不但今生受持,也尽未来际受持。菩萨戒有一生受者,如《菩萨优婆塞戒经》之六重二十八轻戒。余皆尽未来际受,生生世世随于学人乃至成佛,不失戒体,故一受永受,无有舍法,非如出家声闻戒之有舍法。尽未来际受之菩萨戒,其戒相或增或减,大同小 三摩地

2018-07-23

那怎样才是自誓受戒呢?就是个人(不是团体)依照《梵网经》的内含,每天在佛前诵这个十重四十八轻,诵十重四十八轻并且忏悔,忏悔自己这些,应该说什么业都造了,过往什么业都造了,这一世也知道也忏悔,就是每一次都忏悔,最少一个礼拜,忏悔过后,接着按照我们同修会传戒的内含,我们有印给这些(当)师兄们,师兄们可以跟想要自誓受戒的人说明。先忏悔、诵十重四十八轻,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