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帖子标题 | 作者 | |
|---|---|---|
|
|
——摘录自《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第19集禅净双修在佛法上能成立吗? (原标题:参禅究竟是怎样的过程?) | 三摩地 2018-07-23 |
|
|
禅宗参禅是要以参究的方法,彻见心性的本源,悟明真心、眼见佛性,因此也称为佛心宗,所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禅宗所要参究彻见的,正是众生各个本具、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的实相心如来藏。证得如来藏时,就是佛菩提的真见道,就是经中说的觉,就是证菩提、证真如。这时是真见道,算是真的进入内门修学佛法。以后就是相见道位的修学,直到通达了以后才能入地。可是证得真如以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依凭学术观点来理解佛法,就批评禅宗那个法都没有一个次第,一悟就说那就是了,然后禅宗的禅师就这样印证,不像南传佛法次第禅观,可以循序而进。禅宗没有方法、没有次第,那要怎么学?都是由着禅师们自己说的,这有什么标准呢?然后他就断定,禅宗这都叫作自由心证。这些话从表面上听起来是很有道理,可是从般若的实证来说,可就没道理了。为什么呢?因为大乘法的见道,其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赵州讲:庭前柏树子自己去看。有人问:如何是佛法大意?药山惟俨禅师讲:问取露柱。露柱就是古时候插在地上,专门绑驴马缰绳用的木樁,叫做露柱。这些都属于眼见色而明心。第二门:听到声音,从耳根而入。譬如香严智闲禅师在开垦竹林的时候,把瓦片丢出去,碰到了竹子:空的一声,悟了!又譬如克勤圜悟禅师听到鸡啼的时候,他也悟入了。又譬如临济门派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而降生人间,八相成道,为的是要利益众生,转迷开悟;如果不是欲令众生开悟,那又何必辛苦来此五浊恶世说法四十九年?二祖为求明心,宁可立雪、断臂,这是何等的大心?五祖云: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可见证悟明心,对修学大乘法义的佛子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明心就是大乘法的见道,见道之后还得通达见道位的别相智以后,才有可能真正的进入修道位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像末之世修学佛法正道甚难,故余常劝人念佛求生极乐。所以者何?一者末法之世多有外道及佛门法师,遇人辄言:末法之世,去圣日遥,难修难证,勿唐费工夫也。此言亦无大错。盖一般佛子信根不足,闻说此言便失信心。设遇真知识,亦不信受,不敢求无上道,此一难也。二者知见不足,不知从何处入手,亦不知应如何锻夫,此二难也。三者虽具知见,亦知应锻夫,然不知应往何方访求教导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什么是真心!佛教是关于心的宗教,《华严经》云: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唯识家亦云: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禅宗亦讲明心见性。识就是心,心就是识,一切人的识共有八个,号称八识心王。八识心王及其体性如下:(1)眼识:能见;(2)耳识:能闻;(3)鼻识:能嗅;(4)舌识:能尝;(5)身识:能触;(6)第六识意识:能详细分别善恶、美丑、冷热、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后来在稽亭塘下网鱼时,遇一梵僧,僧对他说:往昔在毗婆尸佛前,我和你同时发愿渡生,现今兜率天宫中你所享用的东西都在,你什么时候回去呢?大士闻之瞪目而已。其僧又道:汝试临水观影!大士低头见水中圆光宝盖,顿悟前因,于是抛弃渔具,携僧归家,请求修道之地。僧指松山下双梼树曰:此可栖也。遂结茅庵而居,自号双林树下当来解脱善慧大士。开垦土地,种植蔬果。或为人帮佣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沩山灵祐禅师曾经示众云:一切众生皆无佛性。盐官齐安国师亦曾经示众云: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盐官禅师座下有这样两位僧人,听了如堕云里雾里,茫然莫测其涯涘。一天,他们与沩山禅师的仰山慧寂禅师谈论佛法,末了,劝仰山道:师兄须是勤学佛法,不得容易(轻视)!仰山禅师一听,但作此○相,以双手托给他们看,接着便抛向背后,然后又向这两位僧人伸出双手索要。二僧一时罔措。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但二六时中,看个无字,昼参夜参,行住坐卧,著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心心相顾,猛著精彩,守个无字。日久岁深,打成一片,忽然心华顿发,悟佛祖之机。不信道直有这般奇特。为甚如此。事怕有心人。黄檗示众云:这些关捩子甚是容易。自是你不肯去下死志做工夫。只管道难了又难。(黄檗希运禅师被认为是禅宗史上第一个提出参话头的高僧。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慧宗杲祖师关于参话头的系列开示:入门只是看:只教人看狗子无佛性话、竹蓖子话,只是不得下话,不得思量,不得向举处会,不得去开口处承当。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只恁幺教人看。才觉思量尘劳事时。不用着力排遣。只就思量处。轻轻拨转话头。省无限力。亦得无限力。请公只如此崖将去。十二时中放教荡荡地。忽尔旧习瞥起。亦不着用心按捺。只就瞥起处。看个话头。但着意就不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法会因由分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善现启请分第二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复有六十殑伽河沙数菩萨摩诃萨俱,从种种佛刹而来集会,皆是一生补处,得大神通力无所畏,已曾承事无量俱胝那庾多百千诸佛,悉皆能转不退;若有无量阿僧祇世界有情才称名者,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所谓: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虎慧菩萨、义慧菩萨、胜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光菩萨、满月光菩萨、大勇健菩萨、无量勇健菩萨、无边勇健菩萨、三世勇健菩萨、得大势菩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大方等如来藏经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宝月讲堂栴檀重阁。成佛十年与丘众百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六十恒河沙。皆悉成就大精进力。已曾供养百千亿那由他诸佛。皆悉能转不退。若有众生闻其名者。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其名曰法慧菩萨。师子慧菩萨。金刚慧菩萨。调慧菩萨。妙慧菩萨。月光菩萨。宝月菩萨。满月菩萨。勇猛菩萨。无量勇菩萨。无边勇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定力,就是要有念佛的基本定力;也就是前面所说,于动中都有定力,所以心很细腻,才能够随佛方所去参究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然而在末法时代,有动中定来参究,真的很罕见!因此缘故,现代的佛弟子很难培养动中定来参究;就算有定力,那都是在打坐当中所培养的静中定,于下座不久后就散失掉了,更遑论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做事当中有定力可以参究。然而正觉同修会有一法门 | 三摩地 2018-07-23 |
|
|
所谓的一行三昧,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于念佛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正如《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卷1第九观,佛的开示:但当忆想令心明见,见此事者,即见十方一切诸佛,以见诸佛故,名念佛三昧。(《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由于行者在念佛当中,可以看见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的真心——也就是一切有情的自心如来,了知祂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念佛会退失的第二个原因,是念佛人只知道持名念佛,不知道念佛的次第,所以没有善巧方便,也不知道念佛有什么转折,以致碰到瓶颈时,因为无法突破而退失念佛法门。由于时间有限,后学不谈念佛法门的内涵,仅谈持名念佛法门,并告诉大众持名念佛到底有哪些次第及转折。一般佛弟子刚开始持名念佛时,都是随缘念佛——也就是散心念佛,乃是借著持名念佛来摄心,并不是一 | 三摩地 2018-07-23 |
|
|
首先谈第一个原因,没有事先听闻般若波罗蜜,如说修学,以致念佛退转。为什么?因为很多人一听到念佛法门很好,譬如经中曾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所以,一开始念佛很精进,却没有事先建立佛法正知见,以至于没有智慧到彼岸;后来因为种种事相障碍,以及正知见不足等等,退转于念佛法门。这是因为念佛人没有依照世尊的开示次第进行所致。或许有人会觉得很 | 三摩地 2018-07-23 |
|
|
在佛门,有很多佛以持名念佛为主,也就是持佛的名号来忆念佛的修行法门。这个法门是释迦世尊特别为末法众生根性而宣说的一种方便法门。由于众生往昔与佛菩萨所结的缘深浅不同,根性也不同,所以众生觉得与哪一尊佛菩萨比较契机,就持佛菩萨的名号来念佛,希望未来能够往生净土。譬如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持阿弥陀佛名号;有人希望能够往生东方琉璃世界,所以持药 | 三摩地 2018-07-23 |
|
|
《佛说法集名数经》云:云何七种最上供养?所谓礼拜、供养、忏悔、随喜、劝请、发愿、回向。日常早晚功课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稱三拜)供佛偈:愿此香花果遍满十法界供养佛法僧增长诸福慧正法传十方皆共成正觉微妙甚深无上法百千万劫难值遇我今见闻得证悟愿解如来究竟义忏悔文佛前胡跪,至诚发露,开口向佛忏悔: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 | 三摩地 2018-07-23 |