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是如果你今天还是可以懈怠的话,你想想看,围绕在你身边的这些神,心里作何感想?他会不会心里面很失望?会不会想要离开你?假如你的懈怠实在是太离谱了,几乎每天都不在心上用功,也都忘了在佛前的发愿,这些神就会慢慢离开你,因为你违背你的誓愿,并不是他们懈怠他们的职责啊!而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总有一天,你也会去摄受别人,然后在他旁边作一位神或菩萨。那你以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第二种如来说法叮咛的体例,就是像是《华严经》说的,在你入圣位之前,在你入品之前,一定会讲一个东西,不管四十华严,六十华严,八十华严,都应该会讲。像是〈净行品〉中所说的,你一定会在你的日常生活的诸行里面,在你的回报众生行中,而生起回向心。比如说,拿一个杯子,你的念头就是「当愿众生如我一样得清净心,将自己的一切浊垢都予以清洗」,类似这样,那你开门的时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这些次法上,佛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或者是说,你开始转变这心态,知道你不是为了增长自己的我所,不是扩大自己的我见的势力范围,而是单纯为了修行自己的道业,因此虽然还是取用这世间,可是许多的方,你的顺位调整了,你可以权当布施而给予别人;有的方,你可以晚一点再来受用;有的方,你可以受用世间人所认为的比较低劣的东西;乃至有的方,你根本无有心思来受用。在许多的层面上,你也会去注意到: 三摩地

2018-07-23

这些呢,如来藏都已经完整记录下来,没有一笔会漏掉的;那如果在这修学的过程中,你可以开始想:你是不是应该回报众生?是啊!你是不是应该从一个时间点,要慢慢把亏负众生的方给它补回来?如来藏可没有亏负我们,祂可是任何境还是帮助我们;但是想想,我们都是拖着祂往这三恶道中奔驰,祂也从来没有叫屈过。也就是说,我们没有如来藏好,我们的体性实在是太污秽了,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方你所经历和熏习的都是各种不善的作意心所来侵扰,所以你已经建立了不善作意的认知。这句话什么意思?就是说虽然你当下不一定会承认这个不善的作意是对的,可是你了解它的内涵。所以说,即使你想还是宁可不要去了解,假装不知道啦,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因为在那个罪恶世界里,你就是会了解杀人啦、放火啦……这些恶事,而且大家都觉得这个 三摩地

2018-07-23

证悟不证悟,它是督促一件事情:你到底是不是菩萨?所以归结回来,就是说菩萨种性很特殊,就是说证悟菩萨最后会不断的转依到如来藏、转依到如来藏的体性上去;而生生世世无量辈子的熏习和实证这个心体,会让他的末那意根所要如来藏含藏的种子慢慢转变,渐渐妄心也出离这种种的虚妄想。像这样,每一辈子对于这世间的贪染都有深刻的认识,对于污染法都有想要克制的作意,这样 三摩地

2018-07-23

可是佛菩萨所产生的智慧不是这样的,所引生的三昧境也不是这样的,在任何时间、任何境、任何时空点,祂都能显现,只要不违背因果,祂就可以显现,所以如来藏的功德藏是超过一切诸法,祂真的是可以出生一切诸法。而我们无始无明而产生的思决定,让我们被这些无尽的业果所缠缚,所以如来藏产生了符合我们业道、业果的种种功德藏,祂一样满足我们,但这不是世间法说的机率问题 三摩地

2018-07-23

祂每天24小时,每一分、每一秒、每一刹那,这样无私照顾着我们,从来没有过有一个剎那是为了祂自己。我们在反省之余,虽然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全然无私无我,虽然我们真的没有办法做到每一刹那都可以为了众生而放下许多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达到像如来藏这样究竟的境;许多的时候还是不断想为自己来作些什么,想要于世间法多要些什么;但在这种情况下,你还是可以 三摩地

2018-07-23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你现在要取世间的东西,你要开始懂得把顺位调整,以前你总是把自己排在第一,那你就从现在开始慢慢调整为第二或第三或第四;当你要做什么之前,你要先观察,这个东西是不是众生需要的?你要开始考虑将这世间物品先让给他们,因为这世间法是他们要的,不是你真正需要的;这些世间法是他们所热爱的,可是却是佛陀所指责的。那你在这个学佛的历程中,是希望佛 三摩地

2018-07-23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对于这个世间的「所依」,我们从无始以来就都已经深深误会了。都误会有一个「我」,以这个「我」来作为所依。因此现在就要转过来,知道我们真正的所依是这个如来藏,而非是无始以来所认为的「我」。可是要谈论到所依——如来藏的话呢,那如来藏祂有没有祂的体性呢?有!如来藏确实是有祂的体性。但是祂的体性呢,如果真要说的话,就是祂对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我刚到新加坡的时候人生不熟,每次问路,被问的人都恨不得亲自带我去,也真有人送我到目的的。孤身在外,一有困难,不用张口就会有人主动上前来帮忙。下雨的时候没带伞,几次被人同邀共打一把,伞不大,分享的却是温暖。有天下午去逛街,真是湖也会走错路,不小心坐过了半站。方位大概是知道的,只是不晓得到底哪站下比较讨巧。跑上前去问司机,司机正在等红灯,很热心 三摩地

2018-07-23

世间科技到现在为止,我们可以看到,之前所建立的假说,仍然不断被新发现的事证所推翻;而一直以来诸多发现的呢,则只是不断证实佛陀在二千多年前说法的正确性。既然说佛法是世间唯一而且能够让众生究竟解脱的,当然也不是随便一般人的心性就可以修学的,这是因为善根、心性和真实正理之间的差距实在太大,所以无法和甚深微妙的佛法相应。因为这样,所以我们可以在阿含诸经 三摩地

2018-07-23

乃至菩萨进入初也以布施波罗蜜为主要修行法门,修福很重要。但是我们劝人修福应当观察我们所敦劝的对象,如果他已经进入到修慧的阶段,已经学会参禅的功夫,已经在参究的时候,我们就不应该劝他再去修福。应该暂时放过他,让他专心去参禅或体究念佛。我们劝人修福应当要常劝,但是更应预防被魔所利用而耽误别人修慧、阻碍别人修慧。如果以修福的行为去缠绕一个已经找到无门之 三摩地

2018-07-23

从欲界定的定力一直提升到未到定的定力,我们培植定力但是不入定境,所以外面道场所难以成就的这种定力,在正觉讲堂反而是一种基本功,一种基本的要求。第三个是慧力这是现代末法时代学人的悲哀与痛苦。所谓末法时代是指虽然到处都看得到佛寺、看得到出家人,好像处处都有佛法可以学,但是真正正确的佛法却很难得到,能够帮助我们断结证果的更是稀有难遇。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错 三摩地

2018-07-23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论》当中特别提醒说,除了报恩田、功德田以及贫穷田等三种田之外,应该要知道其他的都叫作鄙恶田,甚至有的还是毒田。像是破坏佛教的那些天魔外道所传的邪法,在那些道场当中来布施,不但不会增长广大的福德智慧,甚至还造下了破佛的恶业,会下堕三途恶道去受苦。所以我们在布施的时候,一定要先观察分辨布施的标的,是不是属于这三种福田,而来作出正确的 三摩地

2018-07-23

比丘们到外面去看了五欲六尘,一打坐,那些镜头就不断涌上来,所以他们会请教佛陀,这该怎么办呢?佛陀就教了他们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我们可以拿来作参考。佛陀说:如果我们要修增上心,也就是要修定学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这五种方法,来让我们的这些恶念止息,我们的心就能够安住;能够安住就能够定下来,定下来就可以进修禅定。佛陀说的第一个方法叫作念善相应。念善相应 三摩地

2018-07-23

以无相拜佛为例,学佛人若依于无相忆佛、拜佛,一开始身体的动作会较硬、心识也粗,或起念能够有少分摄心,但是攀缘外境的声响一起,或者是末那识悄悄冒出一个又一个念来,意识会依着习性自然进入妄想纷飞中,可能要飞个五分钟、十分钟才发现,这时就再提一下忆佛念,专注在忆佛的净念当中;这样来来去去,渐渐就舍离了对五尘的攀缘,而能够收摄心识安住在忆佛的念上。定 三摩地

2018-07-23

断我见一定要有未到定的功夫。因此许多菩萨也更加积极于无相拜佛定力的修学,就有菩萨问:能不能用九住心,来作无相拜佛的入手处呢?其实是可以的!因为每一个人在修定的时候,会依于他的习气、会依于他的心念,而有不同相应的法则。我们今天就以弥勒菩萨所开示的九住心来看:如何依着这个九住心,来调我们无相拜佛的忆念的这一个心念?修止观,一定要有定的功夫,才能够作如 三摩地

2018-07-23

但实质上他们误会了,然后却以禅定当中有所得、有境界的证悟内容当作是证悟;因此就这样毁谤、毁谤贤圣的方式,结果成就了狱业。我们今天要藉这个因缘,来概括说明一下各种以定为禅的十种层次,让大家比对一下经典可以了解,让大家远离这些误会。我们先讲第一种层次。第一种情形是以散乱攀缘的心当作禅宗证悟第八识如来藏真心。譬如,有的人他以日常生活或者早晚课诵当中那个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