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从前有一位菩萨示现为猕猴,不但孔武有力胜过所有的猕猴,聪明智慧也超过人类,而且心怀慈悲,常常想去普遍地救助众生。这只猕猴住在深山里,有一天它爬到树上采取野果,远远地看见有人坠落山谷底,好几天都在那里悲痛哀号乞求:救命啊!猕猴听到那个人的哀号声,难过地流下眼泪,心里想:我立下誓愿要成就佛道,不就是为了拯救苦难的众生吗?今天如果不把这个人救出来,他肯定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生忍,在三贤位的菩萨七住位开始就有无生忍了,二乘圣人也有无生忍,可是无生法忍只有诸地菩萨才证,也就是有了道种智才算是。忍的意思就是能接受、能安住,佛法的忍(安住)要透过精进修行才能得到。若是能安忍于真正的佛法而又是到彼岸,这就很难得;因为一般大师们所谓的忍都是依错误的见解而忍,真正的佛法境界是不容易安忍的。能忍而又已到彼岸,很难得,因为能忍者不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人们看到菩萨丑陋乌黑的样子,都争先恐后的辗转谣传说:「那个地方有鬼。」见到他的人都鄙视他、对他吐口水辱骂他,还拿土块、石头砸他。菩萨遭受如此侮辱伤害,不但没有一丝一毫的怨恨,反而以他仁慈的心,悲愍的说:「真令人为他们痛心、惋惜啊!他们少福无慧不知亲近佛世尊,不曾听闻佛经,才会无知的做出这样的恶事啊!」于是发誓说:「我将来成就如来无上正等正觉的时候,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能这样确实修忍波罗蜜以后,心中自然会生起欢喜心乃至进入初地。所谓的极喜地,不是每天手舞足蹈、笑呵呵的样子;极喜是在深沉的心中安住,不形于外的;他只是现前看到自己的般若智慧,竟然世间没有人或只有极少数人能像自己一样生起深妙的法乐。虽然觉得自己在人间很孤独而没有知音,但是心中的喜是永远都不会消失掉的;因为他有般若的智慧,而般若的智慧并不足以使他达到极喜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无生法忍虽是诸地大菩萨的证境,但是可别把它想得很玄!因为这是现前可以亲证的。只要真正的明心了,一步一步去走,迟早可以完成它。也许一年两年、也许十年二十年,也许十生二十生,时间并不一定;这都得要看慧力、福德因缘以及性障的厚薄而定。三者配合起来,就可以修证无生法忍。所以无生法忍不是虚妄的东西,是实际上可以领受、可以亲证的。假使能够常常乐于观察这个甚深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天,来了一位年轻的婆罗门,因為不满他的哥哥随佛陀出家,所以就当著佛陀的面,以激烈的言辞,十分气愤地谩骂佛陀。佛陀静静地听完这位年轻婆罗门的谩骂发洩,然后才反问这位年轻的婆罗门说:「婆罗门!你有没有亲朋好友来你家拜访的经验?」「有啊,瞿曇!那又怎样?」「婆罗门!你曾经準备餐饮,来招待那些到访的亲朋好友了吗?」「有啊,瞿曇!」「婆罗门!如果他们没吃你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地方在说我们这个娑婆世界(就是写的娑诃,我们方便来念成娑婆),既然是堪能忍受的世界,因此有菩萨来问佛,他说这个世界的有情就是能够忍受各种言语的骂辱,还有身形上的鞭打、捶打。可是佛说不是!大部分的众生没有办法做到这样的功德,反而是被贪、瞋、痴这种怨恨、怨害所缠缚着,随着生死流而不能够解脱。这菩萨就觉得奇怪:如果这样,这世界不应该叫作娑婆啊!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便佛报恩经》中,释迦牟尼佛自己述说祂在因地时发菩提心的情况。就是祂在无量劫以前的过去生,因为造作罪业而堕到火车地狱中,受极重的苦报;看见同伴及其它所有火车地狱众生,受着极重大痛苦的情形,自己也感受着大苦恼,心中就生起了想要帮助他们免除这种重大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的安隐心,然后就生起了慈悲心,自己就在心中发起了“救度一切众生出离三恶道乃至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我什么都没做错,大家为什么要这么对我?然而据我了解,他晋升失败是因为能力不足;朋友变少是因为他脾气太暴躁;就连妻子也不能再容忍他毫无缘由地情绪波动,争吵无可避免地出现。电视剧《欢乐颂》里有一句台词是这样的:一个人不理你,有可能是对方的问题。但是如果大家都不理你,就要从自身找问题了。他人是你认识自己的一面镜子,别人对待你的态度,取决于你是个什么样的人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她的心中只有她以为的佛法,而没有亲情、没有责任,每晚10点准时入睡,凌晨两点准时起身拜佛念经;唯一和亲人有交流的,就是要求全家人都要像她一样去寺里拜佛学经,还说如果不学,那可就要下地狱了。大家想想看,如果连一个人类的责任都作不好,还想作佛吗?如果今天有一个人说:因为我作人很失败,不算个人,所以我要去作佛了。天下有这个道理吗?有这样子的佛吗?十方诸佛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由于对三宝能有具足的信心,不断地依熏习,有一天我们至诚礼敬佛陀时,就能感应不在外求的佛相、法相、僧相上,因为就能亲见你的这个道场如帝珠,诸佛菩萨都现在其中,你也现在其中,这就是感应道交难思议,能够自见佛法僧三宝的真实义。因为由亲见三宝的真实义,就能真正的深入自性中的大藏经中,能够相契整个大藏经就在此身中,智慧就能如大海般的开展出来,所以能够作为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众生不是只有人,不是人的部分,还有六道轮迴的众生,所以说有人、有非人的部分;那非人的部分呢,有天、阿修罗、地狱、鬼还有畜生。天、阿修罗、地狱跟鬼,事实上我们是杀不到的,不是人的部分我们能杀到他的,只有畜生;所以呢,杀生属于不是人的部分,主要是畜生。那么佛法当中学佛人都有规定,不可以杀生;所以在戒律当中它要戒的,杀戒主要的对象是禁止杀人。因为人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但是,假如说刚才所说的那一类的事情、那一类的状况,在受菩萨戒的阶段中发生了,也许有人只是因为一些事相正在努力地克服,他是暂时没有办法在今年去受菩萨戒,结果别人已经受了菩萨戒而在佛菩提道上起跑了。然而那个动了舍戒念的人,也许就有可能反而会怎么样?「唉呀!没关系啦!今世反正还会有机会,到时再来受吧!」问题是,是不是还有机会乃至是可以受得上品戒?严重的说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以假设有的人因为惹了对方生气,对方生气了是瞋,那假设记一辈子记到棺材里那就是「恨」,那通常都是女人比较会记恨!男生都大而化之!所以以前我凶过那两位证悟菩萨,他们根本一下就忘记了!(当然我也很快地跟他们忏悔!)那假设我们不小心凶了别人或伤害了别人,就要赶紧忏悔!那对方也应该要接受我们的忏悔,如果一直生气都不接受别人的忏悔,就变成菩萨十重戒中的故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个目的也可以说,就是学人开始从内心中更为具体地履践归依三宝时所发的四宏誓愿,因此依著四宏誓愿的核心精神,就建构了菩萨戒持守的三个基本原则:第一、不违背解脱;第二、不违背菩萨的慈悲;第三、不违背大乘第一义。接下来我们就逐一加以说明。首先是不违背解脱。佛道修学首要的目的,就是要求解脱,常听学佛人说要自度度他,度是指度到解脱的彼岸,就是要了生脱死。众生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若堕地狱。作狱中王。 若堕畜生。作畜生王。若堕鬼中。作鬼中王。若在人间。作人王国王。若在天中。作天中王。生生之处。不失王位。故经云。有犯名菩萨。有戒可破。无犯名外道。无戒可破故。六处胎胜。菩萨处胎时。常为天龙八部诸善神王之所守护故。七神通胜。能变大地为黄金七宝。搅长河为酥酪醍醐。能一念超百千世界。能一日化百千众生故。八果报胜。生莲华藏海。 | 三摩地 2018-07-23 |
![]() |
这部经典的菩萨戒既是为将来出家而作准备的戒法,属于声闻性质的在家戒,当然不同于梵网、地持、瑜伽、璎珞等经的尽未来际受的成佛之道菩萨戒,也不同于正统的声闻出家戒,所以就摄属别解脱戒,故名波罗提木叉戒。-----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八辑<业品>第二十四之余(原标题:戒能遮除烦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善学诸仁者!是菩萨十波罗提木叉应当学,于中不应一一犯如微尘许,何况具足犯十戒?若有犯者,不得现身发菩提心,亦失国王位、转轮王位,亦失比丘、比丘尼位,亦失十发趣、十长养、十金刚、十地佛性常住妙果,一切皆失;堕三恶道中,二劫、三劫不闻父母三宝名字,以是不应一一犯。汝等一切诸菩萨,今学、当学、已学,如是十戒应当学,敬心奉持,八万威仪品当广明。」佛告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一次,他的师父出远门,师母看上他,就勾引他;但因为这是乱伦,所以他绝对不从,因为他的师父也施设了不邪淫戒,他得要受持;而且依他来看,师母就是母亲一般,怎么可以苟且?所以他拒绝了!可是他那个师母觉得很羞愧,因为被他拒绝了就恼羞成怒,因此就把自己身上乱抓一场,衣服也故意扯破,再用绳子把自己绑在梁上,脚站在地上。等央掘魔罗的师父回来,她就诬告说:&ldquo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经中说:【五戒为人,十善生天,悭堕饿鬼,觝突畜生,十恶地狱。】(《普曜经》卷四)就是在说明众生出生五道的因缘:持守五戒不违犯的,未来就生到人道中;除了持五戒外,更加修十善,就转生为欲界天人;如再修禅定,则生为色界、无色界天人;如果心性悭贪的就堕落为饿鬼;愚痴无明重,常与人争斗冲突的,将来就会投生为畜生;不修十善业,反而更造作十恶业的,就会落到地狱道 | 三摩地 2018-07-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