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因果  观世音菩萨  八正道  如来藏  楞严经  烧纸  明心  成佛之道  五戒  心经 
关键词
*** 默认“全文”搜索“标题”搜索 请点我。
 
帖子标题 作者
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眄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阿难,诸想虽别,轻举是同,飞动不沉,自然超越,此名外分。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 三摩地

2018-07-23

那如果当我们证悟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当从这个角度去思考呢?也就是说,你不能光是考虑你自己的期望是什么?因为陀说过:在我们还不了解这无上法之前,你所要的东西都叫作可坏法,不可爱乐之法,陀甚至用了许许多多的名词来警惕我们,不是只有用无常这两个字来形容而已,而是直接说这些我们曾经期待和爱乐的法都是肮脏的、污秽的,是能够败坏你身心的法,这些法就是我们 三摩地

2018-07-23

祂什么时候才会有念头?那个有,你也没办法想象,那是地的境界,那不是我们所能够了解的法界实际——常乐我净的境地。比如说,你长久以来,无始以来,不管以前多么遥远,永恒的、永恒的、永恒的过去,永恒的永恒,没有开始的日子,因为我们实际上是永恒的存在于过去直到现在,而且你会持续到未来。不管众生是怎么样,你还是个人一直在走。总有一天,我们在座的每一 三摩地

2018-07-23

所以在这些次法上,经里就也不需要特别一条一条地来讲。但是如果讲菩萨的科目的话,还是会有的,但是一般你并不一定会去意会到。比如说经典说菩萨呢,第一条、第二条……,你看有的经论它就这样列的:菩萨不会怎么样作,菩萨会怎么样作,菩萨不会怎样、起哪种心念,菩萨会怎样、起哪种心念……。你想,奇怪,这样看起来都很像戒行,因为有的菩萨不是 三摩地

2018-07-23

你要转过这个念头来想,就是因为有这样的业果性可以成就,所以我们才可以自在地学,将来可以成;当我们都不去造这些恶业的时候,以后我们就会和这些恶果绝缘,这我们所领受的未来的一切都是善的境界,这样不是很好吗?这样得到也才会心安理得啊!而对于以前的恶业,将来会产生的恶果,也当作是还债来想,乃至想想世间人说的知过能改,善莫大焉,只要我们肯诚心忏悔,对方的 三摩地

2018-07-23

因为呢,你不需要这个,因为真正成就你的许多的功德性,经典上已经说得非常的清楚,能够成就你的功德的,都是如来之力,没有诸的冥佑,实际上无有一位有情可于此世间建立的功德性。因此说来,最关心你道业的人,并不是你自己,而是一直在看著你的诸,每一尊都最关心你。大家知道什么时节,你应该得到什么法,大家知道你什么时节,你的修行会进展到哪里,让你不用自己去求 三摩地

2018-07-23

最后你去找那位很容易会让你生气的人,那你到时候,遇到这生气的因缘呢,要斩断,要建立,都是任君自由!陀不会在那一时间点还盯著你,神也会说,哇,又该准备起嗔了,那唉,算了,等明天好了,看他是不是懂得怎样远离这个嗔心的法?结果明天又有明天的境界哦,这个嗔心又会继续地发起。所以修学上,自己要用心;而且,通常你精进的时候,境界往往会很多,就刚刚好是你要对治 三摩地

2018-07-23

甘愿做菩萨(二十五)——调心是正本清源的修行以前有一个因地菩萨,他发过一个很大的宏愿,就是他发愿将来他成的时候,所有一切的人都可以成。那我们一般说的是,众生都可以成,而他说的是,斩钉截铁地要每个人都成。后来,这位菩萨终于成。那有人可能要问,他发的这个愿有没有兑现呢?经典上说,有。那时候所有人道的众生,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人道的众生, 三摩地

2018-07-23

虽然没办法达到二地,但是你也自己可以终究无愧于所学,无愧于善知识所教,因为呢,善知识只能把《优婆塞戒经》,这样的戒经告诉你,只能够传你菩萨戒,可是没有办法替你持戒,任何人都没办法替你持戒,持戒是你自己甘愿的,这道上的一切,都是必需你自己愿意才行。如同你从远地过来受这个戒,为什么?因为你一定有你想要达到的道的目标,不是只有成两个字,你一定有远大 三摩地

2018-07-23

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又说:「假使百千劫,所造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楞严经】说:「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故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乃必然的道理。谈到因果,我说两件故事来证明。(请看智慧加油站--有趣故事六、七)(二)严持戒律用功办道首要持戒。戒是无上菩提之本,因戒才可以生定,因 三摩地

2018-07-23

灭度后。法住世间有三阶段。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善见论云。由度女人出家。唯有五百岁。由世尊制比丘尼行八敬法。还得千年。问。千年已。为都灭耶。答。不都灭。于千年中得三达智。复千年中得爱尽罗汉无三达智。复千年中得阿那含。复千年中得斯陀含。复千年中得须陀洹。总得一万年。初五千岁得道。后五千岁学而不得道。于一万岁后。一切经书文字灭尽。但现剃头袈 三摩地

2018-07-23

菩萨底忧郁─思念种性尊贵底菩萨─地难思议,我今在遥;心爱底您,多劫伴我;而今去我诚辽,祈愿路未迢。遥忆吾释尊,大慈大悲;愚鲁如我,亦取无生;多情无欲无悔,愿您常相随。法虽易证,无明成障;千年血脉,脚步跄踉;护法不免神伤,何时返靖康?救护无明众,十万火急;每思髮白,时不我予;诸师犹自顽愚,赤氛何时弭?菩萨道讴歌,盼除沈疴;我常思念,转侧难捨;愿您 admin

2018-07-23

正因为不脱离原始宗教的“鬼神”信仰(巫术),在祈求加持、利益交换的前提下,所使用的供品种类繁多,乃至有“极不可思议”之甘露者,连替法尊喇嘛润稿《密宗道次第广论》的印顺法师也说:世以依教奉行、为最胜之供养,后亦供以灯明香华等而已。密教以崇拜者为鬼神相,其供品乃有酒肉。有所谓“五甘露”者,则尿、屎、骨髓、男精、女血也。更 admin

2018-07-23

正法住世再万年(菩萨舍利安奉大典纪实)安奉大典菩萨云集天龙辐辏人龙盘虬2013年9月8日是台北正觉讲堂安奉菩萨舍利大典的日子,虽然并没有刻意的兴奋,但是既已决定要去亲身参与这殊胜难得的法盛会,熟眠之中遍计执性的意根果然还是缘虑到这一回事,因此凌晨三点就醒过来,难再沈睡。醒醒盹盹之间好不容易天亮了,这才起身梳洗用罢早餐准备出发,乘公车接驳捷运到承德路台 admin

2018-07-23

一说到学,普罗大众首先想到的,就是那些脖子上挂着珠,手上缠着一圈又一圈珠,嘴里神神叨叨念着,每个月初一十五吃点素,偶尔参加点集体放生活动,然后怒刷朋友圈的人。很不幸,不幸学人在平常百姓眼中,已然被魔化。虽然早期,我也是那个挂着珠只会背心经的所谓的学人。一直都很想好好理理,为什么我学了?为什么我没有让亲爱的你们也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 admin

2018-07-23

先是孤山永福寺有辟支塔。时道俗共为法会。师振锡而入。有灵隐寺韬光法师。”问曰:“此之法会何以作声。”师曰:“无声谁知是会。”后见秦望山,有长松。枝叶繁茂,盘屈如盖。遂栖止其上。故时人谓之鸟窠禅师。复有鹊巢于其侧,自然驯狎。人亦目为鹊巢和尚。   有侍者会通。忽一日欲辞去。师问曰:“汝今何往。”对曰:& admin

2018-07-23

”师曰:“吾观与众生等。吾一目之,岂分别耶。”彼曰:“我此岳神也。能生死于人。师安得一目我哉。”师曰:“吾本不生,汝焉能死。吾视身与空等,视吾与汝等。汝能坏空与汝乎。苟能坏空乃坏汝。吾则不生不灭也。汝尚不能如是,又焉能生死吾耶。”神稽首曰:“我亦聪明正直于余神。讵知师有广大之智辩乎。愿授以正戒,令我度世。&r admin

2018-07-23

可是那些学研究的大师们,都向两边去找:在这一边的蕴处界中找答案。研究了以后又回头再来研究:如来藏是什么?虽然经中说祂会出生蕴处界,可是这也许是方便说,因为印顺法师研究到后来也这么说:这是为了摄受计常的外道才讲如来藏,所以显然是方便说,原来没有如来藏心可证。如此研究的结果,最后是连两边都摸不著边,莫说中道了!这就是学研究的盲点。禅宗祖师可不是这样 admin

2018-07-23

恐为妄习所牵 誓不展被灯珣禅师。依鉴。随众咨请。邈无所入。叹曰。此生若不彻证。誓不展被。于是四十九日。只靠露柱立地。如丧考妣。乃得大悟坚誓省发灵源清禅师。初参黄龙心。随众问答。茫然不知端倪。夜誓前曰。当尽形寿以法为檀。愿早开解。后阅玄沙语。倦而倚壁。起经行。步促遗履。俯就之。忽大悟诸缘尽废杰峰愚禅师。初参古厓石门。佩受法语。昼夜兀坐。不契 admin

2018-07-23

三世诸同口敷宣,天下禅宗一音演畅。如何后学略不听从,自毁正因,反行魔说。只为宿薰业种,生遇邪师,善力易清,恶根难拔。岂不见古圣道,见一魔事如万箭攒心,闻一魔事如千锥□耳,速须远离,不可见闻,各自究心,慎莫容易,久立珍重。山僧初见独翁和尚。令参不是心不是不是物。后同云峰月山等六人。立愿互相究竟。次见淮西教无能。令提无字。次到长芦。结伴炼磨。后遇淮 admin

2018-07-23

相关搜索
您是不是在找?
今日排行
本周排行
本月排行
网站首页  |  弘法利生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三摩地  |  虚幻之相,开谢不停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鄂ICP备202101996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