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但这都是依时空而有不同的,却也是有碍于律仪戒的;身为弟子,应该尊重世间法,避免有所违反;也应该遵守戒,才能日渐清净而增上道业。那么五戒和菩萨戒十重戒中的不邪淫,是指什么呢?我们认为,这主要是指不侵犯他人的眷属,和不侵犯“法守”(包括戒法、王法、世间法)的人而言。犯了这个,就是破戒、毁坏戒体;犯了其它的邪淫,则是轻戒。《优婆塞戒经》卷3 三摩地

2018-07-23

何等为七?一者惭愧、二者恐怖、三者厌离、四者发菩提心、五者怨亲平等、六者念报恩、七者观罪性空。(《名经》卷1)要灭除这烦恼障、业障、果报障,要生起这七种心才能够灭除,那么我们就一一来探讨,这七种心的内容。第一种就是要发起惭愧心。指的就是说,要自己思惟自己与释迦如来在无量劫以前都同样是凡夫,可是现在世尊成道以来,已经过了尘沙数劫这么久了,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另外一种乃是初机的学人、新学菩萨,因为他没有正确的法知见,所以执著于世间有漏的境界而迷信,迷信于大师,迷信于名师,迷信于这些大师错误的教导,因此信受某些混入法的外道误导,这样努力来修。譬如说修财神法,不管黄财神、红财神、黑财神、白财神,各色的财神统统都修,这样耗尽了钱财,破财,结果不仅没有发财,还欠债负债很多,这就是他对于财神法、对于这些假象大 三摩地

2018-07-23

问:「若自己的师父传的不是法,弟子还要浪费时间[信]吗?弟子是不是该像抵制不适任教师那样,抵制不适任上师/法师?」KC敬答:首先你自己在心态上面要先调整正确观念,先要检视自己学的目的是什么?你究竟是要学真正的法,还是学邪师的法?还是像一贯道的道亲一般,都只是在「眷属欲」上面用心?所以在心态上不能存有「我要扺制上师/法师」的想法;或许师父平素在 三摩地

2018-07-23

门中,身为弟子,经常在见面的时候就会互相寒暄,称呼对方为某某菩萨,这样说法正确吗?这样说法如法吗?身为弟子们,是不是应该要深入加以探讨什么才是真正的菩萨,以免积非成是,流于世俗化,与陀当时的意旨越离越远,乃至背道而驰。所谓的菩萨,梵语名为菩提萨埵,翻成中文叫作觉有情,也就是觉悟有情的众生。所以,身为菩萨一定是能够觉悟有情的人,因为他本身有 三摩地

2018-07-23

指出别人对法的理解有误,是法义辨正。法义辨正是纯粹从法上来讲,说你讲的这个法是对还是错;如果是对,为什么是对?如果是错,为什么错?要讲清楚,要有证据,要有正理;而不是像有些人只说你讲错了,却不举证说你什么地方错,为什么错,都不讲;他只是一味地说你错了,这样就不是法义辨正。得要举证人家错误的事实出来,再从理上来证实分辨,还得要引据经教来辨正,这样从 三摩地

2018-07-23

这是次第进修到地以后,世尊才能具足了知的;所以真心如来藏不称为空相,而称之为空性;因为祂有许多真实的法性存在,而且这些法性常住于世间及出世间境界中的缘故。若人在没有证悟之前,在阅读善知识的著作时,可能会变成这样子:那一段是那一段,这个法是这个法。不能连贯起来,得要真的悟了以后再来读,才能连贯起来。那么,真心既没有形、也没有色,妄心同样既没有形、 三摩地

2018-07-23

陀曾在《妙法莲华经》当中,以羊车、鹿车、大白牛车作为譬喻,来说明三乘法的差别。世尊说:有些众生具有出世间的智慧,跟随陀听闻解脱道法之后,能够真实信受;他厌腻了生死轮转的痛苦,急于想要解脱、出离三界,进入寂灭、清凉、清净、真实的涅槃之中;像这样的人就叫作「声闻乘」,就像是小小的「羊车」,只能载他自己一个人出离三界火宅。另外有一些众生,信受陀的 三摩地

2018-07-23

既然要布施,也要有波罗蜜,也就是要以法的智慧来作布施。那么什么是有智慧的布施?怎么样作布施,才能够称为是大施主?世尊在《优婆塞戒经》卷5当中,继续开示说:【善男子!智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舍内外物,三者施内外已,兼化众生。】(《优婆塞戒经》卷五)陀的意思是说,菩萨在布施的时候,应该同时以之理来教化众生,这样才能给众生长远的利益。陀首先说,布 三摩地

2018-07-23

进教堂的是免费听布道,忏悔自己的灵魂,听劝导与教诲;而进寺庙的则是花钱烧香求、求签,寻求保佑,乞求平安、发财、升官、交好运。前者是灵魂的沟通与升华,净化心灵;后者则用金钱图谋更多的好处与利益(不可否认,单就迷信和仰信的层面来讲,很多初级的信人确实如上所说。)在中国,几乎每个有名的景区都有寺庙。寺庙仿变成了当地政府的摇钱树。所以,即使原来本没有 三摩地

2018-07-23

临时脚、有求必应等等信仰习惯,就是这样形成的。然而,拜神不等于信仰。那些被拜求的神灵,在拜求者眼里并非特别的神圣,在拜求者看来,它们只不过是能够满足、补偿他们的现实。他们要是自己能够实现、满足的,就不会去拜神。否则,为什么要去拜求这些高高在上的神灵?!基于这种期待,拜求者就在人、神之间自觉不自觉地建构起一种交换关系,认为能够实现这种交换关系的,就 三摩地

2018-07-23

加持的功德主要是来自于菩萨的悲愿,透过教化的力量来转变被加持者的心灵,因而产生转变有情众生因缘之力量。所谓神力的加持,主要是在帮助被加持者能够安心、安身而度过难关,加强他们面对现实的智慧和勇气,而不是在叫他们躲债、逃债乃至逃避现实。也就是说,透过诸菩萨的加持力来缓和化解有情众生当前所面对的压力和困境,使学人有智慧来改变自己的心态,有勇气来承担自 三摩地

2018-07-23

受三归五戒的前提,就是要信受敬重真实的法僧三宝,要知道说法僧三宝是清净,它是解脱的,它是不贪染世间的。那因为能够依止于真正的中的三宝来归依,同时也来受持五戒,受持五戒就是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如果说对这个五戒,了解这个内容以后,觉得说那我来受持,认真的受持五戒,可以得到二十五位善神的守护;这二十五位善神都是属于四天王天的善神,他们 三摩地

2018-07-23

然而陀究竟不同,因为一切的有情都是自己自身这个如来藏所出生的,因为是自身所现,所以法中一切平等。一切的因缘中,它有过去、有现在、有未来;并不是说,是谁可以创造的。所以并没有一个真实的创造主。——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释疑(三)》第2集教不同于宗教的特色为何?(原标题:上帝欠我们的问题) 三摩地

2018-07-23

门中常常有这样的在家:克扣父母的供养而去外面布施,这是假名布施,后面会说到。真修布施的人,应当克扣自己的享受来布施,对父母的供养绝对不该减少。学之后,对父母应当更懂得恭敬礼拜、赞叹尊重;可是有些人学十几年了,我看是没有学进去:因为父母来了,他并不恭敬;公公、婆婆来了,也不恭敬奉侍;泰山、丈母娘来了,也不恭敬探问,全都不看在眼里,当然更不可能 三摩地

2018-07-23

因此大家就想:是不是法中可以通融,把善的标准稍微降低一下?或是说我这样做是不是违背了善法?是不是变成了以后会遭到恶果?也就是说,我是不是触到恶的底线呢?在那种情况下就引生第二个问题是:我怎样去看待世间上的人?为什么有的人我觉得说他好象是一个好人,但他怎么会遭到那样的报应呢?我们今天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实际上对于许多人来说,他很奉公守法,他也不是好 三摩地

2018-07-23

内外兼学的菩萨具有威德力在经上有说,这是属于阿含部的经典,叫《恒水经》。《恒水经》上面有提到说:世间的一切的经法,世间一切,就是真正可以流传、利益世间的,实际上都是从法而来的,所以法也包含世间法。包括这些外学,就是包括医方明,还有世间法的因明,这些全部都是法所包含的。明就是指彻底明了这些世间法的道理,其实不论是卜卦、八字、风水,实际上是菩萨 三摩地

2018-07-23

三归依的福德是无量的,陀在经典上说:布施无量无数珍宝的福德,不如受持三归依的福德,也就是说归依、归依法、归依僧的福德是无量无边不可计算的。开示说:如果有人能够受三归依,应知他所得的福报不可穷尽啊!又举例说:迦陵伽国有七宝的宝藏,这宝藏的地点名称叫作宾伽罗,迦陵伽国人民不管大小男女,有人七天之中以车子或象马驼驴来挑担回去,有人七个月之中每天这 三摩地

2018-07-23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释疑(三)》第3集教天堂与耶稣教天堂的差异 (原标题:天人的最终归宿是哪里?)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他就会这么想说:难道这就是法吗?可是他的知见说,法是要能够让人家了生脱死的,那假如像这样长此以往之后,还是免不了生死之苦;所以他就多方寻求思维真正能够解脱的内涵跟方法,当然在因缘成熟的时候,碰到了善知识,终于他可以亲证解脱道。所以这一类人叫作上根器的人,因为他终于能够分证三乘菩提了;可是,我不说这一类人叫做上上根器人,因为他虽然分证所谓的三 三摩地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