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辟支佛必须透视这些横亘于面前的所有谬说迷障,开创一切知识婆罗门所不知的生命解剖方法,精准发现生命不变的结构。中乘辟支佛虽然拥有惊人的智慧,但仅止于自己的解脱而不能建立佛教,因为他缺乏福德摄受广大众生,他更缺乏智慧而无法面对一切知识婆罗门的质疑与挑战。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声闻阿罗汉。因为声闻阿罗汉完全依赖诸佛菩萨言说的教导,才能够了 三摩地

2018-07-23

接着我们来看看偷盗罪的果报,《优婆塞戒经》卷3〈受戒品〉:【若人乐偷,是人亦得恶色、恶力、恶名、短命,财物耗减,眷属分离;他人失物,于己生疑;虽亲附人,人不见信;常为贤圣之所呵责,是名现在恶业之果;舍此身已堕于狱——受得恶色、恶力、恶名,饥渴苦恼,寿命长远,是名后世恶业之果;若得人身,贫于财物,虽得随失,不为父母兄弟妻子之所爱念;身常受 三摩地

2018-07-23

佛法中真正的灌顶是怎样的?灌顶是什么?真正的佛法中的灌顶,说得非常清楚明白:当菩萨在九满心位的时候,他入十,他先要放出光明,给九法界的众生。九法界的众生是什么呢?就是世间的这些凡夫,在六道中轮转,从狱道,他就要一一放光出去。放光出去要照哪里呢?照狱的众生,然后照饿鬼道的众生,然后照畜生道的众生,然后照人道的众生,然后照阿修罗道的众生,然后照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好,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事物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对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取世间红尘的意思,说红尘是纷纷扰扰,我们世间中,何处纷纷扰扰、变动不止?譬如说,我们看到的山河大,我们听到的种种声音,我们闻到的种种香臭,我们所尝的酸甜苦辣,我们所碰到的冷热细滑,所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这个统称为六尘,也就是所谓的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一直在变动,生生灭灭,来来去去,所以才说滚滚红尘。听到这里,你可先不要说,这样我已经看破红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某甲菩萨努力来作义工,有的人心里面酸溜溜,开口就说:哎呀!我就是没时间啦!不像你那么好命啦!我都没办法啦!酸溜溜说出口,就削减了自己的福德。为什么不改一个方式说:你真的有福报,有时间不必去赚钱,可以来作义工,功德无量!你在说别人功德无量的时候,你也就增加自己的福德了,这叫作随喜赞叹的福德。然而那几位老哥、老姊不是这样想,心里总是酸溜溜;讲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过程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佛菩提道的修学,就是必须经历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以及等觉、妙觉,五十二阶位行菩萨行。它的内容从具足对因果的确信以及三宝的信心,到外门广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静虑、般若菩萨六度的资粮位,以修集见道资粮。然后亲证自心真如,明心不退真见道,打破了无始无明所知障,证得一分无生忍,进入七住位开始见道位修学,并且进入内门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经典你大概要会通一下,因为它这个方有两个方:一个是说成佛,一个是发菩提心。那我们知道小乘人,他是不可能八万大劫马上就成佛了,除非他还像佛陀那种特殊的这种示现的,这样的才有可能。不过那些示现的,示现小乘声闻,实际上都是大阿罗汉、都是大菩萨,所以他们是不一样的。那我们再回过来,所以二果人、三果人、四果人,他们最快就四果人,四果人要两万大劫才发菩 三摩地

2018-07-23

譬如,心残酷狠毒,以残暴手段故意致人于死,今生被判死刑;处死后,依着杀业还要落到狱中受苦;狱苦报偿尽了,还得辗转出生到饿鬼道、畜生道,然后才生到人间;生到人间之后,等待因缘成熟的时候,还必须因为意外而枉死于过去世被他杀害的人手中,这样他杀业的果报才算报尽。恶业的罪报如此,布施的福报也一样在来生,要等因缘成熟才受报。像《毘耶娑问经》中世尊开示: 三摩地

2018-07-23

《瑜伽师论》卷46〈菩萨功德品第18〉中说:爱语摄事,于诸摄事最为殊胜。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二辑第154页开示说:菩萨不要学中国古时齐人不食嗟来之食的富者行为。古时饥荒时,总是有人开粥厂,施粥救济逃荒者;有个富翁看见一个从齐国逃难来的人,这位富翁觉得自己有钱布施,心里洋洋得意的施粥施饭,他看到那个齐人时就吆喝说:嗟!来吃!口气很不好、很自大, 三摩地

2018-07-23

实际上第七识,祂会不断生灭,可是祂会容受三世一切诸法的。然后第八识,祂可以蕴藏一切的种子功能,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这样,来让菩萨乃至一切有情,乃至于法界成立。这个东西是难以思议,这个法就难以想象。——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007集情与无情可否同圆种智?郭正益老师开示 (原标题:木头有智慧吗?) 三摩地

2018-07-23

次法——回向成佛是让福德暴涨无量倍的方法您知道福德要怎么累积才会比较快吗?如果自己的力量很小,布施的财物或能力又有限,那要怎么样用少善根而得到无量的果报呢?平实导师以弥勒菩萨的《瑜伽师论》中的道理来教导我们,《瑜伽师论》卷45〈菩提分品第17〉中说:云何菩萨方便善巧,令诸有情以少善根感无量果?谓诸菩萨方便善巧,劝诸有情,舍微劣物乃至最下唯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而修布施的福德也是这样;布施的财物、身力,或多或少,或粗或细,或者只是随喜心,或者亲身前往相助,或是有人在很远的方看见、听到了而心生欢喜,由于心是平等性的缘故,所得到的果报就没有差别:同样都有福德,因为他有随喜心与随喜行。所以平等心很重要,当遇到有布施的因缘时,不去比较能布施的财物多少、物品优劣,所布施的对象尊贵或下贱,完全以至诚心、恭敬心、平等 三摩地

2018-07-23

】(《中阿含经》卷39)佛陀告诉梵志婆私咤说,在这个世界整个败坏的时候,也就是说我们的欲界损坏;欲界损坏的时候,欲界的人间乃至畜生道有情、饿鬼、狱全部都灭尽;乃至欲界天,六欲天它也损坏了,那时候众生,有人可以生到初禅天去,有的人也可以生到光音天,也就是晃昱天。佛陀就特别告诉我们说,在欲界损坏的时候,是有众生会生到晃昱天去的,也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对菩萨来讲,神通是要在三满心的时候才去求证的,也才不会因为这样而受到鬼神的干扰。还有的人,是唸诵、课诵《阿弥陀经》,或是课诵的时候,再加上唸阿弥陀佛这一类人。一般而言,他们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也有可能是正好是去参加助唸,乃至于说,有人是要用这个方式来压制自己的烦恼,有种种状况。我们回头说,这一类人是为了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而去唸佛 三摩地

2018-07-23

什么第一呢?眷属的数量要第一,名称要第一,然后所住的方要最舒服,这样才能够好好行道,乃至于说所弘化的区要最大;结果都落在哪里?都落在五阴身里面层次比较低的我所里面。这样怎么有可能了脱生死呢?不但没有办法证出世的法,甚至于连一分的厌世情怀也没有,这一类的学人就不能叫作厌世,或者是说他有出世的心境。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一)》第33集佛教是厌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人知道说有个极乐世界,当他的亲友遭遇到不幸的时候,有的人因为这个传统文化,他们就在这方,就设立了一些画像;然后希望借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能够接引他这位过世的亲友,能够往生到西方极乐净土。然而究竟理来说,这并不是佛教所说的天堂,因为天堂是泛指于天界的。不过虽然如此,但一般的人并不了解,所以先在此作一个简单的说明。那耶稣教的天堂又是什么 三摩地

2018-07-23

人是如何变丑的?我们看一段经典里面这样的描述:【若彼众生以手撮此味食已,如是如是,身生转厚、转重、转坚,若彼本时,有清净色,于是便灭,自然生闇。婆私咤!世间之法,自然有是,若生闇者,必生日月,生日月已,便生星宿,生星宿已,便成昼夜,成昼夜已,便有月、半月,有时、有岁。彼食味,住世久远。】(《中阿含经》卷39)这里佛陀又告诉我们一个律则:如果说身体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